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赚中国2.2亿“单身狗”的钱?(4万字深度报告)

【编者按】随着中国年轻单身人群的崛起,单身经济日益成为未来中国消费趋势变化的重要风向标。经国金证券调查发现,2017年全国单身人群已达2.2亿人,占到总人口15%左右。如何才能挣到这2.2亿“单身狗”的钱?国金证券发布4万字深度报告进行了剖析。

国金证券认为,在花钱为了便利、悦己、精神寄托和自我提升的意愿驱动之下,便利店和外卖将成为未来购物的主要场景;“好看皮囊+有趣灵魂”的认知将推动旅游、化妆品、小家电、宠物和职教等行业的高景气发展。

投资建议

投资逻辑

消费动向3:花钱买寄托。2017年,国内80-90后养宠物人群占比超过70%,且单身居多。对于单身青年来说,宠物是“孩子”、“亲人”般的存在。未来游戏行业将向社交化方向发展,而电竞有望成为单身群体中的主流文化之一。随着95和00后的成长以及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二次元将成为单身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偶像养成类综艺为年轻人提供了更为理性和经济的追星方式,也将推动付费视频渗透率的提升。

消费动向4:花钱买未来。85-95后整体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致使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金证券消费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参加过职业教育的年轻人比例高达74%。虽然职业教育的渗透率已经较高,但人均投入的增长空间仍然很大,尤其是在非学历教育方面。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大幅波动的风险;单身人群数量缩减的风险;游戏、化妆品、食品、宠物等行业产品安全和监管政策趋严的风险。

前言

为什么要写本篇报告:

作为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一直都是一个经久不衰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国金消费升级与娱乐研究中心(国金消费研究中心)认为,中短期来看,居民消费的核心驱动力源自于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而长期视角上,一个国家的消费趋势则由人口的规模和结构所决定。

现在中国的新兴消费者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平时有点小宅、打游戏、爱旅游,偏爱“小丧”式的表达方式,大多处于未婚状态。国金证券研究团队认为,单身群体由于没有结婚成家,没有家庭经济压力,在消费过程中以自我意愿为主导,以自我满足为优先。这个群体的成长与崛起更能展现出中国未来消费的趋势。因此,这也是国金证券消费研究中心撰写本篇报告的初衷,希望通过后续不断的深入研究帮助投资者洞悉消费行业未来的发展与投资机会。

我们的研究方法:

报告的亮点与局限性:

不过,单身经济实际上并不只集中在消费品领域。但限于篇幅,本篇报告更聚焦于消费品尤其是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快消品或类快消品领域。同时,我们的问卷调查样本总量相对偏小,且一二线城市反馈数据的相对占比更高,因此在部分问题上数据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我们会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深入挖掘和探讨这一主题。

单身经济崛起,盘活消费新势力

为什么选1985-1995年年龄段的人做研究对象

单身群体以自我消费和自我表达为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未婚人口超过2亿人,2017年约在2.2亿人左右,大致占到总人口的15%。作为单身群体,由于没有家庭压力和负担,在消费过程中完全以自我为核心,消费动机基本都以自我需求为导向,悦己型消费、性价比追求和颜值经济等消费特性应运而生。而基于新一代单身消费人群的消费特性,会有哪些受益行业,会出现哪些新的零售业态和消费场景,将是本篇报告着重探讨的地方。

新一代消费者能挣多少钱?有多少钱可以花?

年轻人的收入低于你的想象,月入6,000元大有人在。《2017年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年轻人(20-35岁)平均工资6,726元,53%的人月收入在8,500元之上。从速途研究院发布数据来看,单身群体人均月收入在6,000-10,000元人数的占比高达42.8%。但新一代年轻人的收入真的有这么高吗?针对研究对象,国金消费研究中心的调研发现,除了在一线城市新一代消费者月收入在10,000-20,000元区间内占比较高之外,伴随城市等级的降低,3,000-6,000元月收入的占比越来越高。月入6,000-8,000元上下可能是85-95年单身年轻人更为确切的收入情况。

资料图

正文一、单身群体的消费的动向:花钱就是为了买方便

1.2外卖成为主流饮食消费习惯,并衍生出的新零售业态

1.3单身群体在线上倾向购买标准化产品,线下消费场景呈现多元化趋势

1)线上化的旅游方式更为常见,出发前提前购买相应旅游产品

2)线上购买家电比例较高,信息化和线上化带动了新兴小家电的发展

指尖精享家电时代——线上购买小家电的比例较高,体积小易安装等属性使得线上购买更为便捷,小家电线上化率从2015年的26%提升40%,线下体验线上购买成为趋势:网购平台实现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快速购买和“冲动消费”,小家电品类与其他的传统消费品类似,线上全品类和便捷性较强。新一代消费者在线上购物存在独有的一些特征:①愿意为新奇和体验买单,对于新功能小家电的尝鲜意愿性较强;②精明消费,这一点简单理解即为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通存,为某一功能买单,但品牌高溢价的意愿将降低,这也就是小米/小狗等重视性价比的品牌出现的原因。③在问卷中有一组数据反映了另外一个家电零售趋势:线上及线下的融合趋势,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消费者比例相对于线下直接购买比例要高,线下线上融合趋势增强,体验式消费受到消费者欢迎,同时小家电企业积极布局线下体验门店,美的九阳小米等均在线下开设体验店迎合消费变化趋势。

3)具备重复式购买属性的化妆品适应线上销售

化妆品具有重复式消费和流量聚集效应强两大特点,非常适合电商销售:①重复式消费:化妆品单品具备标准化程度高、使用周期短、体积较小、价格适中、复购率高等特点,属于重复式消费;②流量聚集效应强:消费群体广阔,什么产品比较好用,又该如何使用,总是能引发持续的讨论,商品在讨论中不断转换为购买,相比其他品类产品更容易带来流量。

消费者代际切换,年轻一代消费者亦更习惯电商消费:国内23-33岁左右的年轻人成长于中国互联网爆发之时,从小习惯网络消费,随着这批新消费者成为美妆消费的主力人群,电商渠道高速成长为化妆品行业中的重要渠道。2010-2017年,化妆品电商销售占比逐年提升,由2010年的2.6%上升至2012年的10.2%,又上升至2017年的23.3%。

网购和化妆品专营店是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单身青年购买化妆品偏好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渠道,且选择网购的比例是选择化妆品专营店的1.5-3倍。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单身青年中分别有64.91%、57.38%、84.21%的人选择“网购”为购买化妆品的偏好渠道,线上是用户偏好第一的渠道;分别有39.05%、37.70%、28.95%的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单身青年选择“化妆品专营店”为购买化妆品的偏好渠道;而“百货”和“超市”仅有10%左右的用户选择。从调研结来看,电商渠道在高线城市具有更高的渗透率,国金证券消费研究中心认为这与高线城市的年轻人对网易考拉、小红书、天猫美妆等化妆品电商渠道有更高的认知程度有关。

三、四五线城市单身青年的化妆品渠道偏好更为多元化,电商和化妆品专营店在受访者的购买渠道偏好中旗鼓相当。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三、四五线城市排名第一的渠道偏好为“其他”;三线城市“网购”和“化妆品专营店”的选择人数占比都为33.33%,超市的选择人数占比为20%;四五线城市中“网购”和“化妆品专营店”的选择人数占比分别为35.29%和29.41%,超市的选择人数占比为17.65%。我们认为,这与网易考拉、小红书、天猫等化妆品电商渠道在三、四五线城市的认知程度相对高线城市还比较低有关;此外,化妆品专营店和超市具有在低线城市的“广泛布点”能力,因此在线下场景抢占低线城市消费者认知上具有很强的优势。

大多数单身青年在线上购买的主要还是价格定位偏大众的化妆品。虽然电商是单身人群购买偏好渠道中选择占比非常高的渠道,但从金额角度来看,线上化妆品销售额占比并不高于线下,这反映出大家在线上主要购买的还是价格相对大众化的化妆品,对于价格较高的化妆品更倾向于在线下购买。一线&新一线城市线上购买化妆品金额占比在20%以下的受访者占比为49%和60%,线上购买化妆品金额占比在50%以下的受访者占比为69%和77%;二、三、四五线城市线上购买化妆品金额占比在20%以下的受访者占比为53%、66%和65%,线上购买化妆品金额占比在50%以下的受访者占比为69%、93%和71%。

