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第一章开启全面建设宜业宜居国际生态活力新城新征程

第一节发展基础

第二节机遇挑战

第三节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第二章“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实施开放能级跃升工程,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一节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第二节打造一流自贸区和综合保税区

第三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第四节全面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第五节高标准建设中欧(中意)产业园

第六节建设面向东北亚国际经贸合作生态圈

第四章实施科技创新强化工程,打造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先导区

第一节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第二节培优高质量科技创新主体

第三节提升双创孵化载体服务能级

第四节引育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

第五节深化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

第六节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第五章实施新动能引育工程,构建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一节依托自贸、保税功能,重点发展具有全球辐射力的五大现代服务业集群

第二节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需要,培育发展自主创新引领的四大未来产业集群

第三节深挖临海、临空优势,集聚发展面向前沿高端的优势制造产业集群

第四节深化运营方式变革,打造产业创新生态

第六章实施空间布局优化工程,构筑各具特色的“三区”主题功能

第一节推动空港片区建成国际化智慧型航空新城

第二节推动临港片区建成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

第三节推动海港片区建成全国数字贸易标杆区

第七章实施综合环境提升工程,营造引才聚商优越环境

第一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第二节提升园区现代化治理水平

第三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

第四节提升园区生态环境水平

第五节健全多元化教育网络

第六节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第七节打造保税公共文化名片

第八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八章加强保障,促进“十四五”规划充分落实

第一节持续加强党的建设

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

第三节健全政策体系

第四节加强规划落实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滨海新区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编制《天津港保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本纲要将“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是未来五年保税区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与此同时,保税区作为国家级开放型功能区,与上海自贸区、海南自贸港等先进开放区相比,高水平开放和首创性制度创新探索不足,以创新驱动新动能引育发展不够,距离建成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研发创新与产业结合度不高,现有科研平台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不足;二是产业集聚性发展不足,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生态感不强,制造业领域传统产业占比过高,新旧动能接续不畅;三是产城融合程度不足,城市基础配套、公共服务仍有缺口,尤其是临港区域欠账较多,与滨海新区核心区的整体融合度不足;四是营商环境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区域治理模式与新经济发展趋向不相适应,数字园区建设较为滞后。

“十四五”时期,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贸和创新格局深刻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全球变局,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交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保税区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

面临挑战巨大。“十四五”时期,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加大。一是全球不确定形势加剧,霸权主义抬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将中国视为最大竞争者,全球贸易规则与竞争力比拼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胶着点,对保税区参与全球贸易、构建国际经济大循环造成不利影响。二是新冠疫情全球化、持续化,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对保税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推动价值链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在构建双循环格局导向下,保税区作为开放型经济区域,面临战略定位调整、思路转换、实现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有效衔接的挑战。四是自贸区扩容、京津冀协同纵深发展,保税区面临挖掘自身特色,打造出具有保税区品牌显示度的挑战。五是天津港统筹管理“一港六区”新体制下,保税区面临如何与天津港实现统筹协调,实现临港岸线资源高效整合利用、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面对新形势,保税区要集中力量解决开放功能优势和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发挥不足的根本性问题,积极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动能培育、空间优化和环境提升,实现从“贸易立区”向“产业强区”升级,为打造新时期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全面支撑天津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而奋力前进。

按照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天津市十一届九次全会确定的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滨海新区三届十二次全会确定的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的远景目标要求,到2035年,保税区基本建成高水平开放、自主创新引领、新动能突出的国际化、现代化宜业宜居生态活力新城。开放能级实现全面跨越提升,基本建成对标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成为国内国际贸易双向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园区前列,围绕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世界领先,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战略高地;综合经济实力强劲,高标准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研发生产高地,服务“一基地三区”功能优势更加凸显;空间格局实现全面优化,空港片区成为国际化高端人才、全球高端创新要素的重要集聚地,临港片区建成世界级海洋经济集聚区,海港片区建成全球数字贸易标杆区;形成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全国“首创性”制度创新的引领区,产城融合水平更加均衡,城市功能服务配套实现根本好转,绿色生态园区全面建成。

——坚持融入“新”时代格局。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要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引育新动能,增强新动力;要主动融入“双循环”格局,发挥优势起到内外循环链接点作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增强产业安全意识,串链补链强链;要发展与安全稳定并驾齐驱,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坚持承担“新”定位使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在实现天津“一基地三区”定位中积极有为;要按照“双城”建设布局,向东向海、赋能临港,提升空港品质,打造津城、滨城重要拓展区;要按照主导产业布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继续高举开放大旗,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要以自主创新为引领,突出新经济,实现内生增长;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要以人为本,完善环境配套,提升宜业宜居感受度和群众的获得感。

——坚持实现“新”目标导向。作为重要的经济功能区,要持续保持较快发展,经济规模要跃上一个新台阶,在全市和新区的高质量发展中要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区域中要保持前列。

序号

指标

2020年

目标

2025年

年均增长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

纳税总额(亿元)

3

区级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4

区级税收收入(亿元)

5

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6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7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元)

8

装备制造产业产值(亿元)

9

快速消费品产值(亿元)

10

商品销售额(亿元)

11

营利性服务业收入(亿元)

12

物流业收入(亿元)

二、创新提质

13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4

15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16

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7

18

19

三、动能引育

20

累计内联引资到位(亿元)

21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22

市场主体数量(万家)

23

上市企业数量(家)

四、绿色生态

24

万元GDP能耗(万吨标准煤)

完成新区下达任务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25

26

27

28

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

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29

主要污染物减排量

五、宜业宜居

30

政务服务“网上办”占比(%)

31

就业人口数量(万人)

32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33

常住人口数量(万人)

34

医院床位数(张)

35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36

公办幼儿园学位数(个)

37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38

中小学学位数(个)

备注:[]表示五年累计数

坚持开放能级从政策驱动向制度引领升级转变,发挥自贸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平台优势,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打造一流自贸区和综合保税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建设开放功能平台,构建面向东北亚国际经贸合作生态圈,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将开放优势转化为保税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力源。

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聚焦落实“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加快打造“微中心”,高水平推进北方航空物流基地、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等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重点载体平台建设,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京津冀——中欧”战略合作桥头堡,打造功能承接“第二战场”。聚焦央企和龙头企业区域性、功能性总部,以及软件开发、研发设计、人工智能等智慧密集型产业资源,梳理招商靶向清单,开展精准招商。精准链接首都科技资源,开展独角兽、瞪羚等新经济招商。

