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频道我们和60位大咖唠了唠,总结了10000字关于创意营销的大实话(下),Rss,数英网大学生社区

创意营销,正在进入「共创」时代——

Z世代崛起,品牌与用户的连接正在被重塑,用户共创转变了商业营销逻辑;

网红种草、直播带货、市集、快闪、艺术展……构成链接用户/客户的多元触点,流量共创开始迭代营销触达方式……

2023年,站酷推出特别策划——「2023,与先行者对话」。以「我们的共创时代」为主题,邀近60位大咖,共议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意营销」热点问题。

内容共创是品牌与用户建立紧密关系的好方法之一,能让消费者获得产品功能以外的体验,品牌与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巩固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用户的成就感、荣誉感在共创中油然而生,在传播时也会让用户感受到平起平坐、平等互动的姿态。

内容共创的火爆,主要得益于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于有价值、有趣的内容的需求不断增加。

内容共创其实就是时代所需,你的短板会有人来帮你补足。别人也同样需要你的长处。

因为媒体与信息革命先后触发,不共创难独活。

「内容共创」让内容输出变得更丰富和多元,参与的共创者无论是品牌、KOL或者艺术家等,他们可以多维度提升内容可看性,让原来单向输出,变成多向奔赴。

缺乏灵感是创作者们都会遇到的难题,共创带来了新的方式、方法。对于想要依靠短视频变现的创作者来说,共创也不乏是一个新的渠道。

内容共创的大火,既是由于自媒体时代人人发声、巨型社交网络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由于Z世代全新的消费理念:不一昧从众,不迷信大牌,更愿意接受多元消费信息,乐意打破陈规,追求新的消费体验。

可以尝试回到创意的源点,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或许能找到更多创意维度。策略定位、产品场景、用户情感等等,这些视角都能触发创意的火花,激发灵感。

打破瓶颈,首先要突破自我,其次是提升自我,从量变积累,产生质变。

在自己的行业待久了是会有瓶颈困扰。待久了,思维固化,闭门造车。“出圈”为好,和别的圈子接触,思维碰撞,能够给自己的主业注入新的活力。

我发现我的灵感往往源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在构思《声律启蒙》这一系列作品时,我受到了清代车万育所著的一句话:“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的启发,这激发了我许多奇思妙想。

遇到创意瓶颈时,我会暂时放空自己,去外面感受自然,或者在自己的角落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放松下来后反而会有很多的灵感乍现。

要不断实践,不断地去做些东西,然后做的过程中肯定会认识各种各样的人,这样就能给你带来更多机会,人就是关键。

没办法,只能多看,多想,多做。

要从已知的框架中跳出来,让已知的事物变得未知。陷入瓶颈,可以放下手头的设计工作,去做不想干的事情,之后再回来和项目进行重新认识、产生链接。

学习思考并转化运用。

在遇到创意瓶颈时,可以尝试通过收集不同领域的灵感和信息,来寻求信息灵感。也可以通过一些创意工具来激发信息灵感。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需要创意内容具备独特的特征,比如猎奇、好玩、实用性强、产生共鸣、有社交货币价值等,并且这样的信息和内容还要能够引发用户进行自传播。

需要从用户需求出发,明确目标消费群体,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和需求,打造泛娱乐化的创意内容,吸引消费者眼球,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抢占消费者心智。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创意内容需要具备个性化、传播力、感染力和实用性四个特点。对于数字绘画的创作者来说,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一直在说“共创”,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做创意内容的一种方式:将品牌与用户联系在一起,围绕用户或者是和用户一起去“头脑风暴”,发散创意,不仅能够吸引用户,也巩固了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形象。

我觉得还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包括合作上也要有一种共享的模式,才能把这个市场做大,才能共赢。

创意从人性中来,到人性中去,我们永远是做人的生意。从别人口袋的钱赚到自己口袋,是一件难事。创意不要简单的有趣,而要深深地挖掘人性。

产品向恶,品牌向善。产品解决了我们人性里所谓的“恶”,就能卖得好,但品牌应该向善,因为有正向价值观的品牌才能走得更远。所以我们创造的内容,既是产品,也是品牌,需要将人的“本我”和“超我”巧妙结合。

