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隶属上海市。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南部,[1]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5]总面积371.68平方千米。[1]截至2022年,闵行区户籍人口126.70万人,常住人口268.88万人。[3]截至2022年10月,闵行区下辖4个街道、9个镇。[2]闵行区人民政府驻莘庄镇沪闵路6258号。[1]
元,析华亭县置上海县。明,划出西北境置青浦县。民国17年(1928年)7月,上海市、县分治,划出上海县城及县东北部地区(今黄浦区、静安区、徐汇区,长宁区地域。虹口区南境、杨浦区虬江以角、闸北区和普陀区吴淞江故道以南区城和浦东新区陆家嘴、东昌、洋泾、高行、东沟、金桥、塘桥、杨思地区)和宝山县南部地区置上海特别市。1959年,析上海县闵行地区、吴泾地区建立闵行区。1992年,撤销上海县和原闵行区,建立闵行区。[1]
2023年,闵行区生产总值完成3002.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88亿元,下降2.6%;第二产业增加值970.56亿元,下降0.1%;第三产业增加值2030.60亿元,增长3.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0.03:32.3:67.6,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位置境域
闵行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南部。最南端至最北端为北纬3059'~31°15',最西端至最东端为东经121°14'~121°34'。[1]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5]
黄浦江在闸港北折后,在闵行区境内南北纵贯,把全区分为浦东、浦西两部分。浦西部分的东、东北部分别与徐汇区、长宁区相连,西部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南隔黄浦江与奉贤区、松江区相望,北隔吴淞江与嘉定区相望。浦东部分浦江镇的东、北部与浦东新区相接,南与西南侧连奉贤区。东西最长31.8千米,南北最宽31.2千米,总面积371.68平方千米。[1]
地质
闵行区,地下岩层颇为复杂,有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中、新生代地层广布全区,在上海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大地构造单元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的钦州一杭州结合带,上海境内横跨朱径一南复背斜和青浦一宝山复向斜。[5]
地形地貌
闵行区,境内为平原地貌。按地貌形态和成因分为湖积平原、滨海平原、河积平原3个地貌单元。湖积平原。境内西南隅马桥西部为湖积平原,平均高程3.4米(以吴淞基准点为标准,下同),主要为湖相沉积的褐灰色淤泥质粘土,厚度为3米。滨海平原。分布于区境内大部分,南北纵贯全境。滨海平原又可分为早滨海平原和晚滨海平原。早滨海平原位于冈身地带,分布于境内西部南北两端的纪王西部和马桥中部,高程约3.6一4.5米,以褐黄色亚粘土或亚黏土夹粉砂为主,厚约2.56米;晚滨海平原分布于早滨海平原以东是境内的地貌主体,高程4一4.6米,沉积物为褐黄色亚黏土、亚砂土。厚度约3.46米。河积平原。可分为吴淞江与黄浦江形成的冲积平原,沿两江岸发育。吴淞江冲积平原高程约3.14.4米,黄浦江冲积平原高程约3.34.4米。河积平原沉积物为褐黄色亚砂土夹粉细砂。[1]
气候
闵行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受冬季风和西伯利重冷高压影响,且太阳高度角小,气候寒冷,降水和日照较少,夏季受夏季风和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太阳高度角大,气候炎热多雨,日照充裕。[5]年平均气温18.3℃,年总降水量1386.8毫米,年总降水日数135天。[1]
水文
闵行区,南缘有黄浦江,北缘有吴淞江。黄浦江从松江区流入由西向东沿着区境南缘流至闸港,折而北下,由南向北纵贯区境后,流经浦东新区、徐汇区、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在宝山区吴淞口汇入长江。吴淞江西沿区境北缘由青浦区流人,东入长宁区流出,流至长宁区北新泾进入上海中心城区后称为苏州河,再流经普陀区、静安区、虹口区、黄浦区后在外白渡桥汇入黄浦江。[1]
