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事就喜欢看电视,也时常出来走动,这院坝还是她打扫的呢。"80岁的大女儿主要负责付素清日常的饮食起居。尽管细雨绵绵,但近200平方米的院坝并未因此显得脏乱。大女儿说,母亲虽然年纪大,但很多简单的日常家务都会做,"上厕所都是她自己去,我们很少操心。"
如今,付素清的重孙的孩子都已经20岁了,家里早已是五世同堂。当了"高祖祖"的付素清,依然能做些捆柴、除草的简单农活。
老人在饮食习惯方面没什么讲究,51岁的外孙冷启元说,老人最喜欢吃的就是粗粮,比如红苕稀饭、玉米面糊、豆类制品,肉类中最爱吃的是炖鸡,"每次能吃一碗多点米饭"。
在听说日本老人成为最年长的吉尼斯纪录保持者后,付素清所在地的村干部也有了申请吉尼斯纪录的想法。
申请吉尼斯最大的难度,莫过于对申请人年龄的核实。在双流公安局的人口信息查询系统中,付素清的出生日期为1897年7月19日。中国居民身份证制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她的一代身份证,是在1987年2月31日签发的,当时的身份证编号只有15位。双流县公安局办证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经手人、具体的经办要求已经无法查证了。
吉尼斯世界纪录委员会发言人菲利普·罗伯逊曾在2010年向媒体介绍,想要申请"最长寿"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人,首先要在他们的官网上提出申请,工作人员进行筛选后会挑出其中一些最具有可信度的申请,然后委员会才会派出系谱专家进行确认。罗伯逊透露,每当一位"世界最长寿"纪录保持者逝世后,新的申请者就会激增,但其中只有极少数是真实可信的。
世界纪录名称:世界上最长寿的女性是付素清。
世界纪录创造者:付素清
世界纪录领域:世界上最长寿的女性
世界纪录规则:1、世界上最长寿的女性。115岁零7个月
世界纪录有效期:至纪录被打破为止。
世界纪录见证人:扛旗世界纪录认证师002扛旗世界纪录认证师003
世界纪录颁证日期:2013年3月11日
世界纪录详细内容:
世界上最长寿的女性是付素清。
TheoldestwomanintheworldisFuSuqing.verifiedinHongKongon11March2013.
吉尼斯世界纪录正式确认114岁高龄的老太太大川为世界上最长寿女性,并为她颁发了荣誉证书。大川1898年出生在大阪的一个商人家庭。
付素清生于1897年7月19日,比大川大,可见吉尼斯也山寨。
付素清由扛旗世界纪录认证,可见扛旗世界纪录认证及时、准确。先进。
2013年7月(国历8月)是双流老人付素清双喜临门的日子。一是生于1897年7月19日的她,就要迎来116岁的生日;二是她收到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扛旗世界纪录从上海寄来一枚沉甸甸的铜牌,认证她为目前全世界最长寿的人。为了庆祝她116岁生日,家乡老年协会还特别为她准备了116只寿碗。
家住眉山市的热心人士王先生拜访了付素清老人家,表示自己想为付素清老人庆生。王先生已经联系好了家乡老年协会的一群文艺爱好者,准备在付素清老人年满116岁之际,上门为老人表演一台节目。
2015年7月19日是付素清的118岁生日。为了这场隆重的寿宴,这两天家人已开始准备。
6岁给人当童养媳受尽欺负逃跑到山上荒庙
