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索引擎百度上,输入关键词“深圳邪地”,查询结果多达23.8万项;在搜索引擎GOOGLE上,输入“深圳鬼楼”,查询结果达到66.1万项。
“邪地”、“鬼楼”,成为深圳民间热议的谈资10年有余,诸如被罩上“深圳四大邪地”、“深圳四大鬼楼”帽子的中银大厦、烂尾的和邦酒店(已拆除)、仙湖和深圳大学。近期一些传播者或有意或无意,让这两个关键词成为了深圳各大网站论坛的焦点。
关于“邪地”和“鬼楼”的传言有很多版本:因为曾作为刑场而众多“冤魂不散”,半夜“闹鬼”发光怪叫而无人敢住,“闹鬼”午夜现幽灵,“乱葬岗”上现坟墓等等。
9月15日至9月18日,本报四名记者兵分四路,前往谣传中的深圳四大“邪地”,连续多个昼夜的实地调查,大面积地接触“邪地”周边和生活其中的各方人等,并采访专家,最终得出结论―――“邪地”不邪,“鬼楼”无鬼。之所以成为“邪地”“鬼楼”,实际上是偶然事件叠加,经好事者传播,加上鬼神文化在民间的影响,变成越传越神的“灵异之地”。
极少数人编撰大多数人不信
2007年8月底开始,深圳当地多家网站和论坛上,开始了新一轮爆炒深圳四大“邪地”和“鬼楼”的热潮。
综合这些活跃的在论坛和网站上的帖子,深圳市福田区中心位置的中银大厦,深南路边小平画像后的烂尾楼和邦酒店,仙湖和深圳大学,被网友们归结为深圳四大“邪地”“鬼楼”。
9月15日开始,本报四名记者兵分四路,前往谣传中的深圳四大“邪地”,连续多个昼夜的调查。无论是传说中“闹鬼”的午夜,还是所为“从来没人赶去”的角落,本报记者均进行了实地调查。事实上,四大“邪地”“鬼楼”的背后,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偶然事件的叠加。
调查:“鬼楼”“邪地”传说太牵强
“21楼有什么可怕的?我们天天晚上查夜,一个人带着手电筒就上去了。”9月16日晚11时左右,中银大厦B座保安鲁先生说。
在传言中,“中银大厦21楼经常大白天闹鬼,从来没人敢住,也没有公司”。不过,记者实地调查却发现,一家名叫赛丽石富力建材有限公司8个月前入驻21楼。
红色外墙和塔尖设计,则是中银大厦被认为“鬼地”的外部特征。“当初建这栋楼,我们老板希望做成深圳的地标,香港设计师设计选择了这样的设计风格”。中银大厦开发商嘉国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王小姐,正是这些巧合,被竞争对手利用,进而散播传言。
小平画像后的和邦酒店,主要传言在于“一动工就发生意外”导致烂尾。不过,事实则是酒店大楼建成后,欠银行4个多亿巨额借款又无法偿还,严重资不抵债。酒店大楼随后被抵押给银行,多年未对其做出拍卖或其他方式的处理,导致多年来一直闲置。
2004年,深圳市政府为小平画像广场改造工程,斥资将和邦酒店烂尾楼收购回来,随后被拆。不过,楼去流言却依旧。
仙湖成为传言中的“邪地”,很大程度上却是因为一些莫明其妙的原因。对“弘法寺建在仙湖是为镇邪”的传说,仙湖植物园管理处一位科研人员驳斥说,仙湖上原来有一个小山村,弘法寺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早就存在的村庙,后来村庙被推倒,在原地重建为现在的弘法寺,“网上的说法太牵强”。
在流传中深圳大学最“鬼”的宿舍楼朱槿斋,记者注意到其门楣与周边其他宿舍楼并无二样,亦没有见到有改动的痕迹,和网上盛传的“刷了红漆”并不一致。
专家:鬼楼反映人们心态问题
“鬼楼和邪地之说,属于极少数人的编撰,深圳绝大多数市民并不认同。”乐正坚信,市民完全没有必要将这些“邪地”“鬼楼”的传言放在心上,这些传言也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这一点,记者从被采访者口中得到佐证,大数人并没有真正相信所谓的灵异事件,只是觉得无聊或者好玩。
中银大厦
传说中四大“邪地”之首的中银大厦,也是作为深圳“鬼楼”被市民所记忆的。这栋28层楼高99.85米的建筑,与周围的灰白色建筑不同,全部的外观均为红色,此外,楼顶塔尖形状的设计,也显得颇为与众不同。
网上传言
奇特的外观设计用来镇邪
红色外观和塔尖状设计,都被外界误认为“中银大厦闹鬼需要镇邪”最常用的依据。在网络的流传中,21楼最为“闹鬼”,经常出现诸如“洗手间无人却响起水声”“白衣男子幽灵闪现”“不按电梯键,电梯却逢21楼必停”等等“闹鬼”之事。
记者实地调查中银花园附近的多家地产中介,中银花园一套2房2厅85平方米的二手房,售价为115万元,每平方米13529元;而一街之隔的深业花园一套4房2厅214平米的二手房,售价680万元,每平方米超过3万元,相隔不到50米的雅颂居一套4房2厅189平米二手楼,售价698万元,每平米超过3万元。
“就是因为传说中银大厦是邪地,这一块最便宜的就是中银花园。”9月16日晚,中银花园一街之隔的世华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天健世纪一行的置业顾问林壮辉说。
实地调查:
有人认为竞争对手故意传谣
晚上9时40分左右,记者从中银大厦顶楼的28楼乘电梯而下。
“没啥,我们经常一个人上班查楼,从没看过什么闹鬼的。”记者返回楼下大厅,当晚值班的保安鲁先生和王先生说。晚上11时30分左右,记者选择上21楼,保安领班的陈先生一起,穿过未装修的大厅,“赛丽石富力建材有限公司”出现在记者眼前,“没人敢来”的传言同样不攻自破。
“我一个人晚上经常上来,从没什么事情。”站在21楼空旷的大厅窗户外,陈先生向记者指着传言中闹鬼的21楼洗手间。中银大厦的物业管理属于中海物业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保安入职之后首先就是晚上查楼的工作,“都快10年了,从来没有保安说见过鬼。”陈先生说。
中银大厦由香港企业嘉国实业(深圳)有限公司1993年开始开发,1997年全部建成开始销售,期间物业管理一直由中海物业负责。“我们现在都卖完了,开发的时候,我们老板请的香港设计师,是希望将其打造成深圳的一个地标建筑,所以设计风格很与众不同。”嘉国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王小姐表示,“红色外形和塔尖状结构”纯粹是出于设计风格的原因,和传言的“辟邪”无关。
“主要还是竞争对手在传播这些消息。”这是调查期间,嘉国实业和中海物业的多位人士共同的观点:出于商业竞争的目的,附近开发商传播“鬼楼”“邪地”的流言。
和邦酒店
9月16日晚,周末的小平画像广场如常热闹。
“这里以前是有过一座烂尾楼,”长年在此以拍照为业的老陈说,“听说里面死过人,具体情况说不清。”
烂尾楼的正式名称叫和邦酒店。虽然处于深南路与红岭路交会处的黄金宝地,但这座8层建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建成后的近20年里却一直荒废,成为特区历史最久的烂尾楼之一,2005年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