4)便利店是单身群体线下购物的优选渠道

对单身群体而言,由于家庭单位变小,采购的量相应变少,这部分群体较难通过囤货换取便宜,所购买的商品更倾向于仅需满足单人使用,且购物行为呈单次购买量小,但高频的趋势,成为我们看好未来便利店在国内具备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从数据来看,2013-2017,便利店五年复合增速达到12.8%,远高于连锁超市和百货的增长。另一方面,目前便利店集中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并未全面进行渠道下沉,因此完全可以认为便利店行业的发展远未达到天花板。

1.4线上KOL兴起大幅提升年轻人信息获取效率

二、单身群体的消费的动向:花钱就是为了悦己

2.1好看的皮囊——颜即正义:美颜经济之下,单身青年对外表的自我满足

2.1.1新一代青年的化妆品消费生命周期不断拉长,消费频次不断提高

新一代青年的化妆品消费生命周期更长:与上一代人不同,新一代青年往往在高中阶段或者更早就开始接触到化妆品,因为对美的追求并无止境,在形成了使用消费习惯后,化妆品的使用生命周期能够持续到退休甚至80、90岁(日本欧美等部分发达国家已经达到)。如果从目前中国化妆品的女性核心消费群体(15-54岁)来看,不同年龄阶段对化妆品均有不同的核心诉求。

化妆品的消费是一个不断做“加法”的过程:消费者一般从简单的功能性需求入门,随着对化妆品了解的加深,会逐渐衍生出更精细化和更专业的需求,使用品类和步骤都会增加,而且这种增加一般不可逆。

彩妆需求变得更加专业、多元:伴随对彩妆了解的增加,开始自主选择更加专业的彩妆产品。例如在底妆环节,刚刚接触彩妆的消费者可能会选择简易的BB霜或CC霜,随着对彩妆了解的增加,会开始选择包括隔离、粉底、遮瑕、粉饼在内的完整底妆步骤。

护肤需求变得更加精细、多样:在传统四件套(水、乳液、面霜、洗面奶)基础上,不断衍生出对局部深度细致护理的需求,进而开始使用面部精华、眼部精华、唇部护理和身体乳。

面膜、口红等“类快消”品类的消费频次正在不断提高:

①面膜是护肤品中的“类快消品”:品类进一步衍生为载体面膜(片膜)、无载体面膜(泥膜、睡眠面膜)、部位膜(眼、鼻、颈)和功效膜(伤口愈合、过敏、导入)四大类。功能更加细分,根据成分不同主打补水保湿、美白、抗衰老、平衡油脂等不同功能。目前不少中国女性消费者的面膜使用频次平均在一周1-2次。

②口红是彩妆中的“类快消品”:品类包括唇膏、唇棒、唇彩、唇釉等,能让唇部红润有光泽,达到滋润、保护嘴唇、增加面部美感及修正嘴唇轮廓的效果,是彩妆入门产品。作为化妆品中相对“廉价”但修饰效果比较明显的产品,口红消费频次较高,消费者不仅会购买正红色,还会根据心情、场合购买如西柚色、枫叶红、南瓜色等各种其他颜色。CBNdata数据显示,线上消费者平均每年购买口红数量为3.3支。

正是因为具有不断做“加法”和“类快消”的消费特性,商家可以不断创造出新的品类去创造和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目前化妆品品类可以大致分为面部护理、彩妆、眼唇护理、香氛、精油spa、化妆工具六大类。随着技术的升级和需求的升级,例如安瓶、冻干粉等更具功能性的新品类会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化妆品行业的品类矩阵,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2017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约为3616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2013-201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4%,高于同期我国GDP的增长水平和商品零售总额增速。2021年预计市场规模达到4982亿元,2017-2021E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3%。

2.1.2化妆品花销占单身青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10%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一线&新一线城市单身每月化妆品花销占每月可支配收入的5%-7%。我们调研的一线城市单身青年中,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比为73%;新一线城市单身青年中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比为40%。相应的,一线城市中有61%的单身每月化妆品花销在200元以上,而新一线城市有47%的受访者在200元以上。此外,分别有12%和7%的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单身青年每月化妆品花销能够1000元以上。

二、三、四五线城市单身人群每月化妆品花销占每月可支配收入的5%-10%。我们调研的二、三线城市单身群体中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为21%和34%,四五线城市没有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低线城市的可支配收入相比高线城市具有一定的差距。

二、三、四五线城市单身青年每月在1000元以上的化妆品花销较为少见。我们调研的二、三线、四五线城市单身青年中每月化妆品花销在200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为47%、40%和41%。虽然以上城市的单身青年每月化妆品花销在200元以上的占比与新一线城市比较接近,但是二线城市仅有5%的受访者每月化妆品花销在1000元以上,而三、四五线城市没有出现每月化妆品花销在1000元以上的。这也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即化妆品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发展到一定体量后,化妆品是表现最强劲的消费品之一。

2.2好看的皮囊——颜即正义:服饰彰显品味与个性,单身青年的价值观符号

2.2.1有35%的单身青年每年购买2000元以上衣饰单品在3次及以上

购买2000元以上的大额衣饰单品是一种“愿意为自己花钱”、“对自己好”的体现。从我们的整体调研结果来看,有38%的单身青年每年购买2000元以上衣饰单品在1-2次,有18%购买次数在3-4次,此外有17%的受访者购买次数在5次以上,我们发现单身青年愿意且有能力在大额衣饰单品有所投入,来凸显自己的品味与个性。

一二线城市单身人群购买大额衣饰单品的次数明显高于三四五线。一线&新一线城市单身青年中每年购买2次以上2000元以上衣饰单品的占比分别为42%和23%。二、三线城市单身人群每年购买2次以上2000元以上衣饰单品的占比分别为23%、33%。而四五线城市没有出现每年购买2次以上2000元以上衣饰单品的情况,我们认为这与各城市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理念有关,也与城市中的商业环境、品牌入驻情况和购物渠道有关。

2.2.2外观设计是单身青年购买衣服时最看重的因素

“外观设计”是服饰中最能彰显品味、个性和价值观因素。从国金证券消费研究中心的整体调研结果来看,“外观设计”为购买衣服时最看重的因素的占比达47.9%,“质量”因素占比为27%,“品牌”和“价格”的占比分别为12%和10%。“外观设计”是受访者占比最高的因素,我们认为这能够反映出85-95年出生的单身青年更注重对时尚的追求,越来越将服饰作为彰显自身品味、个性和价值观的符号。

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单身青年在“质量”和“品牌”中更注重“质量”。从我们的调研数据来看,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的单身消费者,选择“质量”的占比分别为26%、29%和32%,选择“品牌”的占比分别为13%、10%、18%。我们认为,中国的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消费者已经步入到“知道自己要买什么”的消费阶段,对于不同品牌服饰的质量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和要求,因而将选择“质量”的受访者占比多于选择“品牌”的。

三、四五线城市受访者在“质量”和“品牌”中更注重“品牌”。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三、四五线城市单身人群选择“质量”的占比分别13%和17%,选择“品牌”的占比分为别20%和12%,低线城市的选择“质量”的消费者占比并不明显比品牌高。我们认为,中国的三线&四五线城市对于不同品牌服饰质量的认知、自己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服饰并未如一二线城市消费者那么清晰,因此在符合自己审美的外观设计之外,更加倾向于选择有品牌的服饰。

2.3好看的皮囊——颜即正义:不仅限于追求自我外表的颜值,对所购买物品依旧“颜值当先”

2.3.1颜值经济下为颜值买单,家电极简风格受追捧

2.3.2颜值决定一切,年轻购车者偏好合资紧凑级轿车

相比汽车整体市场,年轻购车者对轿车的偏好非常明显,对偏家用的SUV、MPV热情不高。从车型种类看,轿车受到年轻人的明显偏好,在90后购车者中的占比非常高,达到82%,远远超过SUV和MPV。年轻购车者对并不热衷SUV、MPV的大空间和实用性。另外,SUV、MPV造型设计相对传统,外观设计上与轿车相比往往略逊一筹,也成为轿车更受偏好的原因。同级别SUV价格往往较轿车更贵,也是这一群体选购轿车的动因之一。预算的局限同样也限制了车型级别,大多只能选择紧凑级车型。

我们认为,新一代消费者基本都是“外貌协会”,不仅对于自我外表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对于生活中所用到的物品也是极度“看脸”,高颜值优先。同时,在消费过程中,这一代人也变得更为理性,品牌追求正在逐步弱化,品质需求日益提升。高性价比、高颜值造就了这一代人“好看的皮囊”。而对于“有趣的灵魂”我们则认为,旅行、娱乐、良好的居住环境等因素综合起来,会让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更加丰富精彩。

2.4有趣的灵魂——说走就走:爱旅游的新一代消费者是怎么表现他们的个性化的?

