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一代创业者,儿女与深圳同龄;
年轻的深圳,崛起得太快了!
所谓「一夜之城」,
从小渔村到中国超一线城市,似一夜建成。
过去40年,深圳活成了一个「中国现象」,
确如当年邓小平所言:杀出了一条血路!
什么是深圳速度?
这就是深圳速度!
它的缔造者们是否预见到了今天的成就?
香港经济学家说:深圳将是地球经济中心。
如果只看GDP曲线
深圳就是中国最成功的城市,没有之一
年轻的深圳,并不满足于此。
40年来,夸深圳的陈词滥调
与骂深圳的狠话一样多,
骂最猛的就是深圳自己。
欧美人抨击它是「山寨之城」,
深圳人自嘲「深圳,你被谁抛弃」,
北京知识分子则总是对它冷嘲热讽,
理由千篇一律:没历史,没文化,没品味。
深圳人默默接受,他比谁都懂反思:
一座伟大的城市不能只有GDP,
深圳资历单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从深圳大南山顶眺望鹏城全景
对于1300多万深圳人而言,
这座城市有孑然不同的意义。
没有历史,就没有历史包袱;
没有思想,就没有思想包袱。
深圳是活生生的,一面成功,一面残酷。
非要说传统,「白手起家」就是它最大的传统。
每一代人奉献了青春,才有了深圳,
这句话不矫情,真正留下来的人会懂。
深圳40岁生日
时差岛谨以此文致敬
每一个闪亮的深圳人
深圳,生于山海
深圳,别称鹏城,
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
与香港只隔一条浅浅的深圳河,
与广州、东莞、惠州形成「经济四角恋」。
深圳相貌平平,没有奇山异景,
几座山,几条河,几片零零星星的湖,
大小梅沙,就是深圳人的世外桃源。
狭小,是深圳的最大劣势;
常住人口1343.88万人
地盘太小≈北京1/8,上海1/3,广州1/4
因此人口密度远超北上广,仅次于香港。
按国际标准,城市开发超30%就不宜居了,
深圳如今已开发近50%,几无可用土地,
只能一边填海一边申请扩容。
▲高空俯瞰深圳全景,一片钢铁森林摄影66
北方人来深圳,印象最深就是满眼绿,
簕杜鹃、凤凰花、木棉花、红树林......
尤其是深南大道郁郁葱葱的百年大榕树。
▲早在2005年,深圳49%土地就被划入生态红线。有人质疑,像深圳这么有含金量的城市有必要留那么多绿地吗?深圳人说,有必要!摄影vcg
深圳,飞快的童年
虽是弹丸之地,
但深圳有两大先天优势:
一是离香港近,二是靠海。
前者助它起步腾飞,
后者让它面朝全世界。
英国选择了香港,中央选择了深圳。
深圳香港是一对孪生兄弟,
正因为紧挨香港这只大腿,
深圳才「被选中」,成为第一个经济特区。
香港人送来第一桶金,
从此一个个工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于是有了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深圳奇迹。
▲1949年中英街,英国驻港大兵和我军士兵在界碑两侧对视。
深圳,我们的花季雨季
懵懵懂懂的深圳,
更懵懵懂懂的内地人。
「世界之窗」的宣传语:
深圳,也确实成了中国人的世界之窗:
第一槌土地拍卖,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第一座摩天大楼,第一个商品房小区,
第一张股票,第一家麦当劳,
收音机、大哥大、BB机、喇叭裤、港台流行音乐……
滚滚新财富、新观念、新时尚
从世界各地经由香港传入深圳,
再以深圳为源头流向中国大江南北。
《我们深圳四十年》
再回望一下光阴的故事
深圳,年轻的脸
深圳,一切都是崭新的!
它最老的建筑,搁北京也算新的。
▲平安金融中心,深圳第一高楼摄影项谢俊
中国摩天之城,
不是香港上海,而是深圳!
上海中心大厦虽是中国第一高楼,
但深圳在总量上远超香港上海,全国No.1,
40年,它以「三天一层楼」的惊人速度,
默默无闻地建造了130多座超高楼。
这些楼的命名多冠以:
国际、全球、世贸、盛世、财富……
一座年轻城市的万丈雄心,写在脸上!
