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零售类:1)综合电商类: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唯品会、苏宁易购、达达集团、国美零售、万物新生、寺库、云集;2)直播电商类:快手、蘑菇街、遥望科技;3)生鲜电商类:叮咚买菜、每日优鲜;4)汽车电商类:团车、优信;5)导购电商类:什么值得买、返利网;6)分期电商类:趣店、乐信;7)零售电商服务商类:中国有赞、微盟集团、若羽臣、光云科技、悦商集团、宝尊电商、丽人丽妆、壹网壹创、青木股份、优趣汇;8)垂直电商类:宝宝树集团、物农网、酷特智能、波奇宠物;9)品牌电商类:小米集团、小熊电器、良品铺子、三只松鼠、御家汇、南极电商、戎美股份、逸仙电商;
(二)跨境电商类:跨境通、有棵树、华鼎股份、联络互动、子不语、兰亭集势、安克创新、星徽股份、华凯创意、大健云仓、易点天下等;
(三)产业电商类:网盛生意宝、国联股份、冠福股份、上海钢联、焦点科技、卓尔智联、硬蛋创新、慧聪集团、汇通达、卓创资讯、拍明芯城等;
(四)数字健康类:1药网、平安好医生新氧、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合纵药易购、智云健康、叮当健康、梅斯健康;
(五)数字生活类:美团点评、贝壳找房、携程、BOSS直聘、猎聘、同程艺龙、阿里影业、猫眼娱乐、乐居、途牛、房多多等;
一、电商市场规模达47.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9%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47.57万亿元,较2021年的4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此外,2018-2021年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32.55万亿元(13.57%)、35.63万亿元(9.46%)、38.16万亿元(7.1%)、42.13万亿元(10.4%)。
电子商务作为当前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活动之一,从商品交易领域拓展到物流配送领域和互联网金融领域,从商品供应链拓展到产业供应链,成为扩大消费的新亮点、成为带动就业的新载体,也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二、电商从业人员达6325万人同比增长8.11%
从业人员方面,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722万人,较2021年的680万人同比增长6.17%。间接从业人员达6325万人,较2021年的5850万人同比增长8.11%。
此外,2018-2021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规模分别为390万人(18.18%)、500万人(28.2%)、580万人(16%)、680万人(17.24%)。间接从业人员规模分别为3300万人(32%)、4200万人(27.27%)、5100万人(21.42%)、5850万人(14.7%)。
三、电商融资事件261起金额仅226.2亿同比下降超八成
报告显示,2022年电子商务融资事件为261起,较去年同期483起下降45.96%;融资总金额达226.2亿元,较去年同期1497.1亿元下降84.89%。
张周平表示,2022年电商各领域的资本投入有明显的缩减,且呈现持续下滑趋势。受政策导向与投资环境不确定性影响,资本动作整体节奏放缓,从显性高回报向可持续竞争力调整。
在261起融资中,产业电商73起,融资总额79.12亿元;此外,数字零售97起,融资总额44.95亿元;数字生活48起,融资总额40.06亿元;跨境电商43起,融资总额620.6亿元。
投资方上看,中国电商2022年参与的投资方有:CMC资本、中意创投、高榕资本、RTG资本、GracejoyCapital、大笑资本、元璟资本、蓝湖资本、万科云、高联资本、顺为资本、海纳亚洲、红杉中国、光云基金、创丰资本、同创伟业、软银愿景基金、老虎环球基金、中州投资、德物资本、中科科创、梅花创投、中南金服、抖山资本等。
四、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超13万亿元用户规模约8.45亿人
2022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7853亿元,同比增长4.89%。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从2015年到2021年,网络零售交易规模持续增长。2015-2017年,增速保持在超30%,此后徘徊在20%左右。2021年增速大幅下滑到10%左右,而今年首次进入个位数,这意味着网络零售市场从高速增长进入缓慢增长时期。
莫岱青表示:从2015年到2021年,网络零售交易规模持续增长。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为13785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3%。2022年网络零售用户规模达8.4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79.2%。同比增长0.35%。从2015至2017年网购用户的增速逐年下降,2018年有小幅回升,2019年相较前几年,回升明显。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零售共发生97起融资,同比下降45.82%。融资总额仅为44.9亿元,同比骤降93.65%。其中,2022年数字零售十大融资事件分别为:红布林、励齿医疗、领猫SCM、POOK璞康、淘酒侠、易宠科技、观麦科技、天异购、亿奢汇、礼多多。
直播电商方面,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3.5万亿元,同比增长48.21%。2017-2021年,国内直播电商市场市场规模分别为:196.4亿元、1354.1亿元、4437.5亿元、12850亿元、23615.1亿元。其中,2018年增长率高达589.46%,2019年-2020年增长率分别为227.7%、136.61%,增速下降。
莫岱青表示:2022年,头部大主播的销售额背后折射出巨大的资源集中效应,中小主播及长尾主播能获得的空间被压缩。另外对于商家来说也不利,原来消费者可以通过会场找到自己,而现在要通过主播,实际上就多了一道坎。然后在平台的裹挟之下,商家为了能够进入到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势必要做出让利和牺牲。这样对商业生态来说是造成了不均衡发展,也未必健康。因此借此机会,直播电商也可进行战略调整,迎来新生态。
生鲜电商方面,2022年市场规模约5601.4亿元,同比增长20.25%。社交电商方面,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27648亿元,同比增9.17%。2022年二手电商市场规模达4802.04亿元,同比增长两成。
