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宠当道,吸猫遛狗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与宠物的相处空间除了家里和户外,越来越多的线下商圈也将它们纳入室内空间,宠物友好型商业应运而生。
也许周末与朋友聚餐时,餐桌的一旁,一只憨态可掬的狗正盯着你。为何宠物在公共空间的“存在感”不断刷新?在构建宠物友好型商业中,宠物与非养宠人士的关系又该如何平衡?
需求
拓展人与宠物的“第三空间”
派读宠业参考发布的《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22年中国宠物消费报告》显示,2022年,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为2706亿元,较2021年增长8.7%。其中,犬和猫仍是养宠人群最喜欢的宠物类型。从“看家护院”进化到现在“毛孩子”的家庭地位,宠物的陪伴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居人群尤为重要,逐渐成为仅次于自身基本需求的“第二刚需”。
宠物护理店乐派宠物生活馆主理人表示,猫犬性格差异很大,猫有自己的脾气,喜欢独处;而狗不一样,在幼年期的某些时段,需要社交互动。“经过社会化训练的狗,允许主人带着它参与到各种生活场景中。与此同时,作为宠物主人,当自己的宠物受到别人的肯定和夸赞时,心里是非常开心的,这也是很多人养宠物的原因之一。宠物作为一枚闪亮的‘社交货币’,能帮助自己打开社交圈。”对于养宠人士来说,人与宠物相处的空间不应局限在家中和户外,还需要向更多“第三空间”延伸。
发展
宠物友好型多元业态应运而生
记者在太湖广场附近的星巴克门店看到,几只狗用绳子拴在门外休息区内,宠物主人捧着咖啡聊天,它们则在一旁玩耍打闹。店员介绍,该门店是星巴克锡城首家宠物友好型咖啡店,门店东侧外摆位置不仅有专门的宠物休息区,宠物们还可以免费享用为其提供的小零食“爪布奇诺”。另一家开在崇安寺的自助照相馆,也向宠物开放,养宠人士可将宠物带入拍照,定格温馨互动时刻。融创文旅城专门举办宠物友好日活动,萌宠们畅玩游乐园、海世界和雪世界。
近年来,无锡一些商家逐渐把宠物纳入经营空间内,特别是大型商业综合体、个人品牌餐饮店以及精品化咖啡店等最为明显。在许多商家的社交平台主页,特意标注“欢迎宠物入内”,并把宠物作为门店形象标识。
问题
准入规则不清晰
发展宠物友好型商业看似“双赢”举措,但记者发现,在实际运营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对宠物的准入规则不清晰最为突出。
“宠物友好的概念已经逐渐普及,也有不少场所开始接纳宠物,但目前各商家针对携宠进入的政策并不清晰,也没有公开统一的平台供宠物主查询。”养宠人士菲菲说。
如何不影响他人
平衡好宠物与非养宠人士的关系,构建人和宠物“双向友好”环境,更是打造宠物友好型商业的难点之一。在锡城几家明确标识“宠物友好”的商超和门店里,并没有对宠物区进行专门划分,携宠和非携宠人士共处在一个区域内。“宠物的疫苗接种情况、社会化程度、性情是否温顺都是未知数。万一旁边坐着的宠物突然扑上来,还是会导致很多纠纷的。”非养宠人士万女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当前,对于宠物友好型商业的界定和规范尚未统一建立,商家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万象城明确提出宠物肩高不超过45厘米且必须全程有牵引绳或宠物推车的要求;还有商家要求给宠物穿拉拉裤,对大型宠物特别安排位置等。“携带宠物的统一安排在一楼区域,对于体型较大的大型犬,店员会安排到比较靠里的单独座位,尽量不对其他客人产生影响。”运河汇NoWorries西餐店的店员表示。
专家见解
宠物准入需“人宠和谐”
“‘宠物友好’不仅仅只是宠物准入,更是要让人和宠物都获得舒适的服务体验和空间环境。”无锡市宠物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继文表示,宠物主需要约束自身和宠物行为,同其他人保持和谐相处。对于商家而言,应当充分尊重顾客,在进出口处明确告知是否允许宠物入内;如果愿意接纳宠物,应当在人员培训、设备安装等方面自我完善。“例如,营业场所内要有可以寄存宠物或者可以系牵引绳的地方。营业人员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宠物知识和技能储备,能辨认烈性犬,当宠物与宠物发生冲突时,能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矛盾。(晚报记者陈婧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