闵行区,河道属太湖流域黄浦江水系。有市、区、镇、村四级河道1706条段,其中市管河道9条段、区管河道39条段、镇管河道1202条段、村级河道1391条段、其他河道65条段,总长度1205.75千米;湖泊5个;小微水体744个(面积小于667平方米的坑塘水体、面宽小于3米的灌排沟渠)。全区河湖面积共计34.1455平方千米,河湖水面率为9.21%。参与评价的市、区级、镇级骨干河湖250条,共292个断面。各河道水质综合评价类别为Ⅱ~V类,其中Ⅱ类水断面占0.3%:V类水断面占2.1%。取水总量39109.81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取水量39105.56万立方米,地下水取水量4.25万立方米。大治河西闸(闸外)站淀浦河东闸(闸外)站最高潮位分别为5.13米(7月26日02:40)和5.26米(7月26日01:55):大治河西闸测得最大日雨量为7月25日的137.0毫米。[1]
土壤
闵行区,西部为古海岸冈身遗存,南自奉贤地区入境,北向嘉定延伸。十壤成陆,自西向东,逐步推进:上壤分布随成陆定势,也由西向东演变,是南北带状,分为3个地带
沪渝高速[6]、外环高速[7]、上海—嘉兴—湖州高速公路[8]、上海—金山高速公路[13]、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直接与区境接壤,区内有黄浦江、吴淞江、大治河、淀浦河4条市级航道,黄浦江沿岸建有闵行、吴泾、车沟轮渡站和龙吴港口。沪杭铁路和南莘铁路穿越区中心,G60、G50、G2等高速公路和318、320国道经由闵行区通往南北诸省市。[1]
轨道交通
闵行区公路
截至2022年,闵行区区内运营有上海地铁1号线、上海地铁2号线、上海地铁5号线、上海地铁8号线、上海地铁9号线、上海地铁10号线、上海地铁12号线、上海地铁15号线、上海地铁浦江线和金山铁路共11条线路、55个轨交站点,线路总长约92.11公里。此外,机场联络线、嘉闵线、13号线西延伸和23号线已开工建设。
轨道交通五号线共计运行16.56万列次,运营里程376万列公里。年度客流量365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8.2%,日均客流1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在2月25日,单日客流20.37万人次。[3]
公共交通
2022年,闵行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4.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8.3%。至2022年,闵行区域内有公交线路242条,其中,区域性线路96条,过境公交线路146条。公交线网密度2.014公里/平方公里。年内优化调整18条公交线路,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90.9%。新增备案公共停车场(库)63家、泊位22164个。[3]
至2021年,闵行辖区等级航道11条,总里程97.7千米。其中,市管航道3条(24.66千米),区管航道8条(73.04千米)。闵行辖区共有内河企业运输船舶29艘,持证船员288人
2021年,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家级1个、市级4个、区级33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国家级3个、市级10个、区级38个。[1]
马桥古文化遗址
上海马桥遗址,位于马桥镇俞塘与竹港的汇合处,俞塘北岸。海拔4.46~6.29米,东西宽60米,南北长80米余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为4000余年前村落遗址。1960年、1966年两次发掘,出土有新石器时代良褚文化遗物及唐、宋、明、清各代文物,分布于5个土层。遗址的第四层为太湖地区(包括杭州湾地区)早期印纹陶文化的典型的遗存。第五层文化为典型的良渚文化,所出陶器经热释光测定,平均年代为距今4410±11%年。1960年考古学界据此把上海成陆史上推2000年。遗址于1977年12月7日被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古文化遗址保护地,2007一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更名为“马桥遗址”。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上海马桥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召稼楼老街
召稼楼老街,也称为召楼老街、召稼楼古镇,位于浦江镇。明工部右侍郎谈伦之子谈田建楼鸣钟,以召农耕,因名召稼楼。清嘉庆《松江府志》地图已标有召稼楼。古镇沿王家浜(王:当地人读yang,后讹为“姚”,故今称姚家浜)而建,东西约500米,有梅园、礼耕堂、宁俭堂等清代建筑。2005年召楼老街被列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最美乡村;2012年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201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
民国上海县政府旧址
民国上海县政府旧址,为旧上海市县分治的特殊产物和佐证,也是闵行区境唯一完整保存的旧政府大楼,位于沪闵路2550号院内,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建筑艺术价值。旧址大楼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青瓦多坡屋面。正门外筑前挑门廊,四根横排的科林斯柱支承长方形廊顶,上承形似帽顶的刻花山墙。[28]
