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9.11福建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盲盒的热卖到卡游的火爆,都似乎表明年轻消费者热衷于为“情绪”买单,这种购买热情也释放出千亿赛道的市场潜力,带动“拒绝emo”(拒绝情绪消极)、“逢考必过”等商品的热销。这些产品的特性在于引发快乐及其他正面情感。《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21——2022)》显示,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面对工作、学业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年轻人开始寻找解压方式,甚至花钱为“疗愈”买单。
例如去年夏天,“多巴胺”穿搭以高饱和度色彩席卷了各个社交平台,几个月后,美拉德色系又在秋冬大行其道。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爱彩色?高饱和的明媚色彩可以给人们带来活力与生机。萌宠亦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寻求陪伴和寄托情感的对象。在祈福消费中,也透露出为情绪买单的现象。下单“好运喷雾”,好比收获一张幸运符,在参加考试等重要事情之前,给自己“喷”一下,就会觉得好运降临,信心和动力更足。
95后、00后消费力的崛起,意味着与数字世界共生长的一代人正式进场。他们的个性不趋同。喜欢有创意的内容和有趣的事物。对小众新奇的情绪商品的兴趣自然高于一般人。这些看似小众无厘头的消费,却有着不低的交易额,或带给人幽默,或给予人松弛,或呈现着对不完美的包容。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时常面临种种压力和焦虑,而情绪商品消费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的堆砌,“该省省,该花花”。
(摘编自雷玄《“情绪消费”的深层动力》)
材料二:
当95后和00后消费者成为主力军,他们的消费需求与习惯正在重塑着消费市场。年轻一代的消费观既不像上一代的始终节俭,不会单纯为了省钱而委屈自己,也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潮流,而让自己陷入囊中羞涩的窘境。《2023青年消费调研》显示,49.3%的受访青年在部分品类上消费变多的主要原因是这件商品或服务能够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41.6%的受访青年表示支出更多是因为自己在今年产生了新的爱好。
消费心态的变化,首先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年轻群体出生的年代,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超越父辈,这使得年轻群体的消费观不会被“勤俭持家”与“物资匮乏”等因素所过度限制。其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反思消费主义,思考“买买买”背后的真正意义,不盲目跟风,也不被消费主义所裹挟。第三,年轻人热衷通过消费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主张,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工作,试图寻找一片独属自己内心的空间和宁静,希望在自己的圈子里获得满足感和认可感。
(摘编自胡光旗《年轻人为何更愿为情绪价值买单?》)
A.年轻人热衷于为能引发快乐等正面情感的商品买单,对此类商品的购买热情将使消费市场更广阔。
B.消费心理发生变化的当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由原来的追求功能转向了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C.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的年轻一代,既有属于自己的消费观,也不排斥上一代入“勤俭持家”的理念。
D.从消费中获得情绪价值,让自我身心愉悦,是年轻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工作的一种方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根据《2023青年消费调研》,可见“取悦自我”的消费需求与习惯已经成为促进青年消费的驱动力。
D.一些“悦己”消费品的交易额大幅度上涨,这一现象表明当今社会年轻人已然成为主要消费群体。
A.汇晋醋大成,酿传世经典。B.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
