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位于福州市南郊红星农场里的一个水果储存仓库,仓库里堆满了成箱的橙子,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霉味。
记者:这么重的霉味!几名工人把一箱箱的橙子去掉保鲜袋。记者:这是干吗?工人:这脏了,要换袋子。记者发现不少拆出来的橙子都长出了霉斑。这些已经发霉的橙子用来做什么呢......记者:这剥了干嘛?工人:剥了以后,打扮一下。
老板则拿出一个小药瓶挑出一些红色粉末,倒进一盆无色油状液体里进行调和。盆里的油状物很快就变成了深红色,这种深红色的油状物被涂抹在盆子里的海绵上。随后,晾干了的橙子被放进了盆里。
据老板介绍这么做是为了给橙子打蜡上色。这种红色的粉末是一种色素,而这种油状物则是石蜡。
加了明矾就能使甜蜜素、味精、酒精、水分等快速渗入到桃子果肉里,既能增加重量,又能使还没成熟、味道酸涩的桃子变得清脆香甜。
专家:明矾是不能加的,为什么呢?我们前几期节目已经谈到过,很明确,因明矾当中含有铝,这种物质能影响小孩的智力,除此之外,这整个制作的方式,这个水,其中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杆菌一定超标。所以往往会造成我们的消费者腹泻。
2.医卫材料杀机四伏
河南省长垣县丁栾镇被称为中国的“卫材之乡”,是我国卫生材料的主要集散地之一。但是记者在丁栾镇采访时却发现,这里的卫生材料批发市场冷冷清清,很多店铺都大门紧闭。我们决定跟随马老板前往加工点去看看。在一间小屋里,一个妇女正在缝制手术衣。
在丁栾镇,记者随后对十几家生产卫生材料的加工点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这些加工点都是家庭作坊,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都很差。在一家生产棉签的作坊里记者看到,盛装竹签的口袋竟然是盛装化肥的编织袋。棚顶上挂满了棉絮和灰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生产无菌卫生器具的车间要设置换鞋室、外衣室,盥洗室、空气吹淋室和空气调节净化系统。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丁栾镇生产卫生材料的作坊根本不具备这些生产条件,但是生意却越来越红火。
3.瓜子
太平街市场是安徽省蚌埠市最大的瓜子批发市场,这里销售的瓜子品种繁多,倍受消费者喜爱。这家摊主向我们介绍,这些瓜子都是当地加工的,与其他地方生产的瓜子相比,由于卖相好,颜色鲜亮,而且不容易受潮变软,所以一直卖得很好。
在蚌埠市真香炒货厂记者看到,仓库里堆满了用来加工瓜子的原料,上面落满了灰尘。老板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加工的是白瓜子。一名工人往正在煮瓜子的锅里倒进了一种白色粉末状的东西。记者:你放的这是什么东西?工人:明矾。记者:你这锅放多少明矾?工人:随便放多少!据这名工人介绍,用明矾煮瓜子是为了使瓜子不容易受潮变软,保持好的口感。
如何鉴别:瓜子生产工艺专家来明乔:消费者在购买瓜子的时候,如何鉴别优质的瓜子与加了滑石粉的、石蜡的瓜子呢?就拿西瓜籽来说,我们首先看它的外观,优质的西瓜子中间颜色是黄色的,四周是黑色的,两个颜色界限非常分明,劣质的产品它往往表面颜色模糊不清,同时一些加了滑石粉、石蜡的瓜子呢,他表面还有白色的结晶(物),因此它会有比较滑的感觉。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这里是两堆瓜子,当我们慢慢地抬起这个平板的时候,当这个平板达到45度左右的时候,有滑石粉的一堆瓜子就(滑)下去了,而好的瓜子它还是不动的。
4.勾兑黄酒
绍兴黄酒是我国黄酒类的代表,它以醇香质厚,口感好而闻名全国,记者在浙江绍兴采访时发现,这里绝大多数厂家都能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生产合格优质黄酒。但在当地的湖塘酒厂,记者却发现,他们厂生产的黄酒和别的厂家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记者:师傅你怎么用嘴吸啊?工人:不用嘴吸怎么能流出来呢?流不出来。记者:用嘴吸卫生吗?工人:不卫生那也没什么办法,把酒搞出来,不用嘴吸流不出来,是不是。
工人正在往酒池里兑自来水。这个酒池的能装3000公斤左右的黄酒(用棍子量)。但是记者用棍子丈量后发现,倒进的黄酒的深度还不到酒池深度的四分之一。既然兑水是为了降低黄酒的酒精度数,那么为什么在兑水之后反而加入大量的白酒和酒精呢?技术员最后向我们道出了实情:兑水其实就是为了提高产量,水卖出了酒价钱,但是由于兑水太多,所以不得不加入酒精和白酒提高酒精度。兑了自来水的黄酒口感和颜色比纯粹酿造的黄酒差了许多,因此还要进行特殊的勾兑。技术员开始调酒的颜色。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黄酒调制时除焦糖色外,不得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不过,为了把兑了自来水后淡而无味的酒调出味道来,还要加入各种各样的添加剂。记者发现,用来溶解甜蜜素和盐的水竟是用来泡酒瓶的水。
