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区是彰显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也是市民休闲游玩的公共场所。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坚定不移推进绿美惠州生态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花园城市。
为更好促进公园景区建设管护工作扎实开展,全面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近期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市文明办组织人大代表、新闻媒体等多方力量对市区的部分公园景区进行暗访调查。
走访调查发现,近年来,惠州不断加大投入,新建改建、升级完善了一批城市公园和景区,让百姓休闲娱乐有了更多好去处,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但部分公园景区在建设和管护中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进入公园景区游玩的部分市民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文明行为等,尤其是不文明遛狗、广场舞噪声扰民、在禁钓区钓鱼、野泳、公园景区周边车辆乱停放、园区(景区)环境卫生有待提升等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
市区下埔滨江公园存在广场舞噪声扰民现象。
走访调查
不文明遛狗和广场舞噪声让人烦恼
12月2日,正值周末,天气晴好,不少市民选择到公园游玩,享受着悠闲的时光。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公园存在管理维护不到位以及一些不文明行为等情况,影响了人们的游园体验。
“汪汪汪……”12月2日晚8时许,在市区下埔滨江公园北广场上,一只没有拴绳的白色小狗突然窜出来,朝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吠了几声,女孩吓了一跳,迅速跑开了,幸好小狗被主人喝住,才没有追着小女孩跑。
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当晚在滨江公园北广场上,至少有十多只大大小小的狗没有佩戴牵引绳。部分市民带着狗狗进入公园后,就解开了绳子,让犬只自由活动,犬只随地大小便,甚至互相打架的情况时有出现,在广场散步的人只能避而远之。“我不反对养狗遛狗,但出来遛狗起码要拴绳,处理好宠物的粪便,不要影响他人。”市民刘先生说。
公园里广场舞噪声扰民也是个让人烦恼的问题。
12月2日上午9时许,记者刚走进市区江北新湖公园门口,就听到公园内唱歌声、广场舞歌曲声此起彼伏。湖边的亭子里,有一支“老年乐队”在演奏,音响、乐器、歌声夹杂在一起,声音非常大。亭子的横梁上写着“你我声音适度,大家和谐共处”的提示语,但该“乐队”视若无睹。面对记者“能否小声点”的询问,女“主唱”反问:“这么好听的歌你不喜欢听吗?”
在滨江公园,每天晚上7时许到9时,聚集了十多支广场舞队伍,几乎每支队伍都有一个大音箱,置身广场,几乎被巨大的音乐声“淹没”。12月2日晚8时许,记者走访时看到广场一侧的噪声分贝仪显示实时分贝为68,超出了《惠州市广场舞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噪声限值。
“公园好像音量比拼场一样,听着耳朵受不了。”市民李先生说,希望大家自动调小音量,维护美好的游园氛围。
市区东江沙公园有人野泳。
禁钓区垂钓、江湖中野泳等现象屡劝不止
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水系发达,不少公园景区布设在江河两岸,但优美的风景里不时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
早在2021年,惠州市“两江”办就出台了《惠州市东江、西枝江及新开河沿岸卫生保洁和禁钓管理工作方案》,明确我市东江中信大桥至东江水利枢纽、西枝江东新桥至惠大高速跨西枝江大桥、新开河全段水域为禁止垂钓区,但仍有部分市民无视管理规定,违规垂钓。
记者在多次调查走访中发现,滨江公园靠近西枝江,尽管旁边竖着“保护生态严禁垂钓”的牌子,仍有不少市民在江边垂钓,短短两三百米的地方,就二三十人在钓鱼,周末的时候甚至还能看到一些未成年人在家长的协助下爬上或翻越岸边的栏杆去钓鱼。
在东江公园,垂钓者甚至现场售卖钓上来的鱼。12月2日上午11时许,一位垂钓者钓到一条3斤多重的白鲢鱼,随即开始兜售:“要不要?8元一斤,还可以帮忙杀。”人群中有人表示要买,该垂钓者即在江边杀起鱼来。但不少市民都对江边钓鱼且现卖现杀的行为表示不认同,“又是鱼腥又是血腥的,太煞风景了。”
野泳也是公园和景区管理的一个难题。记者11月中下旬多次走访发现,红花湖景区、东江公园、东江沙公园的湖里和江边,都存在市民野泳的情况,东江沙公园一带人最多。惠州市心连心公益协会党支部书记、战旗救捞队队长赵喜昌介绍,该协会在江边设置了防溺水公益宣传栏,也会劝导游客切勿野泳,对不听劝阻、强行下水的游客,只能提醒其在游泳时带上游泳圈并拴好安全绳。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现阶段公园主要通过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对野泳者进行劝导、宣传教育,但效果并不理想。
部分公园景区外车辆乱停乱放
