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齐升带动行业规模扩张,主粮为商家必争之地
我国宠物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量价齐升带动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据宠物白皮书数据,我国宠物行业自2010年起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2010年至2022年市场规模CAGR高达28%,高于社会零售额同期增速18.7pct。分犬猫来看,我国宠物行业增长动能以从“犬经济”向“猫经济”逐步过渡、“猫经济”发展更为迅速。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犬数量首次出现同比下滑。2021年猫数量首次超过犬数量,猫成为最受欢迎的宠物之一。量价拆解来看,1)我国犬猫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7年至2022年我国犬猫总数CAGR为5.9%。其中猫数量CAGR为11.7%,犬数量几乎无增长。2)宠物主单宠消费支出持续抬升。受经济发展、人们从养宠到爱宠的意识转变等因素驱动,宠物市场发展动能也将由饲养量增长向消费升级、价值提升等逐步切换。2017年至2022年我国年均单宠支出CAGR为8.7%,高于犬猫总数同期增速2.8pct。
品类拆解:宠物食品及医疗板块为核心。宠物食品作为高频刚需赛道,为宠物主消费的主要市场。自2018年起宠物食品占整体犬猫市场比例便保持在50%以上。2018年至2022年宠物食品市场规模CAGR为11.4%,略低于犬猫整体市场规模增速0.8pct。参考美国成熟宠物市场2021年细分概况:宠物食品占比46%、宠物医疗占比32%、宠物用品占比12%、宠物服务占比9%。我们认为宠物食品或将始终为宠物板块内规模最大的细分赛道。宠物医疗板块重要性日益提升,2018年至2022年宠物医疗市场规模CAGR为24%,高于犬猫整体市场规模增速12pct。2018年至2022年宠物医疗占犬猫整体市场规模比例呈上行趋势。2022年宠物医疗板块占整体犬猫市场比例为29.1%,较2018年提升9.3pct。
细分宠食赛道:主粮占比最高、为商家必争之地;营养品增速高企、为新起之秀。宠物食品赛道包括主粮、零食及营养品三类。1)主粮作为高频刚需赛道,自2018年起占比便位列首位,2021及2022年主粮占比均稳定在70%左右,相比2020年提升4pct。2018年至2022年主粮市场规模CAGR为9.3%,略低于宠物食品同期增速2.1pct。2)宠物零食增长趋缓。2022年市场规模为360亿元,同比增长4.0%;占比为26%、位列第二名。3)营养品2022年市场规模为57亿元,同比增长27%;占比为4.1%。受精细化养宠驱动规模提升明显,2018年至2022年营养品市场规模CAGR高达22%。我们预计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行业层面:宠食品牌及公司集中度持续提升。从中国宠物食品品牌及公司集中度的角度来看,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发展历经两阶段:1)2013年至2018年,国内宠物食品品牌、企业蓬勃发展,开始打破国外品牌、公司的强势地位,行业集中度下降;2)2018年至今,国内初步形成多个规模较大的品牌、公司,带动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2022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品牌、公司CR10分别为24%、30%,较日本成熟市场高达50%、85%的品牌、公司CR10尚有一定差距。未来伴随国产品牌持续崛起,集中度或有一定提升空间。
驱动因素:人口结构转变叠加爱宠意识培育,推动萌宠经济量价齐增
量增:人口结构转变催生陪伴需求,进而推动养宠渗透率提升。1)2022年我国新生人口数为956万人,同比下滑9.98%。在生育率拐点到来之前,宠物将在已婚未育和丁克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2)单身经济推动养宠发展。自2013年起,我国结婚登记率就逐年下跌。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率仅为2013年结婚高峰期的一半左右。叠加离婚率高企,我国1人户占比逐年攀升,单身经济为宠物渗透率提升的另一驱动。3)“银发经济”下宠物重要性凸显。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高达15%,对宠物的需求上升。4)城镇化率提升首次淡化了“邻居”的概念。面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更多人开始通过养宠来排解寂寞和寄托情感,进而强化了宠物的情感性需求而非功能性需求。城镇化间接催生了养宠需求。伴随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宠物在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也有望抬升。