好的内容不受环境的限制和影响,无论何种题材、何种媒介,何时、何地,我觉得好的内容,本质是不变的。

在内容生产端,“精品化”“专业化”的内容更具发展前景。在品牌内容形式/商广植入端,“原生化”能够加速品牌获取用户认可。

做真诚与走心的创意内容,注重与用户的情感沟通显得尤其重要。

要创造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链接“真实”的人、“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情感,创意内卷、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真实”和“共情”才更宝贵。

基于共创理念,创意内容无疑应该是平视消费者,而非高台教化。生产内容的过程,也应鼓励用户全程参与。品牌的创立与产品的定位,更应与潜在用户积极建立情感联系。

可以尝试制作有趣、简洁、具有吸引力的、能抓住用户眼球的内容。以视频、图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制作内容,突出重点,及时更新内容,以便提高用户的留存率和参与度。此外,可以尝试使用趣味性的活动,以便吸引更多用户参与。

伟大的企业从产品开始,伟大的产品从设计开始,伟大的设计从对于企业价值观和品牌母体的深度解读开始。设计是一种翻译,是思想的诠释。

设计和创意可以通过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改善用户体验和创新营销策略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生意问题。因此,企业应该注重设计和创意的应用,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要解决问题,一定是闭环思路。设计、产品、运营是一套组合拳,只有好的设计和创意才能让受众看到你、记住你。

设计和创意相互服务,却不能直接转化为生意,但解决生意问题或者创造新的生意,也离不开设计和创意。从源头让创意和设计融入到产品的研发设计中,进阶影响着营销端的每个链接点。

产出能够解决生意问题的创意,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首先要对企业的业务现状有详尽的了解,要清楚企业目前亟需解决的业务问题和想要达到的业务目标是什么。其次就是要以业务目标为导向,戴着“镣铐”思考创意,这样就能避免陷入自嗨式营销的尴尬。

设计和创意应该成为沟通用户的桥梁,可以尝试多元跨界,用IP的魅力触发消费者的情感,打造流量入口。

设计和创意想要解决生意问题,还是要了解需求。不是大平台才有生意,产品只要有需求,再小的渠道也值得重视,哪怕只是简单做好一个部分。心随着产品本身,生意也能有声有色。

打开突破口的第一步,需要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将其运用到产品的创新设计上。除了产品设计,传播内容与传播渠道的创意,也将反哺获客率与销售额。

设计本身就是用艺术性手段解决问题,好的设计能够平衡实效性和艺术性,就能把创意转化成生意。

跳出小圈子,向外生长,结合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平台去创造更大价值。

尊重好的创意和设计,尊重消费者,尊重从事的行业。

可以利用设计和创意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可识别性,提升用户体验,创造更多销售机会,提高客户忠诚度等。

高手不卖产品只说故事,创造品牌力。

品牌工作和设计研发,不光是靠灵感和经验,更需要学习、收集、归纳和提升方法论。

从结构来讲,品牌是根,设计是分支,要做好设计,必须有解读品牌意义的能力,推导出设计的逻辑,完善设计的思考和流程,不断注入创新的观点。但是再放大一些,品牌的根是什么?母体来自哪里?其实都来自于企业的价值观。所以沿着企业价值观——品牌意义——设计思考——用户体验这个思路,你将在一条比较安全的道路上进行思考工作。

我从小接触的就是这些人、这些事儿,作为导演,过好自己的生活,讲好自己的故事就好了,别人的故事,你也讲不清。

现在的营销做的都很模式化,共创新时代不再是,我给你什么,你就买什么。你想要把自己的产品卖好,首先要自己喜欢,能说出它哪里好、哪里不好,自己做评测,发现产品本身的细节,才能真诚地安利、种草给你的用户。

现在品牌营销的打法已经趋于饱和,模式化、同质化严重,用户共创为品牌创新营销提供了一个的新的视角。通过适当的规则和引导,让用户参与进整个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反馈。企业了解用户的同时,用户也能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让企业与用户实现双赢。

