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习的岗位属于前厅部,作为酒店一线部门,这个岗位
让我有机会和客人接触,了解他们对酒店的需求和预期,同时
又在和同事的沟通中,了解到酒店的经营模式、发展理念以及
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等。总的说来,一个多月的实习,让我收
获颇多,不仅我有机会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去,也让我对酒店行业的认识加深。在实习期间,我尝试从多
角度、多层次去了解成都酒店行业发展的新常态。
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就酒店行业
来看,中国仍然是亚太区酒店投资主战场。国际品牌酒店在华
扩张的步伐并未因此放缓。从浩华管理顾问公司统计的数据来
看,X年第一季度国际中档及以上品牌在中国区新签约49家
酒店,新签约酒店数量占亚太总数的份额扩大,由X年第一季
度的41%上升到X年第一季度的49%。签约数量上来看,与上
年同期相比增加3家。中国新签约酒店总数和客房总数占据了
亚太市场的半壁江山。作为西部的重要城市,进驻成都的国际
酒店品牌越来越多,竞争也更加白热化。但是,酒店的数量虽
然在不断增长,酒店行业的发展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如火如
荼。酒店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遇到了新的挑战。
1、全球酒店业经营进入下降周期,中国酒店业经营进入
调整期
过去10年间,全球五酒店的每间客房平均收入年均增长
率不超过2%,若考虑通货膨胀率,可以说是负增长状态。国
内市场同样经历寒冬,X年全国12803家占94.02%的酒店亏损
59.21亿元,成为有史以来亏损年。就成都来说,我实习的成
都瑞吉酒店,开业到现在就处于亏损状态。今年到现在的平均
住房率也只有50%左右。同样,同一层次的丽丝卡尔顿住房率
也持续走低。总的来说,X年中国酒店业仍旧处于低谷,部分
城市会有好转现象,但上升通道和下降通道取决于各地不一的
供求关系。
酒店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类型的日益丰富,使得酒店的个性
化服务、硬件设施的保障、品牌的特色以及增值服务,都成为
了年轻消费者考察的重点。对于最早进入成都的高端酒店品牌
来说,在经历了成都酒店黄金期之后,迎来的是如雨后春笋般
新开酒店的竞争。像凯宾斯基、香格里拉、索菲特、喜来登最
早一批进入成都市场的酒店来说,将面临酒店设施老化陈旧等
方方面面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来讲,这些酒店由于进入早,又
有各自的客源基础,相对而言也比较稳定。
成都的博舍酒店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在开业之前就已经
毫不受任何影响,依然领跑酒店行业。如今,成都的各大高端
酒店也纷纷顺应节点和消费者的习惯,开出儿童园区、儿童套
餐,或者周末早午餐等形式,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针对这个现状,我们采访了实习所在酒店的同事。X年入
驻成都的又一家奢华酒店,面对竞争,瑞吉酒店员工做出了这
样的回答:“我们除了不断加快自身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管
服务质量上面。”在成都瑞吉酒店,更准确的说是喜达屋酒店
管理集团,有一个叫做宾客体验指数(GEI)的项目,只要是
在喜达屋旗下酒店住过的客人,都将收到一封调查问卷,上面
的问题包括各种入住期间的服务细节,以及客人对酒店设施的
满意程度。我每天的工作就有一项是负责将每天收到GEI反馈
录入到酒店建立的每一位客人的数据库里面。这种方式,非常
直观地让酒店管理层看到客人入住的体验,以及他对服务的预
期,对酒店开发新产品、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质量、提高宾客
忠诚度都有较大帮助。
在阅读客人的反馈时,我也总结出了客人最看重酒店的哪
些方面。首先,几乎所有客人都会提到瑞吉酒店的设施设备很
先进;其次,客人会夸奖酒店的食物的味道,但也有抱怨菜难
吃的;再次就是服务了,客人很在意酒店员工是否能够对他的
要求作出及时的回应;等等。显而易见,硬件设施关系到客人
能否休息好,而食物的质量和口感也很重要,服务水平更加是
一家酒店区别于其它酒店的重要标志。酒店管理者要想让自家
酒店脱颖而出,就应该把资源网这三个方面倾斜。
2、酒店管理模式选择方向多元化,逐步与国际接轨,本
土品牌影响力持续放大
高酒店在中国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国际品牌在中国开疆
扩土的黄金十年。伴随着国内房地产政策的收紧,开发商对引
进高端品牌之后的酒店投资回报有了更理性的审视。于是,越
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试探委托管理之外的其他模式,中国酒店
市场环境的逐步成
本人从事商标,知识产权,工商税务,资质办理等工作,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