绕过九曲十八弯的乡村公路,在竹林深处的一户农家四合院里,住着两户人,空旷的院坝被打扫得很干净。付素清家住在靠里面的一户,她和80岁的二女儿徐淑华住在一起。对于陌生客人的造访,付素清憋着嘴,眉头深锁,有些不高兴的样子。“她总觉得别人把她弄去烧了。”付素清的外孙女冷启英向记者解释说,烧了就是去世后火葬的意思,这是付素清最害怕的事。
因为年龄的关系,付素清几乎听不见外界的声音,因此也很少和人交流。冷启英在城里打工,经常回来看望两位老人,付素清对她还算比较熟悉,喜欢自顾自地跟外孙女聊起以前的经历,昨天又跟外孙女讲起自己6岁时当童养媳的故事。
付素清出生在简阳农村的一座深山里,6岁时就给有钱人家当了童养媳,“她说天天做活路,那家人打她不给她吃的。”这让小小年纪的付素清不能忍受,于是决定逃跑。别人都惊诧于小女孩的勇气,料定她跑出去也会被抓回来。“她晚上跑到半山上的一座荒庙里躲起,白天就在山上找人家土里的红苕玉米吃。”也记不清待了多少天,付素清等到风声过去了,才下山投奔到姨妈家。“之后她姨妈才给她另外介绍了一个人。”
记者很惊诧付素清对百余年前的事还记得清楚,而冷启英却一语中的,“那是她吃过的苦,一辈子记得住。
11年前老伴儿过世后老人连续绝食好几天
头上缠了好几圈黑色的头巾,付素清坐着客厅竹椅上,手握着一根木棒愣愣的看着眼前的几个陌生人。昨天,有人给两位老人带来了一只白色的流浪猫,猫咪跳到付素清身上爬上爬下,她伸出手指小心翼翼的戳着猫咪。给付素清看她和猫咪合照时,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她看这个就像看电视,虽然听不见,但可以看到花花绿绿的东西,她也高兴。”
据冷启英回忆,大约三十多年前,付素清和老伴儿跟随二女儿来到双流生活。11年前5月的一个下雨天,付素清的老伴儿在院子里滑倒摔了一跤,只能卧床休息。一周后的一天,徐淑华去镇上卖兔子,只剩下付素清和老伴儿在家。“她喂我外公吃饭,喂进去又吐出来。”看到情况不对,付素清赶紧去叫上自己的女婿。但经过抢救,老伴儿也再没醒过来。
老伴过世后,付素清闷在心里,也不和儿孙们说些什么,只是连续好几天都没吃饭。“她就站在那门口,望啊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付素清的听力越来越差,她自顾自说的总是过去的故事。每年到了老伴儿忌日的时候,付素清总会去坟头,把野草拔得干干净净。
去年,付素清的假牙出了点问题,找到小女儿,让她带自己去之前那个医生那里补一下。这副假牙是30多年前在龙泉安的,一直用到现在。小女儿告诉她,那位牙医已经过世了。这让付素清有些恼怒,冲着女儿吼:“你是骗我的,我都还没死,他怎么就死了。他给我安牙齿的时候还是个年轻人。”
长寿秘诀>>>
最爱吃粗粮和回锅肉不吃蛋糕却爱吃旺旺雪饼
人们都说老来还小,这点在付素清也同样得到了证明。村里有块洗衣服的石板,付素清喜欢坐在上面,有一天却被她坐断了,老人第一反应就是“逃跑”。“等我们看到她,她还在说那块石板是哪个坐断的哦,简直哭笑不得。”冷启英说。
满百岁以后,付素清每个月能领到一些补助,女儿徐淑华也有养老保险,两位老人的生活并不发愁。付素清每天的生活很规律,天亮起床天黑睡觉,顿顿吃肉也必备的,“她最爱吃回锅肉和圆子汤,也喜欢吃红薯和玉米这些粗粮。”对于零食,付素清有些挑剔,“她喜欢甜酸味的水果,不喜欢吃蛋糕,喜欢吃旺旺雪饼。”冷启英说,“她说蛋糕太软了,她喜欢吃硬的。”
2013年6月13日,付素清正式被扛旗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我觉得她肯动,心地又好才活这么大岁数的”,冷启英说,虽然老人已经近116岁高龄,但每天早上老人都能自己起床穿衣洗漱,老人的衣物、床铺、房间都是自己整理。
