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政热点:深圳医改:新建公立医院全面取消编制再无级别7月22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层中医科门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2012年开始投入使用,是一家没有行政级别的公立医院,所有员工不再具有事业编制。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管办不分”、“政事不分”以及现有的编制管理方式等受到外界诟病。公立医院行政化色彩浓厚被认为是阻碍医改的一大问题,“去行政化”则被广泛认为是医改的必由之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然而由于该项改革牵涉利益众多,也亟待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多地的推进速度缓慢。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称,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
2、接办法。这一表态意味着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已成定局。和多地依旧在探索“去行政化”路径不同,深圳市早已明确提出新建市属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薇认为,深圳有非常好的改革土壤。这是个新城市,理念也很先进,利益阻碍没有那么深,很多体制机制改革可以走在前面。全国医改“去行政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深圳改革的步伐更快。三年前,李明(化名)辞掉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编制内的职位,南下深圳加入彼时刚成立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放弃体制内安稳的岗位,加入一个没有行政级别和编制的医院,李明并不是孤例。2012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投入运营。甫一出现,这家公立医
4、核拨经费。这也是人们说的“钱随编走”。深圳市卫计委秘书处(医改办)处长李创解释,现实中,给医院拨款的决定权其实在编办:给了编制就有钱,不给编制就没钱。李创说,然而医院的服务是面对市场的,医疗服务数量是在增加的,百姓的就医品质是在提升的,但编制限制了政府拨款,所以深圳市率先改革了这个机制。财政拨款和编制不再挂钩,而是和服务质量以及群众满意程度挂钩。不仅如此,事业编制人员其福利待遇、绩效工资往往优于编外人员,形成同工不同酬,编制外的人就成了“二等公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编内编外人员收入的“二元结构”。李创说,所有医护人员的生活待遇,包括养老、住房和工资待遇等都是和编制挂钩,有编制就有
5、了一切。我们要打破这个管理,把历史遗留的问题划出来,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和财政按编制“人头”数核定划拨经费不同,深圳市将按人定补的财政投入方式转变为按事定补,根据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数量、手术难度、病床周转率、转诊量、科研水平、满意度及行政岗位和医疗医护岗位比等指标核定补助经费,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动态调整。此外,取消编制后,医院可以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和功能定位来安排工作岗位,解决业务需求和人员配置不匹配的问题。李创认为,“去行政化”,“取消编制”不能简单理解为摘掉帽子,而是不用行政的手段来管理医疗资源,不要按照编制来给医院拨钱。医生年薪起点40万元最高近百万在加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三
7、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而是分为医生、护士、医技、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5类,每一类都有独立的人事管理方法。郑国彪认为,港大医院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了医生的劳务价值。医生的年薪起点是40万,最高的顾问医生年薪将近100万,充分体现劳务价值和技术价值。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内科主管白明珠教授表示,内科是该院最大的科室,有110个医生,其中有50个医生是在其他公立医院完成规培后跳槽来的。这些年里,团队比较稳定,只有5个医生离开了内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用人制度也是深圳医改的缩影。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表示,深圳市引进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来深圳运营管理医
8、院,以此推进公立医院所有权和运营权分开改革。交付时就在协议中明确要实行怎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特别是取消编制和行政级别。深圳市医改任务明确,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由医院根据职责任务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同岗同酬,合理拉开医生、护士、医技、行政、辅助人员的薪酬待遇。去编制阻力:核心问题是待遇“编制改革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待遇。”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坦言,这也是别人不愿意去编制的一个核心原因。长期以来,在公立医院中编制和福利捆绑在一起。据罗乐宣透露,深圳将近48.9%的医务人员是聘用的,存在有编制的和没编制的区别。他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这种“两元结构”导致待遇差距
9、比较大。在同工同酬方面,只做到奖励性的绩效都一样。但是有编制和没编制的人员在基础性绩效仍然是差别很大。取消编制,无疑是向一些人员的既得利益开刀。目前全国多地已经明确了去编制的改革目标,但是改革路径上探索存在不同。比如近期济宁公立医院首次招聘“备案制”医务人员,医院对新聘用制人才实行同工同酬。罗乐宣表示,现有一些跟编制挂钩政策要逐步做调整。去编制以后,首先要保障待遇,特别是离退休待遇。在新建的市属公立医院取消了编制,但新增了职业年金,通过年金机制保障医务人员的待遇。然而正如香港大学外科学系主任卢宠茂指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深圳市只有一座医学院和一个护理学院。而深圳的目标是要增加2.2万病床,哪里去找人才?长期以来,深圳依赖于引进高层次的医疗人才。取消编制后,这部分人才怎么办?罗乐宣坦言,在离退休人员待遇政策还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大家对取消编制还会有一些顾虑。特别是我们引进人才的时候,但是取消编制仍然是未来医改的总体趋势。他说,个别引进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