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上万人水上狂欢,从华灯初上玩到夜深记者钱瑜摄
深圳
人口年轻,夜生活富有活力
金羊网记者林园
晚上10时许,天空下着雨,在深圳南山一科技园上班的蒋小姐在公司楼下打车,手机显示“等候人数86位”。在这座高速运转的城市,许多人的“业余生活”是从华灯初上开始。温和的城市气候、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富有活力的城市面貌、居民强大的消费能力,使深圳夜经济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夜间鹏城缤纷多彩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凌晨2点,深圳不少食街繁华如昼。一些“网红”餐饮店,凌晨还有人在排号等位,商家前台电脑不时传来线上夜宵订单的提醒。
夜经济活跃,“吃”功不可没。在移民城市深圳,你可以找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深圳整体夜宵市场规模庞大,总店数超过4.3万家,预估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美团外卖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夜间(21:00-次日4:00)外卖订单量同比上升超50%。在夜宵外卖订单数上半年城市排名中,深圳位列第一。深圳一市民上半年共下了563单夜宵外卖,问鼎深圳夜宵“单王”。
除了玩乐,深圳也逐渐形成特有的夜间文化。早在2006年,这座全力推动全民阅读的年轻城市,就在位于CBD的中心书城辟出一隅,开设24小时书店“星光阅读栈”。如今,入夜后的鹏城,各种文化演出层出不穷:话剧、音乐剧、交响乐……给人们提供更多夜间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
政府着力繁荣夜市
珠海
向海而兴,发力海滨夜间游
金羊网记者黄珏钱瑜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珠海游客明显增多,开启旅游夜间模式已是大势所趋。7日,记者从珠海市香洲区获悉,该区已提出发展“夜间经济”构想,将进一步丰富和满足港澳等外地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传播珠海香山文化。
“由于靠近澳门,拱北的夜生活较为丰富,并随着珠海经济的活跃而多姿多彩。”对珠海香山文化研究多年的李建军,1980年随全家移民到珠海。他说,那个时候的珠海尚无夜生活的概念,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珠海的夜生活逐步出现,如年轻人热衷的酒吧街等,如今,珠海夜经济愈发红火起来。
北师港浸大教授、珠海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麦莉娟建议,珠海经济体量较小,可以有重点地发展夜经济,“从珠海海滨城市特点出发发展海滨夜间游,开拓美食文化(地标性夜市)、夜间休闲空间等。”她认为,可结合港珠澳大桥推出一些特色夜经济产品,“夜经济要按照城市特色来发展,否则吸引不了消费者及游客”。
据了解,在海上旅游产品方面,珠海推出了“海上看珠海”“珠澳夜游”“珠澳海湾夜游”等夜经济旅游产品。其中,“海上看珠海”周五至周日推出19时45分的夜航班次,“珠澳夜游”暑期最晚班次为21时开航,“珠澳海湾夜游”最晚班次为20时10分开航,推出后颇受欢迎。
佛山
美食之都,引吃货夜间寻味
金羊网记者郑诚景瑾瑾
6日晚,佛山禅城岭南天地内人头攒动。作为佛山最具特色的商业区域之一,这里是市民和游客夜生活“打卡地”之一。根据第一财经发布的“知城·夜生活指数”,佛山夜生活指数在全国三百多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十。
每当华灯初上,佛山创意产业园便成为夜店达人、美食达人的聚集地。这里有着众多美食餐饮、KTV,还有佛山最大的酒吧,几乎每周都有大型活动在此举行。比如这几天正在进行的泼水音乐节,每晚都吸引上万市民参与。在三水,一景区也推出了国际“网红”电音节。景区负责人介绍,夜场电音节吸引了众多游客与市民。
聚焦夜经济,如何为市民创造更加多元、差异化的夜生活体验,佛山美食成为一大突破口。佛山正着力打造粤菜师傅工程,通过“舌尖上的佛山”助力“夜经济”。《“寻味佛山”粤菜美食体验工程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中明确,佛山将全力打造8条以上美食集聚街区,培育出年经营额超5000万元的龙头餐饮企业15家以上、国家钻级酒家8家以上,争取至2021年,全市实现餐饮业零售总额达5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喜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区位角度看,毗邻广州、交通便利,让佛山的夜经济具有巨大潜力;从消费角度而言,城市新景区,包括岭南新天地、千灯湖及一些商业综合体等,带旺了佛山夜经济。
张喜平建议佛山打造夜经济消费品牌,深度开发地方特色产品,比如“美食之都”等。
