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风景总院青年设计师协会近30名会员在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项目经理许碧宇的陪同下,参观了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博览园。
▲总平面图
以“锦绣江苏·生态慧谷”为主题的本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选址在南京江宁开山采石的宕口和水泥厂旧址,占地面积约3.45平方公里。通过园博园建设修复了城市曾经的生态伤疤,城市展园园林文化的创新表达和工业遗产的修复再利用,生动演绎了生态修复、城市织补的精彩蝶变,呈现了一座世界级的山地花园群——“南京花园”。
5.21
风景总院青设协一行,此次主要参观了利用工业遗址改造再利用的主展馆、体现江苏省历史文化多样性及地理分区特征性的城市展园、营造“大圆若缺、深藏若虚”的建筑与环境关系概念的丽笙酒店。
01园博会·主展馆
主展馆作为园博园开闭幕式主会场,其选址围绕两座水泥厂的遗存展开,共计3万㎡水泥厂工业遗迹群保护再利用及现代化旅游改造。
采用“轻介入、重修复”的设计策略。依托场地内的工业建筑遗存和丰富的高差,以纤细的钢构装配体系实现轻盈的现代化展厅群落,使绿色的艺术花园弥漫萦绕在粗粝的工业厂房之间,用绿色空间弥合工业生产对山体和自然产生的破坏。
02园博园·城市展园
“苏韵芸谷”城市展园是展现江苏省十三座地级市园林文化特色的场所,结合矿坑条件,形成立体花园。再现跨越汉代、六朝、宋代、明清、近代、现代,又具有山地和湖泊、沿海和沿运以及都会5大文化区的特色园林,展现江苏文化的多样性和园林艺术的经典性。
▲景阳楼
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建造手法,大量应用海绵城市、智慧园博、雕塑绿化、山体水体修复、绿色建筑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实现了30m高的山体崖壁机理再造、4万㎡泥潭水系治理、60m深厚填土地基处理、30万㎡岩溶不良地质治理等生态修复目标。
03丽笙酒店
丽笙酒店的构思来自对SolLeWitt和谭平两位艺术家作品的解读,力图用最长的延展面对向展园,使平远的建筑体量消隐在城市展园的景观建筑之中。GIS地理信息的科学分析融入到建筑体量的形式生成中去了,在地性的理念与计算性建筑几何塑造有机对话,完整诠释了“物性有形、建造无形”的概念。
▲部分会员合影留念
5.22
翌日,风景总院青年设计师协会会员们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考察了侧重大量历史建筑保护提升改造的城南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和评事街历史风貌区大板巷示范段、侧重传统民居类历史风貌区微更新的小西湖社区、突出现代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体现山水城市特色的喜马拉雅中心以及青奥地标建筑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
01城南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
▲建筑表皮整体绿植覆盖
老门东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以东,因地处南京京城南门(即中华门)以东,故称“门东”,与老门西相对,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包括老城南双塘园历史风貌区和三条营历史文化街区。
02评事街历史风貌区大板巷示范段
▲历史建筑街景
评事街历史风貌区位于南京市中心区,城市南北向主轴线西侧。大板巷示范段位于该历史风貌区核心部位,地块内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用地东侧毗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宅第”。
▲大板巷街景
用地内各个时期的建筑复杂多样,在“整体保护、因房施策、能保则保、应保尽保”的设计策略下,保留有8处不可移动文物、4处推荐保留的历史建筑。整理街区传统街巷的肌理和尺度,延续了原有街区的历史格局;对传统院落空间与生活方式进行保留,对街区内传统民俗、传统技艺进行保留及传承;在立面上与传统建筑风貌相协调,尤其是东侧与国保单位“甘熙宅第”相邻的建筑立面,严格按照南京市近代民居的尺度和典型式样进行改造,形成风貌协调的街巷空间。
03小西湖地块保护和微更新
此前,南京市一直在探索老城南传统民居历史地段的保护更新方式,从注重传统建筑单体符号传承的夫子庙街区更新实践,到注重传统街巷肌理尺度再生的老门东街区更新实践,而如今小西湖地块基于社区生活微更新,已是南京市历史地段更新方式的3.0版本。
作为老城南传统民居类历史地段微更新和老城存量更新试点项目,小西湖地段微更新围绕三方面目标渐进式推进,分别是民生改善、留住历史记忆、活力激发。在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街巷空间,提升居住环境的基础上,依托保护建筑,修缮或新建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引导居民进行自主微更新。在保持原主体功能和传统民居风貌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混合和开敞公共空间设计,以激发传统街区的活力,满足当代生活需求。
04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金陵梵刹志》中的大报恩寺全图
秉持“跨越历史与当代、联结城市与建筑”的理念。
▲大报恩寺轻质保护塔
05喜马拉雅中心
总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MAD尝试通过这一城市尺度的作品,实践一座理想中的“山水城市”。基地由六个地块组成,中心区域由一些散落在绿毯上的坡顶小屋构成,呈现出小村落式的环境,为大尺度的城市项目提供了宜人的别样城市空间。小桥连接着村落,从一个街区到另一个街区,串联了假山、流水,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作。外侧的塔楼宛如高山,竖条的遮阳玻璃百叶,遮阳又透光,为室内空间提供了怡人的光线和风,如瀑布般流动于山体上,让整座建筑充满意境。
06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
占地面积5.2公顷,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两座塔楼中较高的是315米(68层),包括办公楼和Jumeirah酒店。较低的塔高255米(59层)。
青奥中心位于南京青奥CBD轴线上,面朝江心洲岛,由会议中心区和双塔区两部分组成。整体设计方案延续了扎哈·哈迪德一贯曲线、流动的风格,建筑从屋顶到立面形成一体化的形式,简洁流畅,具有强烈的雕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