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不同品类的宠物消费迅速增长,“精致养宠”也逐渐成为互联网中的“政治正确”。剩菜剩饭对狗狗来说太油太咸容易伤胃,三文鱼腩、蛋黄、海藻等美毛食材可以让狗狗毛发更加柔软……下单宠物粮前,宠物主总是有着诸多讲究。“宠以食为天”,作为宠物行业中最基础的品类,宠物食品占据主要市场,也成为众多资本入局的主要突破口。
独居人口增多,疫情催热养宠潮
尽管宠物在日常生活中已是十分习以为常的存在,但宠物经济在国内市场规模化热潮的涌起却并不多见。居民收入的上升、独居人群规模的扩大、疫情特殊时期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促成了宠物经济热潮的到来。
疫情之下,居家成为常态,人与宠物之间的情感联结更进一步加深,宠物成为人满足亲密关系需要的替代品。
居民收入上升也是宠物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收入的增加为人们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拓宽了更多的施展空间,将更多金钱用于精神性消费。据艾媒资讯中心数据,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在2019年突破3万元,2021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5128元。
90后最爱养宠,猫咪更得人心
“吸猫一时爽,一直吸一直爽。”
在当下,“有房有车”已经不是年轻人的终极追求,“有猫有狗”变成人生理想配置。据艾媒咨询中心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发展现状与市场调研分析报告》,2021年上半年,超过七成的中国消费者曾经养过或者现在正在养宠物,10.8%的消费者正在养宠,4.8%的消费者在“云养宠”。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宠物类型有狗狗、猫咪、水族类、鸟类、爬行类、兔子、啮齿类和两栖类八种。据《2021年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宠物类型以狗和猫最为常见,养狗狗的宠物主占比达到七成,56%的宠物主养猫。
情感成为养宠的主要动机,宠物充当情感角色,代替真实给予宠物主类似朋友、家人等亲密关系的陪伴。《2021年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2021年宠物主养宠的原因主要出于情感、功能、兴趣三个方面。九成宠物主出于增添生活情趣、解压、排遣孤独等情感动机养宠物。宠物主更多赋予自己的宠物朋友、孩子、家人和室友等情感化的角色,仅不到三成的宠物主只当宠物看待。
支付宝发布的《2021年宠物名图鉴》也显示,“妹妹”、“宝宝”、“崽崽”等宠物名排名靠前,宠物们早已在主人心中占据重要位置。“豆豆”、“可乐”、“球球”成为养宠人的最爱昵称。更特别的是,宠物名还有地域特征,广州人偏爱“多多”,香港最多“胖虎”,成都人最爱叫“汤圆”。
高学历、高收入、新生代、已婚有孩是养宠主的突出标签。据《2021年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在各年龄阶段中,90后养宠主占47%,85后占27%,本科学历的养宠主超过7成,家庭月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占比达到72.5%,超过六成的养宠主都处于已婚有孩的婚姻状态。
细分来看,养猫和养狗的宠物主也表现出不同的人群特征。在人群构成中,养猫人群以女性、未婚、90后和一线城市居多。猫咪是工作忙碌的年轻人的理想宠物。与养狗相比,养猫更加省心,没有太多的空间需求,无需经常性带出散步。
养宠也内卷,精致养宠成流行趋势
随着宠物地位的提升,宠物主越来越愿意在宠物身上花费更多的金钱和心思。宠物没吃好喝好,最心疼的就是宠物主。宠物食品是宠物消费中的刚需,也是国内宠物市场中发展相对成熟的一个领域。《2021年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宠物食品的市场份额达到51.5%,其次是宠物医疗,市场份额占29.2%。
宠物食品具体包括主粮、零食和保健品三类。据《2020年中国宠物消费市场分析报告》,宠物食品市场会经历从“剩菜剩饭”、“主粮”、“零食保健品”再到“服务”四个发展阶段。国内早期人们对宠物的角色认知主要以“看门”、“看家”为主,喂养也多用剩菜剩饭为主,尚未形成“宠物食品”的认知。而随着国内宠物经济的发展,宠物食品消费者的需求正在逐渐精细化,目前,国内宠物食品市场还处于前三个阶段并存的状态。
在购买宠物食品时,宠物主最重视产品自身属性,如产品质量、价格和安全性等。其次则是从个人和宠物的因素出发。《2021年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超过七成的宠物主会从个人角度考虑,接近六成的宠物主会考虑到宠物的需求。口碑、品牌、渠道等因素则排在较后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宠物主给宠物买零食比买主粮更加频繁。《2021年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一个月购买宠物零食2~3次的宠物主占35%,比主粮还高27%。
资本纷纷入局,宠物食品赛道抢眼
“民以食为天”,宠物也不例外。细分来看,宠物食品领域最受投资者青睐。据宠业家统计,2021年,宠物食品领域获得融资共17起,其次则为宠物用品领域和宠物医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