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恍惚,2010年都快是10年前的事了,属于90后的90年代,转眼间也要变成30年前......
时光匆匆而过,变化、告别,似乎成了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
4月,罗湖东门老市场结束营业;5月,香蜜湖美食城启动拆迁;7月,白石洲开始更新改造......
“追过的球星退役了,看过的漫画完结了,喜欢的歌手隐退了,读过的作者去世了,崇拜的偶像消失了,童年的坐标没有了......”
90后的时代正在过去,那些存在我们记忆中的深圳影像,也变成了过去。
所以
这一次
我选择与深圳谈谈
友谊城·儿童反斗城
1990年开办的"儿童反斗城",曾是深圳孩子们的乐园,也是深圳首个儿童用品专业商场,有吃有喝还有得玩,在这里可以玩上一整天。
图:西葫芦@刘伟良供图
友谊城·为食欢乐城
香蜜湖水上乐园
1985年7月营业的“中国娱乐城”,也被深圳人叫做香蜜湖水上乐园,小时候最好的奖励,就是能去这里玩。
2011年6月26日,宣告暂停营业。
深圳湾大酒店游乐场
深圳湾大酒店1985年开业,酒店配有大型游乐场设施,有疯狂过山车、太空穿梭机、八爪鱼等......大家都说这里是去一次可以吹半学期的地方。
当年的深圳湾大酒店经过两次升级改造,如今已变身为华侨城洲际酒店。
海上世界
曾经的海上世界真的有海,那时候每逢周六日,父母就会带我们去海上世界的海滨浴场玩沙子、吹海风。
原来倚天照海的女娲,在填海工程后也移居陆地。
东门工人文化宫
东门文化宫也曾经承载了一两代深圳人的记忆,小时候,你一定跟着爸妈来这里溜过冰,玩过碰碰车,在人工湖划过船!
如今,这里也变得一片萧条,许多游乐项目都荒废了。
莲花山足球场
莲花山足球场(展鹏足球场)是深圳球迷的共同回忆,2014年足球场地被规划为商业用地,2014年9月3日是球场的最后一夜。
东湖公园游乐场
建于1984年的东湖公园,30多年来已成为深圳几代人的美好回忆,周星驰导演的电影《美人鱼》也在此取景。
2017年9月26日,东湖公园游乐场停止营业,大家都纷纷表示不舍。
洪湖公园游乐场
游乐场位于洪湖公园东边中部位置,包含碰碰车、海盗船、自控小飞机、旋转木马等游乐项目。
因为部分游乐设备已接近设计使用年限,于2018年3月1日正式停止运营。
明斯克航母
2000年,明斯克航母来到盐田区沙头角,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4万吨级航母改装而成的军事主题公园。
“到深圳,看航母”也成为当时的话题,2016年4月2日,明斯克航母被拖离深圳。
大家乐舞台
大家乐舞台诞生于1986年,曾经是深圳本土文化一张亮丽名片,96年的“千人广场舞会”和明星演唱会,至今都让许多人印象深刻。
2012年1月,大家乐舞台被拆除重建。
Tim和DennisDragon
或许大多数人记忆中的英文是HanMeimei和LiLei,但是深圳孩子们的记忆却是属于一个叫Tim的小男孩,和叫Dennis的龙。
除此之外,还有永远的四人行Peter、Anne、Sue和Ken,据说测试一个同学是不是老深圳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问他“你知道DenisDragon吗?”