每到节假日,公园景区的人流都会比较大,部分停车位比较紧张的公园景区,就会出现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
12月2日上午9时许,记者发现不少市民驾车前来市区桃花源景区(激流坑水库)游玩,在进入景区道路一侧虽然划有路边停车位,但远远无法满足市民停车需求,只见大量小车直接停靠在道路两侧,中间仅有一车通行空间。道路两边设置了“违停拍照”的牌子,似乎对车主也没有震慑力。
景区入口处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区,可还是有不少电动车停在路边,既影响了其他车辆通行,也有碍观瞻。“大门口不远处有一个停车场,但车位不足。”驾车前来游玩的市民赵先生认为,桃花源景区条件有限,建议景区周边医院、小区停车场节假日对外开放,以满足游客的临时停车需求。
此外,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部分公园景区存在配套设施破损、卫生管理不到位、园区周边和公园内有流动商贩乱摆卖等情况。
人大代表声音
建议公园加强网格化和精细化管理
11月中旬,我市人大代表与新闻媒体对市区主要公园景区进行调研走访,详细梳理出存在的管理问题和不文明行为。
11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会同市文明办以及新闻媒体,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前往市区下埔滨江公园和东江沙公园,对公园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视察调研。
11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市文明办召开公园管理工作座谈会,共商共议,促进我市公园管理工作水平提升。
“公园管理的难点在于多头管理问题突出,资源要素保障不足,制约公园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市人大代表张海东认为,公园管理建设涉及农业、林业、园林、水利、城管、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等多个部门,存在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责任不清、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如针对东江沙公园存在的游泳、垂钓、电动车乱停放等问题,有关部门并未充分发挥联动协调机制有效解决。
张海东建议,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明确管理职责,完善考核标准。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突出公园的公益性和教育性,积极申报创建环境教育基地,创新公园的开发利用方式。
针对个别群众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市人大代表高否认为,游客要提高基本素质,公园管理方也要加大劝阻力度,以和谐的方式讲清楚道理,逐步实现从园区管理到自我管理。
针对个别市民在公园遛狗不拴绳的问题,惠城区人大代表杨燕楠建议,公园管理方加强宣传和管理,避免不文明遛狗的行为影响其他群众在公园的正常游玩和休闲。她认为,公园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要明确牵头管理部门,加强网格化和精细化管理。“公园厕所、绿化或者设施要竖好牌子,明确管理人员及其联系方式,不然出了问题居民都不知道找谁,给人感觉公园没人管一样,其实公园很多人管的。”杨燕楠说。
部门回应
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可设犬只专门活动区
该条例草案第十八条提及:允许携带犬只进入的广场、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可以设置犬只专门活动区域,提供相应的活动设施和卫生设施,并设置文明养犬标识。禁止携带犬只进入的公共场所可以在出入口等位置设置携犬禁入标识,提供犬只临时寄存服务。
对此,市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提醒,公园管理单位要提前做好准备,针对目前公园内未使用犬绳牵领犬只、犬只随意大小便等问题,公园管理单位要加强日常管理,加大宣传力度,解决好犬只进入公园的安全、卫生等问题。
为妥善解决公园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市城管执法局积极探索实践基层综合治理方式,在东江公园、市民乐园、金山湖公园、滨江公园等地,通过联合机动巡查管控、定点蹲点值守、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等方式,采取宣传引导、分区分类管理、实名登记和警示教育等措施综合施治。目前已累计登记广场舞团体25个,并签订文明行为责任书;安装噪声自动监测设备26套,累计处理公园广场舞、直播演唱等噪声污染行为750宗。
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
全面推进公园园长制,提升公园管理养护水平
“我们所辖各景区公园管理单位对标景区公园管理细则,狠抓问题整改,同时举一反三全面自查自纠,推行精细化管理。”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及景区公园管理单位主动对接辖区内的街道、城管、派出所,加强对广场噪声、钓鱼、遛犬不牵绳等不文明现象的执法管理。