上海普慈疗养院旧址
上海普慈疗养院旧址,由天主教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募建,今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部)”,位于沪闵路3210号。现存西式风格的二层旧建筑九栋(包括原门诊楼、三病房、四病房、五病房、六病房、七病房、八病房、九病房、十病房)和一栋原为教堂的建筑。建筑砖混结构,清水红砖外墙。[28]
南张天主堂
南张天主堂,又名“南张若瑟善终立保堂”,位于七莘路九号桥北堍东侧,即今秀文路485弄50号。是一座传统庭院布局的欧式天主教堂。前身为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南钱天主堂”,原为一座传统民宅形式的小教堂,它在一起教案中被烧毁,之后新建的“南张天主堂”
2024年1月30日下午,上海发布楼市新政,外环外非沪籍单身也可以买一套房啦,只要满5年社保或个税条件就行,而七宝红盘【天安1号】正好在外环外边上,新政出台,外地单身就够得着了
天安1号居住及未来生活理念
闵行七宝超级大盘,300米地铁站
天安1号二期
户型面积段约95-188㎡3-4房
网传均价9万+/㎡,预计最快二季度入市!
待加推共计约1600多套房源位置如下图
项目一期推出621套房源,总认购1400+组,认购率225%,社保系数0.16分,最终入围分55.28,开盘售罄,二期加推地块示意图,A或B待定!
据官网显示,近期,位于闵行七宝的天安1号项目做出了规划调整;
调整内容如下:
01、部分商业外轮廓调整,增加内部卫生间
02、饰面深化导致总图单体间距调整
03、总图原间距尺寸有误更正
04、B-2号楼、B-13号楼层高及建筑高度调整
05、住宅户型内部调整;
06、住宅机房层上人屋面栏杆范围缩小,增加光伏板,屋顶北面凹口补板,部分楼消防连廊范围修改;
07、立面调整:材质深化、因机房层平面修改导致的立面调整,因首层增加自行车坡道及风井等导致的立面调整;因商业部分轮廓调整导致的立面调整、门窗分隔调整;
08、自行车坡道出地面位置、出地面风井等构筑物根据景观优化调整;
09、地库及单体地下室部分设备用房根据机电提资调整;
10、住宅套内地下室内部调整;
11、地下商业平面内部调整。
以上修改中涉及所有出地面的设施设备、采光井、风井、景观构筑物等以最终批复为准
目前,项目售楼处关闭,据悉,二月份或将开放接待。
下图是售楼处实景,未来据说将用作菜场,可想而知会有多硬核,必然是“菜场中的爱马仕”。
项目前期已经售罄的房源,目前已经结构封顶。
(1-5幢)外立面-幕墙完成约90%;外立面-外门窗及护栏完成约90%;室内墙地砖完成约90%;公区地面砖完成约90%;室内吊顶封板完成约80%。
(6-11幢)外立面-幕墙6-7、10幢完成约70%、9幢完成约50%、8幢、11幢完成约30%;外立面-外门窗及护栏完成约80%;室内地暖地面浇捣完成约90%;室内墙地砖完成约20%;室内吊顶龙骨已完成。
待入市的地块目前正在打桩阶段。
户型图赏鉴
二期户型图过程稿,仅供参考。
前期样板间实景图
社区规划
天安豪园是闵行七宝区域内的一个大盘,总占地37.8公顷,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总户数约3500户。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由18栋13层小高层及1栋9层的小高层组成,已于2011年交付,也是一个多年的老盘了。
从「天安1号」此前公布的规划方案来看,项目将建设48幢住宅楼,最高13层,整体容积率为1.94,建筑密度为30%,绿地率35%。整体社区预计将有2206户,配备3446个车位,车位比达到了约1:1.56。
天安1号住宅为现代简约风格,运用了铝板、大面积玻璃,建筑立面挺拔熠熠生辉、历久弥新。铝合金门窗为德国进口旭格品牌,采用转角无框设计。
外立面效果图
建筑效果图
在社区规划方面,据悉天安1号将携手天华建筑、SOM、SWA、KTA、WSP等多个世界顶级大师设计团队共同合作,打造现代精致社区。
天安1号总用地面积17.88万㎡,由住宅、体育中心、养老公寓、养老院、幼儿园、商业组成。
天安1号社区功能分解示意图
室外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社区室外设置空气质量检测系统,检测室外空气质量,在社区内部放置空气质量显示器,显示空气污染指数AQI等参数。
禁烟区和吸烟区:社区住宅和幼儿园部分,市政绿化带儿童活动场地内,全面禁烟。吸烟区设置在靠近商业部分。
设置绿化带隔离城市机动车道:地块北侧、西侧市政绿化带,总宽度60m,采用河道+乔木+灌木+地被分层设计;紫琅路绿化带,总宽度4.2m,顾塘街绿化带,总宽度3.0m,均采用乔木+灌木+地被分层设计。
二次供水水质:本社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有关规定。社区内部通过合理设计二次供水,制定物业管理计划,确保社区内二次供水水质满足要求。