5.工业盐泡菜四川泡菜听起来是一种不起眼的小菜,其实它和四川火锅一样,很有名。四川泡菜可以直接吃,也可以作为配料做成酸菜鱼等其他的菜来吃,味道好,还下饭。在四川,家家户户几乎哪天都离不开泡菜,可现在有一位泡菜厂的老板跟我们说:他们根本不吃自己做的泡菜,只给外地人吃。难道是他们改变了多年的习惯?记者:这水咋是这颜色的呢?工人:那个是兑的,它就是防烂的(药)。老板:这是用开水兑的,苯甲酸钠。根据国家标准,泡菜的加工过程中,苯甲酸钠的用量不得超过万分之五。但是这家厂的用量却超标了六倍。工人直接用手把切好的泡菜、煮好的配料和保鲜水在一个大盆里充分的搅拌,再经过分装、封口就可以上市了。
记者: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虫子?老板:腌(泡酸菜)的时候就有虫子,打了药就没有了。过了一会,一名工人开始向腌泡菜的池子里打药。这名工人还告诉我们,为了防虫子,泡菜在出厂前每隔几天就要打一次药。记者:这属于农用的杀虫剂,是吧?工人:对,(这是)低毒的。这种“药”是什么呢?工人和老板都说不知道。
6.平遥牛肉
说起山西平遥,那可是天下有名的古城,而平遥牛肉就是这座古城当中有名的招牌,它以独特配方、独特的生产工艺而为人称道,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平遥有一位老板说,他的加工点里,不管是什么肉,都能把它加工成所谓的“平遥牛肉”来。不用牛肉也能做出牛肉来?这可够绝的,咱们一块来看一下。
他向我们透露,把这些骡马肉和牛肉掺在一起进行加工,生产出来的肉当作牛肉卖,神不知鬼不觉,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他说,用骡马肉做牛肉算不了什么,关键是看用什么技术,只要技术过硬,无论是什么肉,经过他这里加工,都能做成所谓的平遥牛肉。为了弄清楚这位老板引以为豪的神奇技术,第三天,记者再次来到这个加工点,院子里堆满了分割好的肉,一部分是牛肉,而更多的则是骡马肉,老板在一旁正往这些肉里注水。
记者:这刚打完水呀?老板:刚打完药。他告诉记者,往肉里打的并不是普通的水,而是自己配制一种特殊的药水。眼看着锅里的药水用完了,老板拿来了一个袋子,往锅里加了一些黄色的粉末,他说这就是用来调配的药,是他这里做掺假牛肉必不可少的东西。
记者:这个是什么?
老板:这是让别人悄悄带来的,抓住了要罚款的,是私盐,根本就不让卖。老板:盐是国家统购统销的,我们用的盐可以说是私盐。
7.老陈醋
共同打造有质量的生活,这里是《每周质量报告》,大家好。我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提到醋,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酸,除了酸,还有什么味道呢?河南的一位消费者竟然在醋里吃出了发涩的味道,还吃出了刺鼻的感觉。这是什么样的醋呢?这种醋又是哪儿生产的呢?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有食醋生产企业近100家,年产陈醋、老陈醋在10万吨以上,被称为中国的“醋都”。闻名全国的山西老陈醋的生产基地——山西水塔集团就位于离县城不远的孟封镇。在孟封镇西堡村我们找到了老醯儿醋厂,这里离水塔集团不到一公里。在老醯儿醋厂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厂里的老板,据他们介绍,厂里生产的都是酿造食醋,2003年9月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敢跟“水塔”牌相媲美。
记者:为什么要加色素技术员:陈醋的颜色应该是深色的,这个原醋颜色太淡。记者:加了色素颜色就深了,像陈醋似的。
记者:你用嘴裹该多不卫生。你用嘴裹卫生吗?工人:卫生。怎么不卫生?记者:卫生啊?工人:卫生。正文从洗瓶、灌装、到贴标、包装,都集中在这个仅有七八十平米的房间。车间里杂物堆积。“食品安全”标识也被丢在地上,任工人践踏。
8.火锅底料
朝天门小食品批发市场是重庆市最大的食品批发市场之一。在这个市场里,出售的各类食品中,就有当地的特产:火锅底料。据了解,在重庆市,生产这种袋装火锅底料的厂家虽然不同,但包装却很相似,大都标有"重庆特产","重庆火锅,麻辣烫"等字样。这里的老板告诉记者,火锅底料质量的好坏,很难从包装上看出来,但是可以用手摸出来。记者:凝固剂是什么东西?老板:凝固剂是增加硬度的。这位老板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才含糊地透露了一点其中的秘密。记者:凝固剂是什么东西?老板:化工原料。
生产火锅底料的原料,主要有牛油、花椒、豆瓣、香料等等,有的厂家为了降低成本,甚至用人工香精替代天然香料。
记者:这个是什么?刘鑫食品厂老板:这个是食用(石)蜡。记者:就是石蜡!
