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建成启用的求雨坛新一代双偏振雷达综合观测基地。
编者按
日前,国务院出台《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在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中对“创新驱动发展”“气象科技创新”等提出明确要求,并围绕“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出重要部署,为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对标《纲要》,深圳市气象局在之前的发展中取得了哪些经验?未来将怎样坚持高质量发展之路?公众又将从中获得哪些便利?今天,我们聚焦深圳市气象局做深度解读以飨读者。
■深圳特区报记者方胜通讯员易冬梅
提前6天发出定性预报,提前3天发出定量预报,提前一天研判降雨的精细走势和发布红色暴雨预警概率,为市领导作出11日全市不停课、提前启动和部署12-13日全市停课提供科学决策支撑……这是深圳市气象局战5月中旬持续大暴雨的服务节奏。寥寥数句背后是深圳气象人全天24小时昼夜不断的付出;是深圳气象迎战超强台风“山竹”和近十年最强龙舟水等重大灾害性天气服务后的又一次实战演练;更是深圳气象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诠释。
防灾减灾中的深圳经验
“是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活力,让这片土地上的气象事业勇立潮头,在创新发展中探索出一批有益经验推广至全国。”这是中国气象报记者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报道中的一句话,也代表我国气象专业人士对深圳气象发展取得成绩的由衷肯定。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不设区级气象部门的城市,在“一市一局一台”高集约架构下,由深圳市气象局直接服务市及11个区、78个街道、652个社区和市民,365天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测跟踪天气,深圳市气象部门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强度可谓不小。
气象作为城市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凸显。统计表明,深圳市气象局年均发布14种气象灾害预警共330次,其中台风预警15次、暴雨预警113次;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发布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39种预警信息41次、3.9亿人次。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幅下降,在抗击30多年来影响最严重的台风“山竹”和近10年最强龙舟水等重特大气象灾害过程中实现“零死亡”。
技术创新中的深圳作为
“台风天气所带来的强降雨无法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前预警预报,让公众提前做好防范,保障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抱着这样一份敬畏之心,深圳市气象局不辍创新,筑牢韧性城市建设的“防火墙”。
以自动气象站网为例,全国平均站距10公里以上,广东省6.5公里,深圳的自动站网密度则达到3.0公里。深圳气象灾害监测率达98.5%。建成了雷达协同观测网,与华南、港澳区域雷达实现组网观测。同时,深圳暴雨预警准确率90%、提前量72分钟,均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此外,预警信号发布时效最快5分钟、预警短信2小时内覆盖全网用户、预警公众接收率100%,均领先全国、全省水平。
设施在完善,技术在突破,但仍受制于变幻莫测的天气气候形势,这也成为深圳市气象局探索服务模式变革的动力。基于城市精细治理的需求,深圳市气象局创新基于风险影响“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被国家发改委纳入深圳经济特区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内容之一并向全国推广。2021年被河南、吉林、江西等地气象部门在当地推广应用并取得较好防灾减灾效果。
气象服务中的深圳温度
“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只是深圳市气象局服务的一个方式和手段。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作为气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是深圳市气象局在服务渠道、内容、对象、产品坚持推陈出新的关键,也是有温度的气象服务的源泉。
深圳市气象局依托数据服务网络搭建六大服务平台支撑市、区两级“1+11+N”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的监测预警、风险预警、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气象”融服务赋能交通、供水、供电、文旅等80多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为480家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调度、安全运营的精细服务;为数字政府“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提供场景化服务,在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调用总量前十名的数据接口中气象占30%。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力做好民生气象服务。不断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形成7大类75种气象公共服务产品和12类服务渠道,全口径公共气象服务日均4000万人次,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从98%提升至100%。
气象现代化建设中的深圳声音
对标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建设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以及为深圳“双区”建设、“双改”示范等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提供优质气象保障的重大使命,深圳气象局以归零的心态,再次吹响出发的号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质量实施《深圳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可谓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聚焦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短板,深圳市气象局将统筹实施规划的业务、服务、科技创新等36项主要任务,以及全市14个专项规划明确给气象的33项任务。
本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初心,深圳市气象局将全力推动落实《深圳市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建设高质量的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高水平的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更具动力和活力的科技创新和改革创新体系等3方面21项主要任务。加速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统筹推进气象与城市生命线行业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推动智慧气象服务赋能城市生命线工程监测预警能力、风险感知能力等。加强跨行业数据融合挖掘,高质量完成污染防治、交通、建筑工地等5个场景式气象服务建设。聚焦实施世界气象组织“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试点,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等4个方面形成示范成果,作为世界气象组织为全球超大城市提供的服务展示案例。
深圳市气象局负责人表示:“《纲要》引领,全体深圳气象人将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合力推动深圳气象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