构建日韩产业合作平台,探索在汽车、机械、电子、航空等制造业领域深化合作,开辟中日韩自贸合作新局面,打造贸易新增长点。研究探索在日本、韩国等国家设立招商代表处,邀请部分侨商、华商担任境外招商联络员,密切与日韩国家的经贸合作。积极引入全球知名的互联网跨境贸易及大数据应用公司,研究搭建华北大数据跨境贸易平台,进一步聚合政策、服务资源,强化国际商事法律咨询、政策咨询、跨境融资等专业服务,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合作交流平台。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以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面向前沿科技、面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重大战略需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强化创新源头供给,提升科技型企业创新能级,引育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支撑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为新动能培育提供强大动力。

加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保税区产业体系创新需求,加快建设面向科技前沿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构建具备源头科学创新和前沿技术创造能力的原始创新策源体系。以生物制造为重点方向,布局建设合成生物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国家合成生物技术中心建设,对标国家实验室谋划建设合成生物领域天津实验室(海河实验室),重点突破工业菌种设计创新、酶制剂理性设计等合成生物技术,积极抢占未来战略必争领域,引领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依托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筹建天津市海水资源利用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海水淡化龙头企业,突破反渗透膜、海水高压泵、化学资源提取等海水淡化领域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发挥海油工程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持续攻关深海油气开发装备建造等一批对外高度依赖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装备。围绕氢能利用领域,加强与中汽中心等机构合作,攻克氢能新能源技术、氢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形成一批占据世界科技前沿的优势技术。

构建高成长企业梯队。制定出台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深化落实“雏鹰—瞪羚—领军”企业遴选、培育和扶持机制,加快引育“独角兽”企业,开展分类精准施策扶持,在应用场景、数据支持、评价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榜单定期发布,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源支持雏鹰、瞪羚企业发展。着力吸引海外留学生、科研人员等来保税区创业,培育一批高质量雏鹰企业。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成立瞪羚企业俱乐部,为瞪羚企业提供技术、市场、人才等多要素服务支撑,促进瞪羚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建立领军企业创新联盟,着力在人工智能、氢能、生物制造、航空、海洋经济等领域建设产业创新共同体,构建产业发展闭环链条。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与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登记信息库、知识产权数据库等“多库联动”,构建“遴选—入库—培育—认定”工作机制,引导人才、服务、政策、资本向高新技术企业聚集。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贯落实,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首次认定、整体迁入、再认定、入库培育企业等给予政策支持。支持双创中心、中科育成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

推动科技型企业做优做强。按照“企业自愿、市场主导、政府支持、依法规范”的原则和“辅导一批、股改一批、挂牌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强化政策扶持,加强部门协同,健全工作机制,推动科技型企业成长上市。对接上海、深圳等科技金融服务高地,引入主板、科创板等上市挂牌辅导机构,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效率。完善中小微企业数据库,建立走访帮扶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加强政银企数据共享,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比例、信用贷款比例。采用“精准化、定制化”帮扶,鼓励企业运用创新平台建设、融资上市、兼并重组、国际化发展等手段,推动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

推动企业加强自主创新。鼓励企业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支持。支持科技企业研发创新,为企业提供研发费用后补助政策解读、数据填报专项辅导等对接服务。鼓励企业研发培育“杀手锏”产品,支持企业成为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建立保税区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库,推动保税区企业高科技产品进入市级政府采购目录。

推动双创载体能级提升。构建“一中心多平台”立体双创服务体系,以双创中心为基础,联合区内双创孵化载体,搭建创新创业线上服务平台,围绕生产要素共享、供应链协同等,通过“一站式”服务,提升区域载体管理的数据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完善并落实保税区孵化载体考核管理办法,综合评估孵化载体运营状况和绩效,对考核优秀的载体及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促进创新载体服务水平提升。支持瑞普生物智创谷、渤化集团创新创业基地、中科院育成中心等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进一步提升孵化能级,聚焦生物制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设备共享、信息资源、市场拓展、人才引进等高附加值服务。依托科大讯飞智汇谷、国家海水利用工程中心等建设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

支持建设专业化孵化载体。鼓励孵化器、众创空间搭建专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持续推动双创载体的专业化发展,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进创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区内市级孵化载体积极申报国家级孵化载体认定(备案),对于成功获批单位给予资金奖励或政策支持,激发载体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支持商业模式概念验证实验室等新型孵化载体建设,形成“模式打磨+头脑风暴+人脉链接”服务模式及“天使智投”服务机制,为优秀创业想法、中早期创业企业提供商业模式打磨、资源链接等全方位服务。

优化各类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加强区内企业培养支持,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政府特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天津杰出人才、“海河工匠”、滨海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杰出科技人才、青年英才等人才项目。围绕航空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完善中高级技术技能应用人才、领军技术管理双强专业人才、技能大师团队培养体系,举办各级职业技能大赛。适时出台产业(人才)联盟专项支持政策,加强产业领军人才培养。支持建设企业培训中心,建设企业“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支持企业开展多样化培训。

加强人才科普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学风和作风建设,完善科研诚信体系,建立事前承诺、事中监督和事后绩效评估的管理机制,强化与其他社会领域诚信信息共享,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增强文化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对双创科普的宣传力度,鼓励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科普工作。推进全域科普向纵深发展,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等社会公共科普服务活动,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提升区内居住和就业人员科技素质。

推进金融与创新深度融合。支持银行、担保、租赁、小额贷款等机构创新融资方式,采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高风控能力,开展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业务创新,拓展区内企业融资渠道。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国家试点建设,积极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帮助重点产业领域中小企业进行融资。落实科创板上市等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在主板、科创板、新三板等市场挂牌上市。进一步健全金融要素市场,帮助金融机构积极争取央行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支持,试点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广泛运用“云对接”和线下对接方式,撮合金融机构和企业精准高效对接。

强化政府资金支持引导。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海洋经济、氢能利用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强与天津海河基金、滨海产业基金等区域性引导基金的合作,推动设立专项产业子基金,以金融力量推动优质项目落户、高端要素汇集,实现产业链优化提升,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依托天津知识产权法庭,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紧抓滨海新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示范城区建设契机,推进载体设施和专利综合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汇集一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以知识产权代理、交易、托管、转化等服务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加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后补贴奖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公开遴选一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面向区内中小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提升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和水平。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实行产业创新“揭榜制”,联合园区企业梳理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难点和痛点,面向全球征集技术解决方案和重大科技成果。建立科技成果库和企业技术需求库,依托“一中心多平台”孵化载体,定期举办路演、线上对接会,深入挖掘本地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需求,精准匹配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科技人才、仪器设备等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鼓励区域企业与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对接合作,促进技术跨区域加速流动,帮助企业精准解决技术难题。加强科技招商,链接中关村等全国创新创业高地,积极引聚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科技转化服务中介机构,提升全链条服务供给能力,助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发展,构建与国内外技术市场互联互通的技术转移网络,按照绩效对运营机构给予补助。加强对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支持,推动成果评价师、技术经理人等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保税经济。探索促进保税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积极发展电子产品、化妆品、手表饰品、酒水、保健品等保税品类,建设面向“三北”、辐射全国的保税购物中心,增强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全力支撑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服务贸易。积极引进研发设计、数字贸易服务、保税维修等企业资源,探索拓展国际医疗、国际会展等新领域。大力发展航运物流、贸易+结算等业态。贯彻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推动落实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等试点改革举措,进一步扩大无船承运等运输、医疗、金融和专业服务等领域对外开放,加快促进资金、技术、人员、数据等要素跨境流动,打造服务贸易产业发展高地。