预计2026E宠物行业市场规模为5232亿
考虑到国情差异,中国的宠物市场发展或与日韩宠物市场有一定相似之处。从养宠的天然条件来看,中日韩与美国由于人均居住条件不同,养宠渗透率天花板天然存在差距。东亚三国地理条件及经济发展路径类似,在养宠驱动等方面存在相同之处。1)从养宠驱动的角度来看,中国、韩国尚为行业发育初期。养宠人群以大城市内单身年轻人群为主。据韩国宠物食品协会调查数据,20-29岁年轻人养宠意愿最强,其次是30-59年龄段,60岁以上养宠意愿明显降低。且韩国养宠家庭绝大多数集中在首尔地区(据2021年韩国宠物报告,截止2020年年末,韩国共有604万家庭养宠。在这些养宠家庭中,有将近327万户养宠家庭居住在韩国的首都经济圈)。中国表现类似,90后、95后为养宠主力,且养宠多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日本养宠驱动则已从年轻人切换至老年人。2)从宠物食品购买渠道来看,韩国与中国宠物食品购买渠道类似,均为电商渠道占比高企。而美国与日本则为线下传统渠道占比最高。3)从宠物食品市场发展角度来看,中、韩在公司集中度方面较美、日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市场尚处培育初期、品牌及公司集中度较韩国也略低。公司集中度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品牌集中度日本>韩国>美国>中国。
宠物行业具备一定穿越周期的能力
新冠疫情过后,我国宠物门店数量翻倍。即使是受新冠疫情冲击较大的线下渠道,2019年至2022年间我国宠物门店数量也实现接近翻倍增长:2019年为30803家、2022年为60923家,CAGR高达26%。宠物行业更新速度快,2019年至2022年持续经营的门店仅有18000家,即在此期间内有持续不断的有新兴宠物门店开张。据宠业家数据,2022年宠物门店渠道GMV同比增长120%。且作为宠物行业未来景气度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的“奶糕交易额”数据(奶糕,只给8个月以下的小猫、小狗使用),在2023年以来也出现较大同比增长。未来伴随该部分宠物升级为日粮用户,我国宠物行业又将收获新一轮成长动能。
品牌层面:海外品牌市占率下降,国内宠食品牌市占率提升。品牌市占率表现与公司市占率表现趋同。2013年至今TOP10品牌内国产品牌数由4席增至6席,且市占率不断提升。2022年的TOP10品牌内,海外品牌共有皇家、冠能、伟嘉、渴望四家。其中皇家、冠能、伟嘉品牌的市占率相比2013年分别下滑4.2pct、1.5pct、1.9pct。渴望品牌以进口品牌、纯肉的扎实原材料等卖点吸引一部分年轻群体,品牌市占率较2016提升1.4pct。国内品牌来看,2022年的TOP10品牌内国内品牌占据六席。除比瑞吉外,其余5个国产品牌市占率均有所提升。麦富迪、顽皮的市占率相比2013年,提升2.7pct、1.4pct。受营销端不够灵活制约,比瑞吉无法精准地抓住目前新增宠物主的需求和痛点,市占率下滑严重,相比2013年下滑2.6pct。
历史溯因,宠食品牌是如何推进国产替代的?经分析,我们认为国产替代成功的关键在于国产品牌的品牌力的成功塑造,即国内宠企能够真正体察到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历史溯因,我们认为主要围绕以下三点展开:1)产品策略为核心(卖什么);2)渠道力作乘法(在哪里卖);3)营销力作辅助(怎么去卖)。在此基础之上,供应链及研发能力作为品牌的发展根基,也为品牌突破“增收不增利”困境、长期比拼的关键。
以高性价比产品切入,利用产品差异化增强用户粘性
运用产品差异化、打造爆品,产品有卖点。宠物食品的重要消费特点之一,在于使用者与消费者的分离。在此天然属性下,宠物产品概念打造尤为重要,它有助于迅速建立专业品牌形象,帮助品牌实现从“0-1”、“1-10”的跨越。尤其是在中低端价格带内,宠物食品竞争激烈(主粮、零食生产壁垒不高),能够率先做出差异化、进而打造出大单品、爆品的企业也有望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凸显自身产品优势(不是卖什么产品、是用户想买什么产品)。相比皇家、冠能等海外品牌,国内品牌1)着力打造冻干及膨化双拼粮、无谷粮等新潮概念引领消费潮流;2)在零食领域贴合宠物消费习惯,灵活进行产品创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不仅是市占率排名前三的国产品牌(麦富迪、顽皮、伯纳天纯)在打造产品差异化方面有自身独到见解。像帕特、蓝氏、爵宴等新兴品牌也拥有各自卖点,爆品思路初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