2.4.2淡季错峰出游比例提升,悦己心态下对于旅游的消费上升了新一代消费者的必需品

拼假错峰旅游模式兴起——国内的假期制度和公司的年假制度衍生出出游强劲需求与重性价比及体验的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矛盾,淡季拼年假出游成为市场,淡季市场的模式或将有所改变。过去旅游市场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差异,景点接待能力接近最大承载。85-95后为主力消费群体后对于旅游体验需求的高标准催生了错峰出游的市场趋势。淡季旅游价格地位,景区人流量较少,游客的游玩体验较高,拼假旅游市场呈现逐渐火爆的趋势。从调研数据来看超过6成消费者选择错峰出游,在凯络(Carat)、安纳特(AMNET)和精旅传媒(JingTravel)合作推出的《下一站去哪儿:中国千禧世代旅行者洞察报告》中同样提到机票价格是中国千禧一代选择去哪儿的重要因素,多个旅游目的地通过与航空合作推出优惠折扣机票来吸引游客。

2.4.3出游酒店中高端化在一线城市反映明显,新一线及以下城市连锁经济型或民宿选择较多

2.4.4旅游中的购物行为仍存在,但购物的品类发生变化

旅游理性购物时代——15年日本马桶风潮成为了中国人爱出境购物的顶峰,后期的消费逐步理性,但新一代的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仍选择购物,但偏好的购物品类发生改变。调研数据显示超过一半愿意在旅行社中花费20%的经费用于购物,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30%消费者愿意花费约三分之一的预算用于购物。出游购物的高比例主要是由于产品价差的缘故,国内由于关税消费税以及增值税等税负比例较高,导致产品国内外价差加大,一线城市在出国游的过程中购物比例较高。从中国人去往日本购买的产品品类来看,15年相机及电器销售比例较高,17年化妆品、点心及药妆类购买比例提升,《第四消费时代》提到日本的第二消费时代为以家庭为消费主体的大件消费品,第三消费时代开始注重个性化。不排除由于日本药妆比例的提升一部分是由于国内代购的带动的,整体来看品类上的变化也是人口消费结构的变动来带动的,信息的高速传播和跨境电商的兴起让消费者物渠道和场景丰富,消费行为趋于理性。

2.5有趣的灵魂——娱乐至上:电影院是最受单身青年青睐的线下娱乐场所

电影院的社交属性是线上娱乐和其他线下娱乐难以取代的,尤其适合单身青年的约会。从调研结果来看,娱乐场所的偏好排名第二的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是咖啡厅,而二线及以下城市是KTV,但是排名第一的始终都是电影院,而且不同区域都是排第一。

电影的低票价使得其作为单身青年约会的首选。近10年来,由于线上售票率的不断提升,电影院的激烈竞争,使得全国平均票价一直保持在30-36元的区间。约会看一场电影,总消费不超过100元,确实是性价比很高又不失体面的约会形式。从结构来看,一线城市的平均票价40元左右,当地买一杯普通的咖啡也需要30多元;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平均票价不超过33元,也算是非常便宜的消费了。

三线以下城市由于娱乐形式的匮乏以及银幕的快速扩张,使得其成为票房增长的主力。相较于一二线城市来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线下娱乐活动选择更少,电影院成为了更好的选择,票房在全国票房的贡献占比不断提升,票房增速也显著更高。

电影的社交属性使得其很难被线上娱乐活动取代,真正的驱动因素在于影片本身的品质。电影票房的增速在过去几年有过比较大的波动,曾经有一种论调,认为手游、长视频(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短视频(抖音、快手等)的快速发展对电影行业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我们认为线上娱乐并不会直接产生对线下娱乐的挤出效应,就是因为电影在线下的社交属性是很难被线上娱乐替代的。试想一下,无论是处于刚交往期的相亲对象还是热恋中的情侣们,要进行约会,一起玩手游、刷电视剧或者看抖音都不是非常主流或者大众的约会方式,这些都是更适合独自一人的娱乐消遣。我们认为电影行业的本质还是在于影片本身的品质,需求一直都在而且是否旺盛,差别在于供给端,只要有了好的电影,票房的回馈力度会让全世界震惊。

看电影已经从精品消费普及为大众消费。过去电影票价上百元的时代,看电影仍然属于一种精品消费,对于70后或更年长的人来说似乎要找个理由比如约会或者单位组织看电影才会去电影院。现在随着票价的降低以及消费理念的改变,看电影已经普及为大众消费,去电影院已经不需要理由,一个人也可以享受电影院的乐趣,成为一种休闲消遣解压的方式。从2017和2018年的爆款电影片单来看,中小成本的国产片逐步开始大获成功,比如《羞羞的铁拳》、《前任3》、《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药神》等作品。有的是因为就是喜剧而成功(《羞羞的铁拳》和《西虹市首富》),有的是因为情感的共鸣而成功(《前任3》和《我不是药神》)。这些电影都没有什么宏大的场面,但是能让观众在电影院里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哈哈大笑或者是因触及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而泪流而下,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走进电影院已经成为年轻一代(不管是单身还是非单身)的生活方式,并不需要任何冠名堂皇的借口。

电影行业的长期逻辑,人均观影次数的提升。根据发达国家的数据,人均观影次数达到4次以后保持相对稳定。我国2017年人均观影人次仅为1.16次,如果仅统计城镇人口的人均观影次数也只有1.99次。从结构来看,2017年一线城市人均观影人次达到3.75次,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增速放缓,2018年1-11月同比增长4.16%,二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均观影此时2017年仅为1.03次,提升空间还很大,2018年1-11月同比增长8.54%。

电影的社交属性难以被替代,看好电影的长期空间。我们预计到2021年在乐观、中性、悲观三种预期下总票房分别为1019、898、790亿元,以2017年为基准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6.2%、12.6%、9%。

咖啡厅和KTV也成为了年轻单身一代的潮流选择。调研数据显示,单身青年线下娱乐方式选择,除了电影院以外,一二线的首选是咖啡厅,三四五线的首选是KTV。

咖啡厅快速发展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星巴克在中国区的快速扩张以及本土品牌瑞幸咖啡的闪电崛起。2013财年以来星巴克在中国区平均每年新增200以上的店,2018财年剔除收购以后更是新增了504家店。2017年10月,瑞幸咖啡第一家门店开业,随后进行了爆发式扩张,2018年9月3日,瑞幸咖啡宣布门店突破1000家,超过Costa,仅次于星巴克排名第二。

喝咖啡并不是必需的消费,而且一种消遣和社交,代表了一种消费升级。有趣的是,消费升级的结果为什么是咖啡馆却不是茶馆、棋牌室等等,我们认为咖啡文化因其属于舶来品,带有了更洋气的色彩,消费的方式往往是从高线城市往底线城市去蔓延。咖啡文化从欧美渗透到国内的一二线城市,未来也会逐步扩散到三四线城市。

2.6有趣的灵魂——个性玩咖:电子烟潮人青年的“新”玩具

电子烟市场规模不大,但增长很快。2003年,“如烟”产品的出现,拉开了电子烟行业发展的序幕,电子雾化烟为主要的产品形式。2013年,受烟草政策的变动的影响,国内电子雾化烟市场得到一轮相对较好的成长。目前来看,全国电子烟行业的整体规模并不算大,2017年全国市场规模仅40亿元左右,但行业整体实现超过25%的高速增长。