需看是流量劫取导向,还是品牌资产积累导向。前者不需要新答案,后者新答案就是新品类式品牌迅速取代原一线老品牌。

内容不应再是品牌的单向生产和单向传播,更需要激发“用户共创”——从“我的品牌”到“我们的品牌”,从“我创作”到“我们创作”,激发UGC,产生更强的内容信任力,拉动新增长。

共创者本身也是消费者个体代表,通过这类形式发起的创意集合,会让品牌与用户触达有更高的转化。今后在营销创意上选择专业机构,还是「用户共创」,或者进行组合,聪明的品牌会有自身的选择。

「用户共创」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类: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产品共创和UGC品牌内容的共创。

对于品牌来说,良好的产品口碑是破圈的基础。在产品力之上叠加品牌buff才会大放异彩。

我之前对品牌破圈做过一些研究,发现品牌破圈最科学的路径应该分三步走:选定圈层——渗透圈层——突破圈层。

常见的破圈维度有场景破圈、人群破圈、功能破圈和文化破圈这四种,场景破圈和功能破圈往往是通过产品层面的创新实现破圈,而人群破圈和文化破圈更多需要制造一种流行的观念或文化。

设计是一种圈,是品牌构建闭环的重要手段。圈大致可以理解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有圈可破”,另一个阶段是“不破不立”。而大多数品牌都在追求第二阶段,而忽略了第一阶段。所谓的“有圈可破”是指的品牌自身的内核,是否有明确且清晰的品牌理念圈、产品圈、设计圈、营销圈或用户圈……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优势资源,也有盲区和短板。老一辈是商会,到我们就是高质量的互联网圈子,多多开拓圈层,不要局限。像我会接触不同的行业,去把他们拼凑起来或者做融合。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目标用户及关联圈层,想要破圈,还是要深度挖掘品牌的竞争优势,将产品和营销手段结合起来,才能让品牌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回到最原始的初心,从产品角度出发,产品永远是第一增长力,相信好产品会大爆发。

优势品牌不应追求公关式随机和投机性「大爆发」,应该追求产品为本的「稳定升级」。

瞄准需求圈,多看多做,持续投入,才有机会。

品牌营销需要顺势而为,而“势”就是时代发展的大势。在国家和政策下,围绕时代的宏大叙事来做品牌,可以借势快速提升影响力,达到破圈。

产品是从味觉上构建与消费者沟通的第一抓手。设计视觉语言承担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沟通的重要任务。营销是长期与消费者沟通的窗口,也是消费者长期了解、对品牌提起兴趣的平台。

我们都在找流量密码,兜兜转转,产品本身才是王道。品牌和客户建立信任感,找对他们的痛点需求,真诚地推荐给他们。

每一分钟都要换位思考、充分尊重常识,表达出来的样子要足够好玩、精彩,年轻人就会用脚投票。

志趣相投。我认为要吸引年轻人,品牌也要成为年轻人。不只是在颜值、兴趣、个性等,品牌应该在各个方面,塑造年轻的内核、心态、状态、语言和行为方式,当然不只是表象上的,更应该来自品牌DNA中热情、创造、无畏、相信等特性和品质。这些特性,能渗透和指导产品、体验、用户关系等,以人格驱动人格,以魅力吸引魅力。

“颜值”是第一关,第一关过不了,后面的再厉害,也没有年轻人进来看。

新一代年轻人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可以随意被“洗脑”,在做好产品本身的基础上,再去做好品牌价值主张的传播、以及营销运营资源的投入。

IP要与品牌消费者重叠度高,要活跃在用户视野,商业联名少。风格要符合品牌基因,以及一些营销玩法,比如低门槛获得稀缺的正版限量周边。

跨界艺术家深入了解品牌,结合品牌和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潮”,打破传统去把联名做得有趣一些,破圈去使用一些新的材质、新的质感。

针对内容的生产,跨界与联名的核心是碰撞后产生全新内容。流量时代我们更要沉淀。“有效”在现下群体中的要求越来越高、越发持久。越是流量时代越不能让浮于表面皮毛之物纵横脑中。所以跨界与联名,换位进入对方思维与理论领域,真正从底层来进行挖掘与探索才是流量密码。

