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宋咏琪钟浩
从2004年救起第一只流浪狗,到现在和200多只流浪狗、流浪猫一起生活,袁文秀在救助流浪动物这条路上已经走了19年。
8月14日,南县乌嘴乡罗文花海,沿着滨江路前行3公里,转入一条乡间小路后,又前行数分钟,一条不足车身宽、两侧长满杂草的黄土路出现在眼前。往里再走一段路,就到了袁文秀和流浪狗的家。在这里,袁文秀像“妈妈”一样照顾着她的“毛孩子”。
为了“毛孩子”四次搬家
2022年冬天,袁文秀带着“毛孩子”到了现在的家——两间平房,一间牛棚。
僻静、不容易找、场地大,是她在这里安家的初衷。此前三次搬家,原因不外乎,流浪狗的数量越来越多,房间容纳不下;狗太吵,打扰到邻居;有人知道她的住址,偷偷将狗遗弃在她家门口。
流浪狗有老有幼,袁文秀将成年犬安置在牛棚里。租下牛棚时,只有四壁,她修屋顶、改构造,将牛棚隔出八排狗舍,对开两间。有的是十几只狗共享“大通铺”,有的是独享“单间”,基本原则是公母不同、品种不同的狗分开住。牛棚左右两边都有小院,围起铁丝网,正好成了流浪狗的活动场所。牛棚不远处有两间平房,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卧室,袁文秀带着老狗和小狗住在这里。
此外,40多只流浪猫生活在罗文花海的一栋民房里,那里是袁文秀之前的家。为了照顾两边的“毛孩子”,她每天要来回跑两趟。
袁文秀的一天是这样开启的。每天四点多起床,先准备一部分“毛孩子”的食物,然后给老狗、小狗喂食,放它们出来活动。忙完这些,差不多七点,又赶去给流浪猫喂食。
一辆脚蹬三轮车,是袁文秀往返两个家的代步工具。喂猫前,她先要蹬着车转悠一圈,一些没有被捡回来的流浪狗也等着她投喂。
返回时,一般是十点左右。有时也会晚个把钟头,因为爱心人士捐赠的大米、狗粮等物资都是寄到罗文花海的家。袁文秀要踩着三轮车运过来,物资重,踩得自然慢些。
“毛孩子”每天需要50斤大米和50斤狗粮,袁文秀还得“抠”着喂,成年犬一天只吃一顿,老狗和小狗一天吃两顿。
“长沙的爱心人士每个月捐600斤狗粮,南县的爱心人士每个月捐1200斤大米,我自己每月再开销6000多元,勉强能照顾好它们。”袁文秀说,“我也想让它们吃得更饱些,可经济不允许。”交流中,“经济不允许”是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给“毛孩子”取了两百多个名字
袁文秀至今记得,2004年捡到的第一条小狗,取名为“球球”。
那一年,为了补贴家用,袁文秀四处拾荒。在垃圾堆里,她遇见了“球球”。
“这只叫板栗,这只叫黑妞,这只叫八仔。”说起这些“毛孩子”,袁文秀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乐乐最胆小,吃饭要单独照顾,不然它可能一口都吃不上。八仔是在一个雨天被我捡到的,很大的雨,它躲在屋檐下,一身的皮肤病,毛都掉光了……”
袁文秀给每只流浪狗都取了名字,当她靠近它们时,它们会很温顺地“贴贴”,对于她的指令也是“言出必从”。每只狗的脾气习性、身体情况,袁文秀都了如指掌。“我常说我是它们的妈妈,妈妈肯定了解自己的孩子。”
直到2018年,丈夫因意外进行手术,实在入不敷出的袁文秀开始接受爱心人士对流浪狗的帮助。有人捐钱,最初她都是婉拒。有人捐物,她感激地收下。捐赠的物资除了食物、药物,还有一些旧衣服、旧被褥,冬天给流浪狗取暖用。袁文秀则在里面挑出她能穿的,这样又省下一笔开支。
“能省就要省,电费、水费、房租、狗狗的医疗费,都要钱。”这些年,袁文秀学会了不少救治狗的方法,感冒吃什么药,什么症状要打针,她都能处理。也有几次,流浪狗得了尿结石等疾病,只能送去宠物医院救治。为此,袁文秀破例求助过爱心人士,她太希望每只“毛孩子”都健康平安。
也有不少爱心人士来领养狗。面对他们,袁文秀很谨慎、很严格,领养前要细致了解领养人的情况,领养后必须定期给她发视频,告知“毛孩子”的近况。她害怕,自己心爱的“毛孩子”会再次没有家。
坚持的路上有三个心愿
这两个月,袁文秀格外忙,也格外愁。
“我近期的愿望,就是能把房租攒出来。另外,我还想给‘毛孩子’换个不锈钢饭盆,想在院子里搭上顶棚,这样就算下雨,它们也不会淋湿。还想把另一间牛棚租下来,用来放爱心物资,就不用来回搬运了。”袁文秀说着,叹了口气,“先想办法交了房租吧,我不能让它们没有家。”
“我常对自己说,不能再救了,但是每次看到狗狗的眼睛,我又不忍心。”袁文秀说,救助的流浪狗中,一部分是走失的,更多是被遗弃的。“如果你不爱狗,没有能力养它一辈子,最好就不要养狗。你不爱它,就请不要伤害它。”
“我其实很想回家看看母亲。”说起自己的愿望,片刻的沉默后,袁文秀是这样的回答。
袁文秀并不是南县本地人,她的老家在云南省昭通市。嫁到南县的这些年,她只在2018年回过一次老家。
“我很感谢所有救助过、帮助过狗狗的爱心人士,但我更希望,能有人和我一样,用行动来照顾流浪狗。我现在50多岁了,有些力不从心了,但我不会放手,也不能放手。如果有人能帮忙搭把手,就好了。我一直盼着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