因为做惯了农活,付素清闲不下来。去年,她还能自己走到村口小店去买东西,到院子前的菜地里除草。今年开始老人的视力开始变得有些模糊,腿脚也有所不便,才没有继续做农活了。“前几天下大雨的时候,她都坚持要走到院子旁屋的厕所去上厕所。”徐淑华说。老人的心地很善良,能走的时候口袋里经常放着零食和水果,遇到村里的小孩子老人就会拿出来分给他们吃,村里的人半开玩笑的说老人是“阎王爷没规定她年龄,随便她活”。
116岁寿宴>>>
五世同堂一家人下月给老人过生日
付素清身份证上出生日期是1897年7月19日,但据冷启英介绍这个日期是按照农历生日来登记的。以此计算,下月8月25日便是老人116周岁的生日。
对此,冷启英表示家里条件比较贫寒,这么多年来他们也没有给老人举行过大型的生日庆典,“一般都是小姨他们家过来看望下老人,全家人在一起吃个饭,大家摆下龙门阵”。据悉,付素清老人生育了6个子女,现在只有二女儿徐淑华和三女儿徐桂花健在。三女儿住在城里,付素清一直跟着二女儿住在乡下,老人现在五世同堂,名下家族共有54人,重孙的孩子都已经20岁了。对于即将到来的116岁生日,家里人原本也不打算庆生的,后来有爱心人士主动联系他们,表示愿意为老人办一个生日庆典。“有个爱心人士说,如果我们这边不办,他们就把老人接过去耍一趟,办了寿宴再送回来。但陌生人带不走她的,所以我们还是喊他们过来。”
7月15日,四川最长寿老人付素清在家中逗玄孙女。19日,老人将满118岁。
付素清老人的身份证。
家人为老人准备回锅肉。
15日中午,付素清老人生气不想吃午饭,家人都在劝她。
7月19日,成都天府新区太平街道的付素清老人将迎来第118个生日
再过3天,四川最长寿老人——家住成都市天府新区太平街道的付素清就要过118岁生日了。7月15日,记者前往其家中打探,付素清红光满面行动自如,一日三顿必吃炒肉,还经常逗得一家人开怀大笑:一旦心情不好,她就会把81岁的女儿叫到面前批评……
7月19日就是付素清的118岁生日了。为了这场隆重的寿宴,这两天家人已开始准备。
爱孩子
118岁高祖母逗乐不满半岁玄孙女
从太平场镇上出发,拐几个弯,穿过一片葡萄园,竹林掩映下的一间平房,便是付素清生活了40年的家。
付素清出生在简阳,40年前随丈夫搬到这里。以前此地属双流县管辖,现在划归天府新区。
时值正午,天气很好。院子里,几只鸡正在觅食。平房门口的阴凉处,一位头戴蓝色头帕、一身粗布衣服的老妇人,正半闭着眼睛养神。她正是付素清。
“妈,有人来看望您了!”付素清81岁的女儿徐淑华一边招呼记者坐下,一边给老人打手势,“她身体还不错,就是眼睛不咋行了,耳朵也听不到了。”
见女儿给自己打手势,付素清微微侧了侧头,没有说话。半晌,她轻轻放下手中的拐棍,向44岁的外孙冷启根伸了伸手。冷启根抱着他5个月大的孙女萱萱,见状,赶紧将孩子抱了过去。
付素清伸出双手将玄孙女接到腿上坐下,脸上慢慢露出笑容。她一边伸手拉扯耷拉在玄孙女额头上的小帽子,一边从嘴里发出“嗒嗒”几声。玄孙女见状,“咯咯咯”地笑起来,一家人也被逗乐。
爱吃回锅肉
鸡鸭鱼肉从不碰爱吃粗粮生花生
见母亲心情好起来,81岁的徐淑华赶紧转身进厨房切菜。
“这几天要过生日了,来看望她的人很多,她有点不好意思。她历来不太善于和生人打交道的。”徐淑华这样解释。
她指着菜板上的新鲜猪肉向记者介绍,母亲喜欢吃粗粮和回锅肉,早上能吃一两稀饭,中午和下午分别能吃2两,“但一天三顿必须有回锅肉,而且主要是肥肉,心情好的时候,一小碗回锅肉她一天就吃完了。”此外,因为装有假牙,平时,儿孙们递小半边苹果或梨给付素清,她也能慢慢地吃完,“水果主要喜欢吃脆桃子和葡萄,有时候还要吃点花生,比较喜欢生花生。”
徐淑华一边说,一边往灶台添了把火,将刚切好的肉倒进锅里炒起来。
对于母亲的口味和对菜的生熟度要求,她已经非常有把握:“如果炒回锅肉,就先加水,把肉煮烂点,然后洒点盐,倒点酱油,再加把大火炒;如果是素菜,就要多加水,炖得越软越好!”
