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一栋公寓楼的法律地位就像个具体而微小的镇。小镇由居民选出来市议会,大楼也由业主选出来业委会。小镇管理要立法,大楼管理也得管理和立法。管理的方式是由全体业主选举产生“理事会”,代表大家行使权力、雇佣并监督管理公司,重要的事务则由全体业主投票决策,同时制定一些管理政策。在加拿大住公寓的繁文缛节很多。
入住时物业会给业主发一本厚厚《公寓管理规定》,这《规定》就是这栋公寓法,有法律效力的。它管头管脚,事无巨细,违反了就罚款。
1.没有晾衣服自由
在中国,提到阳台的作用,相信99%的中国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晾晒衣服这个功能。然而在加拿大,大家基本都是使用衣物烘干机。
因为在加拿大的许多地方,有一种没有正式立法的禁令,叫作“晒衣绳禁令”。这并不是官方禁令,而是由各种单位社区颁布的禁止户外晾衣服的禁令。
通常大楼的物业在By-Law里有明确表示面向街道的阳台是不能晾晒衣服,所以临街住户就不可以了。说来讽刺,加拿大有言论自由,有持枪自由,但是却没有在自家阳台上晾衣服的自由,为什么呢?
一是为了大楼美观;还有很多西方人认为户外晾衣服是贫困区特有的景象,也是低收入群体的特征;再有就是外晾的衣服,可能影响所在区的房价,如果让买家们觉得他们以后的邻居穷的连烘干机都买不起,房子就掉价了!
那阳台可以放什么呢?通常公寓的阳台上不许晾晒衣物、不许堆放杂物,只可以摆设户外桌椅、植物和烧烤炉。
把“好看”视为王道的加拿大,公寓还会限制从外面可见的窗帘和百叶窗的颜色。
不过因为这些规定,加拿大的公寓大楼外立面通常赏心悦目,多数人家的阳台,都放着躺椅,养着花,非常整齐干净。
2.没有养宠物自由
论起国民养狗的热情,加拿大一点都不输给中国。加拿大人养狗的居民非常多,据说差不多都赶上加拿大人口的总数了。
但并不是每座公寓大楼都是欢迎宠物的。加拿大每座公寓都有明文规定,能不能养狗,能养什么品种、什么尺寸的狗,都有严格的限制。比如:住户不得养长度超过67厘米(加上尾巴),高度超过30厘米的狗,而且只准养一只。
还有的公寓,不允许养狗,但是允许饲养更为安静的猫、鸟、鱼等宠物。
3.没有租房自由
如果买公寓是为了出租投资用,看房时要多问一句:这房有没有出租限制
有一些公寓的业主不喜欢楼里有太多的租户,可能就会制定规则限制出租,比如将楼内公寓单位的出租数量限制在比例内。在这种公寓里,如果您想把自己的房子出租,就得先向管理方提出申请。如果出租限额未满,您可以出租;如果限额满了,您就只好排队等着了。
还有的公寓,干脆就完全禁止出租。
4.没有年龄自由
加拿大有一些小区是禁止儿童入住的,还有一些年龄限制是“19+”,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保证年长住户安静的居住环境。
通常对住户有年龄限制的房子,售价会远低于那些没有年龄限制的房子,原因很简单,如果不欢迎孩子或者年轻人入住,会排除很多潜在买家。
5.没有电梯自由
公寓的电梯也是有使用的规定的:人可以乘坐,家具不可以,要搬家具,先得预定个时段。在搬屋旺季或搬屋高峰期,可能同一座大厦内,会有其他住客在同一天搬走或搬入,电梯的预约一定会被人抢。
如果不遵守规定,直接搬家具会怎样呢?电梯里面有摄像头,被录像或是邻居举报了罚款单就直接寄给房东。所以住公寓不能报侥幸心理,加拿大公寓是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存在。
6.没有吸烟自由
一些公寓完全禁止吸烟,无论是在公共区域还是在自己的房子里;有些公寓只是禁止在公共区域吸烟,包括阳台,但可以在自己家里吸烟。对于禁烟条款,很难把它具体量化为某个价值,但这对吸烟者绝对是个限制。
总之一句话,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管得严的大楼是讨人嫌的,但是几年后,业主们可能就享受到一些好处。在温哥华UBC,有栋大楼管得出奇的松,物管公司和蔼如春风。于是现在楼顶在修,游泳池在修,中央空调和电梯也在修,地下停车场里家家都在自家车位上放杂物,到处都可以拉根水管洗车。但是这幢楼的房价,就是上不去,跟周边同地段、面积的物业比,便宜不少,业主猪油承担房价潜在的损失。
选择公寓居住的人们,在享受便捷生活方式的同时,还需要与邻居合作构筑一个适合大多数住户的舒适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