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MPA联考公共管理基础笔记第三章

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了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理查德·施耐德)。

▲伊斯顿、拉斯韦尔--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层面上

▲西蒙--从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

▲林德布罗姆--又加上了渐进主义的解释

(一)决策的特征或属性

1、预见性。决策是一项立足现实却由面向未来的活动。决策要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预测。

2、选择性。决策过程实质就是选择的过程,选择性是决策的重要特性之一。

3、主观性。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所以决策更多地体现出主观性特征,是一种主观性选择。

(二)决策的内容

选择性是决策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讲,决策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行动方案的确定,二者都离不开选择,一般而言,决策的内容完全可以简化为这两个方面的选择:

1、目标选择。决策目标就是决策者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能取得的结果的判断。

①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具体,不能含混不清。一般来说,越是近期的目标,越要求明确具体,远期目标则允许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②目标的确定要力求恰当,防止目标偏高或偏低。

③目标的确定应有可检验性,为实现总目标,应建立分段目标,并规定相应的具体指标,通过不断的检验,一步步向总目标迈进。

2、方案选择。在目标确定之后,就要为实现目标寻求有效的途径,即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决策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要力争寻求更多的方案,摆脱惟一选择的困境,在多种方案中择优。

▲“霍布森选择”:(1631年剑桥商人于今为霍布森贩马)只有一个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

(三)决策的类型

1、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①程序性决策②非程序性决策

①程序性决策(例行决策、常规决策、定型化决策、重复性决策)是为了解决那些经常重复出现、性质非常相近的例行性问题,可按按固定的步骤和常规的方法处理。

②非程序性决策,要处理的是那些偶然发生的、无先例可循、非常规性的问题。

2、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①单目标决策②多目标决策

①单目标决策,决策目标唯一。

②多目标决策,重大问题的决策都是涉及因素较多、内容结构复杂、目标较为分散、求解过程艰难的多目标决策。

3、根据决策条件(或自然形态)的可控程度:①确定型决策②风险型决策③非确定型决策

①确定型决策面临的是一种比较确定的自然状态,可选方案的预期结果是相对明确的,因而方案之间的比较和择优是不难做到的。

②风险型决策面临界的是多种可能的自然状态,可选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结果不同,未来会出现哪一种自然状态,事前虽难以,但却可以预测其出现的概率。决策虽然带有一定风队,但决策者对风险程度有基本的预知。

③非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条件基本相似,不同的只是不能预测未来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因而不确定因素更多,决策风险更大。

4、根据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①个人决策②群体决策

①个人决策是决策权集中于个人的决策,受个人知识、经验、心理、能力、价值观等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决策过程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②群体决策是决策权由集体共同掌握的决策,虽然受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小,但受群体结构的影响较大。

5、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①原始决策②追踪决策。

①原始决策是指根据决策目标对行动方案进行初始选择的决策。

②追踪决策是指当原始决策的实施结果严重威胁决策目标的实现时,对原始决策目标及其执行方案进行根本性修正的二次决策。其基本特征: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障碍。

(1)回溯分析。指对原始决策的产生机制、决策内容、主客观环境等进行一步步分析,从起点开始,按顺序考察导致决策失误的原因、问题的性质、失误的程度等。

(2)非零起点。是指追踪决策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其初始状态(零起点),原始决策的实施已经带来很大的沉没成本(人、财、物的消耗),这些成本的投入已经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些实际的影响。

(3)双重优化。是指追踪决策首先要在原始决策基础上进行优化,其次要在替代方案的选择中进行优化。“害中取小,即为大利”是优化过程中经常采取的对策。

(4)心理障碍。是指原始决策所引发的各种利害关系给追踪决策带来的负面心理效应。

二、决策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

价值前提就是决策者的个人好恶,价值判断是决策的首要前提。

事实前提就是决策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特点: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

▲联系:通过对决策层次系统的了解可以知道,决策的价值前提可以说是决策事实前提的升华,是较事实前提更高的认知层次,二者是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区别:

①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

价值前提是从不需要和值不值得做出决策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决策主体的要求。

事实前提则是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客观实际条件。

因此,常有具备了价值前提却缺少事实前提或与之相反的情况出现,使决策活动难以进行。

②认识形成的依据不同。

事实前提的判断依赖于明显的客观标准,所以往往容易达成共识。

价值前提的判断则依赖于人们的价值体系,所以经常引起冲突和矛盾。

⑧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

价值前提对决策影响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的确定上。

事实前提对决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行动方案的选择上。

三、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它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

