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耕文明展播(一)

在近万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祖先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从采集果实、捕鱼狩猎、茹(rú)毛饮血到刀耕火种、驯养禽畜、纺织作衣,又从粗放耕作到精耕细作,百折不挠,不断地去适应、发现、利用,最终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农业博物馆通过复原不同农业历史时期的场景向观众展示了辉煌而又发达的中华农业文明体系,以及中国传统农业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辉煌历史。在这里,请您随着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的展线,在这里重归故里,拜望先人。

文明演进之传说农业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五祖雕像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嫘(Léi)祖传说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燧人取火壁画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后稷稼穑壁画

走进中华农业文明陈列序厅,首先看到的是一组群雕,群雕中的五位人物是中华民族的“农耕五祖”,传说中是他们发明了华夏的原始农业:伏羲(xī)“教民养六畜,以充牺牲”,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神农氏选出了“五谷”,发明了木耒(lěi)、木耜(sì)(古代的翻土农具,可看作犁的前身),并教会人们农业生产,使我们的祖先结束了漂泊流徙的状态,过上了定居的生活;黄帝率领他的子民在中华大地繁衍生息,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嫘(Léi)祖传说中是黄帝的元妃,也是养蚕制衣的发明者,被尊为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妇孺皆知,他带领我们的先民防除水害,并指导他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大家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再看序厅的四周,设计者用壁画的形式讲述了中华农业文明史上一些先贤先哲的伟大贡献和美丽传说。在这些故事中,除了群雕里提到的“农耕五祖”,还有为中国传统农业辉煌历史作出卓越贡献的燧(suì)人取火;有巢筑屋;河图洛书;后稷(hòujì)稼播等。

燧人取火讲的是: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因生吃而经常生病,脑子小、寿命很短。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发现味道很香,于是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方设法把火种保存下来。当时有一个聪明、勇敢的燧人,决心去寻找常年不灭的火种。他从鸟啄燧木发出火花中感悟出了钻木生火的道理。于是,他找来树枝钻磨出熠熠闪烁的火花,这就是燧人取火的传说。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人类食物品种开始越来越丰富,大脑开始变得发达起来,利用自然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从而开始学会使用和制造更多的工具。

后稷稼播的故事更加传奇。同样是在那个蛮荒时期,邰氏之女姜原在野外出游时,由于不小心踩到了巨人足迹而怀孕,并产下了一个怪胎。这个母亲认为怪胎不祥,曾一度想要抛弃这个孩子,后来又改变主意抱回家重新抚养。这个奇异的小孩名叫后稷,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做游戏时喜欢收集各类野生植物种子,用自己的小手种到地里去。长大成人后,他很快成为种地好手,能因地制宜,适时播种,收割各类农作物。以至周围的百姓都依法仿效,后稷也因此被人千古传诵。

这些传说故事中的远古圣人或许并不真实存在,他们的伟大贡献其实是我国古代无数劳动人民智慧的综合体。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与自然斗争,发明了农业,创造劳动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文明演进之原始农业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河姆渡景观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半坡景观

在新石器时代,由于生态的变化和人口增加,大自然的野生动植物不再能够满足我们先民生存的需求,于是人类社会就开始产生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开创了“刀耕火种”的农业文明。我国迄今已发现新石器遗址有一千余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特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两大流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摇篮。当时社会生产的主流,已由原始的渔猎和采集,逐渐转变为较固定的农业耕作,并出现了纺织、制陶等手工业和一定的社会劳动分工。这一时代大致可以划分成北方黄河流域的旱地粟作农业和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田稻作农业两大农业系统。这个部分通过余姚河姆渡遗址和西安半坡遗址两大复原场景向观众展示当时粮食的种植、畜牧业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使用情况。

余姚河姆渡遗址复原场景向观众展示的是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距今约7000年,属于前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田稻作农业系统的典型。当时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并家养猪、狗、水牛等牲畜。场景中妇女在纺纱织布,男人们在斫(zhuó)木盖屋、烧荒辟地、灌水育田。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堆积厚度达40-50厘米的稻谷、稻壳、稻叶和稻秆;当时使用的骨耜、石耜等水田耕作农具以及木铲和木杵等木质农具等。河姆渡出土的碳化稻粒,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栽培稻之一,而且当时已有籼稻和粳稻。另外,同属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期大溪文化中房屋建筑往往用稻壳掺泥抹墙,陶器胎壁内也掺有大量稻壳,表明在新石器时期稻作农业已有很大的发展。