跨界联名能带来的效果往往是“1+1>2”的,它能够突破双方IP形象风格及受众,为行业发展带来新赋能。要跳出品牌跨界的常规模式,不止将跨界停留在品牌借势层面,还需要打通营销全链路的深度合作,从线上的传播资源整合到线下门店的联动,从创意内容产出到销售线索互联,最终实现目标人群的全覆盖,让创意更高效地转化为生意。

跨界联名的成功密码是:通过设计融合,提升自身颜值,做出超出用户视觉预期的联名款产品,所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联名IP,对品牌尤为重要。

品牌间在进行联名的时候,除了玩出新花样,更应该从不同品牌间的文化内核、契合度、双方品牌与用户的情感价值等多个维度去思考。利用跨界联名产生双方价值的合力,创作出深刻且有趣的内容,唤醒消费者共同的深刻记忆,让跨界营销驱动反哺品牌价值观,在一次次的跨界联名中,品牌和消费者之间不断加深情感连接。

跨界联名的基础,我认为是两个品牌之间需要存在共同点,不管是在客户群体上,还是在品牌的理念和定位上,甚至是创始人或者产品风格上,才能最大化地实现1+1>2。

在媒介分散、注意力碎片化的时代,事件营销成为任何一个品牌在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去思考的手段。事件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进入大众舆论。只有被大众谈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圈。

线下营销看重形式,更看重形式所搭载的内容。和年轻人共鸣,解决他们的需求,回答他们的疑惑,协助他们、共情他们、打动他们。

线下营销对当下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玩”,年轻人往往对新奇与美的东西有着天生的向往,好“玩”的线下营销场景、形式、话题,是与年轻一代建立联系的最佳方式之一,有趣、不断刷新感官的互动玩法是线下营销极佳的引爆点之一,同时还能洞察年轻人的情绪,与之建立紧密关系,以此抓住流量密码。

不管风口怎么变,好内容才是真正的核心。

人工智能和风格艺术两处领域。

虚拟现实营销,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元宇宙营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的品牌体验。元宇宙营销可以让品牌获得更多曝光机会,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同时让用户获得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和视觉效果,更加深入地了解品牌产品和服务,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品牌忠诚度。

同时我也非常看好AIGC,也就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它可以帮助营销人更高效地完成大量的内容创作工作。当然,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创意和想象力,但AIGC在营销中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除了技术,还有无边界的创意「共创」。「共创」才好「共赢」,这是模式的更新,也是内容、流量等多维度的优势聚合。

我相信随着传播渠道的变化和技术的革新,创意手段会越来越丰富。作为创意人永远不要丢掉对人的精准洞察,顾客的体验和感受是创意传播不变的风口。

技术将使创意营销在形式、表现、意义上无限延伸。换句话说,时代的风口在哪儿创意营销的风口就在哪儿,技术作为未来不可忽略的重点,能为创意表现形式提供多维度变化,让消费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品牌的性格、脾气、风格、调性,通过技术让创意呈现出一个更“鲜活”的品牌人设。

创意没有所谓的风口和机会,都是在跟随信息传播技术的迭代而变化。

创意营销的下一个风口和机会,必将以信息化技术为时代基石,实现创意智能化、创作工业化。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下,AIGC技术的应用将拓宽创意营销机会,为内容创作者带来创意提质与生意增量。

OpenAi、Web3、NFT,这一波话题型技术引领的风口已经来临,就在眼前。

风口是自己创造的,而创造风口的要义,一定指向的是用户价值。

个人认为,创意营销的下一个风口在人工智能。在日益成熟的大数据下,人工智能提供的营销方案将更有效率、更精准,成本也会更低。同时,那些金字塔尖上的创意也会更具价值,更像一个艺术品。

我认为国际化是整个营销市场的下一个机会。目前“中国制造”在全球化竞争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因此中国品牌国际化将是下一个风口。

创意营销下一个风口和机会,可能在于移动端的营销,可以利用移动端的各种新技术,如AR、VR、智能营销等,帮助企业实现营销目标。此外,也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元素,制作有趣的内容,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参与,提升品牌知名度。

