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多选题

1.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直接为公共政策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是(ABCD)A.亚当·斯密B.克劳塞维茨

C.卡尔·马克思D.马克斯·韦伯

E.托克维尔

2.“三论”(指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提供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ABC)A.系统性B.动态性

C.最优化D.可比性

E.理性化

3.决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决策活动,这种活动可区分为哪三个层次(ABC)A.个人的B.群体性

C.组织的D.国家的

E.社会的

4.从管理的角度看,研究领域可分为下列哪几个系统(CDE)A.科学系统B.信息系统

C.技术系统D.社会技术系统

E.社会系统

5.公共政策系统属于社会巨系统,其构成要素有(ABC)A.政策主体系统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督系统D.政策咨询系统

E.政策评估系统

6.下列哪些组织属于强制性公共组织(ABDE)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检察院

C.经济仲裁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

E.国务院

7.在当代实行代议制民主的政治体制中,直接决策者可分为(ABC)A.个人决策B.团体决策

C.组织决策D.利益集团决策

E.垄断机构决策

8.以拥有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为标准,公共组织可划分为下列哪些类型(ABC)A.强制型公共组织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

C.非强制型公共组织D.官方设立的公共组织

E.官方资助的公共组织

9.对政策系统的研究,从研究者来说,下列哪些突出的问题应予以重视(ABCD)

A.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B.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C.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相对性

D.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E.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外部的环境

10.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BDE)。

A.选民

B.立法机关

C.利益集团

D.行政机关

E.领袖人物

11.国家权力作为公共权力所具有的基本职能是(AE)A.政治统治B.抵抗侵略

C.制定政策D.发展生产

E.社会管理

12.美国总统决策包括下列哪几种类型(ABCDE)A.立法倡议B.立法否决

C.委托立法D.外交决策

E.防务决策

13.在下列政策系统内,表现为政策的塔形结构的有(ABC)

A.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B.战略——策略——战术

C.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D.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

E.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

14.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ABCDE)A.行政法规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D.地方性规章

A.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5.下列哪些政策属于社会政策(CDE)A.农业政策B.外交政策

C.劳动政策D.人口政策

E.宗教政策

16.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BCDE)

A、利益集体

B、立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执政党

E、某些领袖人物

17.我国的立法机关指的是(AE)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人民政府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最高人民法院

E、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8.决策子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DE)

A、高效性

B、客观性

C、全面性

D、权威性

E、主导性

19.评估子系统由下列哪几大要素组成(ABCDE)

A、评估人员

B、评估对象

C、评估目的

D、评估标准

E、评估方法

20.国家的组织机构决定着公共政策的层次、结构及其效力范围,表现在(ABC)

A、国家的纵向结构规定着公共政策的层次

B、国家的横向结构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效力范围

C、不同规格的国家机构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在权威方面是有差别的

D、国家的横向结构规定着公共政策的层次

E、国家的纵向结构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效力范围

21.综合西方学者观点,结合我国实践,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运行经过哪些环节(ABCDE)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监控

D、政策评估

E、政策终结

22.政策监控过程包括(ABCD)

A、监督

B、控制

C、调整

D、修正

E、评估

23.通常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主要有(ABCDE)

A、政治领袖

B、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C、民意代表和大众传媒

D、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E、政府部门本身

24.公共政策分析通常包括(ABCD)

A、政策问题分析

B、政策方案分析

C、政策执行分析

D、政策结果分析

E、理论模型分析

25.多角度分析通常从下列哪些角度进行分析(BCE)

A、伦理角度

B、个人角度

C、组织角度

D、理论角度

E、技术角度

26.头脑风暴法在政策问题分析中通常包含下列哪些阶段(ABCD)

THE END
1.第三章学校与公众的关系协调学校公共关系公众,就是指与学校组织具有利益关系并构成相互影响的人、群体和组织。在这里,理解学校公众的关键是利益相关性和相互影响力。例如,我们说在校学生、教职工和用人单位是学校的公众,是因为他们同学校都有着文化教育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关系。同时,正是这种利益关系,使学校心理和行为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政策行为。简...http://cs.gzedu.com/jiaoshijixu/xjgx/chapt/chapt3/1.htm
1.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研究学术期刊(已归档)●课题组认为,当前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在推行中面临一定的困境,其中公众参与面临的困境是:缺乏参与行政决策的有效信息;缺乏参与行政决策的技术指导;公众的搭便车心理;事后参与的惯性操作。政府组织面临的困境是:效率与参与难以平衡;公众代表性问题难以清晰判断;行政机关对待公众参与缺乏策略与经验。 https://sfj.sh.gov.cn/ztzl_xsqk/20201126/0d73bdfc86c9482983166683cec40fb9.html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大政方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科普信息化,培育发展科普产业;推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各类科研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增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文化。https://www.catas.cn/contents/16/21000.html
3.学术分享疫情期间学术研究成果系列(三):社交媒体与疫情传播社交媒体作为围绕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关系强度是衡量个体之间互动与紧密关系的指标。强联系是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而弱联系则更善于提供可能影响行为的新信息和新联系(Laranjo, 2016:95)。另外,在风险沟通中,信任是影响认知及后续健康信息处理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信任的加持,那么公众可能就会忽略重要的健康信息或...https://www.163.com/dy/article/FGO3SHPR05259K2Q.html
4.社会心理学这种对环境的知觉、组织及解释影响了一个人对社会情境的反应,而这个解释社会事物的过程被心理学家称为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社会认知的范围极为广泛,它不仅包括我们对他人外在特征的认识,也包括我们对他人内在特征(象人格、情绪)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分类...https://www.guhei.net/post/jb460
5.国际经济法网在现代资讯传递十分发达的条件下,公众判意的表达方式具有充分的多样性。发表文章、接受访谈、开设博客、上网讨论、提交议案、组织研讨等等都是公众判意的表达方式。甚至饭后茶余的闲谈以及邻里同事间的议论也不失为一种表达方式,因为在私人生活空间中闲谈热议,终究会通过其他公开媒介或其他渠道得到更明确的表达。事实上,...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fxjyyj/10631.htm
6.涂正革等:公众参与中国环境治理的逻辑图2 2014年各省环境信访总量与2014年各省GDP总量关系图 (按东部、中部、西部和GDP高低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数据来源:根据2015年《中国环境年鉴》数据整理。 2.专业环保机构的新动向 环保组织是公众改善环境质量诉求的产物。专业环保机构在传播环保知识、促进公众环保参与、开展环境维权与法律援助、参与环保政策的制定与实...https://www.hbskw.com/p/34896.html
7.{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公众和公众分类三、公众的分类 1、按组织内外公众对象分类:可以把公众分为两类:即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内部公众包括职工和股东;外部公众有消费者、新闻界、社区、政府、银行、供应商等。 2、按组织与公众关系的发展过程分类 按照同一个问题的出现,公众对该问题的认识与态度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分类,公众可分为: 非公众。指在一定...https://doc.mbalib.com/view/d4aa71339faef7e085f548fff4dd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