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或许你看过宫崎骏的《千与千寻》:
古朴多变的山城建筑,
色彩斑斓的迷蒙灯光,
黑暗中分外醒目的大红灯笼,
神秘莫测的汤婆婆温泉,
高耸入云的通天石阶……
《千与千寻》中的一切景象
都源自于这个台湾山间小镇——九份。
前清那时候,台湾山间有一村,村内有人家九户。
村民外出赶集,往往每样东西都买“九份”,
于是“九份”成为了这个村子的名字,沿用至今。
九份曾经红极一时,因为这里有金矿,吸引了大批淘金客。
各地淘金客为了生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盖起了各种千奇百怪的建筑。
金矿枯竭,人去楼空,连很多原住民都离开了故乡。
好在那些千奇百怪的建筑得以留存。
因《千与千寻》而重新回归世人眼球的九份,
非常清楚这些建筑是这里新的金矿,
于是九份人尽可能地保留、修复已有的老建筑,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和新建,
如非得已,绝不拆迁。
力争在城市记忆和商业化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这里有共同的旧式建筑、房屋顺应山势,
鳞次栉比地盖在一同,狭窄的街道和陡直的石阶,
高上下低,弯弯曲曲,行走其中,恍如走在住家的房顶上。
九份最多的是咖啡店和茶馆,各具情韵,台湾歌手陈绮贞就写过一首《九份的咖啡店》。
咖啡馆里,露台向外看不只可看到海景,更可看到金矿的遗址和“升平戏院”,
在这种古色古香的环境下喝一杯香浓的咖啡,
会给你一种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觉得。
但是在九份,真的没什么特别景点可以推荐。
因为九份任何一个小店、任何一条小路都可能成为你心目中无可替代的景点。
特别推荐的是两条可能会有助于你发现最美九份的老街。
竖崎路
竖崎路当真对得起韩红老师那首歌:那是一条神奇的天anan路哟oooo~
360多级石阶扶遥直上,直通天际,一眼望不到头,名副其实的天路。
但是这条路上的建筑毫无疑问是最美的。
有人说,来九份假如没有走过竖崎路就不算来过九份。
竖崎路是一条漫长的石阶梯,是九份最具特征的“阶道”,
在早期是重要的交通与补给道路,石阶、茶香、日式老房,
勾勒出一幅怀古美景,也就是这种特殊的美,吸收着万千游者。
这里曾经是淘金热时期九份最繁华的地方,
淘金客们的纸醉金迷,
一不小心把这条山路打造成了《千与千寻》的原型。
街上有不少正朝大海,背朝小镇的茶楼,
在一堆茶楼之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无疑是阿妹茶楼。
茶好不好喝不清楚,但它的建筑确实是最别致的。
传统的中式建筑入乡随俗,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台湾原住民风格;
在此基础上又融会贯通,莫名其妙地混了点日本的血,
身世可能比刘梓晨还乱。
所以不止是台湾人,很多日本客人也会指名道姓地去阿妹茶楼坐坐。
基山街
如果对于自己的方向感并不是那么自信,建议在这里买一张手绘地图:
既能保护你不至于半夜流落街头、被汤婆婆捉去当搓澡工,又有纪念意义。
在一众商铺之中,各种芋圆小店是最火的,门前总是排起长龙。
九份依山傍海,终年山雾和海风不断。
据说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芋头和番薯,格外好吃。
据说每一位来到九份的游客,
都会尝尝这个传说中“台湾第一”的芋圆。
芋圆小店首推赖阿婆。
赖阿婆芋圆用料足,口感佳,逆天地将软糯和Q弹融合到了一起;
甜汤味道也不错,如果不是姨妈到访,建议妹子们加碎冰,既增强口感又消暑。
除了竽圆,赖阿婆的地瓜圆也很值得一试,推荐点个二合一尝尝。
阿妹也好,赖阿婆也罢,
九份的商铺多数都是静的。
没有吆喝,也少有讨价还价。
游客换了一茬又一茬,
大家却不约而同地达成共识:
不能吵了这童话世界的清梦。
因为《千与千寻》,金矿枯竭的九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以起死回生;
但是,如果没有另外一部电影先给九份续一口气,
九份不会有起死回生这一说。
1989年,导演侯孝贤来到九份,拍了一部叫做《悲情城市》的电影。
《悲情城市》很争气,拿下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这是台湾史上第一次获得世界三大影展的奖项。
九份第一次扭扭捏捏地走到了聚光灯下。
自此,自金矿枯竭之后的九份,终于有了外来客。
随淘金客一起背井离乡,去外地谋生的老九份人,
从《悲情城市》看到了故乡重生的希望,
纷纷返乡做生意。
乡亲们很感谢侯孝贤给九份带来的生机,
更感激《悲情城市》给了他们重返家乡的机会。
所以你能在九份各种小店里面看到《悲情城市》的照片、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