C.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D.打开灯,看见花,房子变成家。
4.为什么“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B2.D3.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这一现象表明当今社会年轻人已然成为主要消费群体”错,从文中“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可知,“一些悦己的消费品交易额出现大幅上涨”只能表明年轻人在情绪消费方面是主力军。
故选D。
3题详解】
A.讲的是商品传统经典的价值,不是文中所指的情绪价值的消费。
B.讲的是营养实用价值,不是文中所指的情绪价值的消费。
C.讲的是工作实用价值,不是文中所指的情绪价值的消费。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①从文中“年轻人时常面临种种压力和焦虑,而情绪商品消费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可知,年轻人在通过情绪商品宣泄情感。
②从文中“他们的个性不趋同。喜欢有创意的内容和有趣的事物。对小众新奇的情绪商品的兴趣自然高于一般人”可知,年轻人更注重个性,喜欢有创意的内容和有趣的事物,情绪商品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④从文中“年轻一代的消费观既不像上一代的始终节俭,不会单纯……自己的圈子里获得满足感和认可感”可知,年轻人消费心态改变,愿意通过消费使身心愉悦。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守山
侯发山
守山是他的本名,“一根筋”是他的绰号。从这个绰号上,诸位就知道他这人的脾气有多倔,或者说多拧。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让他也去,说母亲不在了,他一个人在老家,孤单。“有山,我不孤单。”说罢,他脖子一梗,又说,“我若进城,就白瞎了你爷跟我起的名儿了。”儿子撇了撇嘴,说:“山上有啥?用得着守?”他瞪了儿子一眼,说:“恁的你?翅膀硬了不是?没有山,你能有今天?”儿子想不起反驳的话,恨恨地叹了口气。儿子记得,地里打的粮食不够吃,没少吃山上的野菜、野果,还有野兔、野鸡、獾、野猪等野味——农闲时节,父亲跟着爷爷上山打猎,更多的战利品则舍不得吃,全都送到镇上的饭店,换来的钱,用作家里吃盐烧煤之类的花销,还有,他一路下来读书的费用都是他们打猎“打”来的。爷爷去世后,猎枪也被收缴,父亲这才罢手。
这天,守山拿着镰刀要上山,镇上开“时尚酒店”的刘二来了。过去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是送到刘二的饭店——那时还是“野味饭店”,还没有到酒店的档次。一来二去,两家人因此熟络起来。
“山哥,兄弟今年求你来了。”刘二一边抱拳,一边一脸讨好地笑。
“废话,在我这里不用求。只要不是让我给你生孩子,尽管放话。”守山拍着胸脯说。
“玩笑少开,说正经的,盖房子的那个马总,一直照顾咱的生意,他想吃野味,别的不敢想,弄只野兔咋样?”说罢,刘二眨巴着眼睛。
“……”守山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他如今是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他想了想,推辞道:“没有枪,没法弄。”
“谁还不知道你们猎人的能耐?没有猎枪,照样能逮猎物。你老爹那本事,你见天跟着看……”说到这里,刘二可能觉着不妥,没有继续往下说。
“你见天看云,就能呼风唤雨?”守山冷笑一声,然后低眉顺眼地说,“二弟,我家里养有土鸡,你想要几只就逮几只。”
“我要的是四条腿,不是两条腿。”
“你不会用家兔替代?”守山讪讪说罢,不敢去瞧刘二的眼睛。
“坑人的事咱不干!”刘二说罢,气呼呼地走了。他知道守山的脾气,自己再说也是白费口舌。
口碑胜似一切。刘二的生意跟当年经营野味时差不多,渐次红火起来,别说县城,连省城的美食家都驱车几十里跑来品尝……酒店名字也改为“蜂蜜美食”。
这年腊月,刘二开车进山了。他来找守山,是来要野蜂蜜的。
守山叹口气,为难地说:“冬天没有花,蜂儿都不出去采,没有蜂蜜。”
刘二试探着问道:“蜂箱里不会一点也没有吧?”
“当然有啦,我最后一次上去,只取了二分之一。”
刘二松了一口气,说:“好啊,再取不就得了。”
守山苦笑道:“兄弟,若是能取,我为啥要留?蜂儿要过冬,它们也要吃。如果取得过多,它们没有吃的,就要饿死。”
刘二不以为然地说:“嗨,咱把蜂蜜取出来,放进白糖替代……”
守山打断刘二的话,喘着粗气说:“胡说!坑人的事咱不干!”
“咱不坑人。”刘二一脸笑眯眯的样子。
“不管是谁,都不能坑!”
“真是'一根筋’!”刘二心里气道,临上车时抛过来一句话,“年货别整了,我还给你备……我这辈子真是欠你的!”
守山嘿嘿一笑,冲着一溜烟的汽车自言自语道:“不是欠我,是欠大山!”