(一)特点:

①行政决策主体的特定性。

②行政决策内容的广泛性。

③既定行政决策的权威性。

(二)构成条件:

①基于决策问题的需求而产生一定的目标;

②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提出的多项行动方案;

③不同的行动方案及其具体实施所达到的不同结果。

四、行政决策系统

行政决策系统是由参与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组成的一种组织体系。从政府组织体制上说,决策系统可从纵向、横向划分为若干分系统。

纵向上可分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权机关的决策分系统。在我国,纵向上可分为中央、省、地级市、县、乡镇五级政权机关(也有划分为三、四级的政权组织类型)的各层次的决策系统。

横向上任何一级政权机关可大致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决策分系统、政党决策分系统和政府(狭义)决策分系统。横向上划分为党的领导决策系统、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决策系统和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系统等三个决策系统。

每一个决策系统内部又可划分为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和监控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各有分工,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公共政策制定工作。

(一)信息子系统

1、信息子系统是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职人员、设备及有关工作程序组成的系统,它专门从事决策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贮存等工作。它是决断于系统的辅助机构,为行政决策提供信息或资料。

决策信息的基本要求:准确、全面、及时、适用。

2、信息子系统在行政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的职能或作用是:

①收集信息②加工处理信息③传递信息。

(二)参谋子系统

1、参谋子系统是由掌握各门类知识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它也是决断子系统的辅助机构。参谋子系统集中了参谋咨询人员的集体智慧,它运用现代化决策技术和方法,为决断子系统提供决策方案和其他的咨询服务,保证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参谋子系统的组织形式包括:官方的、半官方的、民间的、跨国的等四种。

3、参谋子系统的特点:集体性、种学性和相对独立性。

4、参谋子系统在行政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的职能或作用是:

①协助决断子系统界定政策问题,确立政策目标。

②为决断子系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和方法。

③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进行跟踪反馈分析。

(三)决断子系统

1、决断子系统是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领导者集体所组成的中枢机构,是政策制定活动的组织者,领导政策制定的全过程。

2、决断子系统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特点。

3、决断子系统在行政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的作用是:

①界定政策问题。

②确立政策目标。

③设计政策方案。

④选择政策方案。

(四)监控子系统

1、监控子系统是指决断子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行政决策行为以及对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依法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2、行政决策监控是一种政治行为,监控主体必须在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内施行。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监控机构的组织形式有所不同。

3、监控子系统在行政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的作用是:

①防止决策者滥用决策权。

②促使政策内容切合实际。

③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政策。

五、行政决策体制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的机构和人员等要素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体制主要有独裁制、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

(一)独裁制

1、独裁制是指通过传统继承或政变等方式产生的权威人物享有最高决策权的行政决策体制。

2、独裁制的具体类型包括:①宗教领袖型②君主亲政型③军人独裁型。

①宗教领袖型决策体制(代表国家伊朗)

宗教领袖型决策体制是指在一些神权制国家中,议会和政府活动的依据是宗教教义。相应地,高居于决策权力的最顶端的也就是不受任何机构约束的宗教领袖,议会和政府的活动也要受其监督。

②君主亲政型决策体制

(1)君主亲政型是指君主既当朝又亲政,这种类型的决策体制是传统君主专制在当代的延续。

(2)在这种决策体制下:①君主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②君主属下的大臣会议相当于内阁,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力。③君主通过对大臣的选择权和监督权而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

③军人独裁型决策体制

(1)军人独裁型是指通过政变方式上台的军人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决策权。

(2)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又有两种:一种是军队首领自始至终成为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并以暴力镇压持不同政见者;另一种是当军队认为大权在握时,采取还政于民的方式,鼓励新的决策参与,并通过举行大选来建立新的“民主”程序。后一种形式通常最后形成一种近似议会一总统制的决策体制,军队首脑往往被选为总统,并拥有比一般总统更大的权力。

(二)议会制

1、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基本含义是,首先由公民选出自己认为能代表自己表达意愿的代表或议员,然后由代表或议员来代表公民直接或参与做出行政决策,维护自己的利益。

