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在国内疫情取得明显控制,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仍较大的情况下,五一小长假该不该出游,出游去哪里合适,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为落实“五一”期间旅游景区疫情防控要求,并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有序开放,各地陆续出台了相应措施。
北京10家市属公园首次全部实行网络实名预约购票
上海:东方明珠塔等知名景点处于关闭状态
4月17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宣布恢复开放。同时,园区也提示游客,进入公园时要自觉佩戴好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并出示“随申码”,对检测发现体温超过37.3C°或者“随申码”为红色、黄色的人员将予以劝离。
深圳东部华侨城大峡谷园区室内项目和演出暂不开放
“五一”假期仍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对此深圳部分景区做出限流规定。
深圳野生动物园规定入完需提前在官网预约,整个动物园只有天鹅湖餐厅有限开放。
小梅沙目前只开放除封闭式室内游乐项目以外的所有景点、经营网点和露天娱乐设施。
济南A级景区开放过半“五一”暂不恢复跨省、跨境团队游
截至目前,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灵岩寺旅游区等40家A级景区恢复开放室外公共区域,占A级景区总数的50%以上。
安徽黄山风景区打出系列组合拳应对
日前,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明确,安徽境内的AAA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法定节假日要全部落实预约游览,实现“应约尽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确保安全有序开放。
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确保安全出游,各地各景区陆续出台了相应措施,那么对于市民而言,“五一”小长假出游又该如何做好防护呢?来看专家支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建议市民五一假期出行多选择室外场所,人群聚集时需要戴上口罩。五一假期活动应该以室外旅游为主,建议自带干粮,或者选在在宾馆房间里自己吃饭。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建议五一长假大家出去散散心,打开公园的门,打开家门,尽量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但是不要聚餐,不要聚会,不能达到疫情发生以前那样的情景,不可能特别放纵。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
不建议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危人群出游。如有出行安排,途中要做好防护,如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五一出行指南
虽然国内新冠疫情已经得到了明显控制,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比较大,市民出游仍需保持警惕、做好防护。
游玩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在景区要有序排队,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在人员密集场所要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随时做好手部卫生;
●若旅途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旅行期间饮食应注意什么?
●乘坐交通工具时,尽量减少饮食次数;
●在景区内饮食时,建议首选外带食品;
●若需在餐厅用餐,建议间隔错位用餐,与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不推荐大规模聚餐,也不建议携带婴幼儿进入餐厅。在餐厅期间要尽量减少触碰公共设施。
旅行期间住宿要注意什么?
●提前到目的地酒店官网预定房间,并咨询入住酒店疫情防控要求,提前申领“健康码”。以北京为例,4月12日起,进京人员入住酒店,应持有7日内经当地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健康证明,且全国健康通行码或北京健康宝认证为“未见异常”状态;
●办理入住时要佩戴口罩,与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乘用酒店电梯时尽量不要用手直接触碰电梯按钮;
●入住后要开窗通风,虽然现在的酒店都是一客一消毒,但尽量自备水杯、毛巾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