后来,刘二的酒店名字改为“留余餐馆”。
(节选自《安徽文学》,有删改)
B.“守山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表达出守山当时不愿猎野兔但又不得不去打猎野兔的复杂心理。
D.“坑人的事咱不干”在文中反复出现,第一处体现了刘二想要获得野兔的执着,第二处则体现了守山要给蜜蜂留过冬口粮的坚定。
6.关于文中刘二酒店名称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山与刘二在刘二开“时尚酒店”之前就认识了,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送到了刘二的“野味饭店”。
B.刘二开“时尚酒店”时,一直照顾刘二生意的马总想吃野味,刘二便找到了守山想办法,结果碰壁了。
C.刘二想到了用野蜂蜜当佐料改良菜品的主意,使生意渐次红火起来,饭馆因此取名为“蜂蜜美食”。
D.“蜂蜜美食”更名为“留余餐馆”是刘二思想转变的见证,这与守山拒绝刘二取野蜜蜂过冬的野蜂蜜有关。
【答案】5.B6.C
7.①过去,守山父子上山打猎野生动物并将猎物送到刘二的饭店,但随着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日益增长,守山认识到自己和刘二对大有所亏欠。
②大山的丰富资源不仅丰富了守山一家的物质生活,也让刘二的饭店越来越红火,守山认为是大山给他们一家和刘二带来了美好生活,他们又一次亏欠了大山的养育之恩。
③山民都是从大山中取得给养,大山养育了山民,这份深重情意无法偿还得清,表达了守山对大山的敬爱与感恩之情。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不得不去打猎野兔的复杂心理”错,根据后文来看,守山肯定是不愿去打猎野兔的,这里应还有顾念旧情的心理,正是想到与刘二的交情,但又不能打猎野兔,守山对此感到为难。
【6题详解】
C.“刘二想到了用野蜂蜜当佐料改良菜品的主意”张冠李戴,这个主意是守山想出来的。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①由“过去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是送到刘二的饭店一一那时还是'野味饭店’”“他如今是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不是欠我,是欠大山”可知,过去,守山父子上山打猎野生动物并将猎物送到刘二的饭店,但随着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日益增长,守山认识到自己和刘二对大山有所亏欠。
②由“儿子记得,地里打的粮食不够吃,没少吃山上的野菜、野果,还有野兔、野鸡、獾、野猪等野味一一农闲时节,父亲跟着爷爷上山打猎,更多的战利品则舍不得吃,全都送到镇上的饭店,换来的钱,用做家里吃盐烧煤之类的花销,还有,他一路下来读书的费用都是他们打猎'打’来的”“过去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是送到刘二的饭店——那时还是'野味饭店’”可知,大山的丰富资源不仅丰富了守山一家的物质生活,也让刘二的饭店越来越红火,守山认为是大山给他们一家和刘二带来了美好生活,他们又一次亏欠了大山的养育之恩。
③由“恁的你?翅膀硬了不是?没有山,你能有今天”“父亲跟着爷爷上山打猎,更多的战利品则舍不得吃,全都送到镇上的饭店,换来的钱,用做家里吃盐烧煤之类的花销”“过去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是送到刘二的饭店——那时还是'野味饭店’”可知,山民都是从大山中取得给养,大山养育了山民,这份深重情意无法偿还得清,表达了守山对大山的敬爱与感恩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B.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C.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D.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A.熙宁,和《登泰山记》中的“乾隆”一样,都是年号,古代皇帝可以拥有多个年号。
B.丁艰,指遭逢父母之丧。古人在父母去世后,常常需要为他们守丧三年,以示哀痛。
C.行、草、楷,中国书法三种字体,与篆、隶等同属于中国书法中各具特色的主要书体。
D.江西,指长江以西,与现代汉语中“江西”表意不同,古代通常用来指“江左”地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机警聪明,才华出众。幼年时读书数遍就能背诵,家中之书无不通晓。苏轼对他的诗文赞赏有加,曾举荐他代替自己做侍从官。
B.黄庭坚性格直率,正义敢言。面对《神宗实录》内容是否真实的盘问,他照实回答,直言以对,毫无顾忌;听说的人,都非常钦佩他。
C.黄庭坚谦逊自警,不事张扬。宋徽宗即位后,起用他为监鄂州税,后来又征召他到朝中任吏部员外郎,他都拒绝了,请求去郡中做官。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亡,庐墓,哀毁得疾几殆。
【答案】8.A9.D
10.D11.母亲去世后,他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黔州安置”是官职名,不断开;“庭坚”作“泊然”主语,故应在“庭坚”前断开,排除BD;
“蜀士”作“慕从之游”的主语,“蜀士慕从之游”是主谓句,故“蜀士慕从之游”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古代通常用来指'江左’地区”错。江西,指长江以西地区,古人以西为右,故又称江右。
【10题详解】
D.“并将他削职为民”错。文中“复除名,羁管宜州”指的是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并不是赵挺之将黄庭坚削职为民。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亡”,文中指母亲去世;“庐”,名词作动词,筑室;“几”,几乎;“殆”,丧命。
参考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西湖
苏辙①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①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颍滨遗老。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说从梦中醒来到西湖上再游览一次,结尾说古时的贤人在梦中纷纷向“我”走来,前后照应,强调“梦”带来的快乐。
B.颔联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述乡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多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C.颔联出句较平淡,但对句拟人手法使诗味倍增,写百姓问询,对以“鱼鸟惊猜”,人已陌生,物亦惊猜,表意深刻,形象生动。
D.尾联“归去无言掩屏卧”一句,是说回到家后什么话也不说,挡住屏风就睡下,这是前面主要事件——游西湖的结局。