会不会火不是「艺术营销」的问题,营销只是手段,其核心还是取决于品牌传播产出的内容是否特别、是否有价值。

艺术营销核心在品牌本身的气质+艺术能否产生化学反应。

会的,艺术的深度和广度能承载很多,品牌结合东西方艺术做营销创意的故事开始了,就不会结束,精彩的情节也会随着剧情推进不断涌现。

电影这种艺术已经传承百年,历经广播、电视、互联网、短视频等各个划时代的新媒体形式冲击,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因为看一场电影,不仅仅是观摩一件集体创作的影像艺术作品,更是一种复合式的消费行为。热爱电影的人们每一次对影院的奔赴,一定会伴随着一次出行、一餐好饭、一场相聚。

在我看来,艺术营销会继续火下去。艺术营销采用美学设计和创意理念,能够帮助品牌树立独特形象,唤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提升品牌知名度,从而增加销量。此外,也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与消费者的联系,增加客户忠诚度,更好地形成品牌的品牌力。

企业在做公益营销之前必须想清楚几个事情,首先企业目前的实力是否能够支撑去做公益营销,以及能够做到哪种程度,一定要量力而行。其次,公益营销是一件长期投入才能见效的事情,如果急功近利反而会适得其反。最后是选择的公益项目能够解决社会或特定人群的问题,这样才能被大众所认可、被媒体所看到,产生好感的同时主动去传播。

公益应当以利他的心态去做。

首先要明确方向,如果是为了公益而公益,那大概率会流于形式,变成“口号”。明确公益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中,寻找有没有能与营销内容挂钩的,不要“硬凑”。需要以真情实感来面对公益,才是公益营销的正确打开方式。

现在的公益营销已经不仅仅是做公益,而应该从深处出发,引起大家的共情,同时在参与方式上做到多元化、低门槛,让更多人也可以参与进来。

公益营销字面意思就是要考虑公益和商业的二者结合,让品牌通过做公益也获益,这是公益行为可持续的基础。好的公益营销,应该是「共创」和「共赢」的结果。

当我们在思考公益营销前,首先要再一次明确营销的意义,看见、认同、声量、行动,才是营销最终的意义,而公益搭载营销的目的正是如此,所以公益营销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落实营销的意义,这样才能赋予公益价值。

公益营销正确的打开方式,是真正能触动或驱动传播对象去行动或改变。

我们希望做具有延续性的公益营销,让其变成一种符号,像“B.Duck主题献血车”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长期公益项目。从2017年开始,B.Duck小黄鸭与各大城市献血站合作,推出“B.Duck主题献血车”,至今已经走过广州、上海、深圳、厦门、无锡、福州、杭州、南昌、天津等全国多个城市,成为街头一道时尚靓丽的公益风景线。

充满价值并能触达人心的公益营销,首先要以好的发心为开始,以爱和真正的社会责任心去践行,其目标是导人向善,其过程是尊重而不是施舍,这样的公益营销就一定能绽放品牌价值的光芒。

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在产生公益效果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的行为,实质上还是营销,与单纯的公益慈善活动不一样。公益不应只是筹款帮扶、创新公益、跨界公益,更重要的是,公益要推动社会问题的可持续解决。

公益营销的正确打开方式,首先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公益目标,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并设定可衡量的公益目标;其次,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营销策略,并结合社会现状,有效地传播公益理念;最后,要建立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增加参与度,激发消费者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公益目标。

近几年,中国市场爆红的IP有一个有趣现象,很多是通过短视频被大众所认识,再以持续性好的内容为口碑开始出圈。而抖音这类自媒体平台就是很典型的可以让IP快速发展起来的平台。

随着AI技术的发展,IP内容创作和生产工具,功能越来越强大,不仅可以将创意想法实现,还能利用AI工具实现内容的快速生产,解放劳动力的同时,也是减少试错成本,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用到内容创新、IP周边、品牌运营等方面。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已经积累了数不清的故事,我们要做的是发掘、重组和包装。

在“新消费-场景-直播电商”创造线上消费的同时,与实体空间互动进行实体“新消费品牌”共创,发布活动、快闪店、体验展等多元场景,创造丰富内容,增强场馆活力,推动空间协同、联动发展。

作为一名文化设计师,我认为设计就是让好的东西看得见,让思想看得见,让文化看得见,让人格看得见。尤其是在同质化严重的当今,设计个性俨然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许多人对“好用的”“好看的”“好接受的”趋之若鹜,所以我在进行创作时,时常想为何不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呢?这样会不会更容易让人们对品牌根深蒂固?

