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00万深圳人都在等待一件大事——深圳有史以来最大的建筑、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正式落成,并将在2019年11月投入试运营。
据“深圳发布”披露,位于宝安福海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创下8项世界之最:整体建成后将是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相当于6个“鸟巢”,可以容纳9000辆小汽车;一期总建筑面积达160.5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二期建成后整个会展中心的室内展览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超过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室内展览总面积49.6万平方米),为全球最大的展馆。
深圳为这个展馆总投资高达1100亿元!
很多人都想弄清楚,深圳为什么要建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花这么多钱建的这个庞然大物,又能给深圳带来多少经济收益?
1
从汉诺威到深圳,全球最强造富模式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以前,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是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
二战后,德国急于从废墟中重新崛起,投入巨资在汉诺威建展览中心。1947年,展馆建成,举办第一届工业博览会。常住人口仅51万的汉诺威,吸引了73万观众,德国工业由此走向振兴之路。经过持续发展,汉诺威展览中心的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0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和技术平台。
2018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现场
据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统计,2005至2017年,汉诺威工业展共举办两万余次行业会议。2018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吸引了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参展商,德国由此建立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工业体系,并促进商贸、物流、旅游等行业的大发展。
2018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外商对来自深圳宝安的慧灵科技展出的四轴机械臂很感兴趣
从汉诺威到深圳,会展经济成为一座城市最强的“赚钱机器”,而深圳将在汉诺威模式的基础上,打造更强大的商业模式:
打造世界赚钱最快最稳的产业
在世界范围内,会展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动力来自产业链的全球布局,特朗普再折腾也难改趋势。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都成为世界会展大国,尤其以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为最。而深圳建世界第一会展中心,就是中国后来居上的力量的体现。
目前,欧洲共有496个大型室内展馆,总面积约15.6百万平方米,占世界展馆总面积的48%。2018年,全球会展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55.2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如亚太和中东非地区将迎来高速增长,欧美等成熟市场将会保持稳定的增长。
据统计,新型会展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利润率在19-25%,以5.1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蓝筹行业,随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使用,来自国内一线城市,及欧美、中东的展览企业,都将大量入驻,从而带动深圳会展业向更大规模更高层级迈进。
2
发挥1:9周边产业拉动能力
一座城市砸巨资建设规模巨大的展览中心,并不是仅仅看中展览业的赚钱能力,而是会展业独有的产业带动能力。据研究,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系数是1∶9。也就是说,在会展业投入1元钱,可以带来9的收益,溢价近10倍。
因此,在世界级的展馆周边,往往会聚集大量的各行各业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不过,这些企业的聚集,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在中国,北上广深均为重要的展览中心。但对周边区域产业的拉动能力,取决于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特色。深圳是全球最重要的高科技、通讯电子、玩具、家具制造基地,并具有强大的科技转化和制造能力,全球产业链的布局是重要的一环。
以今年即将移师新会展中心的展览为例,可以看出,这些行业和产业已经先拔头筹,抢先布局。
新会展中心展会排期,点击查看大图
3
最全业态会展中心创造更多财富效应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创造了全球最新的会展模式,是集展览、会议、活动(赛事、演艺等)、餐饮、购物、办公、服务等于一体的超大型会展综合体。因此,它的造富能力更强,已经从传统的会展经济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和消费结合的目的地。
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配套项目会展湾的规划可以看出,总建筑面积达154㎡,把这些配套单列,足以成为深圳排名前10名的超大综合体。加上高铁、地铁、城轨的导入,新会展中心正式运营以后,将有数量巨大的外地商务客户、本地企业用户和数以百万计的顾客涌入,而会展湾庞大的综合配套则可以多维度匹配这些巨量需求。
新会展投入运营和配套投入使用后,将为深圳带来哪些具体的收益呢?我们测算了一个5年后的“经济账”:
2、每年将吸引超过500万高端商务人群。按一般展会外地参展人数占展会总人数20-30%左右测算,展馆周边区域需能满足每天10-18万人的住宿、餐饮、购物需求,会展的举办将加速周边区域配套快速发展;
3、按照2014年深圳会展业创造了近22万个就业岗位来计算,根据产业收入预估测算,未来深圳会展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将在此基础上至少翻倍。
从更深层次看,建造世界最大的展馆并不是目的,深圳的目的是建造世界级的产业链体系。每一个有志于进军全球的企业,都不能漠然视之。
另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是:深圳特区前四十年,从制造业、土拍、房地产、金融证券等,很多都是学习香港模式,的确,深圳因此创造了世界奇迹。目前,以新会展中心的布局为契机,深圳正在借鉴的过的成功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升级,把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以及全球产业链建设,作为深圳最核心的竞争力。
从会展+产业,到会展+城市
把汉诺威模式发扬光大,也非深圳建新会展中心的全部目的,在深圳从东往西的城市发展线路图中,它还扮演着新的角色和使命。即在“会展+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会展+城市”。
除了汉诺威,深圳对标的还包括迪拜和伦敦。据麦肯锡研究,迪拜和伦敦均通过将会展中心与城市升级结合起来,获得更大的城市收益,从而引发世界各地城市效仿。
迪拜将国际机场和CBD的迪拜世贸中心打造成为中东最大的综合性会展场馆,支撑迪拜发展成为中东经济和金融枢纽。这与深圳很像,深圳花重金建新会展中心,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让会展中心和机场结合,从而具有更强的产业枢纽作用。
伦敦则通过ExCeL会展中心、金丝雀码头CBD、梯队酒店集群、萨利码头购物中心、东伦敦活力国际社区共同构成了集会展、办公、生活、商业等要素于一体的业态组合。
与深圳的雄心相比,迪拜和伦敦似乎就有点保守了。深圳正在实施的计划是:通过全球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造一座“会展新城”。
深圳会展新城规划布局了“三城一港”——国际会展城、海洋新城、会展田园城和综合港区。其中,海洋新城占地7.44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预计600-800㎡,与福田中心区总建面相当。由此可见“三城一港”在深圳的份量。
在中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文件中,还专门提到:“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这些重磅项目,很可能会落户“三城一港”。
可以明确的是,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形成的庞大产业链规模,以及周边会展新城、海洋新城的布局,在就业人数和产业聚集上,不但可以超越福田中心区,而且可能在世界范围内走出一条新的城市和产业发展模式。
在项目现场,楼校长发现,这一办公产品与一般的甲级写字楼不同,设计有空中大堂、采光中庭、休闲阳台、共享空间等现代化创新空间,与酒店、公园、交通设施及展馆,保持着紧密的连接关系。对入驻企业来说,使用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最后,一条重要通知
世界最大的会展中心来了,你想知道对深圳的影响吗?为什么因为它,今年沙井和福永爆火?未来会展新城的机会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