2、议会制决策模式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①议会--总统制、②议会--内阁制、③议会--委员会制。

①议会--总统制(代表是美国)

特点:①国会和总统都分别由选民选出,各自对选民负责。②政府由总统组织,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事务决断权,政府成员不得兼任国会议员。③国会通过的决策方案要经总统签署方能生效,总统对国会的决策方案有否决权。④国会有权弹劾总统,但总统无权解散国会。⑤总统在外交和军事方面的某些决策要受国会制约。

②议会--内阁制(代表是英国、日本、瑞典)

特点:①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②国家行政权属内阁,国家元首是“虚位”。③内阁所作的重大决策,必须取得议会多数支持。④内阁首脑为议会多数党领袖,内阁通常由议会多数党组成。⑤议会可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内阁也可提请元首解散议会,由经重新大选产生的议会来决定内阁的去留。

③议会--委员会制(代表是瑞士)

特点:①议会至上,不仅具有立法权,而且掌握行政权。②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主持日常行政事务,但委员会只是议会的一个执行机关,委员会成员可以为议会的最后决策提供咨询。③委员会不能解散议会,议会也不能解散委员会。④委员会所做出的决策,须经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委员会主席或副主席的权限与其他委员平等。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代表是中国)

1、人民代表大会制属于民主集中制决策体制的一种,它既同在“三权分立”基础上的西方议会制有本质的差别,也不完全等同于苏俄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苏维埃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决策体制。

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权力。

③实行“议行合一”(我国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根本原则)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④中央和地方国家职能的划分是在遵循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但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不是领导关系,而是法律监督关系、选举指导和工作联系关系。

⑤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人民代表大会制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中起着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国家的重大决策,是由党首先提出建议,再由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

②党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到国家机关去工作。

六、行政决策的程序

行政决策程序是指行政决策过程中的逻辑顺序和基本步骤。其基本程序可概括为如下五个阶段:①问题界定②目标确立③方案设计④后果预测⑤方案抉择。

(一)问题界定

1、行政决策问题是被行政主体所认知并有必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2、主要环节:①症结分析②原因分析③确切表述

②原因分析。依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如实对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近因和远因等进行估量、核查和证实。主要方法是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纵向分析是从问题的表层人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剖析出根本原因;横向分析是对同一层次的各种原因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找出最主要的原因,并加以核实。

③确切表述。对问题症结的“现实”写“理想”及二者的“差距”作准确的定性定量概括,对差距、原因做出准确判断。

3、主要方法:①类别分析法②类比分析法③假设分析法④层次分析法。

①类别分析法是澄清、界定和区分问题情景而对问题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其具体操作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这两个过程。前者是将问题划分为子类的过程,后者是将子类归为整体的过程。

④层次分析主要用于帮助认定问题的三种原因。可能的原因是可能促使问题出现的原因;合理的原因是以科学研究或直接经验为基础而获得并可以信赖的原因;可行原因是可以用行动加以解决的原因。

(二)目标确立

1、行政决策的目标是决策者希望通过决策实施所达到的状态。

2、特征:①层次性②多样性③从属性

①层次性。决策目标是由总目标、子目标、二级子目标等从总到分,从上到下地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总目标、分目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层层节制的目标系统。

②多样性。行政决策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决策目标的多样性。从内容上看,有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等各领域的目标;从范围和数量看,有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和微观目标、单目标和多目标;从期限上看,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从程度上看,又有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

③从属性。多层次、多样化的目标并不是相互并列的,局部的、低层的、近期的目标要从属于整体的、高层次的、长期的决策目标。各种具体目标要从属于总目标,受总目标制约,并根据总目标进行调整、修订。

3、基本原则:

①针对性。②可行性。③系统性。④规范性。⑤具体性。

4、主要环节:

①依据确定。目标确立首先要有明确具体的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既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和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前一阶段已经界定出的问题;当前和将来的主客观条件。

5、主要方法:

