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速递《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等5项政策发布微信文章

随着人民群众合理用药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得到快速发展,服务范围逐渐拓展,服务内涵更加丰富。为指导各医疗机构规范地提供药学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总结地方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21年10月13日发布了《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等5项规范的通知》。

5项规范包括: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医疗机构药物重整服务规范、医疗机构用药教育服务规范、医疗机构药学监护服务规范和居家药学服务规范。

文件中明确指出:药师应对药物基因检测、治疗药物监测等结果进行解读,并根据结果实施药学监护。

该《通知》还明确了适用医疗机构的范围,规定了提供相应药学服务应当符合的基本要求,以及服务对象、工作内容、质量管理与评价改进等。

附件

附件1

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

为规范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保障药学门诊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药学门诊服务是指医疗机构药师在门诊为患者提供的用药评估、用药咨询、用药教育、用药方案调整建议等一系列专业化药学服务。

一、基本要求

(二)人员要求。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应当对从事药学门诊服务的药师进行条件审核,由本机构医疗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管理。从事药学门诊服务的药师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具有主管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临床药学工作3年及以上;

2.具有副主任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临床药学工作2年及以上。

二、服务管理

(一)服务对象。药学门诊服务对象主要是诊断明确、对用药有疑问的患者,可以包括:

1.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接受多系统药物或多专科治疗的患者;

2.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

3.正在使用特定药物的患者,特定药物包括:特殊管理药品、高警示药品、糖皮质激素、特殊剂型药物、特殊给药装置的药物等;

4.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

5.疑似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

6.需要药师解读治疗药物监测(如血药浓度和药物基因检测)结果的患者;

7.其他有药学服务需求的患者。

(二)工作内容。药学门诊服务内容包括了解患者信息、评估患者用药情况、提供用药咨询、开展用药教育、提出用药方案调整建议等。

3.提供用药咨询:解答患者存在的用药疑问。

5.提出用药方案调整建议等:经评估后发现患者存在用药不适宜问题的,药师应当提出用药方案调整建议等。药师提出的建议作为临床用药的有益参考,最终用药方案由医师确定。

(三)沟通技巧。药师应当注意沟通技巧,注意特殊患者的沟通方式,如听力障碍患者、视力障碍患者、语言障碍患者等,对未成年人或无自主行为能力人员要与其监护人进行沟通。

(四)医疗文书管理。药师提供药学门诊服务应当书写医疗文书,该文书纳入门诊病历管理。

三、质量管理与评价改进

附件2

医疗机构药物重整服务规范

为规范医疗机构药物重整服务,保障药物重整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提供住院医疗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一)组织管理。药物重整服务应当由药学部门负责实施并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适合本机构的药物重整服务工作制度等。

(二)人员要求。医疗机构从事药物重整服务的药师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服务对象。药物重整的服务对象为住院患者,重点面向以下患者:

1.接受多系统、多专科同时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如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等患者;

2.同时使用5种及以上药物的患者;

3.医师提出有药物重整需求的患者。

(二)工作内容。药物重整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药师根据上述信息建立药物重整记录表(见附表),由患者或其家属确认、经治医师签字。

2.转科、出院患者药物重整服务:药师根据转科或出院医嘱,对比正在使用的药物与医嘱的差异。如正在使用的药物与医嘱存在不适宜用药或出现不一致情况,药师应当提出用药方案调整建议,并与经治医师沟通,由医师确认后调整。药师建立药物重整记录表。

1.核查用药适应证及禁忌证;

2.核查是否存在重复用药;

3.核查用法用量是否正确;

9.核查拟行特殊检查或医疗操作前是否需要临时停用某些药物,检查或操作结束后,需评估是否续用;

(四)医疗文书管理。药师应当书写药物重整记录表,并纳入住院病历管理。

(二)评价改进。医疗机构应当定期总结药物重整经验,评估药物重整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药物重整服务质量。

附件3

医疗机构用药教育服务规范

为规范医疗机构用药教育服务,保障用药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用药教育是指药师对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普及合理用药知识等药学服务的过程,以提高患者用药知识水平,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一)组织管理。用药教育服务应当由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负责实施并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适合本机构的用药教育服务工作制度等。

(二)人员要求。医疗机构从事用药教育服务的药师应当具有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软硬件设备。用药教育环境应当安全、舒适,便于交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提供专门场地,以保护患者隐私。医疗机构应当提供能够检索专业数据库、中英文期刊的电子设备和各种形式的用药教育材料。

(二)工作内容。用药教育内容可包括:

1.药物(或药物装置)的通用名、商品名或其他常用名称,以及药物的分类、用途及预期疗效;

