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考入清华物理系,23岁以全国第39名的成绩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读书,29岁即获得麻省理工的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互联网教父。他创办公司的时候,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当今互联网大佬都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弟,他就是搜狐CEO张朝阳
1996年,张朝阳准备创建爱华特公司,也就是搜狐网前身,从服务器托管到建网站,从热连线到超链接和导航,搜狐一步步站稳了脚跟,张朝阳也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人,当时中国互联网的神级人物。
1999年李彦宏还在拍《走进硅谷》的记录片,马云遭遇两次创业失败后,带着团队在北京的小酒馆痛哭,欲从此告别北京。
被他拒绝的还有一个人,马云,当初马云和古永锵同时面试搜狐的运营官一职时,张朝阳想都没想就选择了古永锵,将马云刷下去。
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他与网易的丁磊、新浪的王志东合称网络三剑客,这三人中,张朝阳年龄最大,发展最顺利,也最为成功。
他时他手下人才济济,鼎盛时期荟聚了龚宇、古永锵、李善友、韩坤、王小川、陈一舟等10多个业界数一数二的精英为他打天下。
就像他后来反思时所说的,因为成名太早、太狂傲、太醉心于自己的成功,而丧失了野心和判断力,导致他错过了互联网最大的两次机遇,完美的避开了所有风口,从此公司一落千丈,活生生将一副四个二带两王好牌打烂。
事业上取得成功之后,张朝阳就成了影子CEO,他不再谈工作,甚至不回复高管短信,公司事务几乎全部由几位高管打理,这是明显的“懒政”,也可以说是放权,以至于后来他那些高管们回忆起他时大为感叹称“再也找不到如此放权和信任员工的老板了”。
之后的张朝阳变开始“进军”娱乐圈,他频繁接受记者采访,半裸登上时尚杂志封面,带领孙楠等明星攀登西藏雪山,或者到三亚去玩游艇,和女明星传绯闻,经常参加明星聚会,流连于三里屯、后海的酒吧,或者索性在北四环的搜狐媒体大厦顶层开私人聚会。
那时的他十分高傲。不仅拒绝了腾讯,也两次拒绝了新浪的合并请求,宁愿后来与新浪痛苦地在门户、微博等产品线决斗。
2009年,在新浪推出微博之时,张朝阳有所触动,他也推出搜狐微博,表示“投入上不封顶”,并利用他半个娱乐圈人的身份,邀请苏有朋等200个明星、大咖加入,包括在微博上直播汪小菲的婚礼。可惜,最后还是败给了新浪。
新浪网衰落后,推出了新浪博客,然后新浪微博崛起,成为当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全民产品。今天新浪总市值已达到300亿美元。
而搜狐,市值仅为12亿美元,知名度跌至谷底。
另一边,被不断拒绝之后的马化腾从封闭走向开发,并通过投资、收购、兼并等方式一步步构建起4万亿的企鹅帝国。
马云则在别人看来绝对不可能成功的B2B业务上大放异彩,然后把触角伸向C2C,并通过免费方式一举将掉强大的Ebay挤出中国,建立起3.6万亿的电商王朝。
李彦宏颠覆的是信息流,并通过竞价排名的独门秘籍,挤入互联网第一梯队。
中国互联网形成BAT三足鼎立的局面,触角无所不在,再没有搜狐什么事了。
曾经无比辉煌的搜狐视频因为没有BAT财大气粗,而滑落至第二梯队。搜狐新闻客户端,与今日头条、腾讯的差距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搜狐也面临人才大量流失。原COO王昕、原CFO余楚媛、原搜狐视频CEO邓晔、原搜狐网总编辑刘春等高管相继离职。
2012年,张朝阳终于撑不住了。在爬完一次雪山后,抑郁症终于爆发,他说“我什么都有,我却活得比谁都痛苦。”他由此开始长达三、四年的闭关、出关。
2016年,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媒体评马云马化腾等十位互联网大咖,张朝阳排名垫底,从曾经的大佬变成了“小弟”。记者问他,排名垫底有没有焦虑,他回答称:我也不是特别在乎钱够用就行,市值什么的只是分分钟的事。
他说,非常后悔错过了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这两大机会,但是搜狐有搜狐新闻、搜狐视频、搜狗和游戏四个业务线,仍然是一盘好好棋,并放出豪言壮语:“三年,要让搜狐重回互联网中心!”。
于是,他非常努力,每天只睡4个小时、体验自家产品、学英语、做直播、锻炼身体,走出抑郁症阴霾。
如今,三年之期将至,搜狐发布2018年开年的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归于搜狐公司的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为9300万美元,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摊薄净亏损2.39美元,已连续第10个季度出现业绩亏损,股价也跌至11年来的新低,看起来是离互联网中心更远了,不禁令人唏嘘。
而张朝阳却镇定地解释说,搜狐在2018年Q1平稳开局,受良好的搜索和游戏业务表现提振,当季收入高于之前的预期,他说,搜狐在精简组织结构和大幅消减视频内容成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或许,现在对搜狐或张朝阳下论断都为时过早,成败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不妨如孙宏斌所说,给予创业者更多的空间和包容,不盖棺不定论,毕竟张朝阳手里确实有副不错的牌,日后怎么打,全看他自己,但“三年回归论”肯定是要被打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