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明网成都讯(郫都区文明办)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的“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中提出,到“十四五”末期,建成儿童友好城市,进一步保障儿童平等接受优质基础教育权利,落实儿童家庭监护责任,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和安全,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成都市郫都区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过程中,如今,儿童友好如静水流深,在润物无声的细节优化之下,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丰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内涵。
“儿童友好义集”
助推儿童友好与传统文化创新融合发展
“蜀绣经历数千年,历史悠久,现已拥有12大类、122余种针法……”在成都市郫都区安靖街道蜀绣公园里,少年儿童们围绕在蜀绣制作人员身边,从劈丝分线、系针打结开始,学习双面绣里的基础针法,“原来蜀绣还有这么多不同的针法,真的太美了。”
在三道堰川菜博物馆内,少年儿童们参与郫县豆瓣酱的制作,切身体验到郫县豆瓣的文化魅力;在唐昌镇战旗村的唐昌布鞋制作坊,少年儿童们体验赖婆婆布鞋制作的全过程,对唐昌布鞋的制作技艺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郫都区妇联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着力在为儿童谋福祉与文化旅游方面创新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安靖街道、三道堰镇和唐昌镇辖区内三个社区“儿童友好义集”主题活动,以少年儿童们近距离体验安靖蜀绣、郫县豆瓣、唐昌布鞋等独特的非遗文化,传递“古蜀之都、天府之源”的历史文化底蕴,聚焦郫都特色非遗文化资源,让郫都区少年儿童们感受非遗文化魅力,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使之成为传承非遗特色文化的小使者。
制度友好
让儿童参与共建友好社区
凉水井社区一米空间
凉水井社区作为郫都区打造儿童友好社区的试点,成立了郫都区首个“儿童议事会”,鼓励儿童参与社区事务。“以‘一米高度’审视社区的空间和规划,让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更加贴近儿童最真实的需求。”凉水井社区党委副书记范露表示,“一米高度看城市”的核心是保障儿童参与权,比如,社区口袋公园的颜色设计孩子们是否喜欢、凳子摆放的位置孩子们觉得是否合理,这些只有儿童自己感受得到。
凉水井社区积极整合公共资源,通过空间优化建设,服务需求分类,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多项儿童服务,打通了儿童参与社会事务的发声渠道,在教育、交通、文化等公共管理领域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吸纳孩子们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增强儿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孩子们能够有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参与到凉水井的社区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社区上下充分感受到了儿童议事会给社区带来的新变化、新升级,儿童友好理念与社区建设、城市发展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空间友好
城市转角处处温馨
每到傍晚,菁蓉湖的儿童游乐区内,总有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嬉闹声。这个“儿童天地”,根据不同年龄段小朋友的需要,设有儿童活动沙坑、秋千、摇椅、攀爬架、跷跷板、梅花桩、栈道、滑梯、户外探索设施等,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都能找到心仪的游玩场所。
儿童乐园里欢笑声不断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精耕细作,下足“绣花功夫”。尤其在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上,需要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儿童发展需要。菁蓉湖儿童游乐区,是郫都区高度重视儿童发展的真实缩影,不管是公园、绿道,还是小游园、微绿地,郫都区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了城市建设的各个角落。
与此同时,在郫都区妇联的倡导下,各街道(镇)陆续通过筑牢“儿童之家”活动阵地、打造儿童服务品牌和建立儿童参与机制,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探索与实践,“儿童之家”实现100%全覆盖。同时,郫都区妇联针对服务儿童的社会组织开展专业化、集成化、品牌化培育,以“公益+低偿”的方式,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实施,激发企事业单位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动力活力;在社区为儿童开展知识讲座、实践拓展、未成年人维权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举办“蓉城幸福家·儿童友好义集”活动和“社区家庭日”系列品牌活动,搭建参与平台,对致力于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共同力量起到了很好的凝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