正是出于这种「时代共创」的灵感,很多时候我都考虑到将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进行巧妙融合,这样不仅能让品牌形象有个全新的颠覆,更能让作品以个性化的形态,被大家所接受与喜爱。

数英网

9491篇

57.8千万次

总浏览量

赛氪服务号

下载赛氪APP

参加有趣活动,获得赛程提醒

意见反馈

产品建议、功能吐槽、使用问题…

欢迎提出关于赛氪网的问题和建议:)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

THE END
1.经济学:品牌营销试题预测(每日一练)考试题库16、填空题 单一品牌架构又称(),即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产品(包括不同种类的产品)都统一使用同一品牌。 点击查看答案 17、多项选择题 企业营销管理部门在进行经常环境分析时应着重分析的经济因素有()。 A.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B.消费者收入的变化 C.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 D.消费者储蓄情况的变化 E.消费者信贷情...http://www.91exam.org/exam/87-4518/4518424.html
2.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市场营销学》网上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3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的范畴?( )。 [答案:竞争者] 35.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的目的是为了( )。 [答案: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技巧,以诱导消费者作出对企业有利的购买决策] 36.( )是生产者购买决策过程的起点。 [答案:确认需求] ...http://www.gjknj.com/duwu/346004.html
3.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策划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2、【单选题】( )即市场态势完成了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经营观念实现了由传统经营观念向新型经营观念的转变。 A、O2O策略 B、社会化营销策略 C、4P’s营销工具策略 D、个性化营销策略 3、【单选题】( )是品牌在产品及包装设计、识别元素、销售及体验空间、传播活动中与艺术的联姻。 http://xuzhou.ehqc.cn/html/90_72.html
4.河南开放大学24春市场营销学*我要考试[标准答案]5.下列不属于公共关系策略的是( * ) A.公共关系宣传 B.公共关系活动 C.公共关系意识 D.公关销售 6.把营销活动看成一个企业与顾客,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它公众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顾客和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这属于( * ) A.数据库营销 B.绿色营销 C.体验营销 D.关系营销...http://www.youxue100f.com/qita/2024-06-18-16925.html
5.国家开放大学23春网店运营与管理形考任务100分答案A.不一定 B.高 C.与传统电商相同 D.低 2.()的销售策略较为倾向于性价比,其中低收入用户构成较多,而此品种多为衣帽和杂物,少见高附加值商品。用户的年龄分布在两端,即家庭妇女、学生党和社会新鲜人。 A.苏宁 B.天猫 C.京东 D.拼多多 3.以下不属于影响供给的因素是( ) ...http://www.aopen255.com/show/57006.html
1.数字化营销的实施方式不包括()。D.提高消费体验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93075-93088的IM工号问题,以后直接转数字化营销服务部(电子渠道)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实体渠道做好微营销的基本准则为()。 实体渠道做好微营销的基本准则为()。 A.企业品牌的不断强化 B.新媒体营销团队和人员的构建 C.新媒体营销团队和个人的自有品牌强化 D.新...https://www.educity.cn/souti/9a4b4vc3.html
2....2175市场营销学参考试题企业在市场定位过程中:4.以下哪类产品不适于用人员推销的方式促销?( ) A.单价低的日用品 B.复杂程度高的产品 C.风险程度高的产品 D.购买批量大产品 5.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企业体验营销的策略?( ) A.直接营销 B.感官式营销 C.思考式营销 D.情感式营销 6.以下哪一个是企业在市场定位过程中不必考虑的?( )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3607050