记者:石蜡一般起什么作用?工人:增加硬度。记者:硬度?工人:对!刘鑫食品厂的老板虽然承认在火锅底料里添加了石蜡作凝固剂,但是又解释说添加的这种石蜡是可以食用的。
9.饺子
天津兴达食品厂其实就是一家小作坊。外边的一间小屋,算是绞肉车间,里面灯光昏暗、墙上落满了灰尘。一台绞肉机和几口大缸是这里的主要设备。这位戴眼睛的年轻人自称是厂里的技术员。他说,他们使用的猪肉都是杀猪时丢弃的下脚料。
记者:这是什么肉?技术员:用刀划下的下脚料,杀猪的不要了。
记者:你怎么用手搅拌呢?技术员:手比棍子得劲,棍子面积小,手还灵活。记者:这样卫生吗?技术员:卫生,什么东西不是用手做出来的,吃的东西都是用手做出来的。
操作台上落满了灰尘,工人只是擦擦了事。这里的生产过程完全是手工操作。用来生产饺子的双手,工人也懒得洗洗。记者:怎么不洗手啊?工人:我们自己又不吃。
正在包饺子的几个工人也都说,她们没有洗手的习惯。土制炉子里冒出的烟灰,把小屋子搞得尘烟飞扬、乌烟瘴气。这位工人还在吞云吐雾。记者:你抽烟烟灰掉到饺子里怎么办。工人:没事,一和,照样吃。
10.大米
我国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地市场上查出“毒大米”数百吨,根据部分省公布的“毒大米”样本检验结果,所抽检样本的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均严重超标。
令人惊心的毒大米
一处非法加工大米的仓库
原料米已霉变发臭米中布满蛹丝
整车的有毒大米没准那天就进了咱家的厨房
11.香肠
长虹食品大市场是南京市有名的副食品批发市场,春节日益临近,在位置显眼的香肠批发点前,摆满了各种色泽鲜艳的香肠。大批的香肠还在不断地装卸着,生意很是红火。但是记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的香肠不仅价格差别很大,而且有的香肠价格比猪肉还要低很多。
为了了解这些香肠的质量究竟有什么差别,按照摊主提供的地址,记者直奔江苏省泰兴市,在紧邻泰兴市的南通市如皋县城公路边的一个加工点,工人对我们的突然出现很是戒备。记者:你们这一天能烤多少斤香肠啊?工人:不知道,那你得等老板来(谈)。记者随后来到不远处的一家冷库。远远地就能看见,工人正从冷库里往外抬着碎肉。车间里,工人正用铁锹把地上的肉泥铲进铁桶,院子里已经晒了一些香肠。在另一个车间里,满地都是猪头和碎肉。
这些碎肉就是槽头肉,槽头肉是猪舌头后面的肉,老板告诉记者,他们这一带不少加工点都用槽头肉做香肠,而附近的泰兴市有一个叫野竹村的地方,几乎家家户户都用槽头肉做香肠。按照老板的指点,记者来到了30多里外的野竹村。当地人告诉我们,野竹村做香肠是远近闻名的。记者随意走进一家加工点。老板拿出好几种香肠,让记者分辨好坏。老板:你是分辨不出哪个是好,哪个是孬的!记者:你这个好坏(香肠)怎么区别?用料不一样吧?老板:对,用料不一样,淋巴都到槽头里去了。
亚硝酸钠在食品加工中主要作为发色剂和防腐剂使用,它的最大用量为每千克加0.15克,而老板在500斤肉里就加进去了100克亚硝酸钠,超过最大剂量的两倍多。但是老板也知道亚硝酸钠加多了不好。老板:这个东西(有)剧毒。随你多好的身体吃这么一点就死了。
接着老板又从柜子里拿出来一个红红的瓶子,往桶里又倒了一些红色粉末。记者:这是什么呀?老板:食品红,调色的。老板把水桶提到操作间,接了一桶水。随后整桶的食品红溶液被泼到池子里的肉馅上。工人迅速地开始搅拌。灌好的香肠拿到架子上去晾之前,还要到放进门口的大盆子里,浸一下,工人说这种特殊的处理是为了防虫。工人:(香肠)容易粘苍蝇。记者:那你们怎么办?工人:用药水来(防蝇),用打蚊子的药水一打(在水里)就不粘了。
虽然院子里苍蝇到处乱飞,但是用药水浸过的香肠上,却一只苍蝇也没有。几只死苍蝇散落在装着药水的盆子里。晾晒一阵子后,香肠被送进了用砖砌的、简陋的车间里进行烘烤。
