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猴(Saimirisciureus),卷尾猴科,松鼠猴属。原产于南美洲哥伦比亚、巴拉圭等热带地区,多栖息在河畔的森林里,大部分在树上活动,群体生活,主要以水果、昆虫、花朵为食,被列入国际贸易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Ⅱ类保护动物。松鼠猴体小灵活,身长约30cm,尾长约40cm,全身金黄色,形似松鼠而得名,具有较高的观赏效果,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动物园引入饲养,但散养条件下取得繁殖的报道较多,而关于圈养繁殖的报道较少。广州动物园于2001年引入圈养,经过不懈的努力,2004年取得了较好的繁殖,繁殖种群基本建立。现就广州动物园松鼠猴圈养繁殖状况总结如下。
1、笼舍设施
饲养笼舍选择在广州动物园科研中心的一个小山坡上,排水顺畅。笼舍主要由两间内室和两个运动场组成,两间内室在中间、两个运动场在两边,南北方向,一字排开。整排笼舍后面长有一棵枝叶茂盛的榕树,对整个笼舍的光线、温度调节、空气更新等方面有一定的帮助。运动场是铁网笼结构,规格为:长4.6米×宽3.6米×高5米,是松鼠猴主要的活动场所,场内建造了食槽和饮水池,种植了一些干树枝,还设置了一些站立板和供攀爬的绳索、铁横杆等,沙质地面。内室为混凝土结构,规格为:长4.6米×宽2.2米×高3米,室内设置了站立板、竹梯、防寒设施和窗户等。
2、日粮与营养
根据松鼠猴野外食性和本园实际制订本食谱,投喂饲料品种包括配方窝头、水果、种子和昆虫等,具体日粮配方见表1:
对松鼠猴日粮进行营养成分分析,食物营养成分数据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计算结果如表2:
3、饲养管理
①搞好卫生,加强防疫。
每天早上清扫笼舍一次,清理剩料、清扫粪便和垃圾、更换清洁饮水。笼舍门前设置消毒垫,每月对笼舍喷洒消毒药水一次。每年进行两次大消毒,对笼舍内外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补充细沙。
②多观察,多记录,少干扰。
细心观察动物,掌握动物喜怒哀乐。经常检查笼舍状况,有无异物突出,确保安全攀爬。注意繁殖季节种猴情况,出现争斗受伤,及时处理。认真填写动物日记,准确掌握动物食欲、粪便、运动、发情、交配、产仔等情况。
③注意防寒保暖。
松鼠猴产于热带地区,是一种畏寒动物,容易感冒。在饲养期间,应注意做好动物防寒保暖的工作,一般在气温低于10℃时,进行防寒保暖工作,关闭内室窗户,打开电热板,供动物抵御寒冷。
④加强繁殖期的饲养管理工作
发情交配阶段,种猴常会争斗,应及时治疗受伤的动物,通过多点投喂,保证弱势动物的采食;妊娠和育幼阶段,要提供充足的食物,进入笼舍动作不要过大,尽量避免追赶动物,以免引起流产、掉仔和弃仔等现象的发生。
4、结果与讨论
松鼠猴饲养繁殖状况:
①、要建立一定数量和合适公母比例的种群。
松鼠猴在野生状态下,是一种群居动物,一个种群,少则几十只,多达约500只。在圈养条件下,也应该群体饲养,根据场地大小,确定种群数量,少则8-10只,多则几十、上百只。根据有关资料,松鼠猴还是一种害怕寂寞的动物,单独饲养时常有扯拔毛发的现象。群体生活可以减少松鼠猴的孤独感,有利于动物健康和繁殖。关于种群的公母比例,笔者认为1:(3-5)为宜,具体多少比例最为适宜,尚需进一步研究。
②、要提高笼舍的丰富度和充足的活动空间。
松鼠猴的饲养笼舍,除了要考虑光照、通风、排水等基本因素外,还要为动物提供较为丰富的笼舍内容和足够的活动空间。丰富的笼舍和充足的空间可以为松鼠猴提供较多的活动内容,减少孤独感,增加运动量,促进动物的健康。在繁殖季节,成年公猴常会打斗来建立自己的阶级地位。丰富的笼舍内容和充足的活动空间,可以帮助弱势公猴躲避同类攻击,避免伤亡。本场也曾经出现过公猴打斗伤亡现象,但经过笼舍的不断完善,情况大为好转。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在笼舍内增加供松鼠猴玩耍和攀爬的绳索、树枝、铁枝,设置一些站立板和竹梯,减少种群数量,降低饲养密度等。
提供多饲料品种、营养均衡的食物,注意弱势猴体的饲喂。
③、在圈养条件下,松鼠猴日粮品种要尽可能丰富一些,以增加动物食欲,满足动物各种营养需要。日粮配方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也应有适当的比例,其中面包虫、熟鸡蛋、熟肉碎、蚕蛹等都是作为动物性饲料较好的选择。在日粮制作上要考虑可采食性,细长条形方便采食;投喂时要照顾弱势猴体,实行多点投喂。从本园饲养的效果来看,本日粮配方基本能满足松鼠猴的营养需要。
④、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防寒保暖。
卫生防疫是动物饲养非常重要的方面,制定卫生防疫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操作,可大大减少传染病和其它疾病的发生。防寒保暖是养好松鼠猴的重要一环,松鼠猴是怕寒动物,容易感冒,要有健全的防寒设施,认真做好寒冷天气的保暖工作。加强弱势公猴的饲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