3.营销渠道管理模拟试题(精选6篇)10、饼干和方便面虽不是同种类商品,但也可以互相替代,这属于消费者市场的什么特点 A)替代性B)分散性 C)差异性D)多变性 11、企业营销的最终目标是使本企业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状态,能够抗击和改变五种作用力,这种关系营销模式称之为 A)作用方程B)结构纽带 C)梯度推进D)感知绩效 12、顾客市场关系营销策略奉行从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81b525x.html
4.营销人员必备的营销策略建立完整的营销体系,提供更为人性化的购买体验,同样是营销成败的关键。今日的产品时代,购买体验将不再是独立的,而是产品竞争力的一部分,对于没有显著产品竞争力的或同质化非常严重的行业,这一点体现的更加明显。人性化营销体验,不仅仅表现在于你的营销策略是否独一无二,更表现在于企业营销人回归本源,抛弃繁复而无诚...https://www.jy135.com/licai/167962.html
5.智慧树互联网与营销创新答案2021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病毒式营销成功的3要素: A、体验销售 B、有价值的内容 C、易感人群 D、媒介通路 我的答案:A 6、“客户价值最小化”是商业模式创新主观追求目标。 我的答案:X 7、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开展电子商务需离开网络营销。 我的答案:X ...https://shouyou.3dmgame.com/gl/354678.html
6.旅游文化营销策略12篇(全文)体验营销组合策略是一个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体验营销策略组合, 从消费者消费前, 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体验营销策略来引导和诱引消费者的消费倾向, 到体验消费过程中, 企业如何根据消费者体验消费的过程设计相关的体验产品, 采取相应的体验销售策略, 管理消费者的体验过程, 以及最后企业如何就消费者满意度的不同采取相应...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9aqhyq6.html
7.以下哪些是属于营销策略?小甲在FLEx中建立了一个尔苏语的项目,在2020年8月1日12点30分进行了备份,得到一份Ersu 2020-08-01 1230.fwbackup的文件。下午他打开备份进行进一步的语料分析后关闭软件退出。第二天他想要接着前一天的工作继续分析,他最好进行以下哪项操作?( )https://www.shuashuati.com/ti/a21ab19a217a45c697bfa8783176bd2f.html?fm=bdeb7780dddd483719b58c577f79aecc9c
8.营销商品软文范文(共17篇)【导语】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营销商品软文范文(共1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如何玩转软文营销 1.完整的软文营销策划 软文营销不等于“软文”,大部分人认为写好一篇软文后,找个渠道投放就可以了,在这样的认识下,软文营销的效果往往是十分有限的,甚至毫无效果。软文营销的基础在于软文...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728572.html
9.营销活动策划方案(集合15篇)营销活动策划方案(集合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营销活动策划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营销活动策划方案1 ...https://www.yuwenmi.com/fanwen/huodongfangan/4058636.html
10.智慧树知到互联网与营销创新章节测试答案A、产品策略 B、分销策略 C、价格策略 D、服务策略 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4R营销组合策略的营销组合要素:(B) A、关联 B、便利 C、关系 D、回报 6、用户是指对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进行占有和只的集团购买者:(对) 7、互联网下营销管理理念创新的任务,当无需求时,需要转换营销:(错) ...https://tech.wmzhe.com/article/99452.html
11.《网络传播概论》万字笔记总结来咯(3)新闻传播的泛在化、智能化与新闻体验的临场化。各种智能物体将成为新闻接收的终端,从而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信息获取,而VR/AR等技术,将为人们打造全新的新闻临场感。 (4)互动反馈的传感化与智能化。用户在信息消费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将通过传感器直接呈现,用户反馈将进入生理层面。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634800980918338334
12.产品市场调查报告(通用12篇)(二)体验营销策略 一次良好的品牌体验(或一次糟糕的品牌体验)比正面或负面的品牌形象要强有力得多。香奈儿香水可以采用试用体验的策略,用户只需要填写真实信息和邮寄地址,就可以拿到试用装。质量好坏让消费者自己体验拚判。当消费者试用过本公司的产品后,就会同他们身边的亲戚朋友(也是香奈儿的潜在顾客)交流,就会产生正...https://mip.ruiwen.com/diaochabaogao/5027330.html