①综合指标法。把有明显客观联系的不同目标换算为一个具有科学含义的综合指标,然后按综合指标的高低来评价各目标的优劣。

②主要目标列举法。根据各目标的重要性,分清主次,仅仅让一个决策目标(最重要或最主要的目标)作为优化目标,而将其他目标降为约束条件。

③目标排序法。在把决策的全部目标按其重要性、大小排列成序的基础上,先根据最重要的目标从全部备选方案中选出一部分方案;然后按第二位的目标从所选出的这部分方案中再作选择;如此按目标的重要性位次一步一步地选择,直到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目标方案。

④综合评分法。又称为多属性效用理论。先分别按每个目标给各备选方案评定一定的优劣分数,分数高低反映了决策目标对决策者的效用(有效度或满意度),然后按一定的算法规则给各方案一个综合分数,最后按综合分数的高低来选择目标或方案。

⑤逐步淘汰法。在选择目标方案时,先制定一个标准,以作为淘汰的依据,依据标准对目标方案进行衡量,不合乎标准者,均应淘汰。经过一轮淘汰之后,可制定标准再作淘汰,这样逐步淘汰,直到最后的方案。

(三)方案设计

1、决策方案指一个或一组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行动准则,它具体规定实现决策目标的步骤、途径和方法。

方案设计就是在明确决策目标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方法,设计或者规划诸种实现决策目标的备选方案的行为或过程。方案设计是行政决策的中心环节,也是决策咨询系统参与得最多的一个环节。

2、主要步骤。①轮廓设想②细部设计

①轮廓设想。从不同角度、多种途径出发,尽量大胆提出多种多样的方案设想。其主要内容有二:

一是为实现既定的决策目标,大致可提出多少个决策方案。

二是将各种方案的轮廓,如行动原则、指导方针、发展阶段等大致勾画出来。轮廓设想阶段的主要要求是方案要尽可能多样化并具备整体上的完备性;各个方案之间要相互排斥。轮廓设想阶段也是创造性思维最多的一个阶段,要求设计者要敢于打破陈规,独辟蹊径,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来实现方案的创新。

②细部设计。对轮廓设想阶段所产生的备选方案进行初步筛选,淘汰那些明显不可行的设想,留下一些较为可行的方案,并对其进行精心的细节设计。淘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重新进行决策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可行性方案与目标的比较来去掉那些偏离决策目标的方案。细节设计则要对每个可行性方案进行方案扩大,将决策方案根据决策对象的性质分解为一些较为具体的规定。

3、基本方法。

①头脑风暴法。又叫自由思考法,通过小型会议的形式,鼓励与会人员进行创造性思考,自由发言,以相互启发,引起连锁反应和思维共振,形成新的设想。

②对演法。在不同方案的制定小组间展开辩论,互攻其短,以充分揭露矛盾;或者拿出一个方案进行预演,人为设置对立面,去评议、挑剔、反驳。由此,可使各种方案逐步趋于完善。

③综摄法。又称比喻法或集思广益法,它力求收集那些表面看来带有情感或不合理的想法,并把它们同决策中的理性因素结合起来,或者用熟悉的方法来处理陌生的问题,或者用陌生的方法来处理熟悉的问题,通过“变陌生为熟悉”来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后果预测

1、后果预测是为了对方案进行评估和完善而对决策方案实施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方案在各种可能的客观条件下预期效果的预测。后果预测在行政决策中的地位由行政决策本身面向未来的特征所决定,是方案评估和选优的前提。

2、基本步骤:

②确定方法。根据预测对象的性质、指标和收集到的资料,选取相应的方法和模型。有时为了提高预测的精确性,还需选取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相互验证。

③计算和分析。根据掌握的资料和确定的方法对预测对象进行具体预测,对关键变量进行综合和汇总。

④评审结果。将预测的结果输入决策系统,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检验,评审和确认预测活动的精确度。

3、主要方法:

①德尔斐法。采用函询调查的方式,分别向参与预测活动的专家提出问题,而后将其意见整理和综合并匿名反馈给有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综合、反馈。经过多次反复循环之后得到一个可靠一致的意见。

⑤趋势外推法。根据预测对象的历史和现象资料,寻找其变化发展规律,从而推测出事物的未来状况。

(五)方案抉择

1、方案抉择指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中享有行政决策权的行政领导依据其权力、经验和科学知识在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权衡的基础上,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优或满意的决策方案。方案一经抉择和批准,即成为行政人员和行政对象的行动准则。

2、主要环节:

①确定标准。确定一套对方案进行优选的价值准则,一般包括:符合国家和社会的总体战略;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决策目标;消耗的资源尽可能少;实现目标的风险尽可能低;实施方案所产生的副作用尽可能小。由于决策对象和内容本身的复杂多变,一项具体的决策方案往往很难同时满足上述标准,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方式是提出满意标准,遵循有限理性的原则,选择一种相对较优的方案。

②可行性分析。对决策方案在现实之中实施的可行性做出分析和估量。一般包括:政治可行性,可以动员来支持方案的政治资源及方案对政治价值的影响;经济可行性,为执行方案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获取和支持程度;法律可行性,方案是否符合一国的宪法和法律;行政可行性,政府行政部门执行决策的能力大小和效率高低;技术可行性,方案在现有技术水平下能实现目标的程度。

③合法化。方案确定之后,提交给有权的立法或行政机关审批,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使之合法化,然后以法律、法令或政策的形式输出,付诸实施。

3、主要方法。

①经验判断。在科学总结以往决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直接对各种方案的优劣做出判断,主要适用于某些程序化决策方案的选择。

②决策树技术。把各种决策方案及与方案有关的概率、收益值等画成树状图,分别计算其期望收益值,并由此做出选择。

适用于风险型决策。就是把决策过程用树状图来表示。树状图一般由决策点(常用方块来表示)、方案分枝(常用线段来表示)、自然状态点(常用圆圈来表示)、概率分枝(常用线段来表示)和结果点(常用三角来表示)几个关键部分构成。树状图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决策环节,一种是主观抉择环节,即决策者主观意志起作用的环节;另一种是客观抉择环节,即客观环境的随机性起作用的环节。

③试验法。把一个或几个决策方案放到个别或选择好的地方进行初步试点,并对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产生的结果加以分析、评估,从中做出选择或综合各方案的优点形成决策。

④模拟法。通过把所要决策的问题构成模型,进行试验、观察、测定和分析各方面效果,最后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方案。

七、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包括领导群体决策和群体参与决策两种形式。

领导群体决策指一个领导集体共同进行决策,也就是通常说的最高管理层的决策集团在一起拍板。群体参与决策则是指较低层次的群体成员参与较高层次决策的情况,集中表现在群体成员参与领导决策的过程,并对决策的形式、内容和执行施加影响。

(二)群体决策的特征:

1、有利方面:

①群体有能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较多的处理意见和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

③群体决策是组织中很重要的沟通形式,通过群体决策可以加强组织中不同水平的沟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2、不利方面:

②在群体沟通遇到障碍时,个人意见往往会受到某种因素的压制。

③决策群体易出现极化现象。

④会造成不必要的内耗和人力的浪费,从而导致人为的决策障碍。

⑤有时是表面上的群体决策,其结果可能会伤害参与决策的其他成员的感情。

⑥决策失误的责任由集体承担,从而掩盖了个人的过失,造成了逃避责任现象的经常发生。

⑦当组织不具备群体决策的条件时,一旦采取群体决策形式,往往会带来非常不利的结果。

⑧在多数情况下,激励只是群体决策的附加价值,并不是群体决策的目标所在。把群体决策作为激励的一种手段的做法并不明智。

⑨在决策目标和问题情境不清楚时,采取群体决策往往会把本来就不确定的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三)参与决策的特征

通过参与的形式做出的公共决策被群体认同和接受的程度较高,易于贯彻执行,决策的满意度也较高,有利于提高公共决策的有效性和促进公共决策的合法性。

(四)群体决策的抉择规则

1、一票否决。即全体一致原则,指决策群体所有成员意见完全一致才可最终选定某个备选方案,有任何人持不同意见,方案都不能通过。

两点特征:

②决策者中没有人因最终的方案选择而利益受损,即决策者都能由此获得一定的收益。

2、多数规则的变异形式。

①孔多塞标准。孔多塞标准是另外一种多数决定的方法,常被称为“两两对比法”或“成对表决法”。它是由法国数学家孔多塞首先提出的,指对所有备选方案都进行成对的比较,先表决两个方案,获得群体成员过半数赞成票的方案再同余下的方案进行成对比较,依次表决直至得出最终结果。

