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户外运动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户外运动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休闲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完善户外运动的基础设施。政府可根据客源市场规模针对性建设徒步健身步道、露营基地、户外运动公园等,构建立体多元徒步户外场地设施体系。行业协会应从户外服务、户外设施、户外管理等多个维度推动建立行业标准,引导户外企业规范发展,推动形成户外企业共同遵守的规则、制度和质量要求。企业应加快户外产品创新和供给,形成健康的户外市场竞争氛围。二是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对招商引资进来的专业项目落户,在项目招商、用地、规划、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对成功打造成为国家级、市级活动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举办户外运动或节庆活动且达到一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组织给予资金支持等。三是建立投融资机制和人才培育机制。设立户外运动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示范项目发展,放宽户外运动、体育旅游融资审批,扩大信贷投放规模。设立户外运动人才扶持奖励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培育、推广机制,助力高层次、有潜力、有成绩的户外运动人才成长。
推动文旅融合,加强营销宣传。一是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发展红色文旅产业,推进红色文旅产业跨区域合作,搭建信息共享、资源共建、技术交流、互惠互利的跨区域红色文旅产业链。二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要继续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美丽重庆、风光户外为特色,以产业融合为路径,推动景区核心产品由“传统观光”向“自然户外”转型,旅游方式由“走马观花”向“深度体验”转型,生态环保由“被动推进”向“主动推进”转型,经济收益由“门票经济”向“互动经济”转型,构建“生态为本、观光立基、户外引领、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支持在部分有条件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内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开展户外运动先行试点项目。三是借助全媒体矩阵提升影响力。整合全市媒体资源、户外运动宣传平台,依托举办国内、国际体旅节庆活动或体育赛事,带动各类户外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体育品牌走出重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