老板还介绍说,他这里的肉还算是不错的,村里还有一些加工点做香肠用的肉,比他用的还差得多,有的根本就不能吃。按照老板提供的线索,记者又来到野竹村的另一个加工点,看看老板说的“不能吃的肉”究竟是什么?加工点里,几名工人坐在窗子底下分割肉。院子里到处堆着成堆的肉块。
12.毛发酱油
记者:什么地方收过来的?工人:全国各地都有。记者:天天都要卸货?工人:天天都卸。经过简单分拣,这些污秽不堪的毛发不再作任何处理,就直接被送到机器里打松,然后打成包拉去投料。随后,记者又跟随拉毛发的板车来到了生产氨基氮液的投料车间,一名工人正大把大把地把送过来的毛发塞进反应釜里。
记者:酱油的标准是固定的吧?副厂长:是有标准,用这个配啦。这个颜色不是可以吗。据他介绍,这种粉按1比3的比例兑水溶解后,就还原成了氨基酸液。用它来配制酱油,除了能迅速扩大产量外,与酿造酱油相比较,用氨基酸液配制酱油至少可以降低一半以上的成本,因此,一些做酱油的企业和"新生源"建立了长期固定的业务关系。
13.乡吧佬
浙江温州市的苍南县,以生产卤制熟食闻名省内外,这里生产的卤制食品有鸡腿、鸡翅、鸡蛋等,品种繁多。记者在当地的市场上采访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的卤制熟食厂生产的品种虽然各不相同,但产品的名称却惊人的相似,有叫香不佬的,有叫鲜巴老的,还有很多厂家都叫乡巴佬。据当地人介绍,因为在苍南县最早生产这类卤制品的厂家用了“乡巴佬”这个名称,以后大家群起效仿,久而久之,“乡巴佬”就几乎成了当地生产的卤制熟食的代名词。据了解,在苍南县专门生产卤制熟食的厂家有上百家之多,主要集中在县城灵溪镇和附近的沪山、桥墩等镇。在灵溪镇,记者来到了华都食品厂,这家厂是苍南县中等规模的卤制食品加工厂。院子中间堆放着冷冻的鸡腿和鸡翅,很多包装袋已经破损了,工人们很随意地在上面踩来踩去。在卤制车间里,卤好的鸡翅掉在了沾满油污的地上,又被工人捡起来,扔回锅里继续加工。
记者来到沪山镇,走访了十几家食品厂,看到一些厂家连起码的防尘、防蝇措施都没有。记者:这边怎么这么多苍蝇?温州市苍南县沪山佳利食品厂老板:苍蝇当然有一点记者:那不影响卫生吗?老板:稍微有几个没关系,自己家里也有苍蝇。
身在中国无法改变,唯一要做的是适应环境老板告诉记者,卤制食品的味道主要来自这些添加的佐料,产品的颜色也很重要,如果调得不好,就会很快褪色、变色,卖不出去,所以颜色一律要进行特殊的调制。他还介绍,在苍南县,卤制的鸡腿和鸡翅主要有红色和黑色这两种颜色。老板:价格也一样,口味也一样,卤料都一样,就是颜色不一样。那么,这两种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呢?记者:这一锅都是黑的对吧?老板:对!记者:这黑的是怎么调的(色)?工人:用黑的糖色。在佳利食品厂的车间里,一位工人指着一个盛着黑色粘稠液体的塑料桶,告诉记者,那里面就装着老板所说的糖色。
记者:学名叫什么?老板:学名叫酸性橙。记者:平时是做什么用的?老板:涂墙壁也可以的涂料染布。酸性橙一种化工染料,主要用于皮革纺织物的染色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随后,记者再次来到佳利食品厂调查,在卤制车间里,一名工人正在稀释酸性橙。用工业染料染出来的鸡腿、鸡翅,看起来果然色泽鲜艳诱人,经过真空包装后就可以出厂了。记者:现在产品销到哪几个省?老板:南京、义乌、杭州。记者:平均一年销多少?老板:(一年)产值五六百万。这位老板还介绍,现在卤质品原材料供应紧张,又到了年底的销售旺季,他们的产品已经是供不应求,在南京、杭州等地的超市里已经脱销了。经销商:销得特别好,我们家货都销空了,现在拿货也拿不到,价格涨得吓死人!
