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化活动区:周一至周五9:00-12:00;14:00-18:00;图书馆:周一全市闭馆;周二至周五9:00-12:00;14:00-21:00;周末:9:00-17:00
0755-81718450
免费
公交
民治街道公共服务办(文化体育)原名民治街道文化体育中心,系民治街道直属事业单位,2018年4月合并至民治街道党群服务中心,2021年5月合并至公共服务办。自2006年4月成立以来,我中心始终坚持“满足文化权利、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致力于搭建文体平台、提升服务品质、改善文化民生。
一、设施与设备
中心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办公面积占全馆10%,公共文化服务面积占90%。中心建有1个500平方米的图书馆、1个500平方米的书画展览厅、一个500平方米的多功能排练厅、一个60平方米的电教室、一个60平方米的书画教室、一个80平方米的辅导培训室和一个30平方米的器乐室。中心有古筝、钢琴、书画器材、绛州鼓、表演服装、健身器材等固定资产,可满足各类文体服务需求。
中心毗邻街道民治广场,广场面积2.3万平方米,有舞台并配备基本灯光音响设备、舞台后有1个篮球场、舞台左边有1个民治公园、1个宣传栏,舞台右边有1个LED显示屏。
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全辖区共14个图书馆,18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机,藏书量14.3万册,报纸种类40种,刊物193种,年接待读者约55.17万人次。其中,街道图书馆设有成人、儿童区域和电子阅览室,藏书量3.4万册,报纸40种,订阅杂志156种,年接待读者人数约16万人次。
中心电教室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数量约80台,可供图书馆读者和日常电子教学需求。中心大楼从2011年起,实现了公共文化场所WIFI全覆盖,并设置应急广播设备。目前,辖区12个社区设置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实现WIFI全覆盖。
二、资源与服务
1、开放情况
2、公共文化服务情况
作为基层文化机构,街道文体中心拒绝“曲高和寡”,始终坚持深入社区,面对基层群众,免费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做到文化普及与打造精品的完美结合。
在日常工作中,我中心加大了公益惠民活动的开展力度,以文化惠民为主题,积极深入社区、公园、购物中心等开展活动。多年来,创办了民治街道春节系列活动、民治街道文体公益系列活动,民治社区歌手大赛、民治街道“悦读一小时”活动、民治文化志愿者系列活动、民治街道全民阅读“音阅会”等多个特色主题活动。
3、扶持民间团队参与公共事业
在外来劳务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活动方面,中心倾力扶持民间文艺团体,特别是老年人团队,为他们提供免费指导,开展俏夕阳团队日常指导课程等。为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发挥民治艺术部落的文艺骨干力量,参与社区公共文化事业,打造了民治街道名家作品展、民治街道廉政书画作品站、民治客家山歌展演等文艺展演。
4、文艺精品获奖情况
5、本土历史文化及非遗文化保护情况
中心深入挖掘中国名人大营救史实,打造音乐剧《风雨白石龙》(又名<胜利大营救>),2017年分别在龙华区巡演6场、广州巡演2场、深圳市少年宫巡演2场,现场观众达1万,腾讯直播受众达26.2万人次,音乐剧受到社会各届广泛好评。2018年计划在本市兄弟街道巡演2场。中心还积极创作“望天湖传说”连环画,将抽象的神话故事具象化。以扩大本土“非遗”保护项目的影响力。目前,“望天湖传说”连环画编辑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在学校、社区中加大对“望天湖传说”宣传力度。2020年初,中心联合民治股份公司,在龙华区委宣传部和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大力支持下,深入挖掘本土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了大型原创非遗活化儿童歌舞剧《望天湖的传说》,2020年8月28、29日在深圳市少年宫剧场顺利公演2场;2021年,舞台音乐剧《望天湖传说》在深圳对口帮扶的河源市桃花水母大剧院上演,为特殊儿童送上了一份关爱和祝福。这是深圳第一部创新传承非遗文化的儿童歌舞剧;第一部源于龙华本土文化的原创儿童歌舞剧;第一部真正以儿童为主体演绎的儿童歌舞剧。
三、文化空间运营情况
中心成立以来,硬件设施不断完善,队伍规模日趋壮大,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赢得各级领导的认可,并获了“广东省基层文化先进单位”、“特级文化站”、“百佳文化站”、“市级青年文明号”、“市级巾帼文明岗”、“市级巾帼标兵岗”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