电子雾化烟向小烟发展方向已明确。电子雾化烟的大烟实际上就是,带有调压盒或机械盒的烟油雾化设备,此类产品输出功率调节功能,绝对属于“暴力级烟气”输出。由于大烟气的产品属性,获得了大批“玩咖、潮人”青年的追捧,同时也衍生出“吐烟圈”大赛等一系类娱乐性赛事。小烟则主要包括封闭式烟弹小烟、可注油烟弹小烟、一次性小烟三类产品,相比之下在出烟量上明显低于大烟。但其产品属性却回归吸烟本质,更为注重吸烟的口感和体验,尤其是其高颜值和便携性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JuuL就是小烟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而从目前的形式来看,电子雾化烟作为替烟型产品,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既要满足吸烟的快感,同时也要方便携带,因此小烟逐渐成为主流发展方向。2018年内,国内小烟电子雾化烟产品和品牌迅速崛起,预计今年该发展趋势仍将深化。同时,电子雾化烟消费多出于好奇心理,也较为符合现在年轻人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

2.7有趣的灵魂——安逸舒适:主动社交型居住环境+个人使用居家用品+懒家电=现代年轻人的居住场景

2.7.1带有主动型社交属性的青年公寓将会是单身青年未来租房的首选

大城市工作的单身青年大部分都是租房党。每年都有很多单身青年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前往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然而由于这些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很高,同时对于大部分刚工作不久的单身青年而言,短期之内也没有购房的需求与经济基础,因此大部分工作在一线与新一线城市的单身青年选择以租房作为自己的居住方式。

大城市房租高,合租实属无奈之举。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房价行情网的数据显示,2018年7月北京的月度人均房租在为3379元,上海的月度人均房租为2726元,同比分别上涨21.89%和16.46%。因此即便在大城市选择租房,租房费用对于刚工作不久的单身青年来说依旧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根据我们的调研统计,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中需要租房的单身青年每月平均需要支出30%左右的收入用于房租。在如此之高的租金负担之下,与他人合租实属生活在大城市中的青年的无奈之举。

社区型青年公寓打造主动社交新环境。传统租房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沟通不便捷的弊端让租房者很难了解房屋和其他租客的真实情况,因此年轻一代很难通过这种模式租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房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集“住宿、社交、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式租房模式在上海、北京等城市逐渐拓展。此类社区型公寓的租客均为学历背景、工作行业相近的青年人,同时强调并鼓励社区内的社交互动行为。以上海友社国际青年社区为例,其“入住指南”中规定不是青年人不能入住,拖家带口不能入住,和室友相处不好不能入住,同时给室友做饭、陪室友看病、和室友看电影等社交行为等能得到社区的奖励。此类社区型青年公寓营造出的是同龄人之间主动社交的新环境,此种生活环境更能满足现代青年在社交层面的精神需求。

2.7.2个人使用型家具将是单身一族的首选

按照使用属性可将家具划分成家庭型与个人型。按照家具的用途来划分,可以将家具划分成家庭共用型和个人消费型。家庭共用型包括厨房的橱柜、餐厅的酒柜、客厅的电视柜等大件家庭共用家具。而个人消费型家具则指的是床垫、座椅、办公桌等更加个人化使用的家具。

家庭型家具将更多对接ToB端使用。家庭型家具从购买顺序来看,更靠近装修环节,因此未来生产销售家庭型家具的家居企业很有可能完全向前整合,对接地产公司精装房、装修公司全屋整装的B端业务。事实上目前装修公司推出的全包装修已经体现了这样的趋势,即对于全包装修中的家庭型家具如门、橱柜、衣柜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若干指定的品牌以从中挑选,这对于家居企业来说相当于直接从ToB端获取流量,而对于开始倾向于一站式消费的消费者而言,此种装修模式也正在受到更多青睐。

租房在外的青年人主要消费个人型家具。在外地工作的单身青年主要以租房为主,而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尤以合租模式居多,因此很难有机会去购买厨柜、大型衣柜、客厅餐桌等家庭型家具。对于这些租房的年轻人来说,自己十几平米的房间就是回家之后的主要生活场所,因此在通过对居家用品的消费提升幸福感的过程中,也集中在自己的房间中,包括舒服的电脑椅、沙发椅、床垫等产品。

对于已经结婚的85后青年而言,定制家居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选择。85后已经结婚的青年绝大多数都需要面对买房的问题,受限于近年来大城市飞涨的房价,家庭积蓄不多的青年夫妻如果依然想在一线、新一线城市买房,则只能在房屋面积上做出让步。而另一方面,为了承接更多的居住功能,即使是小户型也会被尽可能划分出多间起居室,这也是很多本应为大两居的90平米户型被设计成小三居并依然畅销的原因。在这样的住房需求背景下,单个房间的面积被压缩的更小,需要更优秀的空间利用率才能最大程度上满足房主的日常生活需求。在这一点上,定制家居就显示出其设计能力强、空间利用率高的优势,对于蜗居在大城市的85后已婚青年来说,是重要的家居消费选项。

单身青年智能家居消费意愿强烈,催化懒家电产品发展。单身青年的消费更多是悦己式的消费,对于室内的家居茶品更追求品质颜值,看中时尚设计。同时青年人群普遍学历水平较高,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加之平时工作节奏快,对于家居产品的便捷属性也有较高要求。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单身青年对于智能家居这类既使用便捷、又潮流时尚的产品消费渴望强烈,根据亿欧智库的调研结果显示,有43.4%的单身青年表示特别想拥有智能家居产品,高于小康家庭35.7%的比例。我们认为,智能家居消费需求的出现,其本质上是居家与懒人经济的结合,催生了品类多样的懒家电。

懒家电时代——新一代消费者的家电购买习惯从过去传统大家电满足必需的家电需求向多功能一键式的小家电领域延伸:85-95后出生在空调、洗衣机、冰箱等普及较为完善的年代,对于大家电的必需属性和较早的普及导致大家电的市场需求较为成熟,更新及复购需求较高。智能化、多功能一键式的小家电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新宠,有别于老一代消费者注重性价比,新一代消费者为便利买单的意愿性增强。从调研数据来看在自用家电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由于租房比例较高,租房情况下家电的配置较全),为父母购置家电的需求较强,但品类上仍以传统或新式小家电为主。由于调研数据中一线比例较高,传统大家电的市场增长空间较为有限,三四线的大家电需求在新增需求的带动下能够有超过一二线城市的优异表现。

2.7.4为健康型小家电消费的意识和需求变强

2.8有趣的灵魂——生活点缀:预算局限下,颜值、个性化决定90后购车需求

2.8.1经济压力较小催生年轻化汽车消费市场,但预算仍然有限

汽车消费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34岁以下消费群体占比过半,购车平均年龄逐步降低,25岁以下消费者占比大幅提升。从问卷调查结果看,由于汽车价格较高,90后单身群体的拥车比例不足40%,但汽车消费年轻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2017年34岁以下购车者比例提升至54%。其中25-29岁,30-34岁占比最高,分别达到23%和20%,25岁以下的年轻消费者占比从7%大幅提升至11%。购车者平均年龄也从2016年的36.4岁降低至2017年的35.3岁,汽车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而出现这一情况的核心原因在于,新一代年轻人对购置房产的需求相对较低,且赡养压力小,相对拥有更多资金以满足自身喜好。汽车作为伴随年轻一代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年轻消费者资金投入的重要领域,以满足便利外出、社交出行等诸多需求。

由于初入职场薪酬不高,年轻人经济压力不大但收入相对较低,使得其在购车之时不得不考虑降低预算。根据尼尔森统计,国内汽车消费者预算平均为21.4万元,而90后的平均预算为20.7万元,相对略低。具体来看,已购车的90后中5-8万元和12-15万元分别为两个重要的价格区间,分别占比26%和17%,20万元以下价格区间占比达到85%。

部分年轻汽车消费者由于收入有限,购车时也会转向父母寻求支持。根据尼尔森的统计,约有15%的90后购车者获得了父母的支持,远高于整个汽车消费群体平均水平。而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85-90年出生的单身购车者中靠自身全款购车的比例,仅在一线城市中超过半数,其余城市的单身购车者或多或少都获得了来自父母的出资支持。

除了父母出资资助外,汽车金融的发展也为贷款购车提供了舞台。年轻人对汽车信贷的接受程度明显更高,接近一半的90后购车人选择了贷款购车,帮助其实现购车梦,也愿意选购更高配置的车型。

