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公共关系中,将追求平等和双赢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而形成的公关观念,一般称为(B)
A.协调观念
B.互惠观念
C.传播观念
D.服务观念
3.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认为公共关系是(B)
A.一种传播管理行为
B.一种管理职能
C.一门艺术和科学
D.一种公众性的关系
4.美国卡特利普和森特在其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A)
A.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B.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主张
C.提出了"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命题
D.提出了"凡宣传皆好事"的命题
5.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D)
A.法国
B.奥地利
C.英国
D.美国
A.1985年在广州
B.1987年在北京
C.1986年在上海
D.1987年在天津
7.某人在组织公关部中主要负责评估组织的形象和公关工作的效果,以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他属于(C)
A.公关计划人员
B.公关技术人员
C.公关调查分析人员
D.公关传播人员
8.组织的全员公关培训即指对全员进行公关教育,其重点是(B)
A.公关知识普及教育
B.公关思想及意识教育
C.政治思想教育
D.公关能力教育
9.一个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对本组织的声誉和形象承担(A)
A.直接责任
B.间接责任
C.技术责任
D.综合责任
10.在公关人员心理素质中,其最基本的要求是(B)
A.热情心理
B.自信心理
C.开放心理
D.创新心理
11.在公共关系学中,公众特指(B)
A.消极受众
B.积极受众
C.内部公众
D.外部公众
12.公共关系也称作(C)
A.群众关系
B.受众关系
C.公众关系
D.人群关系
13.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属于组织的(D)
A.个体公众
B.组织公众
14.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15.在一定条件下,多种需要中会有一种最为迫切、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需要,即(D)
A.自尊需要
B.胜任需要
C.成就需要
D.优势需要
16."一窝蜂"现象指的是(A)
A.流行
B.流言
C.时髦
D.时狂
17.首次阐明人们的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的美国心理学家是(C)
A.霍夫兰
B.纳普
C.布林
D.阿什
18.组织的自我形象是其(C)
A.实际的社会形象
B.公众形象
C.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
D.过去已建立的社会形象
19.学校利用校庆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这一活动本身表明它重视塑造自己的(A)
A.文化形象
B.产品形象
C.社区形象
D.环境形象
20.组织的公关形象策划要对公众进行研究,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B)
A.研究目标公众对组织的特殊视角
B.鉴别目标公众的权利要求
C.建立有效的公众形象
D.研究目标公众的类型
21.双向不平衡模式认为,当组织与公众发生冲突时,解决的办法是要求(C)
A.组织改变公关行为
B.媒介改变行为方式
C.公众改变行为
D.组织与公众共同改变行为
22.传播学界认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间,关于大众传播威力研究中
最流行的观点是(A)
A.魔弹论
B.有限效果论
C.适度效果论
D.最低效果法
则
23.电视和广播媒介的共同弱点是(D)
A.感染力较差
B.功能单一
C.传播效果较弱
D.传播效果稍纵即
逝
24.公关调查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D)
A.资料分析法
B.公众代表座谈会法
C.群体讨论法
D.民意测验法
25.相互见面和离别时最常见的礼节是(C)
A.微笑
B.拥抱
C.握手
D.目视
26.在VIS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高的要素是(A)
A.标志
B.标准字
C.标准色
D.企业造型
27.公关工作中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种口语传播方式是(B)
A.报告
B.演讲
C.会议
D.谈判
28.在营销传播的所有形式中采用同一的颜色、图案及识别符号。这种方法属于整合营销传播的(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