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有言: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生活当中,有太多的纷纷扰扰,有太多的是非恩怨,皆源于一个人太爱多管闲事。
喜欢多管闲事,就会招惹是非,是非积累多了,就酿成了恩怨。
最终,别人不得劲,自己也糟糕,大家都在泥沼里互相折磨,折腾,谁也讨不到半点好处,反而惹得一身骚。
常听老人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做人,千万别多管闲事,做事,也不要指手画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做好自己就好,别去充当人生导师,免得害人害己。
少管闲事,做好自己
你要相信,能帮的人,就指点一下对方,如果对方有慧根,懂得做人,自然会选择谦逊向你请教,然后自己开始行动。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味地多管闲事,老想着帮人帮到底的话,最终只会落得“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尴尬处境。
总有一些喜欢占便宜,喂不饱的人,对你的热心始终不以为然,甚至只会对你得寸进尺。
在这个时候,自己一定要学会少管闲事,遏制住自己的圣母心泛滥,千万要打住自己的热心肠。
少管闲事,尊重他人命运,正所谓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演见他楼塌了。命运的起伏,总有定数,自然跌落,或是人为爬起,自然规律而已。
《漫长的告别》中有句话:
“管别人的闲事,只会惹来一身腥。”
你要明白,别人的闲事,是无穷无尽的,也是没完没了的。
为人处事,与其多管闲事,不如做好自己,专注自身,提高自我,悦纳自己。
然后,多读一点书,多出去走走,多看一些风景,多开一开自己的眼界,反而让自己心情舒爽,生活如意。
郑板桥在《赠君谋父子》中写道: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生活就是,做好自己,珍惜当下,活好自己,享受兴趣,才能提升自己,强大自己。
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总是想要改变别人,那么只会让自己变得精疲力尽。
只有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与别人的关系保持适当的距离,不打扰,有界限,有原则。
这样,自己好,对大家都好。
别管闲事,做到独立
宋代诗人陈郁在《苦吟》中写道:
“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
正所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人生在世,要懂得将心比心,更要知道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自己少管闲事,少操闲心。
看穿人性,深谙人心,我们才不会因为圣母心一热,然后就不计代价付出。
你要相信,一味善良,到头来只会让人觉得理所当然,让自己倒贴不说,还惹上了“升米恩,斗米仇”的麻烦。
人生在世,只有自己,才不会背叛自己,也才不会辜负自己。
也只有自己,才是这一辈子最值得信赖,也最值得去管好的对象。
专注自己,不评价别人,活好自己,不多管闲事,就像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写道:
“苏格拉底说他自己一无所知,我的智慧远不及苏格拉底,所以我绝不评价任何人,只专注做好自己的事。事实证明,此举行之有效。”
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个度,尤其是当自己变得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就应该越来越慎独。
然后,将自己的光辉和余热,照亮值得的自己和他人,也温暖着值得的自己和别人。
很喜欢《春歌》里说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当一个人活得越来越通透,变得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就会回归平静的内心世界里。
然后,拥有一颗平常心,心无挂碍,活得自在。
不管闲事,自渡前程
人生,管好自己,莫渡他人。
做人做事,要学会将心比心,更要做到问心无愧。
自己不欠别人,学会善待自己,跟万事万物,保持距离,也有分寸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珍惜当下,享受当下,活好当下。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写道:”
别人的事情,哪怕至亲骨肉,该管不了的时候,就没必要去管。
老天的事情,自己更没有可能,也没有那个能力去管。
所以,只有自己的事,可以由自己来管,现在可以说,管好自己,做好自己,才能够走好自己的路。
余生,管好自己,才能自渡前程。
不打探,不逾矩,不越界,有边界感,有分寸感,知进退,懂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