室外直饮水:社区在室外活动场地和市政绿化带中设置分散式直饮水系统,直饮水系统通过合计过滤模块使得水质符合《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直饮水服务半径不超过200m。
采取措施降低交通噪声:由于社区位于上海闵行区外环路和漕宝路交叉口,其中外环路属于城市主干道。社区与外环路之间设计了市政绿化隔离带,隔离带约60m宽,采用乔灌木复层绿化方式,降低交通噪声对社区内部的影响。
通风廊道:室外热环境,社区建筑布局可形成南北两条通风廊道。通风廊道2,与秋季主导风向基本平行;通风廊道1、3与夏季主导风向夹角约22.5°,与春季主导风向夹角约45°;通风廊道1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约22.5°左右。社区布局有利于冬季防风,过渡季自然通风。
室外遮阴:社区室外活动场地、交流场地通过乔木、遮阳构筑物等方式遮阴,遮阴面积达到户外活动区域总面积的25%。
室外健身场所:总体含代建市政绿地总健身区域4914㎡,红线范围内2498㎡。健身区域包含一般器械区、舞蹈广场、轮滑广场等。室外健身场地设计免费使用的健身设施146台。
室内健身场所:社区设计体育中心共计4500㎡,分别有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瑜伽等项目;社区大会所设计游泳、有氧健身空间;局部物业办公设计有氧健身空间;室内健身空间共计6049㎡。
老年人与儿童活动场地:共设置五处儿童活动游乐场所,三处位于社区红线范围内,两处位于市政绿化带中。位于红线范围内的儿童游乐场所总面积为765㎡,位于市政绿化带中的儿童游乐场所面积为1038㎡,面积共计1803㎡。儿童游乐场所均设置了娱乐设施,共计80件,并且游乐场地设置看护区。
红线范围内室外舞蹈、武术广场等面积为2498㎡,可作为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社区红线范围为主要分布在养老公寓和养老院屋顶和室外,该部分面积为1360㎡;市政绿化带中也设置了老年人活动场地,共计1950㎡。
健身步道:社区沿西侧、北侧河道设计了环形健身步道,共1660m长,宽度为2m,健身步道紧邻社区北侧和西侧出入口,方便用户使用,且步道设置考虑紧邻绿化、水体较为优越的市政绿带中,增强使用时的舒适感。
植物:工程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植物,且采用乔灌木复层绿化方式。主要的物种包含如悬铃木、香樟、银杏、樱花、鹅掌楸、榉树、紫薇、合欢、梧桐、国槐等无毒无害的植株。
室外交流场所:社区室外交流场地有集中式布置和分散式布置,如中央大草坪、沿街商业天街、体育中心室外、市政绿化带等。并且设置各类座椅,遮阳设施。交流场地面积3032㎡;交流场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1.69%。
社区全龄化:社区内部平整无高差。社区自建养老类型建筑和幼儿园,并且大会所设置儿童活动、培训区域;配备文化活动室、体育中心、老年人活动室、书吧;考虑公共卫生间、母婴室、社区医疗点等,充分体现全龄社区、人文社区的理念。
宠物活动路线:社区为拥有宠物的家庭设置了专用运动路线、运动场地及饮水设施,享受便利的同时尽可能做到不打扰其他人,为文明养宠物提供硬件条件。
南侧住宅区与社会的连接:南侧住区整个一层、地下一层设计为商业街,并在中部区域采用下沉广场设计,增加室外活动交流空间。与社会的连接采用开放式室外广场,结合绿化一方面起到隔离交通影响作用,一方面方便行人进入社区。
集市慢街设计:集市慢街设计,从市政漕宝路连接至养老院板块,结合艺术设计墙、灯光、休憩构建等,增加室外交流场所,提供一个商业、饮食、娱乐休闲结合的室外空间。
天街设计:住宅靠近幼儿园板块地段,利用沿街商业屋顶,从市集慢街进行连接,将步行街从漕宝路一直延申到紫琅路,进一步扩大室外交流场所区域,结合屋顶绿化设计,增加社区绿化面积。天街设计打开以往相对封闭住宅区的一个角,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住宅区域的开放性。
生活配套
交通配套:天安1号距9号线星中路站仅约300米,5站即可到达徐家汇。
除了9号线,10号线与12号线则是负责连接北外滩、外高桥、五角场等东北部区域。
如果选择自驾,到大虹桥仅6公里,到徐家汇走沪闵路17公里。漕宝路快速路也已经在施工,连接中环和嘉闵高架,全长7.1公里,同样将成为七宝连接北上海和城区的重要通道之一。
此外,两大机场的联络线将横穿七宝,将会为七宝带来交通上的又一次升级,届时七宝也将和长宁2号线沿线一样,成为能直达上海两大机场的存在。
教育方面:七宝的王牌:作为闵行的教育重地,七宝的教育可以说是它的板块王牌,同时也是当地房价的压舱石。不少购房者都是冲着七宝的学区而来,而七宝的教育实力也是有目共睹
已知项目一期在2021年对口的是七宝实验小学(一梯队)、七宝实验中学(二期具体对口以教育局官方发布为准)。
七宝实验小学:学校提倡减负,老师在布置作业之前都会先行“试水”一遍,以保证作业“量少质高”。学校艺术类课程非常丰富,在全市的车模、机器人比赛中屡获奖项。
七宝实验小学
商业方面:六大ip级商业综合体:七宝商圈,已经成为上海西南重要的商圈之一,北部有巴黎春天、嘉茂购物广场、华商时代广场、3588广场、顺恒置业等,中部有七宝万科广场、七宝宝龙城市广场、汇宝广场。