13.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诗人在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2.A13.陶渊明是田园诗人,向往田园生活。“樊笼”比喻官场生活,“复得返自然”,如鸟儿离开樊笼一般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内心的快意不言而喻。而苏辙虽是辞官归隐,但由注释可知,是迫于无奈。通过“闭门不出十年久”可知其深居简出的生活,并无投身自然的乐趣。通过尾联“古人时向梦中来”可知诗人不与外界交往,只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写出了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奈之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语言、表达技巧把握的能力。
A.“强调'梦’带来的快乐”说法错误,从“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一句可知,其感情应是郁郁寡欢、苦闷的,只有古人入梦能成为作者的知音,更衬托出作者现实的苦闷。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的是远离官场重返自然的快乐心情。其中“樊笼”比喻官场生活。“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陶渊明作为田园诗人,一直向往过清新自然、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此时终于脱离官场,如鸟儿离开樊笼一般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其中的快乐溢于言表。
而苏辙的辞官与陶渊明的辞官不同,因为朝廷的党争,苏辙受到新党的政治迫害被迫辞官,作者此时为避祸隐居于颖昌,从诗中“闭门不出十年久”可知其深居简出的生活,并无投身自然的乐趣。自己只是“古人时向梦中来”,通过读书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这与陶渊明投身自然的快乐是完全不同的,这里所表现的是他饱经政治风霜而隐退多年的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奈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______,______”,以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答案】①.树林阴翳②.鸣声上下③.醉里挑灯看剑④.梦回吹角连营⑤.同是天涯沦落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翳、醉、剑、涯。
三、语言文字运用(48分)
折扇是扇子的一种,以竹木或象牙等为骨,韧纸或绫绢为面,可收拢折迭,又被称为蝙蝠扇、撒扇、聚头扇等。折扇的出现可以追溯至北宋初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永乐年间,折扇越来越普及,成为的“怀袖雅物”。它收拢时只区区一尺,或藏在袖管内,或插在腰际间,是可携带的流动艺术品,是名门望族、书香子弟、士族大夫们的标配。千余年间,造型、髹饰、镶嵌等技艺的溶入,使得中国折扇精巧,扇骨竹刻的萌生更使其风雅尽显。扇骨竹刻是在折扇大骨上施行的竹刻技艺。扇骨长不盈尺,宽仅寸内,然这立锥之地经无数竹人的妙思巧构加之精湛技艺,既能微刻万里河山,也能镌刻千余字的书法名迹,此非有精细娴熟、的刀工难成。雕好一柄扇骨,()。执刀如执笔,书画中的干、湿、浓、淡等笔墨韵味和用笔技巧,需刻者精研书画金石,才能实现诸多生动变化。大批竹刻家的参与,让竹刻从单纯的雕饰工艺为供人把玩品赏的雕刻艺术。大雅有形,意境无限。通过竹刻家独具匠心的创作,使扇骨竹刻呈现出精细雅致的艺术风格,博大精深的“雅扇”文化成为它的承载者。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靡一时日臻目无全牛跃升
B.风靡一时日趋行云流水跃升
C.炙手可热日臻行云流水跻身
D.炙手可热日趋目无全牛跻身
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要有笔意,更要有刀工
B.与其说要有笔意,不如说要有刀工
C.不仅要有刀工,更要有笔意
D.与其说要有刀工,不如说要有笔意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竹刻家独具匠心的创作,使扇骨竹刻体现出精细雅致的艺术风格,成为博大精深的“雅扇”文化的承载者。
B.竹刻家独具匠心的创作,使扇骨竹刻体现出精细雅致的艺术风格,博大精深的“雅扇”文化成为它的承载者。
C.通过竹刻家独具匠心的创作,扇骨竹刻体现出精细雅致的艺术风格,成为博大精深的“雅扇”文化的承载者。
D.竹刻家通过独具匠心的创作,扇骨竹刻体现出精细雅致的艺术风格,博大精深的“雅扇”文化成为它的承载者。
【答案】15.A16.C17.C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和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和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风靡一时:形容一种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风行。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原句形容的是折扇,应用“风靡一时”。
“日趋”和“日臻”都含有“一天一天地走向”的意思,但“日臻”侧重于达到更好的境界,后面使用的对象为褒义词;“日趋”侧重于事物发展状态,后面使用的对象感情色彩不限。此处“日臻”更符合语境。
跃升:跳跃式地上升。跻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原句说的是竹刻,而且从搭配的角度也应选用“跃升”。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
C项,根据前文的“精细娴熟、目无全牛的刀工”和下文“执刀如执笔”,括号内句子应“刀工”在前“笔意”在后,排除AB;结合语境,“刀工”和“笔意”存在递进关系。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原句中有两处语病。一处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另一处是“'雅扇’文化”和“它”主客颠倒。
A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
B项,“'雅扇’文化”和“它”主客颠倒;
D项,介词位置不当,应将“通过”置于句首;“'雅扇’文化”和“它”主客颠倒。
从机器翻译到智能教育,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已渗透人类生活各领域,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①。不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担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②。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人工智能不是谁都能够驾驭的,它是能为人类的发展插上翅膀,还是将人类重重摔在地上,现在还不得而知。正如霍金所说:“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③。”既不沉迷于科技带来的红利,也不低估风险因子的破坏能力,对科技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将发展的钥匙紧紧操在我们手里。虽然在当下家庭生活中,漫天飘过“天猫精灵”“小爱”“小度”,但很难产出那种兼具自主目的、情感、联想和想象力的人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属于弱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发展,人工自为者或许在未来会出现。
