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罗湖区某宠物医院,工作人员在给狗洗澡,狗狗使劲甩着身子,水花四溅。
原标题:深圳宠物消费投诉猛增一倍多怎么破?
宠物宠物,是宠还是物?带宠物看个病,花钱多还遭罪?3·15消费者权益日前夕,深圳市消委会发布一份信息表明,去年关于宠物方面的投诉同比上年增长一倍多,但调解成功率只有三成。行业认为,深圳宠物医疗水平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而随着深圳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要求提供高质量的宠物服务呼声愈来愈高。
中国宠物医疗行业大概从1996、1997年才开始正式引进,宠物医院上牌拿照手续相对简单、缺乏法规监管是系统性难题,同时主管部门缺乏政策指引、扶助,也是导致宠物医院本身问题频出的根本原因。此外,受传统思想影响,“兽医”不受重视,兽医人才也极度匮乏。另一方面,养宠人士数量庞大,大部分无从得到系统性的学习和教育,也是导致宠物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性因素。
实例
测体温爱猫直肠被捅出血
去年9月,潘先生将一只孟加拉豹猫送至南山某宠物医院打三联疫苗,共消费225元。“第一次去的时候,宠物医院的工作人员都很热情,服务也非常好,第二次去对方态度大变。”潘先生称。
据潘先生介绍,其第二次带着爱猫到该宠物医院打疫苗。“如果不是我主动提醒要先测体温,医生直接就给猫打疫苗。打疫苗前先测体温,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如果是专业的医护人员,他们应该清楚这一点。”潘先生愤慨地说。
据介绍,最科学的猫咪体温测量是将体温计通过肛门插入直肠中。让潘先生最为恼火的是,在测量体温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动作粗暴,其爱猫直肠被捅出血。随后几天,此猫出现不爱吃食等情况。
送狗做绝育手术却把狗害死了
爱狗要截肢投诉医院处置不当
去年年底,一市民的爱犬被车撞伤,带至一家宠物医院治疗,治疗几天之后,被医生告知爱犬的腿保不住了,要截肢。得知这个消息,犬主林女士表示不能接受,明明已经送去医院了,钱也没有少花,她质疑医院处置不当。
释疑
投诉难解决难原因一大堆
“宠物医疗投诉,几乎最后只能双方协商处理,而且成功率非常低。”市消委会投诉咨询部魏兴介绍,宠物医疗投诉基本处在“监管空白、无法可依、无标准可循”地带,处理起来非常头疼。其介绍,按照国家动物防疫法,宠物医疗应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而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执业兽医资格证。
无法律监管无标准可循
魏兴介绍,曾有消费者带着价值上万元的名贵犬到宠物医院治病,结果宠物犬接受治疗后不久就死亡,消费者投诉,但宠物医院坚称,“该宠物犬送到医院时已经快不行了”。“责任到底该由谁来负?宠物医疗事故如何鉴定也没有标准,即使医院最后说愿意给出一定赔偿,但就这只名贵犬的价格如何认定都无标准可依。”魏兴说,这时候消委会就只能当“和事老”,希望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双方都不退让,就会陷入僵局。
源头不规范宠物病发多
无免疫过程,这些因素都会引致宠物病发多,这也是导致后续诊疗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根源矛盾难以调和。
行业扩张加速良莠不齐
因为宠物不会说话,宠主发现症状时,往往已错过黄金治疗的72小时,这时候,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宠主的配合程度往往决定了医治效果。中国兽医协会宠物诊疗分会副秘书长张延忠说,一开始,深圳的宠物医疗水平相对其他一线城市差距较大,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人才。行业一开始为自发性的成长,随着加速扩张,良莠不齐,必然导致热点纠纷频发或者投诉。
瑞鹏宠物医院是深圳市现有拥有最多分店的医疗机构,也是投诉最为集中的医疗机构。他们坦承,正确和良好的沟通似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提升医疗和管理水平才能彻底缓解问题。
在深圳,一些宠物店也干起了宠物医疗的服务,实属违法行为。“此类投诉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魏兴表示,宠物店非法从事宠物医疗服务,往往会遇到“死不认账”的尴尬,甚至出现宠物诊疗事故后关门一走了之。
民调
遇到宠物医疗纠纷九成选择调解
市消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涉及宠物的投诉正在逐年暴增(见图表)。
针对宠物医疗纠纷频发现象,近日,南方都市报联合腾讯大粤网发起了一份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22份,其中,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饲养的猫、狗等宠物一般一年左右会去一次宠物医疗,平均每年在宠物医院的开支在1000元以下;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所遭遇不满意的宠物医疗事件为医院收费不透明。遇到宠物医疗纠纷你会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超过九成的受访者选择跟宠物医疗协调解决。
建议
爱宠有恙就到正规宠物医院
陈火如说,现今的行业协会、民间团体没有行政管理的权限,他建议参考人医投诉中的仲裁机制,让专业的兽医专家、行业协会介入判定医疗事故,并加强和主管机构的沟通,并赋予他们一定的法定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