14.米粉
这就是用陈化稻谷加工出来的大米,专家指出,陈化米中的黄曲霉菌代谢会产生黄曲霉素,而黄曲霉素是一种剧毒物质。黄曲霉素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而且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致癌性。这正是国家不允许陈化米流入口粮市场的主要原因。工人告诉记者,由于陈化米颜色发黄,外观上与新大米的差别十分明显,因此他们这里的陈化米都要拉到别的米厂里经过加工才能往外卖。
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这位老板告诉我们只要添加一种化工原料,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让又黑又黄的陈化米制成又白又亮的米粉。经过了几天的观察,记者发现,工人们在加工米粉时,每次都要把这个水桶里的白色液体加入米浆当中。这种液体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老板告诉我们,这就是他们使用的化工原料,他还说这种原料原本不是液体而是固体,随后一名工人从屋子里拿出了几块白色的东西,扔进桶里溶解。
15.腐肉猪油
记者:(你们)炒菜也用这种油吗?老板:炒菜不用。记者:你们自己吃这个油吗?老板:我们吃花生油,不吃猪油!
16.红薯粉条的“新”工艺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是我国南方红薯粉条的主产区之一。在县城的城东和黄土铺镇一带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红薯粉条加工点和工厂。这些加工点生产的红薯粉条通过县城的集贸市场批发到全国各地。记者在这里采访时发现,在每一个摊位上,都摆放着几种不同颜色的红薯粉条。这里的老板告诉我们,这些不同颜色的红薯粉条是有差别的。另一位老板也向记者透露,他们当地人只吃一种颜色深的红薯粉条。虽然这种粉条看相不太好,但却是正宗货。而那些看相好的红薯粉条都批发到外地,当地人从来不吃。
17.宾馆用品“地下”造
18.注水有新招肉牛变“水”牛
共同打造有质量的生活,这里是《每周质量报告》,大家好。在8月31日的节目中,我们栏目对安徽蚌埠市一些果冻厂家生产劣质果冻的情况做了报道,节目播出后,当地政府成立了联合调查组立即查封了3个果冻生产加工点;同时对全市果冻生产和销售市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顿。山东省聊城市每年屠宰的肉牛有五六十万头,市区附近的茌平县洪官屯乡有一家屠宰场,在当地颇具规模,这里每天车来人往,生意很是红火。老板:我这里一个孬货也没有,我狠把质量关,所以我的客户拉回去一百个放心。老板:这里的牛肉是最好的。她说我们这里牛肉是全中国一流的,最好的牛肉。
在屠宰场记者看到,工人正在先将一根1.8米长,比大拇指还要粗的塑料管,通过鼻子插到胃里,然后接通水管。记者:这是干什么?工人:在洗胃,洗胃。记者:洗胃,为什么洗胃?工人:胃里脏,你看这些脏东西是从胃里出来的。
几个小时后,这些接受“洗胃”的活牛,肚子被灌得滚圆滚圆的,四脚朝天,直翻白眼,发出痛苦的哀鸣。面对已经是奄奄一息的活牛,屠户们仍不肯罢手。他们接着将一根十多厘米长,小拇指粗的锋利的钢管插入牛的胃里。记者:那是什么东西?工人:这是放气的,你知道吗肚子里有气。
但是这些被灌了一肚子井水的活牛,根本来不及消化,就已经奄奄一息了。那么屠宰场给活牛洗胃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位老板最后向我们说出了其中的秘密:所谓洗胃,就是为了增加牛肉的含水量。一头300公斤重的牛经过“洗胃”,要灌进100公斤左右的井水,宰杀后能有大量的井水残留在体内。