18.下列各句中的“谁”和“人工智能不是谁都能够驾驭的”中的“谁”,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9.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链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8.A19.①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②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并不会让人都失业③要么是最糟的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的语境义的能力。
例句:泛指,表示任何人。
A.特指,表示具体的某个人。
BCD都是泛指,没有具体指向某个人。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与上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是递进关系,根据“不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担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可知,后面说到了人类的职业,据此可填“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
第二空,依据后文“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可知,这里是说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职业,所以并不会导致人们失业。可填“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或“并不会让人都失业”。
第三空,此处与“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是选择关系,根据“既不沉迷于科技带来的红利,也不低估风险因子的破坏能力”可知,此处是说“不好”,可填“要么是最糟的”。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有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统文化的外在体现。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但据史家考证显示,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今至少有6000年以上历史。
20.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B.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C.到了近代,毛笔与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D.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在近代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据史家考证显示,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今有6000年以上历史。
B.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今至少有6000年以上历史。
C.但据史家考证显示,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今至少有6000年历史。
D.但史家考证显示,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今至少有6000年历史。
【答案】20.B21.A22.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把“笔”比成“锄”,把“笔”比成“田”,把“用笔在纸上写字”比成“用锄在田上耕种”,是比喻手法。
A.“白发三千丈”运用夸张;
B.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愁”比作“一江春水”;
C.运用了借代,用“黄发”代指老人,用“垂髫”代指儿童;
D.运用了拟人手法,“羌笛怨”拟人。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B.句意侧重“钢笔、铅笔、圆珠笔”,而语境应强调“毛笔”;
C.“到了近代”,与前文“可后者”语意不衔接;
D.表述的重点依然是“钢笔、铅笔、圆珠笔”。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一是句式杂糅,“据史家考证”与“史家考证显示”两种句子形式只能选择一种;
二是“至少有6000年以上历史”成分赘余,“至少”和“以上”赘余,删掉其中一个;
修改正确只有D项。
23.下面短语结构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掌握技巧家长满意民族感情学习的榜样
B.天空蔚蓝苏州园林死海不死黄发垂髫
C.精神焕发大千世界唱歌跳舞竞选州长
D.准确的判断优秀党员庄严肃穆看清楚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短语结构的能力。
A.分别是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偏正结构;
B.分别是主谓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
C.分别是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动宾结构;
D.分别是偏正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动补结构。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制造者在传播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失信”,许多消费者不以为然,欣然接受盗版出版物并且陶醉其中。
B.张老师针对学生数学成绩差强人意的状况,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C.整改不能只是在口头上说,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在电脑、手机的冲击下,汉字书写面临着日渐式微的窘境,不少人动笔写字的兴趣不再浓厚,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下降,“提笔忘字”成了他们真实的书写状态。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此处语境是指许多消费者不放在心上,不合语境,改为“不以为意”。“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B.“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语境是指学生数学成绩水平不一,应改为“参差不齐”。“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C.“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语境中“机关作风的变化”不属于突出的好人好事,不合语境,可改为“有目共睹”。“有目共睹”,形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