但深圳疯狂盖楼并非单纯炫富,
与香港类似,地少人多只能往高处生长。
2020年深圳房价已高北京20%,全国第1。
深圳是中国唯一
100%城市化的城市!
城市化得太快,模样难免单调。
2019年,深圳在抖音里播放了87亿次,
外地游客眼里的深圳≈世界之窗+买买买。
抖音里「最刷屏」的深圳
▼
在本地人眼里,
深圳虽没太多山水奇景,
但1000多座绿地公园、郊野海滩民宿,
也足够忙里偷闲、享受周末野趣了。
深圳也并非一味土豪金,
这些年它一直在进行颜值革命。
2008年,联合国授予深圳「设计之都」。
城中村,深圳脸上的「青春痘」
年轻人买不起房,房租又太贵,
城中村是无数深圳青年的第一落脚点,
至今60%深圳人蜗居在1044个城中村。
它就像深圳年轻的脸上一颗颗青春痘,
真实粗砺,有岁月痕迹,但又实在是成长的烦恼。
▲福田市中心的岗厦村「亲嘴楼」,7万深漂族蜗居在此。
白石洲、岗厦村、蔡屋围、湖贝村,上下沙......
这些破旧密集的「亲嘴楼」「握手楼」
反而成了独特的深圳标签。
王石说:城中村不能大拆大建。
住过城中村,是每个在深圳打拼的人的共同记忆。曾经,电视剧《外来妹》刻画打工族,今天,文化冲突仍困扰着每一个外来者。
深圳「村」话
深圳,年轻的财富
40年,5000万年轻人
从五湖四海到深圳下海,
所有人唯一动机:致富!
整个中国都是市场,但只有在深圳,
你才能体会那种突然涨潮式的快感!
只需抓住一次机会,就能被浪推起,
从小溪到江河,从江河到大海。
据说,深圳要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其实,创业大潮才是它最壮观的景区!
深圳盐田港
全球第4大、中国第3大港口
深圳贸易的枢纽,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2574万箱
第一桶金,赚香港的订单
1980年代,深圳做香港的「前店后厂」,
三来一补,替香港的服装手表玩具…代加工。
第二桶金,做世界工厂
20世纪末,香港前店+深圳后厂模式
切换成深圳前店+东莞/惠州后厂,
为全球生产手机、电脑、数码产品…
第三桶金,科技+金融创新
进入21世纪,深圳经济一度陷入危机,
痛定思痛、打击盗版、整顿市场恶习,
从「山寨之城」向自主研发转型,
科创+金融+物流+房地产,深圳一路高歌猛进。
▲流水线女工苹果CEO库克访问深圳富士康工厂摄影王凡
▲深圳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全球手机产业供应链的心脏。
深圳,创新才够年轻
▲深圳南山区腾讯海滨大厦摄影袁大琨
科创领域竞争,深圳领跑全国
「中国硅谷」实至名归
深圳,成了世界分析中国经济的一个课题,
而深圳自己从不关心理论,继续埋头搞钱!
2020年全球化退潮,世界充满变数,
但只要深圳不回头,中国就不会回头!
深圳,年轻不怕犯错
有问题「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
制图时差岛
与北上广比,深圳没有名牌大学,
但这些年,深圳教育界在血拼!
深圳许下宏愿:2025年建成20所高校。
深圳大学上升速度生猛;
与北清剑桥等世界名校「合作办学」;
中小学30万年薪直聘硕士生当老师;
国际学校、新教育改革也是噼里啪啦……
2019年人才净流入量排名,
深圳第1,其次是杭州,上海,北京。
年轻人,愿意去深圳!
来了,就是深圳人?
来了,就是深圳人!
虽然真正有深圳户口的只占36.8%,
但仍透露出一份温暖与包容。
常住人口1300多万,只有0.1%土著,
深圳人寒暄的第一句:你老家哪里的?