河姆渡场景对面的西安半坡遗址复原场景向观众展示的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一个原始农耕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史前北方黄河流域的旱地粟作农业系统的典型代表。半坡村落同属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占地约3万平方米。房屋大多呈半地穴式的圆形建筑,墙壁用草泥抹成,这样的结构在冬季有利于保暖,雨季有利于保持室内干燥。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粮食作物是粟,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从用人的脸和鱼的身体结合而成的人面鱼纹盆,看出赖以为生的鱼被看作氏族部落的保护神。

文明演进之商周农业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协田耕作场景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商代青铜锸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汉代青铜斧

夏、商、西周时期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的基础上,前后建立的三个奴隶制国家。农业生产已经逐步脱离了原始社会的状态,农业技术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生产工具、耕作栽培、田间管理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发明和创造,进入了协田耦耕时代。

商王出巡景观,再现了商代先民们生产劳动和商王带领贵族巡视农业生产的场景。(图27协田耕作场景)场景中,商代的奴隶们三人一组在连绵不断的井田上耕作,人们称这种耕作方式为“协田”。西周以后改为两人协同耕作,称为“耦耕”。所以夏商周也被称为协田耦耕时代。当时人们使用耒耜挖掘沟渠洫涝灌溉,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井田制”一词是人们对西周时期所行土地制度的通用名称,土地归天子所有,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享有占有权和使用权,庶人无土地权利,只有耕作和被剥削的义务。

这里展示的一些商周的青铜器具体现了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我国青铜冶炼技术出现于夏代,它是用铜和锡按照一定的比例冶炼而成的。随着技术的提高,到了商周时期又有了利用青铜制作的农具,提高了工具的硬度、强度和耐用性,使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此外,还有青铜制的生活器具和冥器,如酒器铜簋(gui)、饮器铜甗(yan)和铜鬲(li)等。铜簋是用来盛酒的器具,铜甗可以蒸饭,铜鬲则用于煮粥。但由于青铜冶炼的成本高昂,青铜农具使用并不普遍,农业生产仍然以石、骨、木和蚌农具为主。

文明演进之旱地农业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旱地农业旱地耕作(协田)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旱地农业汉代的耧车

当观众随着场景的变换来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也从奴隶社会开始走向了封建社会。冶铁技术和铁质农具的发明,使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铁农具与木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更加坚韧、锋利、耐用,逐渐成为农具的主体。尤其是铁质犁具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畜力耕作方式的发展,代表了一个新的生产力时代的到来。此后直至魏晋,我国的旱地耕作体系逐步形成,出现了代田法(起垄种沟)、区(ou)种法(沟窝稼种)、溲(sōu)种法(种子包衣)等先进的抗旱栽培技术,北方已形成了以耕、耙、耱(mò)、锄相结合的防旱保墒(shāng)耕作体系。这是我国土壤耕作史上最杰出的创造之一,至今仍被认为是成本最低而且最环保的抗旱技术。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我国的旱地耕作体系开始走向成熟。社会出现了五谷[即:黍(黄米)、稷(小米)、麦、菽(豆)、稻(或麻)]丰登繁荣昌盛的景象,中国传统农业也开始进入了辉煌时期。

汉武帝时,为了进一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搜粟都尉赵过下令全国郡守派遣所属县令、三老、力田以及乡里有经验的老农到京城来学习代田法和“二牛抬杠”犁等新式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班。这部分的场景陈列了“二牛抬杠犁”和“耧车”等当时的新式农具。二牛抬杠犁耕作时一人在前牵二牛,一人坐于“杠”上,脚踏辕犁,控制犁铧入土深浅;一人在后扶持犁把。这种直辕犁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汉代的耧车相传就是赵过发明的,由耧斗、耧腿和耧架组成,它将开沟、播种、覆土三道工序合而为一,而且播种均匀,及时覆盖,保持良好的墒情。有二脚、三脚、五脚的多种耧车。现代播种机就是从耧车发展起来的。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旱地农业执箕执锸俑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旱地农业汉墓复原场景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旱地农业魏晋时期果木嫁接技术的场景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旱地农业古代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

汉代人认为死后自己将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因此生前的东西都要通过陪葬冥器的方式带到阴间继续享用。馆内设置一个2000多年前汉墓复原场景,让观众可以通过陈列的俑类、家畜类、田塘类、加工类、造具类、食器类、饮器类、灶具类、建筑类等生产生活冥器了解汉人的生活起居和精神追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其中俑类中的执箕(jī)执锸(chā)俑为中国农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出土于四川彭山,男性,头戴圆帽,身着圆领半长衣,右手于胸前执锸,左手下垂执箕。平日务农,战时为兵,类似于我们现代的民兵。