D.“日渐式微”,事物逐渐地由兴盛转向衰落。此处语境是指汉字书写面临着由兴盛转向衰落的窘境,使用正确。
25.以下邮件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主编您好,这是我的投稿,请您不吝拜读,多多包涵。
B.经理您好,这是我的简历,请务必慷慨给予面试机会。
C.诸位同事好,今日因身体抱恙,课题交流恐延后进行。
D.主办方您好,已收到贵司邀请,我一定准时拨冗前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B.“务必”使用不得体。“务必”,指一定,必须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平等关系之间要求对方一定要完成委托的事情。本处是说请求经理给予自己面试机会,使用不得体。
C.“抱恙”指身体有病。此处指自己生病,使用得体。
D.“拨冗前往”不得体。“拨冗前往”,指放下繁杂的事务,来参加会议或活动。敬辞,请别人出席活动的礼貌用语,本处用于自己,使用不得体。
26.陈从周的《说园》善于引用古诗文来阐述园林艺术中的道理,将下列四个选项中的诗文依次填入空格处,正确的一项是()
盆栽之妙在小中见大。“______”,乃见巧思。今则越放越大,无异于置大象于金丝鸟笼。
看山如玩册页,游山如展手卷:一在景之突出,一在景之联续。所谓动静不同,情趣因异,要之必有我存在。所谓“_________。”
如今风景区以园林倾向商店化,似乎游人游览就是采购商品。宜乎古刹成庙会,名园皆市肆,则“_________。”
①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群峰入座青②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③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⑤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⑥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句“盆栽之妙在小中见大”可知,此处强调盆景虽小,但从中可以见到“大”景,诗句①“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群峰入座青”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前句中的“小”与①中的“小树连盆活”“缩”,对应,“大”与①中的“群峰入座青”对应,故第一空应选诗句①。
第二空,根据前句“看山如玩册页,游山如展手卷……要之必有我存在”分析,此处是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关系。诗句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意为: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
第三空,根据前句“如今风景区以园林倾向商店化,似乎游人游览就是采购商品”“古刹成庙会,名园皆市肆”可知,此处是说把风景区当成了贸易的场所。诗句⑤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意为:把种菊的地方当作贸易的场所,这对菊花是一种污辱。
②“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意为:莫愁怨五岭间的荒蛮,莫惆怅千山外的冷清,梦中那灵异的九峰,就耸立在眼前的壶中。
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意为: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⑥“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意为:(目标太大的人)容易舍近图远,很难指望他有所成就。
27.下列关于古诗内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烘托,为琵琶女出场蓄势。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李白久客孤独、悲秋苦病的情思。
C.“金戈铁马,气吞如虎”是苏轼所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
D.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周公吐哺”的典故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情。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能力。
A.“为琵琶女出场蓄势”错误,应是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B.“李白”错误,诗句出自杜甫的《登高》,应是杜甫。
C.“苏轼所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错误,应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故选D
28.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然而
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之:的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于:到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以: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千里马经常有,然而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不会经常有。
B.正确。句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C.错误。于:从。句意: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
D.正确。句意: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2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劲疾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木直中绳,以为轮中:射中
C.是故无贵无贱无:没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沟通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见闻
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中:合乎。句意: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
C.无:无论;通:全面。句意: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
D.闻:知道,懂得。句意: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