五、跨境电商市场规模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6%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15.7万亿元,较2021年的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6%。此外,2018-2021年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9万亿元(11.66%)、10.5万亿元(16.66%)、12.5万亿元(19.04%)、14.2万亿元(13.6%)。
其中,2022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12.3万亿元,较2021年的11万亿元同比增长11.81%;进口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3.4万亿元,较2021年的3.2万亿元同比增长6.25%。
模式结构方面,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的交易模式中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比达75.6%,跨境电商B2C交易占比24.4%。近年来,跨境电商零售模式发展迅猛,政策助力等也带来了在跨境电商中模式占比的提升。
此外,跨境电商行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及交通等因素密不可分。国内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主要分布于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和杭州等电子商务发达的地区。上述地区得到了较强的政策支持、具有较为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较为发达的物流体系、较强的市场需求,从而吸引大量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聚集。
从网经社企业库了解,北京地区主要跨境电商有:亚马逊全球开店、敦煌网、京东国际、宝贝格子等;上海地区有:eBay、Wish、Temu、55海淘、豆沙包等;广州地区有:卓志集团、洋葱集团、Payoneer、Skyee;深圳地区有:至美通、递四方、Shopee、有棵树、通拓科技、兰亭集势、patpat、行云集团、赛维时代等;杭州地区有:阿里巴巴、连连国际、全球速卖通、联络互动、子不语、PingPong等。
2022年1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在廊坊等33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同意在廊坊市、沧州市、运城市等33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经过此次扩围,我国跨境电商综试区达到165个,实现了我国除港澳台外,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全覆盖。
除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都获批外,以获批城市数量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为:≧10个城市;第二梯队为:≧5个城市<10个城市;第三梯队为:<5个城市。
在用户投诉方面,2022年跨境电商领域投诉量TOP10依次为:洋码头、全球速卖通、中免日上、熊猫生活、天猫国际、海带宝、识季、别样、考拉海购、德国BA保镖商城;
排在第11-29名的是:海狐海淘、亚马逊、86华人商城、敦煌网、闪亮时刻海淘、海豚家、中邮海外购、冰冰购、羊贝比海淘、洋葱、Feelunique、剁手帮、86mall、行云货仓、海淘1号、Bonpont、Shopee、wish、海淘APP。
六、产业电商市场规模31.4万亿元同比增长7.86%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产业电商市场规模达31.4万亿元,同比增长7.86%。其中,2022年中国大宗电商市场规模达24.5万亿元,同比增长6.75%。2022年中国工业品电商市场规模达9500亿元,同比增长10.46%。当前,工业品电商领域主要玩家包括:震坤行、京东工业品、锐锢商城、工品一号、万千紧固件、易买工品、工品汇、好工品等。
2022年产业电商“独角兽”总值达457.97亿美元,与2021年的391.47亿美元相比增加了66.5亿美元。其中,增加企业包括:锐锢商城、嘉立创、盘石股份、销售易、开思。
2022年产业电商“千里马”总值达754.3亿元(人民币),与2021年的745.3亿元相比增加9亿元。其中,增加的企业包括凌迪科技、励销云、云生集团、舟谱数据、百炼智能,淘汰的企业包括为:药师帮。此外,入选“独角兽”的包括:销售易、开思、锐锢商城。
产业电商平台经过多年的积累,逐步开始推动在智慧供应链、大数据、云工厂等方面的战略落地,旨在打造一套涵盖“数据-科技-平台”多层次生态体系,打造交易、企服、产业数字化改造多个增长极。
“当前,经过多年的发展,像阿里1688、国联股份、网盛生意宝、慧聪集团、上海钢联等产业电商平台在服务模式上已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从最早的信息服务加速金融、物流、仓储、加工及设计等供应链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培育产业电商新模式新业态。”张周平称。
报告显示,网约车市场规模约为3146亿元,同比下降1.38%,用户规模为4.37亿人,同比降低3.32%。此外,2018-2021市场交易规模(增速)分别为2865亿元(24.83%)、3058亿元(6.73%)、2691亿元(-12.01%)、3190亿元(18.54%)。
陈礼腾表示,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小,用户出行恢复正常,网约车订单也将迎来显著的增长。这是网约车公司获客的机会期,而聚合平台以及自动驾驶的成熟落地,网约车公司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2022年网约车用户规模为4.37亿人,同比降低3.32%。此外,2018-2021年市场用户规模(增速)分别为3.89亿人(13.41%)、3.83亿人(-1.55%)、3.65亿人(-4.7%)、4.52亿人(23.83%)。
八、在线旅游市场规模为7460亿元同比减少13.61%
报告显示,2022年在线旅游市场规模为7460亿元,同比降低13.61%。此外,2018-2021年市场交易规模(增速)分别为8750亿元(17.82%)、10059亿元(14.96%)、6386亿元(-36.52%)、8635亿元(35.21%)。
随着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人们出行不受限制。2023年人们旅游需求将得到释放。但3年的疫情影响导致国民经济收入收到一定影响,旅游消费规模也不可避免出现收缩。因此,即使全面放开,未来旅游市场也较难出现爆发式的复苏,而是呈现渐进式复苏的态势,陈礼腾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