广场舞噪声扰民方面,该中心下辖各公园采取广场舞队登记备案,统一划分场地,安装噪声监测仪,加强巡查劝导等方式进行管理。
针对部分市民在公园钓鱼、野泳,遛狗不牵狗绳,攀爬雕像、围栏等不文明行为,各公园成立志愿服务队,不定期对这些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宣传教育,并增设围栏,禁止钓鱼、禁止野泳、文明养犬、禁止攀爬等提示牌。
对于公园设施老旧、清洁不及时等问题,目前该中心管辖的18个公园已有8个公园进行景观升级改造,接下来将对公厕和老旧设施进行摸底排查,继续优化改善设施。
据介绍,由于各景区管理中心无执法权,部分市民对劝导、宣教不予理睬甚至恶言相向,劝导效果并不理想。该负责人建议,尽快出台禁止野泳、养犬管理等法律法规或条例,约束不文明行为。
市交警支队:
加强引导疏导,规范车辆停放秩序
市交警支队建议,如果园区(景区)周边有比较大的停车场,市民可前往附近停车场停放车辆,此外也可选择搭乘公交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同时,建议公园景区利用一些空置区域,作为非机动车停车区,完善停车标志标线,并加强对非机动车的管理,以防车辆外溢到路面,影响其他车辆正常通行。
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
加大保洁频次,做好公园景区外市政道路卫生
记者手记
城市公园要建好更要管好
公园,让生活更美好。惠州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花园城市,让城市居民能“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常言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公园建好了,公园管理自然不能缺位,无论是设施的安全隐患,或是公共卫生间的“脏臭”,甚至公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直接影响群众的游园体验,更体现着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方面,公园管理既然涉及众多方面众多部门,就不能仅靠某个管理部门单打独斗、埋头苦干,而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联合管理机制,根据公园现状和人流量等,“一园一策”下足“绣花功夫”。另一方面,要借助智慧化发展趋势,通过数字化赋能公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也为群众提供智能导览、互动等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体验,提升公园现代化管理水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游客也要提高自身素质,文明游园,把爱护公园环境作为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拒绝不文明行为,从小处做起,从身边做起。
共建共治共享,群众既是公园的受益者,也可以成为管理者。要树立和发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如借助民间“河长制”因地制宜设立“园长制”,多元共治,实现“市民公园市民管,市民公园市民享”。
他山之石
江苏无锡
开放共享公园绿地
实行“双园长制”
9月15日,江苏省无锡市发布《无锡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工作导则》,邀请市民走进林下、踏上草坪,变“赏绿”为“享绿”。值得一提的是,《导则》提出开放共享公园绿地引导落实“双园长制”,即责任园长及市民园长。责任园长作为开放共享公园绿地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绿地的制度建设、日常维护、人员管理、养护作业等专业化工作。市民园长作为开放共享公园绿地管理工作的补充,由绿地管理单位组织选拔招募,负责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管理单位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措施,发展志愿者,提升公众参与度、引导文明游园,发挥管理方与市民游客间的桥梁沟通作用。
深圳南山
打造社区宠物公园满足居民养犬需求
9月26日,深圳市南山区首个社区宠物公园开园,旨在提升居民文明养宠意识,探索建设宠物友好型街区路径。该宠物公园约600平方米,分为宠物活动区和普通休闲区。宠物活动区设置了宠物活力小跑道、攀爬土丘、钻圈圈、绕杆、攀爬架、宠物便池、训练设施、配套洗手池等设施;休闲区为市民活动空间,疏林草地搭配各级绿地,自然环境优美,设有座椅方便养宠人士休憩。公园采用木制围栏围蔽,让宠物活动区域与居民活动区域隔绝,避免了其他居民在户外活动时受到犬只干扰。与此同时,宠物公园还是一个宣传场所,入口处设有文明养犬等标识和宠物科普知识栏,提醒广大居民文明养犬,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统筹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采写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周智聪谭琳香金群刘豪伟图片惠州日报记者黄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