②博尔达计数。即首先给每个备选方案按照偏好次序依次排列打分,然后计算各个方案的部分,分数最高者胜出。这种多数决定的方法被称为“偏好次序表决法”,即先由各成员对备选方案标明其偏好,然后由群体运用加权计算法排出各方案的优劣顺序,并作出最后的选择。表示群体成员偏好的形式有两种:偏好程度和偏好顺序。

③赞成投票制。是由布拉姆斯和菲什伯恩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表决方法,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同意表决法”,即先由群体成员对所有他认为可以接受的方案投赞成票,得票最多的备主案即可中选。

④淘汰投票制。是在抉择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表决方法,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否定表决法”,即先由群体成员对所有他认为可以舍弃的方案投反对票,得票最多的备选方案即被淘汰,否定表决依次进行,直到剩下最后一个备选方案。

⑤正负表决法。可以对某一备选方案或者投赞成票或者投反对票,但两者只可择其一,每一个备选方案的正负之和就是净余票,净余正票最多者获得通过。

3、等级决定规则。

等级决定规则也可采用多种形式,最常见的办法是先由群体成员对备选方案进行讨论,大家充分交换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由群体的一个成员(通常是群体的领导者)负责最后拍板。

新浪微博

复制链接

许多专科学历的毕业生在职场上的求职情况不太理想,所以都想报考在职研究生来提升自己,那么,专科考在职研究生比较容易的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有什么值得报考的理由?报考此专业研究生的理由包括:毕业后就业方向广泛,可进入公务员系统、事业单位、环评公司、企业环保部门、外企等;修满学...

工学在职研究生入学方式有哪几种?工学在职研究生入学方式多样,满足不同需求。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分为课程学习和后期申硕两个阶段,需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校内考核获得...

宁夏在职研究生现场确认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和流程?考生需携带身份证、学历证书、网上报名编号等必备材料前往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流程包括资格审查、报名信息复核...

音乐与舞蹈学在职研究生考哪些科目外国语考试语种:包括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考试。考试目的

