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了难,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声说话的环境中,多年养成的说话习惯,一下子改成和风细雨甚至公共场合不说话,不大容易。这个我深有体会,2014年我和其它3个队友走希腊和东欧,我们4人都自认为是知识分子,都自以为很注重个性形象,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谨慎了。但在在希腊坐地铁时,还是被一位穿着工作服,像个蓝领工人模样的,手捧一本厚厚精装书的邻座中年男士,过来提醒,地铁上说话要小声,不能影响邻座。我们当时感觉很囧,因为我们已经注意放低声音了,但在人家看来,还是不够的。旅游像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差距。
还有一个问题,我自己也很矛盾,就是吃饭时喝汤出声音。这个习惯被许多人诟病,说公共场所喝汤不能出声音,我本人喝汤就出声音,没有贵族像。但这是多年的习惯,喝一碗热汤不出声音,几乎喝不出美味了。只要不影响别人,还是允许我们享受声音带来的喝汤快感吧,说不定哪一天被当作民俗,甚至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变成我大汉民族喝汤文化呢。如老北京人吃炒肝,你让他不出声音,那还叫北京炒肝吗?
说说笑笑,但还是注意一点为好。
4、照相
大多数英国人喜欢抢镜头,我们一路多次遇到刚一举起相机,就有人闯入镜头做鬼脸,然后双方哈哈一笑的情况,对那些奇装异服等吸引眼球的人,只要问一句,我能给你拍照吗,一般他们都会欣然接受,但如果不去征求意见,往往会引起别人的质疑。
孩子是个例外,欧洲人很反感别人拍自己的孩子,即使有时征求家长意见往往也会遭到拒绝,这方面例子不一一列举。
5、归位
无论是有主人民宿还是无主人民宿,房间物品归位都很重要,这比住青旅和酒店旅馆都要更加留心和注意。
6、入乡随俗
这很像婚姻,选择在一起,既获得他的好,也要接纳他的不足。我这里有两个教训:
这两个教训是: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我自以为出于好意在提“合理化建议”,但人家听到的可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何况我提的未必合理。结论就是不要轻易给人家出主意,入乡随俗。
7、团队精神
只要是团队出行,就要提团队精神。我上面提出的6点注意事项,不仅仅提醒给自己的,也是提醒给同行伙伴的,任何一个团队成员的不良行为,都会印象到订房人的头上,房主人不知道你团队的张三李四,只对你一个人,张三李四的不良行为,一定映射到订房人的头上的。这是一个木桶理论,能装多少水,取决于短板。所以大家要共同呵护那个共享账号,从某种角度上说队友的自觉性更重要。
怎样和民宿主人沟通
1、俗话说,入乡随俗:如果是在比较特殊的地方入住民宿的话需要提前在网上当地有没有比较特殊的风俗习惯。因为入住民宿本来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体验当地的风俗民情,当然也需要尊重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啦!如果在网上查了还是不太清除的话,可以在入住的时候询问一下民宿主人哟~
3、沟通必不可少:不要办理入住以后就自己带上行李了去房间了!是让民宿主人带你到房间,然后让民宿主人带你看一下房间,随便了解一些基本信息:WIFI、还有各种设施是否特殊使用规则(比如厨房、洗衣机等等),还有房间里有没有本来已经损坏的东西,毕竟坏了可是要赔偿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