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广州的历史中,「广州长堤」是临江最繁荣的商业中心,它见证了广州近代城市化的开始。
曾经的“商业帝国”,到如今的“网红长街”,广州长堤的兴衰史,你又知道多少?
长堤是指旧城珠江北岸的一线堤岸,西起沙面,东至大沙头,可大体分为西堤、南堤与东堤三段。
而我们常说的长堤,则是指西堤一段,西起人民桥,东至海珠桥,全长约1.6公里。
“上海有外滩,广州有长堤。”
久而久之,人们开始称长堤为“广州外滩”,或许是二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
◎左为上海外滩,右为广州长堤
清末民初,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
◎旧时,密集壮观的船艇停靠在珠江边
毗邻珠江,四通八达的水路,吸引了不少外商和民间资本。
银行、酒家、商铺、骑楼...各种老字号林立,西式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长堤曾是达官贵人,外来游客来广的必到之处。
然而,在90年代,由于长堤建筑陈旧,街道狭窄,人们逐渐对之兴趣索然。
加上广州商业重心逐渐向体育中心东移,北京路商圈火速繁荣,长堤逐渐落寞。
创建于1919年的「大三元酒家」,在20年代,与南园、西园、文园合称广州四大酒家,并位居榜首。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长堤失去往日“商业天堂”的地位,大三元也开始走下坡路,生意一落千丈。
2000年4月因拖欠房租被迫关闭;2005年,大三元酒家所在的楼也被拆除。
◎80年代的大三元酒家
·先施公司·
1912年,「先施公司」广州分公司在长堤大马路318号开幕,是当时广州最大的百货公司。
·海珠大戏院·
1902年,一家名为“同庆”的戏院在景色优美的海珠石(岛)北面斜对马路(今长堤大马路)上开张。
两年后,因它地近海珠石而改名「海珠大戏院」,成了广州五大戏院之首,一院独霸长提大马路。
然而,随之练歌房、酒店等后起之秀,粤剧观众日渐稀少,戏院惨淡经营。
2014年,海珠大戏院终于到了“关门大吉”,开始进行大规模改建,经过改造的海珠大戏院终于重新开门纳客。
几十年间,许多商家迁离这块曾经商机无限的黄金宝地,仅剩几家坚守长堤,但有种吊盐水续命那味...
01.chángdī
爱群大厦
沿江西路111-113号
1937年,爱群大厦正式落成开业。
爱群大厦建筑风格独特,落成时被赞“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
◎“一枝独秀冠南天”是形容爱群的溢美之词
爱群所在之处,是两条马路交汇形成的三角形地段。
大厦既借鉴了纽约的「伍尔沃斯大厦」设计手法,又在哥特式复兴风格中渗入岭南建筑风格。
◎从珠江远眺,爱群好似一艘扬帆起航的白色帆船
以前的爱群大厦,只有身份高贵或手握权力的人才能出入,普通百姓一般不敢随意踏入。
如今,它凭借着「中西合璧」造型,成为当下火热的打卡点。
02.chángdī
新华大酒店&新亚大酒店
人民南路2-6号&12号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华侨在人民南路和沿江西路的交汇处,筹建了一座豪华的大酒店——新华大酒店。
这里有冰室、美容院、西餐厅,是一家国际规模兼多种功能的高级酒店。
◎现已是广州中华老字号酒店之一
典型的骑楼式建筑风格,基底由十几根花岗岩石柱支撑。
优越的海外背景,加上一线江景,引来当时一批批华侨港澳商人入住,好评如潮。
作为新华大酒店的“姊妹楼”,新亚大酒店建于1925年,被人们称为“南华第一楼”。
这幢八层的白色建筑,曾经是广州第一高楼。酒店八楼的“八重天”餐厅,是广州最早的西餐厅之一。
◎新亚前身是「南华楼」,美名曰“一枝秀艳出长堤”
与新华大酒店不同,这里是「劳动学院旧址」,中共领导人邓中夏、刘少奇曾在此授课。
新亚大酒店曾作为这个学院的根据地,默默奉献红色力量,其功绩也被永远写进史册。
03.chángdī
南方大厦
沿江西路49号
矗立在珠江边的「南方大厦」,建于1918年,曾是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
当时坊间流传着一句话:“没来过南方大厦,就等于没来过广州”,昔日繁荣比肩如今的广州塔。
◎广州第一座钢筋混泥土大厦
大厦共12层,1-7层是百货公司,8-9层是游乐场,顶上三层是凉台式小楼和天台,大厦内还装了4部当时极为罕见的载人电梯。
最令人叹服的是,南方大厦设计了一个螺旋形斜坡,供小汽车上下一到四楼。
所以无论是配置还是娱乐性来看,它都是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建筑。
◎中国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便在此处
后因经济萧条,为了适应大环境的改变,南方大厦在2005年转变为大型数码电子城。
初期因碰上通讯电子产品起步期,大厦客流量突飞猛进,日销售额高达亿元!
但近年来,南方大厦却成为管理混乱的电子批发市场,不免令人唏嘘。
04.chángdī
邮政博览馆
沿江西路43号
建于1916年的「邮政博览馆」,是一栋典型的欧式建筑。
黄褐色的花岗岩和巨大的石柱屹立于珠江边,虽略显沧桑,但难掩气派。
这栋百年建筑,原为大清邮政局。在1916年毁于一场大火,后被英国设计师重建。
祸不单行,1938年日军入侵广州,在西堤一带放了一把大火,大楼再次遭劫。
所幸,整个建筑框架并未倒塌。次年又由杨永堂设计,按原貌修复,一直沿用至今。
现如今是一个集展览、收藏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博览馆,共三大展厅。
◎是展示沿革历史和集邮文化的窗口
05.chángdī
粤海关旧址
沿江西路29号
1916年落成的粤海关税务司公署,便是如今的「粤海关旧址」,老广们更喜欢称呼为“大钟楼”。
这栋百年大楼,是一座古典复古主义建筑,也是中国首批海关口岸之一。
◎中国近代海关建筑的优秀代表作之一
粤海关特别之处在于顶层的钟,那是全国罕见并保存完好的英制全机械传动式立钟。
◎早上八点和晚上八点大钟都会准点报时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大钟楼成为广州海关的办公大楼,一直使用到2006年。
2007年,大钟楼转型成为「粤海关博物馆」,百年历史接力棒成功交接。
“大钟楼”在广州近代建筑史上拥有许多之最:
最早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之一;最早采用垂直电梯的办公大楼之一...
它的钟声,依旧响彻四方。
2002年,长堤迎来了一个春天。广州启动建设10条特色商业街,其中包括沿江路酒吧街。
仅过4年,政府出台“宵禁令”,长堤酒吧人气大幅度下降。
2012年,为响应“金融强市”的发展战略,长提路迎来了自己的官方身份——广州民间金融街。
在2018年时,入驻金融街的主导产业在就已经接近300家,注册资本超800亿。
南方新闻网曾如此形容:广州民间金融街再现“十里洋场”商业文化气场....
然而经过几年浮沉,金融街难逃衰落命运,人去楼空是当下现状。
许多金融企业空置,大街上行走的不再是西装革履的白领,金融味已散。
从“商业街”到“酒吧街”到“金融街”再到“网红打卡街”,如今长堤的定位又再次陷入死局。
未来的长堤大马路会是怎样,暂且不得而知。
十里洋场,百年长堤。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期待着这条气质犹存的长堤,能在未来某天重获新生,继续述说广州城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