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迎来了“云旅游”热潮。通过线上形式,品味文物里蕴藏的力量,感受天地间无二的风光。我们得以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相约“云端”拾取历史碎片,足不出户便满足内心对“诗和远方”的渴望。前两期小编带我们一起领略了草原的壮阔无垠,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了置身天地怀抱清风的舒爽。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建军节的余温,一起移步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共同回望至今仍感炙热的革命浪潮。
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始建于2004年的集宁战役纪念馆位于乌兰察布军分区院内小礼堂,2008年4月开始扩建集宁战役纪念馆,新馆位于老虎山后山,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写馆名,于2010年10月29日隆重开馆。以集宁战役纪念馆为主展区,建有胜利广场、英雄广场、将军园、人民英雄纪念碑、国防教育区、青少年科技实验基地等20个参观体验景点,被称为“内蒙古的井冈山”。2009年3月2日,集宁红色战役纪念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国家评为4A级景区。
放眼集宁红色战役纪念园,就不得不提起那段专属于这里的红色记忆。解放战争时期,集宁是我党同国民党在原绥远地区争夺最为激烈、战役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从1946年1月到1948年9月,集宁爆发了集宁争夺战、大同集宁战役和解放集宁战役三次较大规模战役,历史上把这三次战役统称为集宁战役。集宁战役重创了国民党军队,有力支援了辽沈战役决战,解放了集宁和绥东地区,不仅在内蒙古解放战争史上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页,也在中国革命战争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历史碎片就是集宁丰功伟绩的见证,彼时的革命精神都熔铸在了而今纪念园的一砖一瓦中。
首先入眼的雕塑——“胜利主雕”由3位解放军战士铜像和设有“1948”字样的纪念碑组成,配合两座寓意“上阵杀敌”“铸剑促和”的辅雕,展示了1948年集宁解放时,军民共同欢庆胜利的场景,这里就是战役纪念园的胜利广场。胜利广场以宏大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向参观者展示了祖国北疆的山城集宁,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历史变迁。从广场中轴线起,以地面雕刻和汉白玉浮雕的形式,展示了古代集宁的建城史、成为军事重镇的发展史、抗战时期的反侵略史。而纪念广场雕塑的背景墙上刻有三次集宁战役示意图和毛主席给集宁前线发的电文,最上方是红飘带和冲锋号的意象雕塑,代表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教育后辈继承先烈遗志,开创美好未来。
接下来还有纪念园中的三个分园,将军园内展示了指挥和参与集宁3次战役、建国后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131位将领半身塑像。名人园里建有曾指挥和参与集宁三次战役、建国后担任省部级以上职务的17位未授衔领导塑像,其中有周恩来、胡耀邦、李井泉、郑天翔等。碑林园内设有20块形态各异的石碑,上面分别刻有毛主席在集宁战役期间给前线发的紧急电文,开国将帅、各级首长以及各界名人的参观题词。每处地方都提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仿佛革命烈士的足迹尚存在园中。
老虎山山顶建有海拔1447.5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占地475.2平方米,碑高20米,上书毛主席题词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988年3月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2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老虎山还留存着抗日战争时期建造的地道,地道与城市各战略要点、暗堡、战壕相连,具备了灵活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使广大游客更加真实的了解历史,对地道内各耳室进行了场景复原,设有暗堡、厨房、弹药库、日军监狱、水库、通讯联络室、作战室等场景。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艰苦卓绝,因为他们当时同敌人的殊死搏斗,才有了我们而今这盛世光景。
集宁红色战役纪念园充分再现了集宁战役的历史全貌,将历史铸成了永恒,不灭的是先烈们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永存的是那份刻在碑上留在心里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