记者:这个牛肉的含水量能达到多少?能不能达到15%?老板:最高18%。咱们这个是15%、16%。记者:你的含多少水?老板:15%。你把我的牛肉拿回去解冻,一件是50斤的牛肉,解冻完了,剩下42斤半。屠宰场的老板说,他们这里各种手续齐全。老板:动物检疫合格证,卫生许可证,防伪标签,地税局,动物检疫站都有。老板:消毒合格,产品质量合格,全中国没问题。老板说,他们给活牛灌水,已经有五六年了。在聊城市给牛灌水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离开茌平县,记者随后对东昌府区、高唐县、阳谷县等地的十几家屠宰场进行调查采访后发现。给活牛灌水的现象十分普遍。在高唐县鲁西肉类营销大市场记者看到,活牛在宰杀前都要灌水,宰杀后还要通过动脉血管再注水。这头牛被注进了一桶水,但屠户连留在管子里的水也不肯放弃,高高地举着水管,努力里将残留在水管里的水注进牛的体内。
19.精心炮制的“黑”木耳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法商贩制售木耳的厂房条件简陋,卫生状况也极其恶劣。不法商贩为了使他们用低价收来的木耳更像东北优质木耳可谓“煞费苦心”,他们不但用剪刀将这些大木耳修剪成东北木耳的形状。而且用劣质墨汁着色,使其看起来乌黑发亮。另外,为了增加木耳的重量,不法商贩还在木耳中加入了一种叫料子的东西。山东枣庄的杏花村干货市场上又发现了价格极为低廉的黑木耳,一般情况下,一斤黑木耳是三四十块钱,而在这个市场上却只卖四五块钱一斤,我们先来“见识”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黑木耳。这个专门经营各种干货产品的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木耳集散地之一,记者看到,在这个市场上,绝大多数摊位都有木耳出售,而且有很多摊位都标称自己是东北木耳的直销点,这里的木耳价格十分便宜,在其他地方二、三十元一斤的木耳,在这里一斤只卖几块钱。
专家:是的,大部分都是用硫酸铜和硫酸镁来增加黑木耳的重量,因为黑木耳的特点是它的吸溶性很大,很多其它(物质),包括糖、盐都能吸收进去,而这个硫酸铜和硫酸镁这两种物质,一个它比重大,第二个也很溶于水,因此它放到水里以后,黑木耳泡发的时候,就把硫酸铜和硫酸镁吸收进去了。主持人:那么硫酸镁和硫酸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专家:这两种东西是化学东西,硫酸铜它本身是有毒的,一般用在杀虫剂上,杀菌、杀虫剂上。主持人:作杀虫剂的一种原料!
20.慢性杀手——涂改液
现在不少中学生的铅笔盒已经不放橡皮了,取而代之的是涂改液。因为涂改液用起来方便,而且覆盖力很强,但涂改液涂改了字迹,却留下了某些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如果长期使用涂改液很容易造成慢性中毒。涂改液不像胶条一样容易把纸撕破,也不像橡皮那样对钢笔、圆珠笔束手无策,它方便、快捷、干净、覆盖力强,被学生们当作是改正错误的好帮手。涂改液确实是有害的,因为它是一种化学的合成物,这里面危害性比较大的首先是:对二甲苯,长期的使用可以对肝脏、肾脏等等造成长期的慢性的危害,甚至于有的少数的孩子还会引起像白血病等等症状。其次是各种各样的卤化烃。包括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等等,这些化合物对眼睛有很明显的刺激,经常使用会造成流眼泪、眼睛发红,个别的还会造成恶心、呕吐、浑身不舒服,甚至于造成一些更严重的长期的危害。
21.病死猪肉登场美味腊肉出炉
在湖南省湘潭市南盆岭蔬菜批发市场,每天都有一些人总趁着夜市卖东西,一般都从凌晨一两点开始到六点左右就撤离,他们卖的是湖南人爱吃的腊肉,腊肉干嘛要半夜里卖呢?记者:这肉都变绿了。老板:这肉也臭了,把这排骨打开,里面的肉也臭了。尽管肉已经明显变质,但两袋肉还是以每斤一块五的价格成交了。据记者了解,湘潭市场上冰冻肉的平均价格都在三块以上,那么这么便宜的肉是哪儿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