KOKO爱英语
后来,深圳孩子的英语教材换成了KoKo爱英语,绿色的小外星人KoKo继续陪伴着深圳孩子的学生时代,提起KoKo,有人爱,有人恨。
那时大家都挂在嘴边的话都是,KOKO爱英语,我不爱。
深圳购书中心
深圳购书中心2004年9月开业,位于深南中路中核大厦,2013年12月1日关闭。
这里是多少深圳人小时候的看书地,那时谁家里还没有几张购书中心的购书卡。
“八+八”奶茶店
1997年,深圳第一家“八+八”在红岭中学附近的一个街角开业,之后“走,去喝八+八。”几乎成为学生时代放学的代名词,现在的八+八再也没有曾经的味道了。
万象城·嘉禾影城
2005年万象城嘉禾影城开业,很多深圳人第一次看电影就是在嘉禾,很多人也在这里办过会员卡,学生用的就是这张橙子卡。
南油文化广场
南油文化广场于1994年建成,广场上高高耸立的大钟藏着南油人最牵挂的记忆,那时钟楼一到整点就会报时。
“南油文化广场钟楼下见!”是大家相约时必说的话。
△2019年5月吴旭梅拍摄
布吉农批市场
布吉农批市场1989年10月建成开业,曾是深圳市最大“菜篮子”,2011年9月进行搬迁,巨型大白菜石雕是大多数人对布吉农批市场的印象。
华强北·万佳百货
1994年7月17日,万佳百货华强北店开业,当天营业额创下深圳零售业最高记录,达24万元。
如今万佳百货已经从深圳人的视野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华润万家(2002年华润并购万佳百货)。
中信城市广场
中信城市广场于2002年开业,深圳第一家奢侈品百货“西武”、第一家吉之岛(现改名为“永旺”)、第一家星巴克、第一家新南国影院等等都在这里。
2011年中信城市广场更名为“新城市广场”,2012年西武撤出,2013年再次改名为“T1”。
蛇口广场
蛇口广场于2001年9月开园,这里休闲、打球、跳舞、唱歌全都免费,是真正属于老百姓的活动空间。
南国影院
位于国贸对面的南国影院,成立于1988年8月19日,它曾是深圳电影的地理坐标。
2002年9月28日,“南国影院”蜕变成“新南国影城”,影院旧址拆了重建成2003年的金光华广场。
深圳体育馆
1985年建成的深圳体育馆,藏着无数深圳人的美好记忆,当年“香港四大天王”刘德华、郭富城、张学友和黎明,都在这里举办过演唱会。
2018年,深圳体育馆开启重建工程。
南海酒店
南海酒店于1983年9月正式动工,是深圳最早的五星级酒店,小时候觉得来南海酒店吃一顿饭,是一件非常奢侈,光荣的事情。
2014年9月1日,南海酒店改造项目动工,2017年7月9日,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全新回归。
三九大酒店
原三九大酒店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深圳经济特区最早的主干道深南路地标性建筑之一。
2018年三九大酒店拆迁,拆除后将在原址上建设华润·深南一号项目。
南油酒店
1987年3月试营业的南油酒店,原名东滨酒店,公交公司还专门将“南油酒店”设为站名,与附近的南油大厦一起被称为“南山地标建筑”。
2005年停业,2016年因安全隐患被拆除。
渔人码头
蛇口渔人码头建设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着“都市中的最后一个渔港”之称,是深圳历史较为悠久的码头之一。
2018年4月,渔人码头拆迁。
嘉华外贸服装市场
华强北嘉华市场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当之无愧的淘宝鼻祖,从几块钱的打口CD到50元一件的CK牌原单T恤,这里应有尽有,于2014年停业拆除。
深圳发展银行
1987年12月28日,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的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宣告成立。
2012年8月,深圳发展银行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
绿巴
但凡"老深圳",几乎都乘坐过小绿巴,当年的绿色小巴,承载着很多深圳人每天上班和回家的兴奋和疲惫,许多人对于小绿巴还有一个记忆,就是速度快。
2006年6月30日,是中小巴服务于深圳原二线关内的最后一天。
柴油公交车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深圳人“偏爱”的柴油公交车,他们表示电动公交车每次坐都会晕车。
红的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红的就出现在深圳街头,“关内红的,关外绿的”是深圳人才看得懂的暗号。
而现在,深圳所有燃油出租车将实现100%纯电动化,也就是说深圳红的,会慢慢消失在我们的生活。
黄的
除了红的,深圳还曾有过黄的,1987年,为了缓解深圳特区内出租车运力不足问题,市政府推出了限定在原特区内行驶的黄色出租车。
2010年,伴随着深圳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黄色出租车率先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图/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金威啤酒
金威是深圳品牌的一个象征,1996年8088人同饮金威啤酒,还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金威啤酒文化广场也曾是一条非常有特色的啤酒文化街,一度是罗湖最旺的夜生活胜地,2014年12月关门歇业。
2013年2月,华润雪花收购金威的啤酒业务;曾经辉煌的金威啤酒厂,也将变成全国最大的黄金珠宝综合体。
上步食街
上步食街原址就是现在的中信城市广场一带,曾经是许多“老深圳”的记忆。
1995年,上步食街和小商品市场被完全拆除,后来就有了今天的中信城市广场。
景田北食街
顺德佬、景田牛肉店、大汗烤羊腿……作为远近闻名的食肆,景田北食街已于2015年9月实施拆除。
香蜜湖美食街
2006年3月,潮州商人租下了破产关闭的香蜜湖度假村,开始在此兴建一条饮食街,后来逐渐成为深圳最火爆、人流量最大的平民食街。
2019年5月份,香蜜湖度假村片区综合整治正式拉开帷幕,香蜜湖美食街拆迁正式启动。
南塘食街
深圳最早的食街应属南塘食街,南塘食街可以说是深圳饮食文化的发祥地,据说现在的“春满园”就是当年食街里的“满园春”;“北海渔村”是当年食街里的“南盛餐厅”;当年食街里的“北海渔村”却是现在的“幸福楼”......
