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黄磊文/图邢浩/视频
新冠肺炎以来,让不少中小企业都勒紧腰带过日子,对于主要依赖于线下消费的行业更是雪上加霜,许多餐饮店闭门停业。广东人最熟悉不过的潮汕牛肉火锅代表之一“八合里日亏200万”更是成了热闻。
林海平:员工价值远大于房产
提起火锅,大部分人会想起四川火锅、老北京火锅,但到了广东地区,人们“打边炉”总少不了一顿牛肉火锅。往年春节,汕头八合里牛肉火锅(以下简称“八合里”)的店员正忙得不可开交,店内热气腾腾,店外的人则要排上1、2个小时才能吃上一顿。
而今年,八合里的创始人林海平正在老家汕头移动办公,不时还会刷到他“日亏200万”的新闻。
林海平出生于潮州潮安。最开始,他只是一家潮汕牛肉店里的切肉师傅。在切肉十几年后,他和哥哥在汕头八合里附近租了一个23平方米的档口,开了一家名为“海记”的牛肉店,从此生意越做越大,成为牛肉火锅的代表之一。
据八合里公众号数据显示,目前已在全国开设有135家门店。2019年,八合里排队取号桌次达260万次,一年更是新增30家门店。
然而,由于疫情的防控需要,大部分餐饮店闭门歇业。从今年大年初二起,这132家门店就陆续关停,至今未恢复正常营业。而大年初一,仍在营业的八合里汕头总店的营业额也仅有去年的十分之一。
一边喝着功夫茶,一边移动办公的林海平等到了一些好消息。2月7日,财政部联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审计署印发通知,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日亏200万对大型的餐饮连锁行业来说,并不算是最多的。以海底捞为例,全国门店550家,员工超过8万名。海底捞2019年数据显示,其每天收入约5789.6万元,每天员工成本约2029万元,当下收入为0,仅按这两个数字的一进一出,相当于每天亏损近8000万元。
在营收锐减的情况下,八合里选择了分批发放员工工资,先发一部分,剩下的等情况稳定补发。林海平用潮汕话说:“员工的工资卖厝也要发,样样可以省,唯独员工应该得的一分都不能少,我认为,员工的价值大于房产的价值。”
在日亏200万中求变
林海平开始求变,改变传统以堂食为主的经营模式,增加了牛肉火锅外卖和门店自提的方式。此前,八合里外卖仅有炒粿条。
八合里营业数据显示,目前门店外卖收入约占平时的30%左右。他预估,外卖的营业额要到平时门店的60%以上才不会亏本。“但这个很难”。林海平介绍,火锅有4种消费场景,朋友、商务接待、小家庭和大家庭,“目前仅剩下小家庭的消费场景。”
截至2月17日,在广东省内,八合里共有40家门店陆续营业,主营无接触外卖业务。林海平说:“还好开通了外卖,虽然杯水车薪,但至少有了一点进账,弥补一点损失,不然就真的只能顶两个月了,坐吃山空。”林海平表透露,八合里争取在2月底,将广东省内90%的门店恢复营业。
面对损失,林海平选择坦然接受,“好汉不提当年勇,不能停留在过去,要向前看。受疫情影响,闭门停业是必须的,这就像飞机延误,一切是为了安全。”
面对当前的疫情,林海平给八合里的2020年设立了两个小目标,一个是活下去,一个是不亏本。林海平笑着说:“不亏本就‘老爷保号’(潮汕话:老天爷保佑)了。”
疫情带来机遇也提高了国民素质
对于此次疫情,林海平认为,“危机”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遇。他回忆,2003年非典过后,牛肉火锅迎来了一次高潮。相对应的,此次疫情过后也应该是一次机遇。
林海平分析,牛是食草动物,是健康安全的食物代表,牛肉火锅的口味也是以清淡为主;此次疫情已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国人的消费习惯——所需物品基本从线上购买,疫情也给了生鲜外卖平台一个肥沃的发展机遇。“疫情过后所有门店都要全部开通牛肉火锅外卖。”
”疫情不仅是改变了消费方式,也间接提高了国民素质。”林海平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解释,疫情会让人们更讲个人卫生,同时也会提高人们注重公共卫生的意识,而公共卫生恰恰是国民素质的体现之一。“这样看来,我们餐饮企业也间接受益了。”林海平说。
疫情发生后,林海平就向深圳市慈善会捐赠了50万元人民币,用于抗击疫情。“尽我们的一点绵薄之力吧!”林海平表示。
八合里公众号一张海报上写着,“待寒冬过后,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再围炉笑谈,把酒言欢。加油武汉,加油中国,老爷保号!”这正是林海平的心声,他用具有潮汕特色的方式为祖国祈福,希望疫情早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