THE END
1.精益生产知识试题库精益生产方式采用拉动式控制系统。实施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是5S管理。连续流生产的核心是一个流。TPM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零”,即停机为零、废品为零、事故为零、速度损失为零。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是零库存和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准时化是精益生产的核心特征。精益生产的品质管理强调事前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在生产中...https://www.wjx.cn/jq/32963157.aspx
2.系统管理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根据企业再造的实践经验,选择需要再造的流程可以依据的流程不包括以下哪项() A.紧迫性 B.集成性 C.重要性 D.可行性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单项选择题 布朗提出,管理是由()、实行和监督三个阶段形成的。 A.管理 B.任务 C.计划 D.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单项选择题 “朱兰三部曲”中,朱兰主张质...https://m.ppkao.com/tiku/shiti/cb6713d71daf4096844dd79543271bd3.html
3.不属于管理系统的6个特征的是()模拟试题中级安全工程师不属于管理系统的6个特征的是( )。 A、集合性 B、相关性 C、监督性 D、适应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管理系统的6个特性: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2024年安全工程师招生已经开始啦,网校总结多年成功辅导经验,从学员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安...https://m.jianshe99.com/anquan/stzx/wa20200911104634.shtml
4.系统开发的特点不包括()A质量要求高B产品无形C集体的创造性活动...系统开发的特点不包括 ( ) A 质量要求高 B 产品无形 C 集体的创造性活动 D 复杂性低 --- 查看答案近期公考资料 2024广东事业单位考试教材图书 2025版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华图教育在线APP下载(刷题听课尽在掌握) 2025版广东公务员行测申论教材 点击获取【免费网络课程】 在线咨询 华图公职考试助手 ...https://m.gd.huatu.com/tiku/3697778.html
5.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化的角度分析和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具体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必须依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 2)人力资源规划要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3)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工作。 4)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使组织人力资源供需平衡,保证组织长期持续发展...http://www.chinahrd.net/blog/264/1011645/263502.html
6.63期53期59期3、哪四个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条例》 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4工控系统功能层次划分(ABC)第四层是企业资源层 A、现场设备层 B、现场控制层 C、过程监控层 D、 企业网络层 5、哪个网络边界入侵防范的要求() ...https://www.jianshu.com/p/ccf3e27ffd19
7.玲珑轮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 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的玲珑轮 胎公开发行股票前已发行的股份(包括由该部分股份派生 的股份,如通过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等形式取得 的股份,以下简称“派生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该部 分股份(包括派生股份);所持股票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62100001897_23.shtml
8.质监检验能力提升更招标公告3.2 1个四通道固相萃取流路管理系统 3.3 四通道固相萃取系统47mm萃取盘适配器组件 2套 6ml萃取柱适配器装置组件 2套 3.4 溶剂和废液系统(含个1L溶剂瓶) 3.5 4个样品瓶(含瓶口适配器组件) 3.6 8个40mL收集瓶(VI);1个收集架 3.7多通道全自动固相萃取操作系统(含1张全自动固相萃取操作系统软件安装光盘;1根US...https://www.bidcenter.com.cn/newscontent-16104092-1.html
9.标杆管理三阶段组织策划阶段(质量管理知识竞赛答案参考转发...QC小组活动起源于(A)A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不包括(A)A供应链维度B财务维度C客户维度D内部业务流程维度34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绘制成流程图B以下哪些是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理念(ABC)A开展QC小组活动应遵循的原则有(ABCE)A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36691-1.html
1.系统管理的四个特点不包括()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系统管理的四个特点不包括( )A.以目标为中心B.以事为中心C.以整个系统为中心D.以责任为中心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https://www.shuashuati.com/ti/74622fed5b984cad85aaf0065e591b9b.html
2.2018年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教材考点:第六章第四节事故应急管理...一、了解事故应急救援的任务与特点 二、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 三、掌握事故应急救援管理过程 (四个层次: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重要性: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时候,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https://www.examw.com/aq/guangli/fudao/751656/
3.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理论解读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https://www.gddq.gov.cn/ztzl/wwytztbj/content/mpost_2077219.html
4.2017年卫生管理知识考试试题带答案1、 按照不同的经营目的,可以将医院划分为 营利性 医院、非营利性 医院 。 2、 医院组织管理分工原则,具体可分为 专业化分工 、 部门分工 、 管理层次分工 、 职权分工 四个方面 。 3、 TQM是指 全面质量管理 。 4、 PPC制包括 ICU 、 一般重症病人诊疗护理 、 一般生活可以自理病 ...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400306.html
5.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知识总结: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四)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 11、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要以满足客户和用户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2)客户和用户的需求常常不够明确、复杂多变,因此应加强需求变更管理以控制风险。(3)系统集成不是简单选择最好产品的行为,而是要选择(或开发)最适合用户的需求和投资规模的产品、技...https://blog.51cto.com/u_13886554/5357604
6.最经典的会议纪要范文(精选100篇)随后,徐书记谈了自己对社区班子的看法,总结了自身工作的不足,并表达了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整改,提升工作能力,转变工作作风的决心。 二、社区主任管宵春同志,从四个方面汇报了自身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指出了自身的两点不足: 1、政治理论系统全面学习坚持的不够好、抓的不够紧,政策水平有待加强。 2、创新意识不强,...https://m.ruiwen.com/word/zuijingdiandehuiyijiyaofw.html
7.Alibaba最新1000多道Java面试题汇总详解,收藏起来慢慢刷!17、一个 java 类中包含那些内容? 18、那针对浮点型数据运算出现的误差的问题,你怎么解决? 19、面向对象的特征有哪些方面? 20、访问修饰符 public,private,protected,以及不写(默认) 时的区别? 21、接口有什么特点? 22、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23、Hashcode 的作用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28969401&efid=esjJLvGGL4fAr1LArgq_cQ
8.软件测试管理知识总结测试管理能力的内容包括软件测试需求管理是要通过人为的和技术的手段、方法和流程,以保证和监督测试团队明确测试软件产品的目标。 定义1:软件需求就是一个为软件系统的需求进行启发、组织、建档的系统方法,一个建立和维护客户和项目团队之间关于变更系统需求所达成的一致性的过程。 https://blog.csdn.net/qq_41389678/article/details/95990457/
9.政治学习常识要点(供学习参考)19.《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包括哪两个规范 答:党员廉洁自律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 20.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 答:加强党的领导。 21.“一岗双责” 答:各级干部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 https://www.dcd.sdu.edu.cn/info/1121/2196.htm
10.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择题: 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B ) ...https://mip.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3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