合资品牌拥有良好的质量、技术和口碑,尽管价格更贵,但在年轻购车者中拥有较高的人气,更受青睐。极具运动感和设计感的车型受到偏好,但出于父母出资的考虑,设计更为传统的车型同样也有较高人气。

年轻购车者对合资品牌青睐有加,有70%的90后选择了合资品牌,其中又以大众为主,占比高达20%。上汽通用和北京现代紧随其后。具体车型来看,上汽通用雪佛兰的科鲁兹最受欢迎,这与其年轻化、运动化的设计和定位不无关系。韩系车虽然在整体市场表现一般,但凭借出色的外观设计也获得了90后购车者的认可。

但与此同时,设计风格保守的大众品牌也有着广泛的年轻车主,朗逸、速腾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除了口碑和可靠性具有优势外,我们认为这也存在父母出资支持购车从而左右最终购车决定的可能。从调查数据看,有车人群中运动型产品比例低于家用型产品。

2.8.2运动风、跨界风将席卷年轻人汽车消费市场,造车新势力机遇降临

年轻购车者对外观动感的车型情有独钟,不少厂家已经意识到这一市场的潜力,为轿车和SUV推出了运动套件和跨界设计来吸引选购。

目前已经有不少厂家针对同一款车型推出了运动版,在外观上形成了差异,更有部分厂家将运动套件下放,在动力系统不做任何改变的情况下,在外观上给予个性化选择。大众在其国产车型中,轿车产品高尔夫、速腾,SUV产品途岳、探岳、途观L同样拥有了R-Line套件版本,扩大了个性化、运动化产品线。配备运动套件的车型不仅可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也可以提升厂家单车利润。另外,还有部分厂家则提出了跨界概念,将运动、动感的元素更为夸张地体现出来。较为典型的有SUV的Coupe车型,例如斯柯达科迪亚克GT和即将上市的长安CS85等。同时,也有品牌推出主打年轻消费者的系列。长城汽车哈弗F5于2018年9月上市,开启哈弗F系正式上市。F系具有更高的科技化和智能化配置,抓住年轻人对智能和科技的需求,和H系列进行双品系布局,主攻不同市场,助力长城汽车年轻化。

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产品质量较低,仅有少数年轻人愿意选购。2018年以来新能源新车型出现井喷式增长,产品品质大幅提升,300公里以上的高续航纯电车型成为市场主流。以自主品牌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在产品设计上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的主力产品完成换代,新一代唐、宋、秦的新能源版本持续热销。

造车新势力也不容忽视。传统车企大多局限在“油改电”模式,通过对燃油车的改造设计新能源车型,在外观上仍有受到集团化、家族化设计的约束,但造车新势力作为新兴力量,在设计之初就有更广阔的设计空间,造型往往更富有科技感和时尚感。同时,造车新势力也普遍以智能化作为卖点,在智能驾驶、人工智能识别等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绩。20万元内,目前已经上市交付的有威马EX5、小鹏G3等,均为紧凑级SUV,续航能力同级别中中等偏上,其极富科技感的造型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未来也将成为年轻购车者的重要考虑对象。

年轻消费者对汽车有着强烈渴求。尽管经济压力相对更轻,但汽车作为高价值消费品,使得单身年轻一代实际拥车比例仍然较低,即使购车,预算也相对有限,往往还需要父母资助或贷款。合资紧凑级轿车受到追捧,运动套件和跨界设计的运用将扩大年轻购车者选择范围。新能源汽车降低以限牌城市为首的年轻购车者的购车门槛,年轻人对其接受度有望大幅提升。造车新势力横空出世,科幻设计、实惠价格,在这一市场中已经不容忽视。

三、单身群体的消费的动向:花钱买的就是寄托

潇洒的花钱,肆意的享受,却有无处安放的灵魂。我们认为当下的单身青年,看似拥有潇洒的生活方式,通过金钱的投入满足物质需求,并追逐着所谓的自我快乐。但夜深人静之时,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则会将他们彻底包围。现在发达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实际上只是拉近了人与人在屏幕之间的距离,在屏幕的保护之下,年轻人可以肆意的聊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回到现实生活中,全副武装的年轻人,却很难打开自己的内心。对现在的单身青年而言,坚强外表的背后实则是一颗柔软且需要慰藉的内心,一个漂泊却无处安放的孤寂灵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单身青年们在一部分消费中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寻找一个有趣的寄托,而寄托又可分为社交型和虚拟型两种寄托,最典型的即为宠物和游戏。

3.1社交型寄托:萌宠时代,它的囧傻换你的笑脸,它的陪伴给你温暖

伴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圈层化现象显著,年轻人需要寻找精神寄托以纾解压力、排遣孤独,养宠物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方式。宠物具有可爱、治愈、通人性等特点,不同宠物又各有特性,比如猫的高冷与热情完美结合,狗的忠诚粘人,乌龟的长寿安静,方便了不同需求的人选择。宠物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的感觉,感受到陪伴。

养宠物具备社交属性。尤其对于处于单身状态独居的年轻人而言,人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减弱,而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能,也使得他们需要有个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兴起,大家纷纷举起了手机,晒出宠物萌照、视频等,这加速了宠物文化的传播,使宠物成为日常社交中的一部分,很多年轻人借助宠物塑造一种更加自我的人格形象。诸如“撸猫”、“撸狗”、“猫奴”、“铲屎官”、“生不如狗”等网红词汇开始出现并广为传播,很多网红动物甚至有了专属的社交账号,带动宠物消费的同时,宠物文化发展迅速,进一步得到深化。

我国宠物数量超亿只,人均宠物数量仅为0.07只。根据DT电商和南讯软件联合发布的《2017年宠物主人画像报告》(以下称《画像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宠物数量超1亿只,总量较大,但是考虑到中国人口基数大,如果比较人均宠物数量,中国仅有0.07只,远低于世界前三名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的1.79/1.06/0.88只的水平,美国为0.66只,是中国的9.4倍,虽然考虑到国家间存在许多不同点,比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及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对其人均宠物数量的影响较大,而西方国家无论是居住习惯,房屋结构和社区设置等多个方面均与我国有所差异,但是我们认为中国的人均宠物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果看相近的国家,日本人均宠物数量为0.17只,是中国的2.4倍,中国的宠物数量仍处于增长时期。《画像报告》对于喜爱宠物种类分布的统计结果显示,选择了宠物狗的比例最高为62%,其次是宠物猫为19%,狗猫仍是主流宠种类。

养宠人群更加年轻化,年轻人已成养宠主力,无子女人士占比近三分之二。根据狗民网联合多方线上线下平台市场调研后,发布的《2017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以下称“白皮书”)显示,我国养宠主力为8090后,合计占比达73.2%,相较2016年提高了10.7pct,养宠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其中90后/80后分别占比41.1%/31.8%。根据《2017年宠物主人画像报告》显示,养宠人群中未婚人士占比高达41.4%,已婚无子女占比23.8%,无子女人士合计占比近三分之二,宠物成为其重要情感寄托,后文宠物之于宠物主的意义解释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为爱付费,宠物主支付意愿高。根据《画像报告》结果显示,每年养宠花费超3600元的宠物主占比超60%,食品和服务类占比最高,分别为41%和29%。

宠物市场在发达国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体系。目前,成熟的宠物产业链已经涵盖一只宠物从出生到死亡的各个方面,大体上可分为上游的宠物繁育、交易、食品、用品等和下游的宠物医疗、培训、美容等细分行业。其中,宠物食品和宠物医疗是最大的两个子行业。

3.2虚拟型寄托:游戏社交将成趋势

与PC相比,移动终端有着巨大的便携性优势,而当其性能足以媲美受制于特定场景的PC时,必然引起内容的端际转移,手游的爆发正是遵从这个基本逻辑。不论从常识还是各种第三方数据来看,手机早已超越PC成为游戏玩家的第一选择,而我们的调研数据同样验证了这个命题。

至少在未来3-5年内,上表中的统计数据将会基本维持稳定,手机仍是国内单身游戏玩家的首选终端,在新的平台真正打开C端市场之前,不论是小游戏、H5游戏、AR游戏还是EA、SE、谷歌、微软都在布局的云游戏,都将手机作为内容输出的首选载体。