——智慧仓储。加快传统仓储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支持仓储物流企业集成利用物联网、无人车等技术和装备,搭建数字化、智能化仓储设施,推动物流全流程无缝隙智能化协同运转。着力完善临港区域、航空物流区道路自动感知、智能传感等设施,构建泛在物联信息基础网络,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网络货运等交通运输组织方式。

——智慧物流基础设施。支持网络货运企业开发应用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货运调度平台,全面提升运输精准度和配送效率。推动海港片区、航空物流区等数据标准交互共享和网络化协同,大力推广智能集装箱、一贯式单证、智能多式联运合同等新模式,实现多式联运智能化接驳。

——智慧全程冷链物流。引进冷链物流服务商和终端贸易商,拓展冷链保税展示交易,打造临空冷链行业聚集区。加快建设冷链分拨基地建设,全面开展生鲜产品进口、冷链仓储、销售、运输及配送业务。搭建冷链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平台,大力推广智能物联网监测、云平台可追溯等技术,推动信息发布、交易撮合、供应链优化、安全追溯、在线支付、金融保险等冷链业务流程数据化。

——物流平台。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在线物流服务。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拓展供应链管理,向智能化物流配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3、保险特色新型金融

4、总部经济

发挥自贸区、保税区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优势,集聚发展跨国公司营运管理总部、资金结算总部、离岸业务总部、制造业总部等,支持大型央企、国企和民企等设立总部机构或投资性平台。积极对接新经济资源,重点引进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总部分支机构、第二总部,打造一批新经济总部楼宇。推动空港环河东路商务区、空港二期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打造功能型总部承接载体,营造吸引总部企业落户环境。充分发挥中国铁设集团、中铁大桥局、海油工程等特大型工程咨询及工程总承包企业功能,创新开展“数字+”“智能+”业务模式,提升全过程工程咨询和服务设计等一体化水平,培育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的特大型工程总承包商集群。

5、平台经济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据集成、平台赋能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围绕生产、生活服务领域应用,重点发展数字生产服务平台、数字商务服务平台、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和数字娱乐服务平台。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占比超过40%。

数字生产服务平台,打造以吉旗物联、百世优货等为代表的网络货运平台,建设全国网络货运产业集聚区。结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前瞻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布局商业航天新赛道,打造全球空间气象数据生产+空间气象数据应用推广于一体的数字云平台。数字商务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有规模和影响力的贸易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品牌,鼓励平台吸纳商户入驻,形成支撑本地、辐射周边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打造灵活用工服务平台,构建自由择业者学习、培训、择业、商事登记、纳税申报全链条服务,构建人力招聘新模式、人才求职新通道。依托联想云,打造云办公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企业网盘及在线协同办公产品,打造疫后云办公服务场景。数字生活服务平台,依托联想系项目,积极布局云会诊、远程教育等数字经济新场景。推动打造城市交通运行服务平台。数字娱乐服务平台,重点聚焦数字娱乐场景应用、视频类产品、多媒体软件开发等领域,形成生态链,提升数字新媒体在全国影响力。

1、生物制造

着眼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坚持“创新引领、特色集聚、平台带动”路径,重点发展合成生物领域,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积极发展防护用品领域,打造生物制造谷,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化、全链条、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发展新高地。

——生物医药。重点发展生物工程类药物,围绕肿瘤、免疫类疾病等领域,聚焦国内外医药行业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生物新药和仿制药研发及生产等新项目。推动恒瑞肿瘤创新药物项目建设,加快肿瘤创新药物、免疫疗法、疫苗研发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积极布局干细胞、基因检测等领域,加快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等研发和产业化。依托瑞普生物,持续巩固四个国际首创一类动物疫苗市场地位,积极布局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基因缺失与标记疫苗等领域,打造动物药研发生产高地。

——防护用品。依托纳通医疗集团现有基础,推动熔喷布生产项目早日投产,建成防护物资制造产业园,打造防护用品生产基地。

——医疗器械。重点发展临床诊断设备、人体植入器材、可穿戴诊断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高地。推动体外诊断领域向下游仪器端发展,加快诊断试剂、耗材等体外诊断领域向上游配套集聚,大力吸引体外诊断终端仪器项目。培育发展可穿戴诊疗设备等新型家用医疗器械,支持医疗器械企业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

2、人工智能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特色引领、聚焦突破”为主线,主抓智能服务与应用、智能制造两大主攻方向,重点布局智能语音识别、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加速汇集一批全球优质人工智能产业资源,推动“智能+”传统产业融合,打造北方知名的智能语音识别和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智能语音识别。依托科大讯飞,面向前沿领域需求,积极开展语义识别、智能语音、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核心技术研发。依托智汇谷平台优势,吸引语义识别、语音技术解决方案、远场语音交互等领域的重点企业落户,打造“北方声谷”。依托讯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天津中心,落地一批人工智能领域国内外顶尖的开发者、创业者,打造集智能语音、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教育、医疗、环保、安监、交通等领域实施一批智能语音产业应用示范项目,打造特色突出的智能语音产业生态。

——机器人。整合机器人上下游供应链体系,集聚一批人工智能前沿项目,推动传统企业实现“AI+”跨界融合。推动新松工业机器人智慧产业园项目建设。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重型机械、航空、物流等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布局装配、焊接、切割、涂装、搬运、码垛等工业机器人细分领域,持续开发集合智能感知、自主决策、工业智能于一体的创新产品。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加快打造智慧工厂试点,促进工业传感、智能控制、工业软件等信息技术和产品应用,推动制造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

