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民刘女士和丈夫选择以草坪葬的方式让公公长眠于银川市节地生态安葬示范园,骨灰埋于草坪下,并覆上泥土。12月2日,刘女士告诉记者:“我和婆婆、丈夫都认为这样的方式很好,能够入土为安、与大自然融合。”
草坪葬区。
在银川市殡仪馆西侧,银川市节地生态安葬示范园静谧、安宁。远处的贺兰山守候着这片土地,阳光轻柔地洒在草坪上,小径蜿蜒曲折,假山下的人工湖和溪流已结冰,湖底隐隐可见鹅卵石,让人不难想象春夏时节人工湖清澈见底的样子。这不仅是一处安息之地,也是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园地。
水葬区。
银川市殡仪馆标准化负责人黄铖介绍,银川市节地生态安葬示范园占地80亩,总投资2795.61万元,去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近年来,树葬、水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逐渐被人们接受,在这里,生命将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节地生态安葬具有绿色、生态、节地、文明的优越性,可以减少殡葬占地,同时降低居民丧葬负担,是殡葬改革的重要方向。
截至目前,银川市共建成节地生态设施6处,包括福寿园黄河葬纪念广场和生命晶石项目、松鹤陵园节地生态安葬葬区—咏梅园、银川市节地生态安葬示范园等。银川市连续3年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14%,已向实施节地生态安葬逝者的家属发放节地生态安葬奖励补助资金1686.6万元。(宁夏日报记者裴艳杨月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