据介绍,除了炒回锅肉和自家种的蔬菜外,付素清不太喜欢吃别的菜,也不愿意喝汤。鸡、鸭、鱼肉从来不碰。“所以,我们也很少弄鸡鸭鱼肉来吃,天天跟到她吃回锅肉。”徐淑华说,要是碰上哪天没有熬稀饭,母亲也能跟着他们吃干饭,吃的时候就给她倒一杯白开水,“很喜欢,没得半句怨言。”
爱睡懒觉
每餐饭后要散步早睡晚起精神足
每顿吃完饭,付素清必定会起身到院里走一走。这是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徐淑华说,偶尔母亲还会拿扫帚扫扫地,赶赶鸡,最近这几个月才没扫地了。
每天晚饭后散完步,付素清就拄着拐杖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儿孙们进进出出,偶尔搭搭话。但因为年纪大了,听力减弱,视力也比较差,儿孙们也很难有机会和她交流。
“她一般晚上8点过就睡了,睡得很早,一直要睡到早上7点半,有时候甚至更晚才起床。”外孙冷启根说,外婆一般不会起得太早,“爱睡懒觉,每天都睡足了的。”
起床后,付素清来到厨房门口,从墙上取下毛巾,自己洗脸。有条不紊地做完一切后,她才不慌不忙地走进厨房坐下吃早餐……“在我的印象中,我妈做事一直都是这样不慌不忙的。”徐淑华说。
12点30分左右,稀饭熬好了。
徐淑华用小碗盛了大半碗,夹了几片肉放在上面,再用扇子扇凉了端到母亲面前,但付素清却摇了摇头。“她可能看到生人多,有点生气。”
“你不要腾到闹(不停地喊),你自己吃嘛,我不饿!”付素清板着脸,摆了摆手。
见状,抱着孙女的冷启根也出门来招呼。
再次见到玄孙女,付素清皱着的眉头一下就舒展了,缓缓把手上的拐杖放到墙边,吩咐冷启根:“把娃娃给我抱,你们去吃!”
冷启根介绍,因为年纪大了,家中的很多人外婆都不认识了,但她特别疼爱孩子,爱抱她,逗她,“尽管她也许根本不晓得萱萱是她的玄孙女。”
爱开玩笑
叫女儿“大姐”批评人时举拐棍吓唬
俗话说,年龄越大的人越像孩子。
这一点,在付素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徐淑华介绍,母亲爱跟她开玩笑,经常叫她“大姐”,“我不记得她是好久开始这么喊的,起码有10多年了,听久了就习惯了。”
除了叫女儿“大姐”之外,付素清还有其他开玩笑的“小动作”。
徐淑华和母亲住一间屋,母亲睡觉习惯不脱衣服,有时连鞋也不愿脱,她上前帮母亲脱鞋,母亲就要批评她,“把铺盖给你弄脏了嗦?你洗一下铺盖都不愿意嗦?”若是母亲脱下来的衣服徐淑华忘记了洗,又会被批评“太懒了,不懂事”,“有时候,她还假装举起拐棍要打我,哈哈哈。”
徐淑华介绍,可能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母亲对家里的财产看得比较重,很怕被盗,所以每天天黑就必须把院门关上。“如果关晚了就要挨她的批评,一批评就要把拐棍举起来吓我们,但是她骂过后又自己笑起来了,真的像个娃娃。”
太平街道科宣办主任李建说,为了更好地照顾付素清老人,在经济和生活上给予一定补助,街道办每月为其发放400元补助金。从8月份起,每月还将增加100元。“辖区内有这么长寿的老人,也是我们这些后辈的福气,所以逢年过节,我们都要去看望慰问,再给她买点补品。”
李建说,太平街道辖区内有100岁以上老人4位,除了付素清外,分别是白马村5组102岁的何必芳、桃源村2组101岁的宋素清、场镇社区100岁的周素兰。此外,90-99岁的老人有96人,80-89岁的老人有605人。·新闻背景·成都60岁以上老人达249万人
今年2月15日,成都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截至2014年末,成都市户籍人口达到1210.7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249.6万人。
《意见》明确,成都市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各类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华西都市报记者刁明康实习生王虹权摄影张磊
人物档案
付素清,女,汉族,出生于1897年,成都市双流人。现五世同堂,名下家族共有50余人。
7月19日就将正式迈入118周岁的她,继续稳坐四川最长寿老人的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