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底以来,中山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全力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整治工作。
卢展欣摄
饮用水源安全事关民生大计和社会稳定。日前,记者从中山市环保局获悉,一直以来该市都把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2016年年底以来,更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全力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清理整治违法建设项目以及非法养殖场114家,完成率达89%。
今年以来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100%达标
日前,中山市环保局官网公布了今年以来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综合1月至10月份监测数据来看,该市饮用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持续10个月100%达标,呈现稳定状态,无超标项目及污染物。
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方面,该市纳入监测的水源地有两个,分别是大丰水厂和全禄水厂,均属于地表水源中的河流型水源,10月取水总量分别为1131万与979万立方米,监测功能区类别为Ⅱ类水质,呈100%达标状态。
与此同时,为有计划、分步骤的对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项目开展整治工作,该市先后制定《中山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清理整治(第一、二阶段)工作方案》《中山市中央督察期间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方案,细化部门职责,压实镇区属地责任;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总结通报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通过编制问题清单,建立问题整治台账,推进问题落实整改。
投入约1000万元设置物理隔离带
为消除饮用水源安全隐患,中山市要求对全市9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进行物理隔离防护设施建设或完善工作。根据技术要求,结合镇区实际,完善或新建上游隔离网1000米,下游隔离网500米。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市已投入约1000万元,对古镇新水厂等9个自来水厂的一级水源保护区设置物理隔离带,建成物理隔离网26公里,配套标志牌30个,监控设备23套,逐步建立健全了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
在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方面,中山还采取了多重有力举措。从2012年开始,该市先后组织了四轮次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共清理违法建设项目503个,其中,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开展以来共排查违法建设项目以及非法养殖场共128家,目前已完成清理整治114家,完成率为89%;各部门各镇区共封堵违法排污口12个,完善环保手续29家,关闭或搬迁452家,申请市政府下达关闭决定16家;依法立案493宗次,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32宗;清理占用水利用地、农保地250多亩,完成绿化修复200多亩。
在此基础上,该市还探索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一方面划定生态红线,实施河流型饮用水源全流域保护,严格按照饮用保护区的有关管理规定,不规划调整保护区内用地,并对保护区用地逐步进行生态修复;另一方面,健全日常监管和应急制度,制定了饮用水源日常巡查制度,将饮用水源保护区纳入日常监管范围,规定市镇环保部门巡查频次和检查要求,对新发现的渉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保持“露头就打”的严管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