8月16日,深圳市卫计委官网公布了深圳市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组织遴选的结果,深圳市全药网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药网)被遴选为试点期的深圳市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组织。并且该结果将在2016年8月16日至8月18日公示3天。
亿欧记者了解到,深圳市全药网药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16年6月15日。据其可查的最新企业工商信息显示,全药网的法人代表为赵文梁,该公司仅有一家企业股东“深圳市全药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药网科技)”。而全药网科技的股东则包括四家企业,分别是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国民健康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碧兰海贸易有限公司、深圳市森德尔科技有限公司。该最大股东即为深圳当地的知名的医药流通企业海王集团,海王集团旗下业务包括有医药研发、医药工业、医药物流以及医药零售连锁等。其中,海王集团旗下的海王星辰连锁药房曾在国内众多的连锁药房中率先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也就是说,深圳市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组织最终“花落”当地知名的医药集团。
在全药网的官网上,几幅幻灯片赫然写着“降低药价、造福于民”、“药价回归实践者”、“实现药价回归理性”等。
2016年7月1日,深圳市卫计委发布《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深圳市推行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深圳市实施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的目的是为减轻市民医药费用负担、遏制医药行业不正之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具体方法是:试点建立药品集团采购模式,委托第三方药品集团采购组织,负责全市公立医院临床常用药品的统一采购工作,实施“带量采购”,组织定点生产、定点采购、谈判议价,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采购成本。
深圳市希望通过改革公立医院药品现有的采购模式,来达成以下几个具体的目标:
(一)药品供应价格明显降低。试点期内,集中采购的药品总费用,比2015年在广东省药品电子交易平台上采购同等数量品规的药品总费用下降30%以上。
(二)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高。到2017年,全市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下降到27%以内。
(三)医药领域不正之风得到遏制。公立医院药品采购、配送和临床用药行为更加规范有序,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四)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得到增强。药品供应保障的市场化、规模化、智能化、阳光化水平全面提升,常用低价药、妇儿专科药、急救抢救药、市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增强。
实际上,广东省早在2013年就已经建立了广东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据该中心网站介绍,这是“全省唯一的既独立于医疗机构和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又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商务平台,为全国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及县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等提供各类医药用品网上‘在线交易、在线竞价、在线结算、在线融资、在线监管’五个在线服务,交易业务范围逐步覆盖全品规全品种的基本药物、医保目录药品、非医保目录药品、医用耗材、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等。”
为什么在已有全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的基础上还要自建地市级别的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而且遴选某个药品经营企业作为集团采购组织呢?
在2016年7月6日召开的《深圳推行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政策解读会上,深圳医改办负责人李创对此进行了解释,深圳的公立医院目前通过广东省药品交易平台进行药品采购,尽管采购总体价格较全国水平低,但仍存在药品虚高现象,存在下降空间。李创说:“目前的现状是,省平台中标药品数量上万种,而全市公立医院常用药品仅1000多种。由于可选择用药范围广,不仅造成同一种药品的采购量分散,而且给医药代表搞变相促销留下巨大空间。”另外,李创还表示,全省各医疗机构在省交易平台上单独下单采购,每月竞价一次,造成单次采购量分散,难以形成“量价挂钩、以量控价”的议价谈判动力。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深圳市对公立医院药品采购试点实施药品集团采购,而最终经过药品集团采购组织遴选委员会遴选的组织/企业落在了海王集团旗下的全药网。
有业内人士称,这个结果毫无悬念。也有人对亿欧记者表示,其实早就知道了。
按照文件要求,全药网将开展为期1年的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试点工作。
在上海,药品集团采购已经先于深圳施行,但是却遭遇了不少的风波。与深圳选择药品经营药品经营企业作为第三方集团采购组织不同,上海选择的是社会团体上海医健卫生事务服务中心。但是2016年6月中旬,当上海药品集团采购服务网公布了2016年第一批药品集团采购中选目录公告之时,其结果的公开性以及公平性却遭到不少企业的质疑。
因此,上海的前车之鉴对于最新的被遴选为深圳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组织的全药网来说压力不小。而另外,比2015年深圳公立医院在广东省药品电子交易平台上采购同等数量品规的药品总费用下降30%以上的硬性指标的达到与否也将是全药网在一年试点期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