3.药物的特殊剂型、特殊装置、特殊配制方法的给药说明;

5.可能出现的常见和严重不良反应,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及发生不良反应后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发生用药错误(如漏服药物)时可能产生的结果以及应对措施;

6.潜在的药物-药物、药物-食物/保健品、药物-疾病及药物-环境相互作用或禁忌;

7.药品的适宜贮存条件,过期药或废弃装置的处理;

8.患者对药物和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9.饮食、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10.患者如何做好用药记录和自我监测,以及如何及时联系到医师、药师。

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多重用药患者以及认知、听力或视力受损的患者等,应当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教育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三)工作步骤。

1.住院患者用药教育步骤:

②收集患者疾病史、用药史、文化程度等信息,根据初步掌握情况,确定用药教育的方式,充分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如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语言不通等;

③评估患者对自身健康问题和用药情况的了解及期望、能正确使用药物的能力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④通过询问,了解患者对用药目的、药物服用方法、剂量、疗程、用药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等的掌握程度,制定个体化用药教育方案;

⑤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口头、书面材料、实物演示等方式进行用药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⑥用药教育结束前,通过询问患者或请其复述等方式,确认患者对药物使用知识的掌握程度;掌握情况欠佳的,应当再次进行用药教育;

⑦如实填写用药教育记录。

2.非住院患者的用药教育步骤,可参考“住院患者用药教育步骤”,并根据服务场所、患者实际情况等进行适当简化。

(四)信息记录。

(一)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当持续加强药师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药师专业服务能力,保障用药教育服务质量。

(二)评价改进。医疗机构应当定期总结本机构用药教育服务的开展情况,收集患者、医务人员对用药教育的意见建议,分析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评价工作效果。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促进用药教育服务的持续改进。

附件4

医疗机构药学监护服务规范

为规范医疗机构药学监护服务,保障药学监护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提供住院医疗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一)组织管理。药学监护服务应当由药学部门负责实施并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适合本机构的药学监护服务工作制度等。

(二)人员要求。医疗机构从事药学监护服务的药师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符合本机构相应要求的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

2.具有临床药学工作经验的副主任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师。

(三)软硬件设备。医疗机构应配备合适的工作场所和软硬件设施条件。软件设施包括查看医嘱和病历的医疗信息系统及相应权限、检索药学信息软件等。

(一)服务对象。药学监护的服务对象为住院患者,重点服务下列患者和疾病情况:

1.病理生理状态:存在脏器功能损害、儿童、老年人、存在合并症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2.疾病特点:重症感染、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哮喘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危象、酮症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出现临床检验危急值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中毒患者等,既往有药物过敏史、上消化道出血史或癫痫史等;

3.用药情况:应用治疗窗窄的药物、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血液制品等,接受溶栓治疗,有基础病的患者围手术期用药,血药浓度监测值异常,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联合应用有明确相互作用的药物,联合用药5种及以上,接受静脉泵入给药、鼻饲或首次接受特殊剂型药物治疗;

4.特殊治疗情况:接受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体外膜肺氧合的患者。

(二)工作内容。住院患者药学监护服务应贯穿于患者药物治疗的全过程,从确认患者为监护对象开始,至治疗目标完成、转科或出院为止。如患者有转科,再次转回病区后,应重新评估是否将其列为药学监护对象。对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服务的要点如下:

1.用药方案合理性的评估:包括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用药疗程等;针对不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药师应给出专业性的调整意见并及时将具体建议、参考依据向医师/护士反馈。对于共性问题,药学部门应定期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纠正,记录沟通过程和改正效果;

2.用药方案疗效监护:判断药物治疗的效果,若疗效不佳或无效,药师应协助医师分析原因并讨论重新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3.药品不良反应监护:对可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和监测,及时发现、判断并予以处置;

5.患者依从性监护:对患者执行治疗方案的情况进行监护;

6.药师应对药物基因检测、治疗药物监测等结果进行解读,并根据结果实施药学监护。

(三)文书要求。药师应当书写药学监护记录表。新入院患者药学监护记录可参考附表1;在院患者药学监护记录可参考附表2。可根据药学监护对象的疾病特征、用药情况和其他个体化需求设计表格并准备相应资料。

附件5

居家药学服务规范

为规范居家药学服务,保障居家患者合理用药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居家药学服务是指药师为居家药物治疗患者上门提供普及健康知识,开展用药评估和用药教育,指导贮存和使用药品,进行家庭药箱管理,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等个体化、全程、连续的药学服务。

(一)组织管理。居家药学服务宜纳入本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并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中明确药学服务内容,由药学部门负责实施。

