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市民在成都双流中心公园开心地拍照留影。
(上接01版)今年,建成东安湖和凤凰山体育公园、22个智慧场馆、50处“社区运动角”,新增50处体育消费新场景,城乡居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93.1%。
成都将全力实施老城区成片连片更新,统筹推进城市功能、产业、环境、品质综合提升,传承历史文化,改善人居环境,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味、社区服务更加完善。市井烟火气:中心城区每个更新单元启动不少于1个成片更新项目,其他各区(市)县老城区启动不少于2个成片更新项目。全力推进成片连片更新,逐年推进全市217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项目建设,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打造“邻里人家”生活服务综合体。今年,启动50个成片更新项目,发展社区连锁店200个、特色小店100家。硬设施软环境:今年,编制出台《成都市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示范小区、园林式居住小区。今年完成313个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800台。幸福美好公园社区:今年,导入“信托制”物业服务住宅小区不少于50个。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实施“微更新”项目75个。
成都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营造生态惠民场景,使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锦城蓝天: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分担率达70%。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绿色施工,到2025年装配率达到50%以上的建筑占新建建筑的40%。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PM2.5年平均浓度小于38微克/立方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绿水蓝网:今年,建设“天府蓝网”100公里示范项目,完成中心城区市政排水管网重大病害治理500公里,三大流域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以上。宁静蓉城:建设全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开展“安静小区”试点,严格查处噪声扰民行为。
成都将致力打造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坚持以市场主体和市民为中心,以市场主体和市民满意度为导向,以高效精细服务为抓手,科学精准出台惠企利企便民政策措施,推动审批服务简约易办、惠企政策精准易享、发展机会公平可及、要素获取便利快捷,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保持全国营商环境先进城市行列。法治和政策环境:抓紧出台《成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专家库。加强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建立政策“好中差”评价机制,倒逼各级各部门提高政策制定质量和效果,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稳定市场预期。市场主体和市民诉求100%受理、100%回访,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府”。开放市场环境:市场准入全面实现“非禁即入”。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今年面向中小微企业放款规模达100亿元,2025年达到300亿元。便捷办事环境: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升级“蓉易办”平台功能,促进政务服务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今年全市实现涉企和市民事项100%网上可办、80%以上事项“不见面”审批,90%以上事项“一窗受理”、70%以上事项可“全域通办”、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成都将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友好城市,打造创新创业者的“圆梦之都”“活力之城”,持续营造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的浓厚氛围,让青年人才筑梦成都、成就未来。创新有平台:今年,将累计建成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120个、各类创新平台1750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的大型科研仪器、工业设备开放率达50%。创业有底气:优化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创业辅导、融资、场地、人才、市场等精准对接服务。每年发布新场景、新产品各1000个。今年,将新增新经济企业6.3万家。就业有机会:每年将新吸引落户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10万人,新增实习见习岗位2万个、新职业岗位5万个。每年举办青年线上线下职业推介活动超过4000场,公益性就业培训辅导覆盖高校大学生10万人。
成都将用聪明的大脑全天候管理城市肌体运行,用四通八达的信息化平台感知城市的风险隐患,用牢固的基础设施打造安全防线。智能便捷:今年,完成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搭建,实现城市运行“一屏观、一网管”。智慧安防小区覆盖全市30%城镇人口,全覆盖开通应用“社智在线”平台。高效及时:加快建设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规划建设23个一类应急避难场所和一批简易应急避难场所,确保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建设成都市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今年,完成地震监测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地震监测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65%以上。牢固坚韧:中心城区用户年度供电可靠率99.99%。形成覆盖全域、安全便捷的成品油零售网络体系。重点食品品种可溯源率达100%,本地生产国家基本药物抽验合格率达99%以上。
成都将以全龄阶段居民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中,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育教医养每个细微处,让每一个生活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城市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开心成长:施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五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实现品质为先、动态成长、充满活力的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建成儿童友好型城市,建立完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舒心长寿:今年,建成运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2个,全年改造护理型床位3000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9%,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50%,镇(街道)老年教育学校建设覆盖率达30%。暖心有尊严:2025年,残疾儿童康养救助覆盖率达100%,新旧公共场所无障碍化率分别达100%、80%,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率达80%,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实现镇(街道)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