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希尔顿会员夜不归宿被扣3000元”的新闻霸占了热搜榜一,引发了极高的讨论度。
一名希尔顿钻卡会员在入住北京王府井希尔顿酒店时,订了6间夜客房,但酒店发现他本人并未回房入住,便在退房时扣除了汤先生三千元押金(500元/间夜)。
此事件引发争议,大多把矛头对准酒店。但是这类事件的发生,其实酒店也有自己的苦衷。
各大国际酒店集团都在重点打击以代定为名的房贩子,但没有合法实际的证据,容易出现这种“有口说不清”的情况。
酒店控常说的房贩子,就是指酒店代订。他们以高等级会员身份,拿到酒店最优惠的价格,再转手卖给其他用户住。既可以保住高等级会籍权益,还能赚差价。
在社交媒体发达当下,如何管控房贩子,也成了酒店最头疼的事儿。
01
找房贩子代订,
吃的亏还不够吗
在社交媒体上,你很容易遇到房贩子。低价订酒店、保证升级、还送早餐和行政酒廊,各种诱人的条件看着很诱人,却有很大概率是他人代订。
MISS的朋友之前在网上找了一个酒店预订,卖家告诉他客房会提前帮忙开好,到店后报房号登记入住,但切记只能一个人去。
她只能让老公和小孩先在电梯间等候,领到房卡进房间一看,电视屏幕上赫然显示“欢迎X先生与Y女士入住”,她们一家哭笑不得,才发觉遇到房贩子倒卖了。
这就是最常见的“同住人代订”,也是当下酒店们严厉打击的目标,一经发现会员并非实际入住人,处罚结果相当严重。
但总有人明知是违规操作,仍然想为了各种权益赌一把。MISS的朋友遇到过这种糟心事,她在网上找了某集团高级会员帮忙加持某奢牌酒店,一番操作后拿到套房和早餐,顿时觉得赚翻了。
然而当晚,她收到前台致电,告知其违规使用会员权益,需要按照日历房价格补交全款继续入住,否则将被请出酒店。
此时夜已深,她只能支付四千多元的房费以免无处可去。至于那名卖家,在联系无果反遭一顿抱怨后,直接把她拉黑了。
还有部分房贩子会提前把办好的房卡给你,并告诉你千万别去前台办手续,退房后房卡留在客房即可,俗称“房卡房”。
房卡房弥漫着强烈的“偷感”。小冰箱是锁着的,行政酒廊是万万不能去的,去泳池健身房登记时要写别人的名字……
以至于发现客房有故障、东西落在酒店了都不能声张,得小心翼翼地找房贩子处理,生怕被酒店发现“人不对板”受到处罚。
并且,这类代订可能会有安全问题。由于使用他人身份入住,登记人可以随时补办一张房卡进入客房,万一出现意外,损失难以设想。
02
高卡门槛降低,代订泛滥
近些年,各大酒店集团力推自家会员体系,为酒店代订的滋生提供了沃土。
希尔顿集团在各个促销节点推出“一住升金”套餐,住一晚直接获得集团金卡,近期更是频频送出钻卡体验,注册即可领取。
凯悦环球客年度奖励
万豪的8晚白金挑战、Q1双倍房晚,让本需要住50晚才能达到的白金卡变得轻而易举,不定时的闪促送积分活动鼓励会员们刷房保级。
就连一向对会员管控严格的凯悦,也在开放了20晚直升环球客会籍后,又在今年继续加码房晚达标权益,还允许赠送高卡待遇体验。
大集团高等级会员享有的待遇也是相当丰厚,MISS身边不少万豪大使、凯悦环球客打趣说,自己每次住酒店都是升级套房,都没见过基础房啥样。
大集团们越来越卷,降低的门槛让高等会籍人数愈来愈多。随便进一家国际集团酒店,高卡会员的数量可能比普通客人还多。
在会籍权益带来的差价利益下,不少人选择成为代订。此外,很大一部分会员并没有足够的入住需求,只能依靠代订的房晚数艰难保级。
他们手持三四个集团的高等会籍,每日在平台上接单,穿梭于各个酒店之间,和前台交涉迂回,在保级的最后一晚达成后长吁一口气—终于不用再住酒店了。
更资深的代订会选择从五花八门的渠道赚取集团积分,出售积分房以赚取高额差价。
譬如马尔代夫华尔道夫度假村,是希尔顿集团的“烧分圣地”,使用积分兑换的价值仅有现金价格的零头,是房贩子们最爱出售的酒店之一。
03
酒店与代订的
“猫鼠游戏”
面对日益增多的代订现象,酒店集团们只能提升鉴别能力,加大处罚力度,持续与房贩子们斗智斗勇。
像热搜事件里的北京王府井希尔顿酒店,会要求入住的会员签署一份《承诺书》,表明自己不会违规转让会员权益,否则罚款500元/晚。
上海外滩W的一位员工告诉MISS,他们酒店曾在一个月内抓到上百名代订,其中不乏最高级的大使会员,统统采取严格处理措施。
自此,他们酒店也成了“代订禁地”。不少房贩子一听要去外滩W加持,基本会拒绝,也算是一个正面案例。
最严格的莫过于凯悦集团,对所有代订、盗用协议价等行为一律不容忍,员工发现违规行为还有奖励。
像交易账号内的房券、GOH(尊容旅客)体验券也是集团重点审查的对象。审计封号是常态,对情节严重者甚至采取集团拉黑,日后集团旗下所有酒店都拒绝入住。
广州柏悦酒店曾处理过一个房券交易案例,会员倒卖房券给其他客人,不仅房券作废,会员账号停用,买家还被拒绝入住酒店,即使正价预订也不接待。
然而,酒店查代订的最有效的方式为调取公区监控,以判断住客是否真实入住。
有人认为酒店此举属于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查看客人行踪轨迹,有侵犯隐私权之嫌。
但一般来说,只有多次带不同客人入住、且经常办完入住就离开酒店的会员会被查监控,通常情况下不会采用该措施。
其实,许多“代订”们本身也是酒店的忠实用户,酒店也不想大费周章,二者之间的关系本不必如此剑拔弩张。
04
警惕低价陷阱
最后,MISS再给大家提个醒,平台上充斥着大量诱人的低价陷阱,订的时候看着便宜,实际上有无数的坑等着消费者来踩。
譬如有人会盗取大公司的协议代码给普通客人预订低价客房,一旦查起身份就是社死现场。
消费者们窃喜捡到便宜的时候,并未意识到有多少坑在等着他们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