(二)人员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居家药学服务的药师应当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管理,具有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2年及以上药学服务工作经验。

(三)软硬件设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开展居家药学服务工作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备,如:服务设备、药学信息软件、参考书籍、防护用品等。此外,可依据药学服务需求配备分药盒、药物教具等。

(一)服务对象。居家药学服务的对象应当为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居家患者,包括慢性病患者、反复就诊患者、合并用药种类多的患者、特殊人群患者等。

(二)工作内容。服务内容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评估居家患者药物治疗需求:评估依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患病种数、身体状况(包括体重指数、意识情况及是否具备完整吞咽药物的能力)、过敏史、药品不良反应史、全年就诊次数、药物使用种类数、用药依从情况、使用的药品中是否含有需使用特殊给药途径的药品和/或高警示药品、最近是否有较大用药调整、家中是否余药较多并存在过期用药风险等。药师应当依据评估结果,与居家患者共同制定药学服务计划。

2.用药清单的整理和制作:对于反复就诊患者,以及用药种数多的患者,药师可协助整理和制作用药清单。

3.用药咨询:居家患者对所用药物有疑问时,药师宜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4.用药教育:药师应当了解居家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药物的使用目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教育。可参见《医疗机构用药教育服务规范》。

6.药品不良反应筛查:药师对居家患者所用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进行询问和筛查。

7.药物相互作用筛查:药师通过对居家患者所用药品的整理,判断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8.用药方案调整建议:若访视中发现居家患者存在药物治疗问题,药师应及时与家庭医生沟通,由家庭医生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三)信息记录。药师应当对主要服务内容进行记录、填写访视表;涉及用药方案调整的,最终用药方案由家庭医生确认并签字,具体可参考附表。若药师对居家患者进行了用药清单的整理和制作,应当将整理后的用药清单原件或副本提供给患者参照执行。

(四)礼仪礼节。上门服务应提前预约,尊重患者的风俗习惯。

(二)评价改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总结评估居家药学服务的开展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跟踪实施和持续改进。

THE END
1.管理的对象是什么一般而言,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五要素。具体介绍如下: 1、人指被管理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下属管理人员,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还应包括预备劳动力的培养教育,以及整个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2、财包括经济和财务,是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掌握和支配的物质资料的价值表现。对财力的管理就应该...https://m.yyk.iask.sina.com.cn/q/OlEnTQqmvOB.html
2.管理对象是指什么管理对象是指管理者所管理的事物或人员,包括企业、组织、团队、员工等。管理对象是管理者进行管理的基础,管理者需要了解管理对象的特点、需求和问题,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措施,实现管理目标。企业是管理者最常见的管理对象之一。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体系,包括各种职能部门、员工、客户、供应商等。管理者需要了解...https://www.dugusoft.com/zixun/m5014.html
3.办事指南降教育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降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机构信息 辖区内各基层医疗机构 三、服务内容 (一)患者信息管理 https://www.fxxh.gov.cn/mob/newsdetail.thtml?id=691902
4.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糖尿病患者降管理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1.通过筛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2.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具体包括:监测病情控制和治疗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指导和督促规范用药,对管理和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每年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https://www.meipian.cn/4vnfwjek
5.降管理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孕产妇提供了健康管理服务。 一、服务对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规定辖区内常住的孕产妇可以享受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二、服务内容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健康管理、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内容,具体如下: ...http://www.jianminyiyuan.com/index.php?c=show&id=68
1.降管理服务的营销方案(精选15篇)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已确诊的35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和高血压高危人群。 三、服务内容 1、按照社区有关高血压管理规范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在高血压慢病管理每年至少4次随访的基础上,选择有意愿的'高血压病患者选择性联合中医保健治疗,每年中医健康管理不少于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不少于1次。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https://www.jy135.com/guanli/2203934.html
2.老年降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统筹使用,资金使用对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失能老年人评估与健康服务。各区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加强资金监管,并落实督导、培训等工作经费,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四)信息化应用 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信息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机构...https://www.peaceton.com/news/1311/
3.「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侧重于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出纳跟会计的区别有哪些 https://www.dongao.com/wdzt/cjks_glkj_3849356/
4.2017年卫生管理知识考试试题带答案A.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B.卫生服务的价格 C.居民的健康观念 D.费用的支付方式 E.以上都是 2.下列不属于社区的要素的选项是:( ) A.社区居委会 B.某一时段 C.居民的健康观念 D.健康保险制度 E.某地域 3.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包括:( ) A.健康人群 B.亚健康人群 C.高危人群 ...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400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