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感人的新闻报道在全网刷屏,报道中的母亲曹美藻,是我院1957级校友。她与丈夫金性勇悉心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金晓宇,不离不弃,在生活的苦难中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据我院同届校友回忆,曹美藻一家虽然生活艰苦,但从无怨言,同学聚会曹美藻都会乐观开朗地参加。2010年,曹美藻参加南京大学校友聚会时,她的同班同学、我院退休教师陆教授建议让因病没有工作的金晓宇在家翻译,这一想法得到时任南京大学出版社文学编辑的杨全强校友的全力支持,他不顾风险给金晓宇寄去小说,让其试翻译了《船热》,并最终得以发表和出版,为金晓宇开启了一扇通向光明的未来之门!
曹美藻2021年冬天去世时,金性勇给曹美藻的同学发去讣告,1957级的校友们举行了沉痛的线上悼念仪式。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高山大海皆是深情。爱能催生出强大无比的意志,能承受生活沉重的压力。曹美藻等老一辈的南大人所具有博大无私的爱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以下转自杭州日报
写在前面
以下,是金晓宇父亲金性勇的自述
6岁那年,玩伴的玩具手枪里射出一根针
我儿子的一只眼睛就此瞎了
我老伴叫曹美藻。我考进了上海化工学院,美藻考到了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同分配到天津工作。1967年我们结婚了,先是生了大儿子金晓天,1972年又生了小儿子金晓宇。
高中时他突然厌学,情绪大变
家里的电器被他砸了个遍
他不上学后,我和他妈每天上班走之前,他在床上,下班回家,他还在床上。他也不跟我们说话,会突然发脾气,情绪极不稳定,完全变了一个人。
考上了大学,他还是没能留下来
医生说,我儿子是躁狂抑郁症
不读书不工作不成家都能接受
我们只要儿子活着
我买了很多精神疾病的书看。最后有两点让一个父亲不至于崩溃:一是通常这类病人一两次自杀未遂后很少再有这个念头,他们会比之前珍惜生命;二是这类病人会在精神领域不同凡响,甚至表现出天才性的创造力。
老伴的一场同学会改变了他的命运
“能不能请你儿子在家做翻译”
我老伴说,小宇的英语日语都很好,请给他一个机会试试吧。
南大出版社很快寄来了美国女作家安德烈娅·巴雷特的八个短篇小说,让小宇翻一篇试试。
十年里,他翻译了22本书
老伴同学说:你们养了一个天才!
翻译日本女作家多和田叶子的小说《狗女婿上门》时,小宇天天看日本相扑比赛,为了提升翻译的准确度。屏幕下方,挡字幕的纸条飞舞。屏幕上,两个只系着腰带的大力士在翻滚打斗。我们父子俩看得哈哈大笑。小宇先后翻译了多和田叶子的五本小说,反响都很好,出版社打算再出合订本。
儿子步入正轨,但老伴的身体撑不住了
痴呆这几年,儿子天天照顾她
小宇很仔细很耐心,有时小宇做这些事时,他妈妈的眼里有泪。每天小宇抱着妈妈喊“老妈啊,老妈啊”。他心里记着妈妈的恩,从六岁剩下一只眼,妈妈就为他流泪,抱着他不知哭了多少次。我心里想说,儿子啊,你长大后更是不知妈妈为你哭过多少次啊。
儿子不带手机一个人去了温州
他回家后若无其事,我却心里一紧
一个晚上,老伴走了
我什么都不能为她做了
我不知道怎么办,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走了,我儿子没有妈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