深圳是全国唯一没有方言的城市。
几乎没有人是真正的深圳人,
几乎所有人都是真正的深圳人。
深圳人来自全国各地
除了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的移民尤其多。
深圳趣味地图
来自五湖四海的族群
塑造了深圳的城市文化格局
深圳人=年轻人
深圳人平均年龄32.5岁,全国最年轻!
即便年龄已不年轻的,也心态年轻。
加班,是深圳的土特产
深圳和成都,全国夜宵订单最多的城市,
但成都的夜宵是送到居民楼,
而深圳的夜宵是送到写字楼!
都是深夜食堂,成都人在狂欢,深圳人在加班…
川菜、湘菜是主流,因为上菜速度快,
全市8万家餐厅,快餐店占了近一半!
「真功夫」就诞生于深圳。
深圳还是全国便利店最多的城市,
24小时不打烊,为熬夜的年轻人永远亮一道光。
拼命赚钱,没空恋爱
深圳的单身率全国第2,
大街上10个人,有7个都是单身。
「深圳什么都有,唯独没有爱情」
真是最令深圳人忧伤的一句话。
奋斗的人,不分男女,
深圳是男女薪酬差异最小的中国城市。
深圳女人搞事业,
直接拉高了全国平均生育年龄。
太累了,奶茶续命
没有什么苦是一杯奶茶「甜」不了的!
深圳的奶茶店超过1万间,全国第1,
著名的喜茶,总部就位于深圳。
嗨起来也很疯!
玩命工作,玩命嗨。
深圳人的夜生活把北上广杭的社畜甩在身后,
CocoPark酒吧街,购物公园午夜场,香蜜湖夜啤酒,欢乐谷摩天轮在晚上会不一样……
喝醉了的五条人唱起《深圳的街头》:
「我的世界,我的青春,我们可以一直唱歌到天亮」。
深圳,年轻的困惑
太快的城市,容易让人迷失,
A面是成功,B面是残酷。
年轻人太累了!
2006年,深圳人精神疾病率21%,全国第一;
2010年,富士康发生震惊全国的「十三连跳」;
流水线永不停歇,人成了时代机器的一颗螺丝钉。
摄影贾玉川
天堂向左,深圳向右!
也有人选择了随波逐流。
深圳曾被称为「香港二奶村」;
今天,「三和大神」成为社会现象,
一群年轻人过着没钱也没梦想的生活。
而对于更多深圳普通人来说,高压的工作、高昂的生活成本、有限的学位和医疗资源、逼窄的空间、失控的房价……也正在成为新的焦虑。
深圳40年,社会复杂性超越以往。
一切被急速碾压,情感被噪音吞噬,
一种无法遏制的速度在催促每个人的命运。
你若对深圳的复杂情感多一些了解,
再看这灯火辉煌的城市时,
震撼中会更多一份感怀。
深圳,我把青春献给你
一代代深圳人,
把青春留在了深圳,
深圳,也把青春献给了共和国。
▲《照相师》电影剧照
第一代深圳人,50后60后,
他们是2万多名基建工程兵南下垦荒,
如今多已满头花白,生活优渥,
却会坐着大奔去寻一家路边小摊,
喝着粥,然后告诉你:从前的深圳啊,就只有这一条窄窄的街,我们就一条条地挖……
他们中很多人并非情愿,
却对深圳有着最深的感情。
第二代深圳闯海人,60后70后,
他们是一群抓住了机遇的弄潮儿。
第三代深圳人,80后90后00后,
越来越多精英向往深圳的自由、活力。
30多年前,一到春节深圳变空城;
30多年后,春节酒楼全爆满,一代代人已在此安家。
作为一座城市,40岁还很年轻
深圳的青春期,才刚刚开始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
将岁月留给我自己
深圳人,生日快乐!
-END-
时差岛出品
参考资料:《深圳经济特区年谱1978-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深圳奇迹》张军主编;《深圳语录》刘朝利;《我们深圳四十年》斯培森;《深圳的性格》中国活力城市研究组;《深圳传》胡秋野;《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田丰林凯玄;《深圳人》蒋忆沩;《变量》何帆;《改革者:百位深圳改革人物》;网易数读;DT财经;滴滴打车大数据;大众点评大数据;抖音大数据;等一财经《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