东莞
文化惠民,夜间消费接地气
金羊网记者余宝珠
一直以来,外来人口汇聚的东莞,夜间消费活力始终蓬勃。日前,阿里巴巴发布的“夜经济”报告显示,东莞跻身“夜间消费最活跃的十大城市”之列。在广东,进入榜单的还有广州和深圳。
高星级酒店数量一度位列全国前三的东莞,夜间消费力曾备受瞩目。随着城市的转型发展、人口结构的改变,其夜经济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今,东莞各种夜间群众文化和传统节日精彩纷呈,各式消费商场和娱乐场所百花齐放,为市民夜生活消费提供了更多新选择。
以前,“夜猫子”阿坤的夜生活就是和朋友一起泡酒吧、唱K。现在,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晚上更喜欢到健身房去“撸铁”,或带上家人看场电影或音乐剧。外来人口占城市人口三分之二的东莞,像阿坤这样来打工并留下的“新莞人”不在少数。这些外来人员不断成长“升级”,这座城市的消费模式也跟着发生变化。
阿坤数年前经常帮衬的东城酒吧街时下依然红火,只是他和朋友、家人夜里可以去的地方早就不止酒吧街这一处了。“昨天才带了家人去水乡看七夕灯会,过几天准备去玉兰大剧院看音乐会。”7日,阿坤告诉记者,东莞各种特色晚会不断,传统色彩浓郁,给大家的夜生活添了更多精彩。且玉兰大剧院等文化馆各种演出票价亲民,很适合普通老百姓。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东莞的夜经济更接地气,各种传统文化节目不断,进一步带旺夜间消费。6日,在传统七夕佳节前夕,东莞水乡小镇望牛墩举办“七夕之夜”系列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参与。现场除了举办晚会、主题灯会之外,还带来别具东莞传统特色的非遗墟市体验。市民可以一站式买遍包括腊肠、茶山公仔、寮步豆酱等非遗精品,大大促进夜间消费。
各式夜市嘉年华和美食节已成为东莞市民消费娱乐的新去处。就在上月底,2019年东莞东城旅游节之艺术夜市嘉年华拉开帷幕。令人垂涎的美食、原创手作的公益市集、时尚激情的深夜音乐会、极具特色的霓虹灯夜市以及夏风正好的户外露天电影等,为年轻人夏日消费提供了新的“打卡地”。
“夜归人”面临共同问题:地铁末班车能否等等我?
金羊网记者汪海晏陈泽云
你赶过广州地铁的末班车吗?夜幕降临,当末班车的预告广播在地铁站内回荡时,晚归的上班族、外出的“夜猫子”脚步匆匆。列车呼啸而至,多少人因掐点赶上而庆幸不已,多少人又曾因错过而叹了口气。
“热气腾腾”的夜经济背后,更多人成了“夜光族”“夜归人”。深夜如何回家,成了他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刚加完班就要冲刺末班车
6日晚,在地铁3号线末班车上,乘客依旧不少。玩手机、听音乐、闭目养神……不少人脸上有些疲惫,不少人正“放空自己”。站在车门处、看着手机微笑的一名男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刚做完报表,准备回家。”这名家住番禺区柏丽花园的徐先生今年34岁,在珠江新城附近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作为公司的财务总监,每月的月初月末都有几天要加班出报表。
“刚刚老婆问我赶上地铁了没?还发了一张女儿熟睡的照片给我。”徐先生脸上难掩笑意。
他告诉记者,财务部对公司来说是辅助性部门,加上他所在的公司不大,工资不算高,也不能报销打车费。“如果赶不上地铁,打车大概要八九十块钱,也够几顿饭了。”
那是否会选择夜间巴士或“拼车”回家?徐先生无奈笑道:“公交车没有直达的,这个点坐到里仁洞公交站转车,根本就没公交了,费时又费力。拼车的话又很难找到人。”徐先生说,如果不得不打车,他一般以滴滴快车为主,“可晚上超过10点,在西塔或高德置地附近叫车,通常前面会有几十个人排队,下雨天可能还会有几百人”。
他感慨,3号线简直就像他的“生命线”,上下班、和朋友聚会都离不开这条地铁线。“上有老、下有小,我会尽量减少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花销。”他说,在珠江新城上班看似光鲜亮丽,一天的工作却非常辛苦,“我只希望末班地铁上,能为我留一个座位”。
作为一名“90后”,罗小姐是个“夜猫子”。然而,家住番禺,要赶地铁,她经常没法参加12点之后的活动。
和罗小姐一样,常和朋友聚会到很晚才散场回家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上周六晚23时10分左右,6号线开往香雪的末班车停在了北京路站,在地铁关门的前一秒,记者的目光被一对飞奔跳上车的情侣吸引。原来,两人住在萝岗,晚上在北京路附近和朋友一起吃烤肉,由于每个月供房贷,为了省点打车钱,只能在地铁末班车前和朋友匆匆道别,还险些没赶上这最后一班地铁。
“如果能晚点收车就好了。”北京路这对情侣感叹。
据了解,目前,广州地铁的末班车基本都在十二时之前,周五、周六也没有延时运营。盼着地铁延时运营的市民不在少数。
广州地铁回应
延时收车需考虑多种因素
客流量和运营成本也是需考虑的重要因素。据此前媒体公开报道,广州地铁自开通以来长期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