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以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天津海洋装备产业(人才)联盟、天津海水淡化产业(人才)联盟以及海洋产业基金作用,提升发展海洋油气装备、高技术船舶、港口航道工程装备等领域,培育发展海水淡化装备制造、海洋综合利用等领域,积极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强链补链延链,持续引育海洋装备和海水淡化装备高端配套项目,积极突破行业卡脖子技术,建成国家级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海水淡化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海洋油气装备。依托海油工程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装备、生产设备、生产辅助装备等领域,着力发展海工平台深水锚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等海洋油气装备配套领域,加强高端海洋支持船研发设计制造,提升海洋油气开发能力。积极布局海洋智能监测装备领域,重点发展海洋环境探测、物探、水下机器人和水下滑翔机等配套装备。依托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PSO)、浮式储存及再气化装置(FSRU)等项目,加快建设海洋油气装备基地,持续引育装备集成供应商、设计公司和配套供应商,推动构建“设计-采购-建造-总装-服务”的全产业链,打造海洋油气开发装备集成基地。

——高技术船舶。依托新港船舶,加快海洋环保船、大型医疗船、豪华游轮等高端船舶和特种船舶研发设计。推动新港船舶与大连船舶整合发展,加快建设天津临港造修船基地技术中心,引育船用钢材、焊材、电缆等船舶高端配套企业,提升全产业链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打造高端船舶装备制造集群。

——港口航道工程装备。以中交天航局、中交一航局为核心,发挥中交天航局“天鲸号”“天鲲号”大国重器引领作用,持续加强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造岛装备等自主技术研发,积极承接国家战略工程项目,强化自主建设大规模吹填造陆和航道疏浚工程能力。依托太重滨海等,重点发展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吊机、海上起重机、桥吊、岸边起重机、装船机等大型港口航道机械装备及其配套装备,打造港口航道工程装备制造集群。

——海水淡化整机及关键设备。以培育海水淡化整机装备制造为引领,重点发展大型膜法、热法海水淡化成套装备,中小型系列化海水淡化整机,新能源、智能化、模块化海水淡化装置等。大力发展离心式高压泵和涡轮式能量回收装置、国产蒸汽喷射泵、海水冷却塔塔芯构件等关键设备及材料制造。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知名海水淡化整机装置和核心设备制造龙头企业,打造技术领先、具有出口能力的海水淡化整机装备制造基地。

——海水淡化关键材料及药剂。重点发展反渗透、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及其组件和装置。积极发展耐腐蚀高效率新型传热材料、海水淡化药剂、海水水处理药剂、海水化学资源利用高值化产品等,促进海水淡化膜制造和关键材料集聚。

——海洋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加强海水淡化利用、海水制盐、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海水净化与水再利用等领域发展。大力开发浓海水及苦卤综合利用深加工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适用于海水浓缩饱和卤制取高纯度精制盐提取的新工艺,深度开发溴、镁资源。加快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深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高新技术和现代合成技术应用,重点开发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功能性海洋生物制品,积极引进海洋生物制药项目,构建海洋生物资源研发利用平台。

把握氢能技术发展与能源结构变革机遇,充分利用区内石化企业副产氢能资源优势,以天津市氢能示范园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实现产业化,重点发展氢能提纯与存储运输、氢能供给装备制造、氢能车辆改装生产、氢能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氢能示范应用领域,加强涉氢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氢能全产业链,推广氢能示范应用,打造全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

——氢能车辆改装生产。探索引进国内外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企业,根据燃料电池发展和应用趋势,优先重点发展燃料电池物流车、环卫车、工程作业车、叉车,鼓励发展氢燃料电池大巴、重型货车。

——氢能燃料电池研发制造。积极布局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领域,重点发展膜电极、催化剂、高压储氢瓶、氢气压缩机、电堆及系统集成等领域。积极对接巴拉德、国鸿科技、武汉理工新能源、东丽集团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加快导入燃料电池及系统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制造项目资源。

1、高端装备制造

——轨道交通装备。以天津电力机车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维修基地为核心,鼓励开展车辆运营维护、维修改造、再制造、备件供应、设备租赁等增值服务,促进企业由单一提供设备向提供设备服务转变,将产业链延伸至下游运营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依托博瑞特旅游观光火车,加大智能系统研发,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调度及综合监控系统等领域,完善轨道交通产业链条,实现集聚发展。

——电力装备。做大做强发电设备领域,依托卡特彼勒火力发电机组的研发优势,大力发展节能领先的柴油发电机研发、制造及服务配套;依托通用电气水电设备,大力发展掌握超临界机组装备、海上风电装备研发及制造技术的绿色发电装备配套,促进企业向发电全套解决方案定制开发及全生命周期的能效管理服务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发电装备研发制造和服务商集聚地。大力发展输变电设备,把握新基建机遇,依托特变电工、南洋电缆等龙头企业,重点开发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大型输变电成套设备,加强数字化变压器等关键产品研发生产,积极引进特高压设备,补齐互感器、接触器、继电器等配电环节,打造从变压器、电线电缆到成套工程的输配电完整产业链。

——工程机械。重点发展搬运设备、建筑工程设备、大型矿用平地机、高空作业设备等大型工程机械和特种工程机械,推动向节能环保、智能化、成套化升级。

坚持龙头项目带动,突出国际合作,贯彻全产业链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大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等细分领域,持续巩固航空制造优势,提升核心部附件本地化配套能力,增强产业根植性,支持发展航空新材料、复合材料等环节,推动产业链条向研发设计、维修改装、培训、展示展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形成业态覆盖更全面、价值更高、规模更大的航空产业体系,打造全国航空产业发展高地。

——无人机。重点发展工业无人机、环境气象无人机等产品,以及飞控系统、传感器、动力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打造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使用、服务等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临港无人机飞行服务基地功能,鼓励多种投资模式建设无人机飞控中心、起降跑道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成为辐射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无人机飞行试验、产品展示与交付基地。发挥京津冀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进一步吸引无人机产业项目。

——飞机维修改装。依托庞巴迪、海特等企业,重点发展飞机整机维修、部附件维修、定制化改装等领域。做大做强飞机保税维修业务。充分利用自贸区和特殊监管政策优势,依托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吸引专业化航空维修企业及其他服务保障机构入驻,开展航空专业化维修、个性化设计改装、保税航材管理、飞机保养等服务,实现从维修改装到综合性客户支持的全面服务保障能力跃升,打造京津冀地区专业化的通用飞机维修与保障基地。

——粮油加工。推动中粮佳悦大豆榨油扩建项目、九三集团生产线扩建项目完成投产,持续巩固粮油加工产业集聚优势。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化设备升级,探索形成智能工厂示范项目。推动粮油加工向功能性、高附加值方向拓展,优化粮油食品产业园承载功能,提升粮油食品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实施差异化品牌战略,细化市场需求,鼓励企业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扩大市场覆盖率,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型作用。