馆内设有专门展示魏晋时期果木嫁接技术的场景。场景中的农学家贾思勰(xié)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书中记载了当时北方旱作农业的先进技术,总结了我国公元六世纪前劳动人民从事农、林、牧、渔、副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和发明创造。其中还有专门的一篇,介绍梨树嫁接的具体方法。

THE END
1.《野狗子》密洞潜行改神龛位置密洞潜行改神龛在哪《野狗子》中玩家可以与神龛进行互动完成挑战,挑战成功后可以获得奖励,那么密洞潜行-改中的神龛在哪里呢?下面为大家带来《野狗子》密洞潜行-改神龛位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密洞潜行-改(2nd Loop) 开局就能看到右前方有一个神龛,互动完从左边进入建筑内,先往左走到达祈祷室旁边。https://www.gamersky.com/handbook/202411/1842466.shtml
2.四川荣县发现“迎祭猫虎”石刻相关年代等还待进一步考证研究据悉,迎祭猫虎属于古八蜡之祭,因田鼠、野猪对庄稼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历来甚为农家所厌恶,被视为农事之大害,而猫捉田鼠、虎食野猪,能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迎祭猫虎的目的是祈求农业丰收。八蜡,则是古代一种官方与民间参与的宗教祭祀活动,每年腊月,田功告成,集中祭祀神农、后稷、猫虎、昆虫等与农业相关的神祇,旨...http://sc.sina.com.cn/news/m/2024-11-06/detail-incvauen2068152.shtml
3.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的微博T 友情链接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官网 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日本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馆 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馆 日本国驻青岛总领事馆 更多a 日本国驻华机构 b 1/3 a 日本国驻上海... 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方微博 +关注 日本国驻广州... 日本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官方微博 +关注 日本国...https://www.weibo.com/n/%E6%97%A5%E6%9C%AC%E5%9B%BD%E9%A9%BB%E5%8D%8E%E5%A4%A7%E4%BD%BF%E9%A6%86
4.《野狗子》密洞潜行改神龛位置密洞潜行改神龛在哪《野狗子》中玩家可以与神龛进行互动完成挑战,挑战成功后可以获得奖励,那么密洞潜行-改中的神龛在哪里呢?下面为大家带来《野狗子》密洞潜行-改神龛位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开局就能看到右前方有一个神龛,互动完从左边进入建筑内,先往左走到达祈祷室旁边。http://360game.360.cn/article/content?id=672ee6a6be4a9f53e23c2af2
1.我加载了怪谈游戏无弹窗我加载了怪谈游戏最新章节列表046 一无所获的鬼冢 047 犬鸣峠 048 白色轿车请绕行 049 小小老头 050 斥候和情报 051 扭来扭去 052 犬鸣村村民 053 强大怪谈,受重伤 054 笑般若 055 山林里的东西 056 白儿 057 第一只式神 058 聪明的小巫女 059 守序怪谈 060 犬鸣村套装 061 隧道那头 062 青坊主,制烛小僧 063 小安魂蜡烛 064 犬...https://www.ixuanshu.net/book/112625/
2.MONSTERHUNTERWORLD:ICEBORNE配备了与星辰相同的生态研究所、加工屋与调查资源管理所等调查时必要的设施。 在据点周围设置了各类设施与窗口,进一步提高了便利性。 管家会自小屋露面,就算身在据点也能使用随从探险队等设备。 道具箱的旁边就是管理随从,猎人在进行狩猎准备时,也能同时使用管理随从的设备。 https://www.monsterhunter.com/world-iceborne/cn/base/
3.死者宫殿最终幻想XIV中文维基灰机wiki另外,尽管经验增益无效,食物所带来的状态加成都是有效的。某些死宫内的陷阱会带有长时间的负面效果,其中有些可以通过药品解除,例如驱除沉默效果的山彦草药。 此外,死者宫殿内还有专用的特殊道具——魔陶器。 进入方式与鬼哭队调查队长黑衣森林南部林区 (X: 25.2, Y: 20.6)对话“挑战死者宫殿”,选择已有存档或者空白...https://ff14.huijiwiki.com/index.php?curid=180
4....区啪牧原椎名桃子绝对领域那月光和你百度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_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啪_牧原椎名桃子绝对领域_那月光和你百度云_纳屋家畜彘管理所3,野花韩国高清bd电影,女子监狱完整版中文字幕,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视频,给我免费观看片在线观看中国,最好看的中文字幕国语电影,4399日本高清完整版免费,http://xgrpy.sxvaa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