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概括:企业内生+外延增长、需求自然增长、关系民生的生意(小众)
(这里主要谈谈市场需求自然增长)
人口结构变化是消费品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其中老龄化是最大的趋势之一。2010年至202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从8.9%上升至14.2%,根据OECD预测,该比例至2050年将进一步达到26.3%。持续上升的高龄人口占比客观上促进了殡葬行业的需求,2010年至2021年,年死亡人口从949万上升至1014万,累计增长7%,CAGR为0.7%。
经营性墓地和公益性墓地两种;公益性墓地是公益性公墓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农村公民提供安放骨灰的社会福利设施。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公益性墓地也逐步覆盖城镇。建设经营性公墓(骨灰堂),经所在地县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当前民政部门所管理的公墓是市场主体,从草根调研看预计占70%。
逐渐收紧的行政许可:从公益属性、土地资源稀缺等情况出发,政府未来将重点发展公益性墓地,经营性墓地的审批趋势从严。建设经营性公墓是要经地县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规定经营性墓地的土地使用权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出让方式取得,而多地公益性墓地可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划拨。从以下政策也可以看出,一般一个地区只有一张执照,政府通过人为管控以减少恶性竞争。跨区竞争也基本不太可能。
3.看与“房地产”的不同点
初看墓地的感受和房地产是有点相似的,都是买地然后“包装”卖出去。但是实质上是有值得分别:土地购入方式、商品交付后的所有权
土地购入方式:
但是墓地囤地却不一样。政府是严格限制顾客炒“墓地”的,比如死者健在配偶、本地孤寡老人(需有证明)、年满80岁老人、绝症病人等,不是什么人都能购买的。而且法律规定,墓地不能转让,所以同是“地”,但是房地产有一定金融属性,而墓地没有。而且两者土地用地性质也不一样。
商品交付后的所有权:
房地产是消费者买了房,所有权是给消费者的,期限70年;墓地是只有使用权给消费者,租赁关系,非所用权获得,而且使用权20年,就是说一租租20年,之后要续费。
4.社会
社会共识:死亡文化。入土为安,落叶归根。不管是什么消费阶层,什么地域,这是中国人深入骨子里的文化。缅怀逝者,慰藉生者,也讲究风水和环境。中国人还是挺愿意在红白事上花钱的。有经济实力的家庭也讲究厚葬,买高档墓地,拥有绝佳风水,对子孙后代好。本质都是对来生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地域文化。各个地区,对于殡葬的流程操作又不一样。
5.技术
说实话,没啥高端技术。(sadface)
倒是和政府关系的更重要一点,这也是一种优势,但是同时是风险。
主要看看董事长白晓江、总经理王计生的背景,从中福1994年买地扩到现在的可售土地面积。王计生先生目前是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兼公墓工作委员会主任。
其次,就是收购的能力和性价比问题。面对着一二线城市,有好的经营性墓地,人家为何卖给你?无非就是经济环境差,别人无可奈何卖出。或者是捡漏,原来的墓地经营者想赚快钱,快速变现。面对四线城市,即使以合理的价格买到原来经营性墓地,这是可能主要重点是对高消费能力的考验,待观察。但是面对并购较多,明明账上现金多,又成立临信并购基金,是容易出现利益输送的风险。
最后,所谓的艺术定制、环境美观设计,在我看来都没有什么高技术含量和壁垒,在别的经营性墓地企业也可看到这些。
6.中心法则
墓园服务单位比值:
6.1更多产出:
公司储备了大量墓园资产,靠并购,因为政府不再划拨土地给经营性公墓了。截至22H1旗下运营31座墓园+30座殡仪馆,在手可用墓地面积达264万平方米,覆盖19个省46座城市,按照2021年的销售面积线性算,可供未来销售50年多。
2016-2021年,公司的墓园数量增长了100%,可供出售的墓园面积增了40%,但出售的经营性墓穴(下同)数量仅增加了21%,新增的墓园资产尚未进入销售放量期。同期公司出售的墓穴平均单价增长了36%,同时公司的销售收入增加了63%。就是说,公司靠提价赚钱。
6.2经营成本消耗并没有更少:
低成本获取墓地资源:
土地利用率没有提高:2017-2021,我测算了下单位出售面积所占墓穴个数(个/平方米)如下:
0.368807011
0.356087563
0.342014854
0.360443012
0.339931695
可以看出其实土地利用率并没有提高。根据所服务人群需求,看重附加值,墓地环境、景观、宽敞度肯定更重要。其次,单位成本比如工程、材料(不包括石材)也没有随着出售面积和销售墓穴数的增加而减少,生产制造上没有规模效应。只有销售渠道上产生有规模效应。
6.3更多附加价值:
会产生一定的网络效应。人就是这样,活着的时候认识某些“有权势、有名望”的人,感觉自己就有和他们一样的社会标签,生后事也这样认为。(摊手)
6.4殡仪服务单位比:2460员工在职,2.1亿员工成本;殡仪服务客户数量34673;收入1.64亿元(2022年6月);2200员工在职,1.77亿员工成本;殡仪服务客户数量15129;收入0.92亿元(2018年6月)。
其实可以看出单位员工服务客户数量是上升的,但是客户人均消费价格是下降的。
7.SPW:满足了什么需求?
需求:
在国内遗体处理(处理尸体,包括火化)基本仅由政府机构提供,定价严格受限。墓地服务(地葬及墓地销售、其他落葬服务)开放给私营公司参与(经营性墓地),是私营部门参与度较高的部分。殡仪服务仍主要由政府下属实体主导,私营部门受限较多。
墓地:情感寄托、风水、文化,随机问了中高档咖啡店里(没去墓地,所以准确率可能不高)几个路人,如果买墓地最看重什么?他们看重风水和环境,其次才是价格。情感方面,主要是对逝者情感的维系、死亡的庄重、对所谓afterlife的安慰、对后代子孙繁荣的期望。
殡仪:其实和宠物食品、婴儿食品有点像,殡仪服务的购买者大多数是逝者的亲人,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表达一些情感诉求。
以上服务其实都是存在巨大信息差的,摩擦成本大。此外,整一套流程加上风俗仪式,消费者(假设是生者)很少了解产品和服务实际价值,但是因为对逝者的缅怀、在失去的悲痛、对鬼神的敬畏中,作为一整套葬礼仪式的参与者,感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