——调味品。围绕对调味品的高端产品需求,鼓励联合利华等企业做大规模,积极推动海天味业北方总部基地等新项目落地建设。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合成生物中心作用,鼓励利用生物萃取新型技术研发高端产品。支持企业利用大数据控制生产过程,促进各生产环节向技术型、信息化、规模化智能制造升级。

——宠物食品。积极布局宠物食品新赛道,重点发展宠物主粮、宠物零食、宠物保健品等领域。发挥食品龙头企业集聚效应,聚集引进一批无谷粮、全价湿粮、定制粮、功能粮等研发生产企业。

——食品饮料。鼓励品牌企业深入挖掘市场消费需求,开展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加快发展低脂、低卡、低糖等保健类食品,以及健康类、果蔬类等保健消费饮品,打造高端食品饮品研发生产集聚区。推动联合利华新品、海河乳业新厂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方便食品加工领域,鼓励企业整合净菜生产加工、团餐生产配送、餐饮大数据分析、食品安全溯源等食品产业上下游资源,探索发展“云餐厅”经营模式,打造快餐美食生产基地。大力振兴桂发祥老字号品牌。进一步吸引龙头企业落户,形成品牌化效应。积极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鼓励自建或与电商企业合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立“食品+电商”新销售模式,拓展销售渠道。抢抓全球前沿技术产业化机遇,积极发展人造肉领域,超前布局基于合成生物学、增材制造、纳米技术等技术的未来食品。

——日用消费品。依托区位优势,发挥龙头企业集聚效应,进一步集聚高端日化用品、护理用品、纸质用品、生活快消品等高附加值项目,扩大联合利华、金佰利等日用消费品生产规模。

坚持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为方向,推动石油化工、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精细化学品、工程塑料、可降解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等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让产业插上数字的翅膀,不断提升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释放数字技术的倍增作用,全面促进产业和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探索实施业界共治新治理模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科学有效引导市场力量参与产业治理。围绕生物制造、海洋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领域,充分发挥产业(人才)联盟作用,推动围绕产业规划、政策制定等开展建言献策。依托专业机构、平台组织、领军企业等建设产业促进平台,支持产业促进服务机构集成专业服务要素,开展主题园区规划、产业运营、活动组织等服务。

打造产业发展生态。把握高成长企业爆发式成长发展趋势,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氢能利用、海水淡化等新动能领域,以场景开放为发力点,引培高成长企业。聚焦保税区优势主导产业领域,加快大企业平台化转型,通过研发众包、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等方式打造产业生态圈。围绕未来产业领域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加强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等标准的研究制定,在人才、载体、新型基础设施等资源上共建共享,形成产业协同创新势能。围绕未来产业领域发展,满足其场景需求,聚焦产业链、创新链关键领域和环节,推行技术攻关、服务方案“揭榜挂帅”,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广应用。创新新经济制度供给,放宽新经济领域企业准入门槛,研究出台新经济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在场景开放、新经济企业标识、统计、监测等方面建立制度标准。

坚持“多规合一”,统筹优化三区空间布局,加快融入“双城”建设。把空港片区作为“津城”“滨城”双城的重要连接区,建成国际化智慧型航空新城;赋能临港,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动临港片区建成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加快海港片区更新升级,推动海港片区建成全国数字贸易标杆区。

打造高端智慧型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制造业,高水平建成北方声谷、生物制造谷、国家合成生物创新中心、天保智谷产业园、空港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主题园区,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智慧型产业集聚区。继续推动申报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及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重点布局航空产业,集聚发展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物流和航空服务,增加航空会展功能,推动航空物流区实现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定位,打造高端前沿的航空新城。积极布局新型国际贸易、智慧物流、保险特色新型金融、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等服务领域,聚集一批国际化企业总部和高能级研发平台,构建“总部+创新”发展生态,使空港成为具有全球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强与高新区渤龙湖片区、开发区西区产业协同,聚焦航空航天、生物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产业领域,加强关联配套产业的协同,深化集群间的互补对接和互相协作,形成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体系。

空间布局

空港经济区保险产业园

保险特色金融

东至中环东路,西到中环西路,南接东西二道,北临环河北路

产城融合示范园

总部办公、研发

东至东金路,南至京津塘高速,西至宁静高速,北至津汉公路

国家合成生物创新中心

合成生物

东至中心大道,西至航空路,南至西八道,北至东软、科大讯飞、中科院项目南边界

空港生物制造产业园

生物医药

东至环东干道6,西至环东干道5,南至规划津北路,北至环东干道1

天保智谷产业园

医疗器械

空港经济区中环西路以西、西五道以南

空港智能制造产业园

装备制造

空港经济区环东干道1与环东干道6交口

综保区航空产业园

航空产业

东至领航路,西至机场用地边界,南至通航路,北至规划建设用地边界

天津航空物流区

现代物流

东至机场大道和机场飞行区,南至津滨快速路,西至航双路,北至津汉快速路

高质量推进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坚持数产城融合,推动空港一期改造更新,完成天津纺织园转型升级,增大空港载体容量。推动空港环河东路商务区建设,完善总部楼宇、高档商务酒店、商业综合体、精英人才社区等服务设施。推动空港二期国际生活区项目建设,借鉴国际城市经验,建设鼓励步行优先、功能混合、促进人际交流的“小街区、密路网”国际化品质社区。适时启动空港生活区三期建设开发。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推动空港医院二期、空港逸阳小学、贝赛斯国际学校等城市载体配套建设,进一步集聚高端国际医疗、教育资源。加快推进空港轨道连接线及轨道环线项目建设,打造“滨城”“津城”交通枢纽连接地。积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畅通空港与市区交通连接,强化交通支撑能力。加快双城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推动园区绿化造林、水系连通和生态修复,提升园区绿色化水平。营造“类海外”环境,建设“一站式”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服务平台,汇聚高端人才、技术、资本等全球化要素资源。大力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显著增大空港居住人口规模,把空港打造成为人性化宜居、人本化宜业、极具活力的国际活力区。

建设双城间高端都市消费中心。引进特色餐饮、创意零售、智能科技体验等业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消费新模式,扩大影响力。推动与临近区域城市配套协同,加强与东丽湖、华明生活片区商业配套设施的协同联动,进一步增强商业配套辐射覆盖范围,积极推动高端娱乐服务业聚集和发展,把空港区域打造成为服务双城的高端都市消费中心。