1995年,“百货广场”地盘的开工,南塘食街也结束了十几年的历史。
邮筒
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通讯还不发达,书信则成为背井离乡的创业者、打工者联系父母乡亲的主要手段,那时候绿色邮筒,是彼此最深的牵挂。
如今,大部分邮筒已经丧失了功能,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邮筒也成为深埋记忆的一部分。
报刊亭
而现在仅存的报刊亭,却更像是一个微型的便利店,大家都是买瓶水便匆匆离开了。
边防证
提起“边防证”,许多年纪稍大一点的深圳人,以及在上世纪80、90年代和本世纪初前几年来过深圳的外地人,都有说不完的回忆。
那时进入深圳,需要边防通行证,若是没有此证偷溜进深圳,则是会被边防战士抓起来,处以罚款或者遣送回原地。
如今的特区早已不设关口,撤除了边检站与那一层铁丝网,于是边防证也离开了人们的生活...
暂住证
早些年,来深圳时办边防通行证,找到工作后就要办暂住证。
1985年6月24日,深圳市政府颁布《深圳经济特区暂住人员户口管理暂行规定》,这部法规规定,凡进入特区的人员,需按规定向公安机关办理申报临时户口手续或申领《深圳经济特区暂住证》。
图:深圳之窗
直到2008年8月1日,深圳成为我国首个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的城市,伴随深圳20多年之久的暂住证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饭没了秀
深圳卫视的《饭没了秀》,开播于2003年,以宝宝语言为笑源,魔力宝宝找妈妈、宝贝赖上大明星、强子哥哥.....太多太多记忆。
节目于2015年停播,不过今年,新的一季饭秀又将强势回归啦。
年代秀
深圳卫视另一个王牌节目《年代秀》,当时的节目形式也很新颖,由10位明星嘉宾领衔五个年代小组通过年代答题、游戏竞技等环节进行同场PK,并且结合影像、实物、音乐表演、时尚秀等元素寻找浓浓的当年情。
赵屹鸥的主持功力不输汪涵何炅,可惜全新改版后就没了当初的味道了。
深圳市第五中学
深圳市第五中学创建于1983年8月,是特区成立后新建的首批完全中学之一,2003年3月更名为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学。
图:上步中学官网
岗厦中学
2011年,岗厦中学并入莲花中学,成为莲花中学的南校区。
宝安高级中学
1999年区委区政府“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创办的现代化全寄宿制重点高中——宝安高级中学。
2011年,经宝安区委区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
罗芳中学
罗芳中学创建于1994年9月,2014年8月并入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并更名为“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中实验部”。
螺岭小学
学校成立于1981年9月,原名螺岭小学,2002年9月与深圳市海丽小学合并,2004年3月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正式挂牌。
洪湖中学
1985年罗湖区洪湖中学建立,1998年原洪湖中学正式并入深圳中学,成为深圳中学初中部。
深南中学
学校成立于1987年,现已成为深圳市高级中学初中部。
碧波中学
碧波中学创办于1989年,现学校已更名为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深圳市公明实验学校
学校创办于2005年8月,现已更名为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
益田中学
益田中学创办于1998年,2011年3月更名为深圳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
“上步区”“下步庙”
早期的深圳,曾经有一个叫“上步管理区”的“区”,简称“上步区”。当时,“上步区”下辖的一个村子叫“下步庙”。
当“上步区”和“下步庙”连在一起读时,其谐音就变成了“上不去,下不妙”,于是就成为人们调侃的对象。
因此,后来行政区域规划调整时就干脆弃之不用,改叫又好听又吉利的“福田区”。
图:深圳市志
黄田机场
早期深圳的机场叫黄田机场,“黄田”用普通话读没事,但如果用闽南话读就会与“黄泉”的音很接近。
2001年10月,经中国国家民航总局并经其同意之后,深圳把“黄田机场”改名为“宝安机场”。
冬瓜岭
有一个地名,几乎被人遗忘了,那就是冬瓜岭,也就是今天大型住宅区“彩田村”的所在。
1993年前后,正逢深圳大规模建设时期,流动人口大量涌入特区。为解决暂住人口和无房常住人口的住宿问题,深圳建了多个临时性安置区,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黄木岗、莲花山、冬瓜岭等。
除此之外,还有慢慢“消失”的方言:粤语、客家话、围头话。
全国7大方言中深圳就占有3席(粤语、客家和闽潮),但是如今会说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大家都不记得深圳还有基围(疍家)话。
以及被年轻人所遗忘的民风习俗!
比如新安曾有“追月”习俗,有“做冬大过年”之说,有“舞狮”“舞麒麟”等民俗,还有有“鎅纸鸢”“跨背囊”“打棋螺”“耍辘仔(柚子)”“烧瓦塔”等儿童游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