值得一提的是,七宝巨无霸级商业中心“九星城”已经开工,商业面积达到惊人的470000平方米,未来将有5000家商户入驻。
尤其是七宝万科广场和万象城,这两个堪称这里的牌面商业购物中心。2016年开业24万㎡的七宝万科广场,被称为当时中国最成功的商业综合体。
而紧邻七宝板块的万象城,总建筑面积约为53万㎡,是上海市中心占地面积最大的综合体项目,也是目前华润置地全国第14座万象城。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一、公共建筑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一)公共建筑的功能与空间组成
各种性质与类型的公共建筑一般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这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
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行政办公室是主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贮藏室等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门、厅、楼梯等则是交通联系部分。公共建筑空间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主、次要使用空间及交通联系空间这三大空间。三大空间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案。
使各使用空间建立起密切的有机联系,依赖于交通联系空间把各种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通常将过道、过厅、门厅、出人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等称之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大小和位置,服从于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的需要。一般交通联系空间要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直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折,同时要起到导向人流的作用。此外交通联系空间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满足防火的要求。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与人流组织
1.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是进行建筑空间组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当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时,更需要将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区分,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分区明确又联系方便的目的。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从空间的“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的关系加以分析,使各部分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1)空间的“主”与“次”
建筑物各类组合空间,由于其性质的不同必然有主次之分。在进行空间组合时,这种主次关系必然地反映在位置、朝向、交通、通风、采光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等方面。功能分区的主次关系,还应与具体的使用顺序相结合,如行政办公的传达室、医院的挂号室等,
在空间性质上虽然属于次要空间,但从功能分区上看却要安排在主要的位置上。此外,分析空间的主次关系时,次要空间的安排也很重要,只有在次要空间也有妥善配置的前提下,主要空间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2)空间的“闹”与“静”
公共建筑中存在着使用功能上的“闹”与“静”。在组合空间时,按“闹”与“静”进行功能分区,以便其既分割、互不干扰,又有适当的联系。如旅馆建筑中,客房部分应布置在比较安静的位置上,而公共使用部分则应布置在临近道路及距出人口较近的位置上。
(3)空间联系的“内”与“外”
公共建筑的各种使用空间中,有的对外联系功能居主导地位,有的对内关系密切一些。所以,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的内外关系,将对外联系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附近;与内部联系性较强的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