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区。推动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关于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及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意见中“做优做强临港制造业”的定位要求,对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标准,做大做强海洋装备、海水淡化等海洋产业,打造临海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发挥临港码头、岸线资源优势,依托龙头项目,推动粮油加工、石油化工等产业领域转型升级,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依托化工企业副产氢气资源,积极发展氢能利用产业。积极推动海水淡化水、氢能在滨海新区扩大应用场景。加强与天津港集团关于临港岸线资源规划协调,留足岸线码头产业空白,发挥临港口岸和产业优势,积极推动口岸贸易、港口物流等涉海产业加快发展,探索发展通用航空运营服务,打造临港型服务业集聚区。高水平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基地、氢能产业园、基础材料产业园、粮油产业园等一批主题园区,打造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集聚发展承载地。

主题园区

重点发展产业

海淡所示范基地

海水淡化产业

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经济区渤海五十路

临港综保区

国际贸易、保税加工再制造

东至渤海六十三路,西至渤海五十路、五十六路,南至海南线,北至临海码头

氢能产业园

氢能产业

东至渤海二十六路,西至渤海十路,南至珠江道,北至辽河道

粮油产业园

粮油食品产业

东至渤海五十路,西至渤海三十七路,南至黄河道,北至中粮码头

基础材料产业园

新能源新材料

东至渤海二十六路,西至渤海十六北路,南至黄河道,北至辽河道

打造新时代制度型开放引领区。积极赋能临港,实现功能升级。依托临港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国际要素集聚的功能载体,重点发展保税再制造、保税维修、高技术服务贸易等产业。积极推动临港片区纳入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范围,依托港口口岸和制造业、航运物流等产业优势,推动开展油气、粮油、知识产权等交易业务,加快培育大宗商品等交易场所。对标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推动制度创新,着力引进国际化企业资源,使临港成为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海洋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载体。

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推动临港中欧佳寓、临港医院、临港文化中心、临港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完善养老抚幼、无障碍设施、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提升区内居住生活的方便性和满意度,加快聚集一定数量的居住人口。适度规划建设多功能商务楼宇,满足入区企业商务办公需求。积极推动临港轨道交通纳入滨海新区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构建多线路公交网络,补齐基础设施配套短板,积极推动临港区域与滨城中部新城的融合发展。

打造亲海亲绿生态环境。加快临港公共岸线生态修复治理、天津海滨浴场改扩建,进一步营造“亲海亲绿”生态环境,打造美丽海湾,成为滨海特色都市美丽新窗口。加快都市休闲湾规划建设,布局观海休闲、文化汇演、亲海娱乐等功能板块,打造京津冀海滨休闲度假康养目的地。

建设新型国际贸易集聚区。借助天津港航运资源,充分发挥特殊监管功能区优势,重点布局大宗商品贸易、进口汽车、二手车出口等领域,积极布局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构建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打造具有天津市对外窗口作用的新型国际贸易集聚区。适时推动海港片区“城市更新”,推动区内加工制造产业升级,推动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再制造业务、保税检测和全球维修业务,打造保税高端加工贸易区。

高水平建设天津港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更加全面的开放政策优势,全面提升跨境电商产业向更高层次创新发展。实施保税维修再制造试点负面清单制度,建立绿色认证和评级体系,鼓励发展汽车、船舶、医疗设备、机电产品等保税检测维修再制造业务,推广委外加工模式,打造世界级高端维修检测再制造基地。依托区内办公楼宇和仓储等资源,吸引依托口岸的外向型科研机构入区发展,全面打造保税研发设计中心、加工制造中心和检测维修中心。

加快海港贸易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围绕便利化通关、数字化转型需求,坚持线上线下并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并举原则,对标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基础配套建设经验,加快路网、海关查验、仓储设施功能改造提升,整合行业龙头企业资源,建设智能化仓库,完善数字贸易基础设施,打造国际贸易模式创新的特殊监管区。

加强港产城融合发展。探索与天津港集团协同联动发展机制,积极融入天津港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吸引航运、物流等企业总部或区域中心落户,加快港航信息、商贸、金融保险等现代航运业发展,形成区域港口协同联动。促进与天津港集团一体化通关流程,推广进口“两步申报”和出口“提前申报”通关模式,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抢抓中国(天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契机,扩大高价值消费品进口规模,加快打造海港片区高端消费品进口基地,成为天津市高端跨境消费产品集聚地。

贯彻双城战略,坚持产城环境从功能叠加向品质服务升级导向,以促进园区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发展为目标,打造对标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创新园区新型治理,推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文教卫服务水平,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打造生态宜居宜业的园区环境。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标对表世界银行和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严格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放宽市场准入、内外联动与双向开放等体制机制创新,对企业开办、工程审批、办税服务、执行合同、招投标、信用体系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环节进行全链条优化。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内外贸政策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落实“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保障企业安心生产、合法经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把诚信作为优化法治环境的核心根本,推动政务诚信制度化,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个人诚信建设,推动守信激励,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打造诚信保税。积极开展法治宣传,适时提供法律援助,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探索区域治理新模式。坚持把共同缔造理念融入园区治理各方面,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强化精细管理,实施园区数字化治理,推动部门间数据汇聚共享,强化部门协同和系统集成,打造智慧政务、智慧园林、智慧环保、智慧园区等智慧城市服务体系,提升数字政务服务效率。加强区域商业设施、公共区域等秩序治理。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规划道路循环系统提升交通组织水平,创新机制规范停车秩序。促进多元共治,聚焦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管养作业、水系治理等领域,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推进园区建设管理社会化。

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健全完善以应急指挥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力量体系,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强化各类预案实战演练、提升多灾种应急救援协同能力。积极培养专业应急救援人才,提升应急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提升应急物资生产动员的能力和调运保障的能力。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积极完善安全、消防等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风险防控。落实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持续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严控政府债务增量,妥善处理存量债务风险。精准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有效化解各类社会风险隐患。

加强园区基层社会治理。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综合效能,落实“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机制,强化党建创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深入开展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坚持决策共谋,完善居民会议、代表会议、议事会等基层群众参与决策机制,开展多种形式基层协商。搭建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化平台,培育数据基层治理文化,打造智慧化社区,进一步提高社区综治安全管理水平和便民服务能力。完善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会单位、社会志愿者等“多社联动”治理模式,提升基层群众自治水平,激发社会治理活力。加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人才管理,引导和支持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推进社会治理专业化建设。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积极推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节能能效、优化能源结构等降碳路径,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新增产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业,大幅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推动源头减碳,优化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布局防范碳锁定风险,开展重点行业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能源消费向清洁低碳转型,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大天然气利用,有序推进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推动园区内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龙头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建设绿色园区。探索引入市场机制,深入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双控”和节能自愿活动,逐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先进工业节水技术、工艺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推进具备条件的公共建筑进行能效提升节能改造,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加强园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实施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岸线修复等生态建设工程,打造城市绿色生态新风貌。巩固“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成效,持续推进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污染、控新建项目“五控”治理,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继续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加强日常巡护监管,严控水体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地面沉降。围绕工业废水、城镇废水污染源,严格源头截污控污。推进实施空港区域污水接入张贵庄污水厂工程,强化园区水污染治理在线监控和智能化监管,实现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加强建设用地环境监管,确保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符合土地环境质量要求。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全面实施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工程,推动实现全区覆盖。