3.2.2游戏行为与城市等级倒挂,增长逻辑暗藏其中

在娱乐和消费领域,人们长期以来普遍持有一种基本假设:经济水平的高低与娱乐和消费行为的用户参与度成正比。但我们的调研数据,却显示了一些截然不同的有趣信息。首先,二三线城市单身人群中,不玩游戏的人占比明显低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而且重度玩家占比明显高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

最后,尽管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单身游戏玩家的游戏付费占比排名不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但从游戏支出金额上看,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单身玩家更为土豪。三线城市不花钱的玩家占比73%,是名副其实的蝗虫玩家聚集地,其余三类城市不花钱玩家占比差别不大。每月花费100元以上的玩家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分别占比13%和12%,两倍于二线城市的6%,超过三线城市的9%,这符合大R玩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共识。

在经历“爆发态”和“高速增长态”后,近两年国内游戏行业全面进入“新常态”,何谓新常态?其基本特点就是智能机人口红利的消失。业内厂商在新常态之下,无一不陷入营收增长焦虑。上面这些调查数据,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在问怎么办之前,先问是不是。

首先,是不是。游戏人口红利真的消失了吗?恐怕没有。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活跃单身玩家的渗透率和活跃率低于二三线城市,足以说明智能手机用户增长乏力并不意味着游戏用户没有增长空间。目前国内智能机保有量超过10亿,但手游玩家只有5亿,渗透率不足50%,即便排除一人多机的情况,仍有一大波单身人群还未转变为手游玩家。因此,游戏厂商如何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发展新用户以及抢夺其他线上娱乐方式的份额,完全是一条可行的思考方向。

其次,怎么办。本质上说,游戏厂商都是逐利的,而营收的获取,宏观上体现在一个公式:游戏营收=付费用户数*ARPPU,上述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主动发掘人口红利的思路,提高的付费用户数这个变量。那么,在付费意愿和付费金额相对较低但用户活跃度较高的二三线城市,完全可以致力于提高ARPPU。

当然,上述两种战略并非绝对一一对应的。因为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付费金额较高,参考的是二三线城市,并不代表没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同理,二三线城市也并非没有长尾流量可供挖掘,2017年,棋牌游戏渠道向二三四五线城市的下沉以及2018年社交电商拼多多的崛起,足以让游戏厂商明白所谓红利的消失,并不以硬件的全面铺开为标志。

3.2.3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游戏社交化任重道远

AloneorTogether?是有关游戏的一个经典二元化问题,尽管人的喜好千差万别,但整个游戏行业的网游化历史,使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更偏向于Together。即便是最为年轻的手游行业,也一再强化着“游戏即社交”的命题,一方面,主流的手游类型,已完成从一开始的单机休闲游戏到MMO和竞技游戏的转变;另一方面,即便是曾引领手游行业爆发的单机休闲游戏,如今也几乎全部添加了弱联网机制,以方便排行榜比拼、好友邀请等。

3.2.4被动游戏为主,主动游戏大势所趋

我们乐观地展望,随着政策监管的完善、游戏开发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游戏认知的转变、游戏玩家的迭代,未来的单身人群将会越来越多地出于爱好去玩游戏,而非仅仅将之作为无聊的排遣手段和其余娱乐方式的补充。而主动游戏行为的增多,又将推动整个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

3.2.5电竞:未来单身人群的主流文化

谁是主流的电竞用户?毫无疑问是单身群体!艾瑞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电竞游戏用户中,年龄在19-24岁的占比最高,为42.4%,其次为25-30岁,占比28.1%。各种调研和研究机构的数据也显示,年轻单身群体是电子竞技的主流受众。

电子竞技发展至今,早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粗略可划分为内容供给、赛事举办和内容传播三个环节。内容供给环节主要负责作为电竞赛事内容的优质游戏产品的开发与维护,比如腾讯的《LOL》《王者荣耀》,V社的《DOTA2》《CS:GO》等,正如上文所述,随着整个游戏产业的发展,单身人群的价值还会得到进一步释放。

赛事举办环节主要涉及电竞赛事的运营,经过十数年的发展,电竞赛事已摆脱“游戏营销手段”的标签,具备独立价值:1、各大电竞赛事奖金金额越来越高,据外媒GamesIndustry.biz统计,2018年全球电竞赛事奖金总额高达1.4亿美元,榜首位的《DOTA2》独占4126美元,奖金的上涨,意味着赛事本身影响力的扩大;2、各项电竞赛事的观赛人数屡创新高,LPL小组赛首日,RNG对C9的比赛,中文转播观众为1.06亿人,比肩顶级传统体育赛事;3、以往的电竞赛事赞助收入主要来自硬件外设厂商,但近年来,快消品、汽车、手机等厂商的赞助费后来居上,说明电竞赛事的商业价值越来越被市场所认可。

3.2.6二次元:最硬核的单身群体

很多调查数据都显示,中国的年轻人正在与婚姻渐行渐远,结婚意愿越来越低,晚婚率越来越高,离婚率居高不下。对不少人来说,单身并非主动作出的选择,而是生活节奏和现实压力带来的被动结果。但有这么一群人,主动单身的意愿以及实际单身率之高令人咂舌,他们便是二次元群体。

来自36Kr的调查数据显示,二次元人群中已婚人士比例仅11.06%,单身率之高恐怕没有哪一个群体能出其右。相较于三次元群体,二次元人群有几个显著特征:第一,单身是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这与玩游戏是出于无聊还是出于爱好相似,直接决定了二次元群体对单身状态的认可程度,认可程度越高,越愿意过好单身生活,所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主动单身的二次元人群没有存钱买房结婚的考虑,即便绝对收入金额低,但可支配收入占比高。

第二,宅,对三次元现实世界缺乏认同,疏离感强,沉迷于ACNG二次元虚拟世界,将精神寄托于虚拟物品、人物及手办等衍生物,线上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占比极高。

第三,死宅属性决定了二次元人群的娱乐消费行为多发生在线上,而且集中于ACNG,所以他们在二次元周边和虚拟物品方面消费意愿很高,更愿意花钱买寄托。网易、LOFTER和胖鲸智库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动漫用户每月的娱乐消费支出占其收入的25%。

目前,二次元人群的娱乐消费标的主要有两种:衍生品和游戏。先说衍生品,2017年春节期间,B站推出了2017拜年祭手办,其中0022、0033、2233号限定手办最终竞拍成功金额为:14700元、10400元、38800元,而2017年限量手办甚至拍出了98亿元的天价。尽管这一事件最终以闹剧收尾,但二次元衍生品市场正在中国野蛮生长,不少研究机构预测其未来产值将达千亿级别。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完善、3D打印技术的发展,衍生品市场势必驶入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

另一个就是游戏,速途研究院数据显示,在对二次元项目的喜好方面,48.2%的二次元人群选择动漫,排在第二的是游戏,占比16.8%,作为虚拟经济中变现效率最高的品类,游戏未来将伴随二次元群体的扩大以及付费能力的提高而持续增长。Google和凯度TNS的研究显示,二次元游戏玩家的付费意愿超过休闲游戏和最主流的MMO游戏。

除衍生品和游戏外,虚拟偶像也是未来二次元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已有初音未来等成功案例,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布局,如洛天依、言和、乐正绫、乐正龙牙、安菟、Menhera酱等,尽管虚拟偶像目前暂未实现盈利,但前景相当可期。

二次元人士的上述特征,天然决定了他们是现在和将来最硬核的单身群体,其“硬核”之处体现在:动漫、衍生品、游戏、虚拟偶像等在三次元人群看来是改善性消费的项目,对他们而言却是某种程度上的刚需,因为他们对之有着更强烈的“花钱买寄托”的需求。目前,国内二次元核心群体规模约1亿,泛二次元人群2.7亿,更重要的是,95后和00后从小受到的二次元文化熏陶远超80后,随着95后和00后的成长以及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二次元群体的规模和硬核程度还将持续提升,二次元经济将成为单身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

3.3为视频网站付费成为大部分单身青年的付费首选

3.3.1优渥的成长环境和独生子女促成了悦己型消费,为内容付费的习惯逐渐养成

70后由于成长阶段的物资匮乏在消费习惯上趋于保守,而且习惯实物消费,很难建立起为内容付费的理念。而85后-95后,也就是我们调研的主要人群,成长阶段物资丰富,大都是独生子女,消费理念与时俱进,为视频网站、网文、正版音乐等内容付费,就像买日用品一样稀松平常。根据调研问卷,一线到三线城市的付费行为中为视频网站付费的占比最高,四五线城市中为阅读付费和视频付费的比例接近,并列第一。