2.人流组织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场所,因其性质及规模的不同,不同建筑存在着不同的人流特点,合理地解决好人流疏散问题是公共建筑功能组织的重要工作。
(1)人流组织方式
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可归纳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方式。
1)平面组织方就适用于中小型公共建筑人流组织,特点是人流简单、使用方便门图l-1-1所示)。
2)立体组织方式:适用于功能要求比较复杂,仅靠平面组织不能完全解决人流集散的公共建筑,如大型交通建筑、商业建筑等,常把不同性质的人流,从立体关系中错开门图ll电所示人
公共建筑空间中的人流组织问题,实际上是人流活动的顺序问题。它涉及到建筑空间是否满足了使用要求,是否紧凑合理、空间利用是否经济有效的问题。因此人流组织中的顺序关系不能忽视,应根据具体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进行深人的分析和合理的组织。
(2)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问题,是公共建筑人流组织中的又一问题,尤其对人流大而集中的公共建筑来说更加突出。
人流疏散大体上可以分为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一般正常情况下的人流疏散,有连续的的(如医院、商店、旅馆等)和集中的门剧院、体育馆等X有的公共建筑则属于两者兼有门学校教学楼、展览馆等人此外,在紧急情况下,不论哪种类型的公共建筑,都会变成集中而紧急的疏散性质。因而在考虑公共建筑人流疏散时,都应把正常与紧急情况下的人流疏散问题考虑进去。
(三)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主要指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群。
1.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三个要点
(1)要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加以合理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2)在群体建筑造型处理上,需要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统一的室外空间组合。
(3)运用绿化及各种建筑的手段丰富群体空间,取得多样化的室外空间效果。
2.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及特点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可分为两种形式:即分散布局的群体组合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1)分散式布局的组合:有许多公共建筑,因其使用性质或其他特殊要求,往往可以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建筑进行布置,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组合体系,如某些医疗建筑、交通建筑、博览建筑等。分散式布局的特点是功能分区明确,减少不同功能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适应不规则地形,可增加建筑的层次感,有利于争取良好的朝向与自然通风。分散式布局又可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形式。在大多数公共建筑群体组合过程中往往是两种形式综合运用,以取得更加完整而丰富的群体效果。
(2)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把某些性质上比较接近的公共建筑集中在一起,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或中心,如居住区中心的公共建筑、商业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市政中心等。各类公共活动中心由于功能性质不同,反映在群体组织中必然各具特色,只有抓住其功能特点及主要矛盾,才能既保证功能的合理性,又能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如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以两个圆弧状的高层办公楼,环抱着一个圆形大会议厅的组成建筑群,并置于一个长方形的台座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如图1-1-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