补齐区域基础教育体系短板。聚焦现有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围绕重点企业员工子女、本地居民子女基础教育实际需求,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补齐基础教育急缺短板。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提质惠民,加快推动空港四幼、五幼、临港嘉陵江道幼儿园建设,探索“公助民办”模式,建设有保税区特色的“公办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普及率。立足区域义务教育阶段需求,推进逸阳空港小学、东七道学校建设,完善中小学教育体系。着力发展国际化高端教育,推进完全中学建设,加快贝赛斯等国际学校建设,满足居民和企业员工高端化教育需求。

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服务品质。继续探索引进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到保税区独立举办义务教育学校分校或合作办学,提高保税区基础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着力提升教育品牌影响力。积极吸引全国或全市重点学校的名校长、名教师来保税区工作,以空港学校和空港实验小学为核心探索集团化、优质化办学的可行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师管理方式,健全教师培养发展体系,推动岗位设计、教师薪酬、绩效考核等机制创新,打造综合实力过硬的教师队伍。

打造空港区域医疗特色名片。推动天津医科大学空港医院二期项目建设,创新空港医院办院模式,引进高端医疗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品牌医院,推动在智慧门诊、移动医疗、远程会诊等智慧医疗领域取得突破。依托空港肿瘤医院,引入国际高端医疗资源,打造自贸区首家高端开放性肿瘤专科医院。统筹两家三级医院医疗资源,发展特色支撑学科,形成空港特色医疗园区。

完善基层医疗体系配套。推动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址建设,充实医疗人员队伍配套。立足空港二期生活配套区社区需求,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完善覆盖全区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推动临港医院及临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度。创新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模式,推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全面托管空港、临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联体”合作模式,推动建立医联体、健共体。完善家庭医生契约制,形成社区服务站、中心和医院三级转诊就医模式。

完善公共文体服务配套。规划建设空港大剧院、临港文化中心、海港文体中心,完善标准化、均等化、全覆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提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改造提升活动中心的硬件设施,注重提升品质,丰富群众生活。依托空港文化中心,建设线上线下一体活动平台,提升文化服务智慧化水平。

打造保税文化品牌活动。持续开展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打造保税区直升机文化名片。依托空港文化中心,定期举办高品质惠民演出、文化进基层及展览展示等文化活动,切实提升区域民众幸福感、满意度,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拓展文化体育艺术节活动平台和宣传平台,形成区域性文化活动品牌,不断丰富文化体育活动内容,展示“活力保税”精神风貌。

推动实施高质量就业。围绕保税区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联合园区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举办保税区企业人才招聘宣讲会、社会化招聘活动,吸引各地高校毕业生、社会人员到区内企业就业,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加快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项目建设,围绕区内重点支柱产业技术人才发展需求,开展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公共实训、技能研发、就业指导等服务,为区内企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和员工素质持续提升提供支持。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

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针对园区居民养老服务需求,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依托空港医院二期工程建设,提供非基本医疗的医养结合服务;依托国寿嘉园乐境老年公寓和复地温莎堡养护院,持续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建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覆盖全民、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围绕确保实现保税区“十四五”总体发展战略和定位目标,重点在党的建设、深化改革、政策体系和规划落实方面加强保障配套。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提升保税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保税区“十四五”目标顺利实现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保税区干部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增强新时代新形势下改革创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能力,完善聘任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能者上、庸者下”。

激励担当作为。主动扛起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市和新区有关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容错免责规定办法,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在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失误,符合容错免责情况的,给予免责,鼓励担当作为,激发干事创业正能量。

持续深化法定机构改革。强化绩效管理,充分体现主导产业及高质量发展导向,丰富考核指标,健全考核机制,完善容错激励措施,锤炼干部队伍能力和作风,进一步激发保税区“野战军”的狼性与血性。改革招商人员选聘机制,以市场化方式不拘一格广纳招商能才,充实招商力量,打造多支业务本领强的特色化、专业化招商队伍。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天保控股、临港控股各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实施差异化薪酬分配改革,激励降本提效。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会优质资本,推动聚焦主责主业,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使用优先股、永续债、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等长期融资工具补充建设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使用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外国政府优惠贷款,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融资期限,有序化解债务风险。

创新投资机制。探索新的投资体制机制,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区域开发建设,以多元投资方式推动产业片区和重点功能项目加快建设。创新与中介机构和投资平台的合作模式,实现平台招商。

创新政策制定机制。明确“以战略定工作,以工作定政策,以政策定资金”顶层设计理念,从保税区政策需求出发开展政策体系完善工作。立足既有政策构建“综合政策-专项政策-实施意见和细则”体系。

完善政策体系设计。完善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从项目引进、人才落户、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市场拓展、场景应用等方面调整完善支持政策,增强企业内生发展能力。完善招商政策,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促进适宜保税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完善投资政策,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建立规划工作机制。由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推动解决规划所涉重点事项、重大问题。健全决策咨询机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十四五”规划落实定期主题研讨机制。

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质效。强化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托产业(人才)联盟机制,构建人才引进新模式,继续落实国家关于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强化项目支撑。以规划统筹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谋划支撑规划落实,实施一批民计民生工程和产业项目,形成项目储备库。科学排布项目建设时序,强化项目投资和建设监督,确保项目建设有序实施、顺利完成。健全规范融资渠道,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降低建设成本。

加强监测评估。围绕“十四五”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任务举措,定期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与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保证规划目标实现。实施监督评估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工作效率。推进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规划纲要的实施与监督工作。

