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店take-rate和opmargin同降,GTV利润率持续三个季度下台阶
新业务的不减亏
拥有风暴龙王buff真实伤害的抖音传言即将收购饿了么
外卖Q4单量与收入增速出现Gap,单均UE跌到1元以下
1、从基于远景估值到基于边际估值
2、新业务从0估值变为负估值
3、到店GTV利润率三连下台阶,深不见底,PE不断调低
引入最惨烈竞争周期的财务数据,用最悲观的估值色彩算出来的估值,与之前锚定长期和信仰色彩的估值就是天壤之别,这就是2023年市场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到店:看热闹(竞争烈度)和看门道(竞争力)是截然不同的脑力活动
作为一个平台/渠道,平台生态综合成本+利润留存=商户的渠道成本,低渠道费率是最重要的竞争力。
双寡头格局,三比一的生态份额,100%+利润份额(老二亏钱),各位老板们不知足吗?
到店竞争态势关键转折:从无序走向有序
朱时期:饱和攻击、搞大生态、生猛发展
随着用户心智的培养到了成熟的状态,生态中组织、服务商、KOL循环运转也顺畅了,朱的任务也完成了,补贴也从饱和攻击转向为常规竞争。
蒲时期:从生态生猛发展到商业化精细化运营。
而商业化也意味着原来生态发展中的补贴要逐渐恢复正常,至少作为「燃料」部分的补贴会消失,而保留「润滑剂」的部分,同时对商户和服务商各种费率政策也从扶持走向收割,回到「平台生态综合成本+利润留存=商户的渠道成本」公式,这个阶段商户在抖音真实的渠道成本会上升,抖音的竞争力不可避免的下降,以至于一些细分的品类和城市要逐渐淡出,双方的交战域会不断的缩小。
到店业务复苏过程
影响OP/GTV的核心因素,复苏过程的预测
到家:通缩通胀对单均OP中性影响
2023年餐饮外卖AOV下降明显(下降约1.7元),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叠加:
1、疫情对订单结构的干扰,主要是家庭订单和一人食占比的变化,其中22Q4和23Q1波动最大
3、拼好饭占比的提升
1是一次性因素、2是周期性波动因素、3是持续性因素。
在2022vs2023AOV较大gap考验下,我们看到单均OP是正向变化的,后续AOV下滑的幅度大概就是小几毛钱,后续随着单量规模提升对单均OP稀释的担心我绝大大可不必了,毕竟还有C端单均1.5元左右的补贴和配送端单均0.44元补贴蓄水池,保住单均1.1~1.2元的经营利润是有足够底气的。
美团组织调整和竞争带来的反脆弱效果遐想(瞎想)
1、用户运营与业务提频不再割裂:神会员品类拓展逐渐演变为平台会员
2、提升对商户议价能力,算总账
消除跨BG组织效率差,拉通文化:
1、外卖SKU>>到餐SKU,然而到餐BD规模>>外卖BD规模。当渗透率拉上来后,效率应该看齐,提升到店利润率。
餐饮外卖
闪购(今年对估值影响很小,瞎拍)
到店酒旅
24Q1利润率环比应该有提升的,近期其实有点在交易这个,表格略保守,财报发布后再调吧。
新业务
经营利润
2025、2026业绩预测:略,专业投资者可以小窗我,我们可以对对数,哈哈。
注以上数据基本上是月调,后续不会在雪球上更新,后续偏离大了,那就是月经不调导致的。
还是用分部加总,主要是到店的状态还不适合与到家一起估值
1、餐饮外卖+闪购+未分配+税(15%税率),强护城河业务组合,可以拍20倍
当前收盘人民币6600亿市值,是我之前预计8月财报发布后应该有很大把握达到的市值,可能是我精确的错误或者熊市思维还没出来,也可能布林肯还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