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心连心·京藏号”旅游列车从北京西站出发,开启14天夏日旅途,由于乘客多为“银发族”,这趟列车又被称为老年旅游专列。时下,越来越多老年人乐享生活,在壮丽山河中体悟“诗与远方”的美好。
近年来,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年消费空间向纵深拓展,多元的旅游产品与出行方式为老年人愉悦身心、丰富生活创造无限可能。老年旅游群体中多为50后、60后,他们自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感受过社会的巨变,享受过时代的红利,对旅游生活方式也情有独钟。他们三五相伴,携儿孙同游,或租一方庭院,倾听蓝天下悠扬的鸽哨;或乘一叶扁舟,在桨声灯影里看枕河人家的醉人夜色;或登长城、攀崇山,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在旅途中,老年人也可暂别柴米油盐的庸常生活,在一览风光中追忆往昔、找寻自我。
为了让老年旅客旅游过程更美好,各地开行的针对老年旅客的旅游专列,基本都采取“人随车走、夜行日游、游景停车”的模式。铁路部门除了安排舒适的软卧车厢、配备经验丰富的乘务人员外,还针对旅行过程中老年乘客的需求,安排了丰富多样的营养套餐、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娱乐活动。
另外,还有各项一站式使老化服务,例如,铁路12306App上线“爱心版”界面模式,字体更大、功能更简洁,并优先为60岁以上老年旅客配售下铺;提供点对点问询服务,提升“银发”群体候车体验;开辟专用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引导上车;设置银发候车专区,准备象棋、扑克牌、读书角等休闲项目;全程安排导游和随车医生,提供专业服务;配备老花镜、医药箱等,不仅能让老年旅客欣赏到沿途和目的地的优美风景,也能够有效缓解老年旅客在旅途中的疲劳,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出行体验。
当然,在这片富有希望的“沃野”上,也存在亟待补齐的短板。比如,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滞后,购物、打车等日常需求存在“数字鸿沟”,老年人身体出现突发状况就近就医不便等,这些现状都尚未跟上老年人奔赴远方的脚步。有调研指出,老年旅游市场呈现消费分化特点,一二线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老年人更注重休闲度假的品质与新鲜程度;县域及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更注重性价比和打卡观光式旅游。无论哪种情况,独特的旅游体验始终是提升市场价值的重要维度,老年人旅游需求喜好应当被看见,倘若这一点缺失,或会失去不少受众。如何让景区实现差异化发展,也是考验旅游产业能否以优势胜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