3.3.2年轻一代在视频网站上实现追星

四、单身群体的消费的动向:潇洒活在当下,努力打破对未来的迷茫

4.1职业教育:打开走向人生巅峰的第一扇门

23-33岁,横跨仍在学校念书或者刚刚学校毕业初入职场,至就业未满10年的人生重要转折阶段,大多数人在这一阶段实现学生到新鲜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伴随整体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更加具体细化,企业对于人才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储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加剧,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强,为了增强自我的竞争力,以适应时代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化和发展,不管求职者出于提高被录用的概率的考虑,还是在职者进行自我提升的诉求,都在强化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

2007-2017年间:④他们在此期间陆续普通高校毕业,开始求职就业。相较1985年仅有32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而言,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了495万人,是1985年32万人的16倍,就业市场的人才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后普通高校毕业上人数连创新高,2017年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了795万人,每年应届生招聘季都被称作最难就业季。

1997-2007年间:①他们在此期间陆续进入初中阶段求学,这一时期全国的初中阶段基本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毛入学率均超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由87%上升至98%;

2000-2010年间:②他们在此期间陆续进入高中阶段求学,这一时期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快速提升,由43%提高至83%;

2003-2013年间:③他们在此期间陆续高中阶段毕业,直接工作或者开始进入普通高校(包括本科和专科)求学,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持续扩张招生,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2003年为382万人,而在1985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仅为62万人,不到2003年的六分之一,2003-2013年间招生人数持续攀升至700万人,接近翻倍,同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7%上升至35%。

总的来说,85后-95后这代人经历了小学初中基本全面实现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快速发展,社会整体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尤其是高校毕业生骤增的背景下,企业对于不同岗位人才的专业知识储备、职业技能掌握,多方面素质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就业竞争压力加大,时代变化发展加速,专业对口率下降,企业要求和求职者自我要求殊途同归,不断学习进步是职业发展之道。根据智联招聘2017年发布的《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数据显示——

①整体感觉就业更难,主观压力加大,未获得offer人数占比提升: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应届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压力加大,应届生中仅有10.2%认为难度一般或没有难度,47.0%认为就业有难度,但还可接受,40.8%认为就业很难,形势非常严峻,相较2016年上升4.3pct。截止2017年4月,仍然有27.7%应届生未获得offer,相较2016年上升2.9pct。

②专业对口率下降,人岗匹配结构性矛盾仍存在:应届生中38.5%选择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相较2016年该比例上升了5.7pct,专业对口率的下降,体现出高校专业设置与企业的实际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仍存在,两者间的错位和差距其实给职业教育培训行业留下较大发展空间,职业教育更加侧重实用技能的培训,更贴近实际工作运用需求。社会快速发展中,分工更加细化,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带来新的职位需求,相比于周期更长,体系更加庞大全面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培训对于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更快,课程设置也更为灵活,有明显的补充优势。

①职业教育渗透程度:参加过职业教育的年轻人比例高达74%,分城市级别来看,不同城市级别对于职业教育参与程度都很高,其中四五线城市参与职业教育的比例略高于整体水平。

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可以分为学历及非学历职业教育,这里讨论的主要是后者。非学历职业教育提供就业所需的知识及技能培训,但不会授予学位或学历证书,而学历职业教育会在完成教育后授予学生学历证书。非学历职业教育主要包括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考试培训。学历职业教育包括职业中专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非学历职业教育的受众更加广泛,年龄从15岁至45岁,跨度达30岁,为非学历职业教育提供商提供了大量的需求及市场机会。这里讨论的主要是非学历职业教育。

虽然最近政策震荡比较大,但是职业教育一直是国家政策所支持的方向,政策风险较小。国家为促进职业教育、技工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发展,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其中重要的包括:2015年6月30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2016年12月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印发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通知》、2017年9月5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年05月0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

总结

中国经济已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现今大多数国内主流的青年消费群体,自小并没有遭受物质缺乏之苦,因此他们在消费过程中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追求;更好、更突出、更精致、更有品味的产品成为普遍需求,且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进一步深化。同时,1985-1995年出身的未婚人群,由于父母基本在职,而又尚未成家,自己挣钱自己花,让他们愿意花钱也敢花钱。因此,研究单身经济的本质就是中国未来消费行业的发展方向。

日本社会观察家三浦展把近100年日本社会的消费变迁划分为四个消费时代,在我们的证券研究中被广泛传播与讨论。日本自80年代起全面迈入第三消费时代,单身消费迅速兴起;2000年后,步入第四消费时代,共享经济、无品牌消费等开始崛起。而中国的消费市场其实更有意思,如果套用消费时代理论来看,中国现阶段其实四个消费时代的消费形态都有。但着眼于我们的研究群体来看,更多的还是集中在第三和第四消费时代,并且非常明显的大步向第四时代前进。曾经也有观点说到,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真的会变成这样吗?国金证券消费研究中心认为,会有很像很接近甚至一模一样的方面,但不会完全一样,会有结构性的差异。

首先,日本社会整体已经处在阶级固化的状态,可以说年轻人的未来已经被社会规划好了,每个人都可以清晰看到自己的职业未来甚至于人生未来,导致年轻人失去了奋斗的热情。相比之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仍在不断为年轻人孕育新的机会,虽然说机遇在减少抓住机遇的难度在提高,但改变未来的主动权仍在年轻人自己手中。同时,从人的角度出发来看,1985-1995年出身的人群,作为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独生子女相较的一代人,自小被父母甚至于整个家族贯入了全部的希望。再加上中国有着全球最高的育儿成本,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放弃奋斗向上的精神。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之下,中国的年轻人还是在马不停蹄的向前,所谓“佛系”只是对周遭事物的一种态度,而不是对自己未来的预期。

其次,中国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国家,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而且在学习之后还能玩出很多新花样,比如像支付宝、共享单车、直播(吃播、美妆)等。我们认为,在现行中国商业社会体制之下,任何从外部学习或效仿的新模式,基本都能被接受且在此基础上再实现本土化,并直接衍生出新的业态。也就是说现阶段在消费行业内一些新领域,虽然其表类似海外或日本的一些模式,但其内核更为中国化也更被消费者所接受。这样也就注定中国消费的未来会和日本有差异,比如中国有着全世界都羡慕的物流和电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移动支付。

宏观经济大幅波动的风险

国金消费研究中心认为,消费的本质是未来收入预期的体现。而宏观经济的大幅波动,将会导致消费者降低收入预期,从而打压消费积极性。尤其是对于1985-1995年出生的单身人群而言,他们的消费需求基本就是伴随收入增长而逐步提升的,即便家庭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收入预期的不稳定性也将抑制消费热情。