THE END
1.宠粉时刻!东丽湖观湖城堡酒店继续免费送!超多优惠一直到11月11日...携程口碑榜亲子乐园酒店No.1 大众点评必住榜No.1 美团温泉疗愈榜No.1 携程景点口碑榜No.1 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 毗邻天津欢乐谷 京津冀亲子度假首选 SHOPPING 01. 398元温泉含自助餐 买1赠1 源自地下1494米天然温泉 室内外40多个不同风格泡池 0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FFAJ9U0545N7UK.html
2....详情,位置示意图,地图位置,交通指引,周边酒店便民服务此外,您还可以在北站、新开河地铁站搭乘天津轨道交通3号线、天津轨道交通6号线。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北宁宠物医院的详细情况及周边环境,城市吧提供丰富的相关信息,包括位置示意图、交通指引、词条、问答以及周边地址名录等,让您轻松规划行程。同时,携程旅行为您提供北宁宠物医院周边酒店预订服务,包括豪华酒店、精致客栈...https://tj.city8.com/bianminfuwu/697674_TGXZ7.html
3.探店天津宠物友好酒店!假期的时候再也不怕狗子孤独在家了!00:00/00:00 探店天津宠物友好酒店!假期的时候再也不怕狗子孤独在家了! 拳击那点事2022.01.02 00:00 分享到https://www.sohu.com/a/513815307_100114195
4.天津火烈鸟乐宠酒店,地址:团泊度假区静海县团泊新城东区仁爱东道...首页酒店天津市酒店天津火烈鸟乐宠酒店 入住 10月30日 周三 1晚 退房 10月31日 周四 天津火烈鸟乐宠酒店高档型 团泊度假区 | 静海县团泊新城东区仁爱东道1号,静海区,天津市,天津,中国 在地图上显示 4.7很好 查看所有照片 天津,中国 团泊度假区 | 静海县团泊新城东区仁爱东道1号,静海区,天津市 ...https://hotel.elong.com/hotel/hoteldetail?hotelId=14196325&city=0301
5.宠物友好型酒店:带上毛孩子一家人整整齐...来自常跑跑宠物友好型酒店:带上毛孩子 一家人整整齐齐春游 #春游季##一种很放肆的春游# 又到了赏樱品玉兰观海棠的最美季节,全家的出游计划总会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启动,天津这座城市的浪漫也会在这个季节达到极致:沉浸在...https://weibo.com/3979079981/Mzp2ZqHB9
1.天津凯德大酒店(TianjinKindHotel)预订酒店优势 位于天津中心 24小时前台 距离公交设施550米 (市中心内) 距意大利风情街390米 其他主要设施服务 停车场 所有客房免费WiFi 24小时前台 快速办理入住/退房 室内游泳池 健身中心 行李寄存 桑拿 8.4位置优越 自由道15号, 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 天津, 中国 ...http://agoda.com/zh-cn/tianjin-kind-hotel/hotel/tianjin-cn.html
2.星程天津滨江道酒店(StarwayHotelTianjinBinjiangRoad)预订...星程天津滨江道酒店 (Starway Hotel Tianjin Binjiang Road) 3等级(最高为5等级) 五大道街南京路129号世贸广场A座3-7层, 小白楼商业区, 天津, 中国-查看地图 重点设施 卫生优选 位于天津中心 24小时办理入住 距离公交设施250米 (市中心内) 设施服务 https://www.agoda.cn/zh-cn/starway-hotel-tianjin-binjiang-road/hotel/tianjin-cn.html
3.最佳天津寵物友善酒店Trip.com她的敬業精神和對細節的關注,令我感到備受尊重和照顧。無論多麼繁忙,她都能讓每位客人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温暖。 Doris的工作不僅提高了我此次入住的體驗,也充分展示了貴酒店的優質服務。我相信像她這樣出色的員工是貴酒店的重要資產。 天津京津新城温德姆至尊酒店...https://hk.trip.com/hotels/tianjin-pet-friendly-hotels-c3g71/
4.天津赛象酒店天津赛象酒店有游泳池吗? 是的,此住宿设有1 个室内游泳池、1 个室外游泳池和儿童游泳池。 天津赛象酒店允许宠物入住吗? 不可以,该住宿不允许宠物入内。 天津赛象酒店的停车费是多少? 该住宿免费提供自助停车。 何时可在天津赛象酒店办理入住? 开始办理入住:14:00;停止办理入住:18:00。 https://www.expedia-aarp.com/cn/Tianjin-Hotels-Tianjin-Saixiang-Hotel.h3783880.Hotel-Information?rm1=a2&expediaPropertyId=3783880&chkin=2024-01-09&chkout=2024-01-10
5.中国天津10大推荐宠物友好酒店Booking.com这类住宿提供各种适合宠物的设施服务,包括照管服务、专用床品和遛狗服务,方便客人携带宠物入住。部分酒店甚至还会提供宠物客房服务美食菜单,以及猫薄荷和刮杆等特别礼遇。 搜索天津的宠物友好酒店 本月天津热门宠物友好酒店 皇冠国际公寓(天津滨海机场空港自贸区店) ...https://www.booking.com/pets/city/cn/tianjin.zh-cn.html
6.六六宠物寄养酒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狗狗酒店很新颖,环境也很不错,对比家门口的宠物店用笼子寄养,这的隔断大些透气性好,干净卫生,而且每天开空调,毛孩子很舒服。老板娘也很敞亮,狗粮没带够赠送一袋给我们吃,真是很不错的地方。老板娘也是很爱狗的。 vc_pet_tag_module: dotSource: vc_pet_breed_module: ...https://www.dianping.com/shop/k9ezWf6ZPBAyyJ5w
7.亚马逊河杀手排行榜(亚马逊河里有什么危险动物)宠物排名第十一的是电鳗。电鳗是种神奇的动物。它们自身带电,当受到威胁时,会放出电流保护自己 排名第十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原产于亚马逊河,斯奎布河和南美洲盘地。钓鱼爱好者的最爱 排名第九的是吸血鬼蝙蝠。它们很喜欢吸食动物的血液,但是被咬了后的动物,不会变成吸血鬼 ...https://www.yq003.cn/article/33853.html
8.天津天津海河假日酒店查看天津海河假日酒店 - IHG 旗下饭店的优惠,包括可免费取消全额退款的房型。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天津之眼摩天轮。除了免费的WiFi和自助停车,该酒店还有3 间餐厅。所有客房均配有平板电视和迷你吧。 https://www.hotels.cn/ho307768/tian-jin-hai-he-jia-ri-jiu-dian-tian-jin-zhong-guo/
9.马蜂窝酒店预订欢乐谷/海洋公园带娃住 休闲度假 温泉养生 ¥ 381 起 锦江之星(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地铁站店) 经济酒店 4.5 非常棒 480点评·248收藏 距此4.2km 购物天堂 近火车站 亲近动物 ¥ 259 起 骏怡酒店(天津滨海新区塘沽火车站上海道店) 经济酒店 4.5 非常棒 74点评·22收藏 距此4.2km 宠物友好 购物天堂 近...https://m.mafengwo.cn/hotel/1574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