国内单身人群数量缩减的风险

游戏监管政策持续趋严的风险

化妆品、食品等行业爆发产品安全问题的风险

国内宠物行业监管政策趋严的风险

本文作者国金证券消费升级与娱乐研究中心-唐川团队,原标题《国金证券消费研究中心单身经济专题|单身经济崛起,消费新势力抬头》,报告略有删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7天连锁酒店能带狗狗进去住吗不同的酒店有不同的规章制度。一般大多数酒店是不允许携带宠物狗住宿的,因为宠物狗身上可能存在很多细菌,对客人的健康不利。也有酒店允许携带宠物,可提前致电酒店问清具体情况。 若酒店不允许携带宠物进入,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 1、一般好的酒店会有宠物管理部门,可以把狗狗交给酒店宠物看管部门代为照看; 2、若酒店没...https://m.yyk.iask.sina.com.cn/q/OjovPIJOcFv.html
2.猫猫狗狗宠物店电话广州猫猫狗狗宠物店生活信息·四通八达 广州 切换城市 搜索 免费发布 广州生活宠物猫猫狗狗宠物店 信息更新时间: 2024年10月28日 地址:越秀区德政北路禺西二路(近中山四路炸粉街)公交/驾车查看地图 电话:13688855820 分类:宠物 详细信息 营业时间:暂无 邮编:510000 附近公交站:农讲所总站农讲所[1.10]农讲所德政中路仓边路大东门(越秀...https://guangzhou.8684.com/c_308330
3.小华在散步过程中被宠物狗咬伤后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判决,宠物...国际级连锁式酒店是指酒店内的服务及设施已达国际级水平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独立酒店与其他形式的酒店相比,其中的一项优势在于自主性强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世界级的酒店集团,如洲际(IHG)酒店集团,在酒店的数目上,很大程度是包括了大量的管理合同在内 A....https://www.shuashuati.com/ti/08c8b8055151494385aab3c042ba74b8.html?fm=bd29fe0c627be91b5271d9209a54734556
4.微博正文不是所有的酒店都允许携带宠物。允许携带宠物的有两种,一种是超级高级的 一种是非常一般的,旺季也住不满所以允许带宠物中不溜秋的和所有连锁酒店基本都不行。之前决定去湖州,我打电话给龙之梦,问问可不可以携带宠物。客服说:我们旗下的5个酒店,只有龙之梦百花岛是宠物友好哦!我:好的我去看看!后来发现只是看看...https://m.weibo.cn/status/OrCPOpFss
5....位置示意图,地图位置,交通指引,周边酒店地址名录位置示意图 交通指引 酒店预订 相关问答 相关推荐 所在城市:北京 位置名称:宠物狗胜龙犬业有限公司 详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镇黑庄户村68号 联系电话:01013641152690 电子地图:点击查看 路线规划:如何搭乘公共交通前往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镇黑庄户村68号?本信息最后更新日期:2015-08-25,仅供出行参考。如有错误或者已...https://bj.city8.com/zhuanyejigou/12849812_FGRD_address.html
1.宠物狗带进饭店违法吗怎么处理?同时,也可以考虑为宠物寻找临时的看护保障,以确保用餐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宠物狗带进饭店的是否合法以及如何处理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时刻关注地方性法律法规,尊重饭店的管理规定,选择合适的餐厅,合理处理争议,才能让宠物与人类的幸福和谐共存,享受美好的生活。https://www.chongwugo.cn/65579.html
2.新加坡奢华客房与套房新加坡四季酒店新加坡四季酒店为无烟酒店。请注意,若发现客人在房内吸烟,我们将收取客房清洁费:客房 800 新元,套房 1,500 新元,主题套房 2,500 新元。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酒店每间客房最多可容纳一只重量不超过 11.3 公斤(25 磅)的宠物,具体视每日入住人数而定。 宠物入住仅适用于尊贵客房及以上客房。 请提前联系酒店以了...https://www.fourseasons.com/zh/singapore/accommodations
3.一般我带狗从不要求住特高大上的酒店,只要干净、能满足基本要求如洗澡冷暖风等就行。现找酒店我家的方法是:非一二线城市首先要能判断出这个宾馆有没有可能让带狗,一般品牌连锁、牛掰大酒店、政府宾馆就不要考虑了,尽量选择看起来像是私人经营的商务酒店或时尚酒店,然后和人诚恳沟通,确保狗狗不乱叫不乱尿不破坏设施...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3211544
4.5万元创业投资项目大全一般来说,办一张宠物美容月卡,价格在180元左右,一个舒适的狗窝在100元左右,每年的制装费需要200元左右,再加上护理用品,看病吃药、狗粮、玩具等多种花销,多数人在宠物狗身上每年花的钱不会低于3000元。这样粗略算来,单是宠物狗所创造的市场就有2~3亿元,如果加上耗费不小的观赏鱼、宠物猫以及一些最近颇为流行...https://www.yjbys.com/chuangye/xiangmu/535715.html
5.南京能带狗入住的地方有哪些南京能带狗入住的地方有哪些 南京能带狗入住的地方有哪些 关注我来回答 全部回答(4) 必备旅行险 Hot 志留纪 擅长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地问题 酒店详情你应该有写能否携带宠物入住,没写有就打电话去问。 展开全部 我每次旅游都是用穷游APP来找攻略、规划行程,然后预订机票、酒店。平时我也会用穷游APP约伴,找周末去...https://m.qyer.com/ask/question/4261872/answer/11377494.html
6.大事件盘点——政策篇87.北京开设首家允许宠物狗入内的商场 北京赛特奥莱购物中心是北京首家允许宠物狗入内的商场, 赛特奥莱欧式小镇的购物环境为京城商业增添了人文色彩。允许活泼可爱的宠物狗陪同主人一起购物, 让赛特奥莱又火了一把。 点评:赛特奥莱这招, 吸引了不少爱狗的消费者, 有人气, 更有人情味。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h1mp9so.html
7.连锁酒店加盟排行榜10大连锁品牌排名【连锁酒店加盟排行榜】10大连锁酒店加盟连锁品牌排名,连锁酒店连锁品牌排行榜是通过知名度,口碑,好评数,点赞数,投票数等多个数据综合得出的,让创业者更好地选择好品牌去加盟连锁酒店。https://m.jm.chinapp.com/top/liansuojiudian
8.安特卫普安特卫普中心NH连锁酒店住宿优惠Hotels.com好订网安特卫普中心 NH 连锁酒店是否允许携带宠物入住? 是的,欢迎携带狗狗和猫咪入住,总共可携带 2 只宠物,每只宠物限重 25 公斤。需要支付 每间住宿每晚 EUR 35 的宠物费。服务类动物免费。 安特卫普中心 NH 连锁酒店是否有停车场? 是的。自助停车收费为每天 EUR 31。提供电动车充...https://www.hotels.cn/ho1082840096/an-te-wei-pu-zhong-xin-nh-lian-suo-jiu-dian-an-te-wei-pu-bi-li-shi/?rooms%252525255B0%252525255D.numberOfAdults=2
9.全国公交查询最新公交车线路查询最新公交车时刻表查询旅行社 教育机构 公司企业 美容 宠物 酒店 公交 地铁 美食 电影院 高校 休闲娱乐 汽车 生活服务 医院 购物 场馆 政府机关 旅游 驾校 银行 营业厅 旅行社 教育机构 公司企业 美容 宠物 酒店 公交 地铁 美食 电影院 高校 休闲娱乐 汽车 生活服务 医院 政府...http://gongjiao7.com/
10.订单量成淘天新考核指标多平台发双11战报零售电商周报4 天猫双11消费数据显示:男人消费力首次超过宠物狗 根据天猫最新发布的双 11 消费榜单, 2023 年的双 11 数据显示,男性消费力首次超过宠物狗。在消费能力的排行榜上,男性消费者的消费终于超过了宠物狗。数据显示,排在男性消费者前三的分别是公路自行车、电竞产品和冲锋衣。 https://www.ebrun.com/20231112/534027.shtml
11.乘客千元托运宠物狗航班上吐血身亡或按斤赔偿图为:宠物犬萨摩耶吐血身亡身上沾满血迹 9日,青岛市民苑先生通过微博反映:乘机从海口回青岛经停武汉时,他托运的一只萨摩耶犬Kevin被发现吐血死在货仓专用狗笼内。昨日上午,两名海航工作人员已陪同苑先生飞赴青岛为狗做尸检。 苑先生是国内一家连锁酒店总经理。去年冬,他全家从青岛乘飞机到海南度假,并将家里养的一只...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5/id/1291477.shtml
12.医疗服务提供方式11篇(全文)丽思卡尔顿酒店以婚礼酒店著称,其推出豪华的“皇家婚礼系列”,包括了由劳斯莱斯轿车组成的壮观入场、顺流酒泉的香槟塔、皇家主题的婚庆蛋糕以及30 分钟的绕英租界马车游行(一次马车游行的价格为5 万人民币)。 宠物心理医生 百星酒店为客人的宠物狗提供针灸疗法,甚至灵气疗法。酒店还配备了室内宠物狗心理医生,以便于住客...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fm4ejye.html
13.咪宿宠物店儿·宠物寄养酒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咪宿宠物店儿·宠物寄养酒店服务:?.? 环境:?.? 划算:?.? 群力地区宠物店 营业中登录后查看营业时间群力滇池东*** 到店商户优惠 商家团购套餐 ¥** 打开大众点评App查看问大家 (6) 今天营业么 0个回答 8kg短毛狗洗澡多少钱一次啊? 0个回答 打开App查看全部6条问答 小伙伴...https://m.dianping.com/shop/5926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